人類能否通過保存意識得到永生?腦機介面是個法子

鳳凰科技 王玄璇

近來,兩個研究熱點似乎描繪出了未來世界——技術是生命體,生命是一種機器。

前者的代表是走向神壇的人工智慧,其基礎神經網路研究就是模仿人類大腦的神經元,讓機器使用神經元之間處理信息的模式來處理信息。後者的代表是腦機介面,用信號加工技術將原始的腦活動轉化為數字命令,這樣,大腦或許可以在脫離身體後得到「永生」。

美國杜克大學神經工程研究中心創始人米格爾·尼可萊利斯所寫的《腦機穿越》就介紹了後面這種技術。

尼可萊利斯是腦機介面的研究先驅。這本書中,他討論了所有和大腦有關的問題:觀點是如何形成的?為什麼有人會在不幸被截肢後,仍能「感覺」到失去的那部分肢體在動?殘障人士如何利用大腦意識直接控制機械骨骼?以及那個「造神」問題——能不能通過保存意識得到永生?

在回答這些問題之前,下面這個案例揭示了腦機介面的應用成果。

2016年11月,荷蘭一名漸凍症女病人Hanneke de Bruijne熟練使用一種新型大腦植入物打字。這種植入物是腦機介面的一部分,它幫助這位沒有呼吸機就不能呼吸的病人拼寫句子,與朋友交談。這是世界上首例完全植入、不需要專家協助,病人在家就能使用這種裝備的案例。

這套系統是如何工作的呢?de Bruijne的大腦皮層運動區中裝了兩個電極,其中一個安裝在大腦中負責右手運動的位置。當她注視眼前的電腦屏幕時,會看到虛擬鍵盤上有可移動的游標,她想像右手點擊了她想點擊的字母。電極收集到這一信號,傳遞到計算機和屏幕上,進而打出完整的句子。

Hanneke de Bruijne 演示該系統

這為像她一樣患有ALS(肌萎縮側索硬化)綜合征的患者帶來了希望。她用的這套系統就是腦機介面方法中的一種,另一種方法將在後文介紹。

這套系統的出現得益於腦機介面研究。在《腦機穿越》中,尼可萊利斯首先介紹了感知、觀點的誕生——這些都是大腦自身發起的探索行為,始於頭腦,而非身體的某個部分,身體某個部分只是恰好與外部世界進行了接觸。諸如質地、形狀和溫度等觸覺實際上都是大腦創造的巧妙幻覺。

這解釋了幾個世紀以來士兵們出現過的幻肢現象。1797年,一位英國海軍上將霍雷肖·納爾遜在戰爭中失去了他的大部分胳膊,但他卻生動地感覺他用這個胳膊舉起了一把劍,宣誓要保衛英國王權。他還將這種感覺寫在了給女王的信件中。

相關實驗結果還指出,大腦通過高度適應、多模式的過程創造了擁有身體的感覺。當研究人員通過視覺反饋、觸覺反饋等直接操縱這一過程時,能誘導人們接受另一個身體。比如讓我們以為眼中看到的某隻手臂是我們的,實際上這是另外一個人的。

這些研究讓人們開始去尋找通過意識操縱機器的方式,同時也讓用技術創造觸覺甚至因此引發人們行為成為可能。

尼可萊利斯開始研究神經編碼方式,讓神經元活動轉化為數字信號,傳輸到外部機器上,那些假肢手臂就這樣得以被控制。

《腦機穿越》書中的腦機介面原理圖

反過來,我們同樣能將數字信號轉化為神經元的運動,給大腦反饋信息。書中提出了一個假設:醫生可以利用這種技術將人類大腦與計算機直接連接起來,從而治療神經疾病。

和所有創新性方法一樣,連接大腦與計算機的方法不止一種,因此引發爭議:是應該採用非侵入式方法(如頭皮腦電圖),還是應該採用在大腦中長期植入微電極陣列這種入侵式方法?

上文中的荷蘭患者,就是用了後面這種方法。尼可萊利斯本人發明的「機械戰甲」也是採用後面這種方法。在2014年巴西世界盃開幕式上,一名巴西癱瘓少年在腦控外骨骼的幫助下開出第一球。這套外骨骼和荷蘭患者的裝備原理類似,也是通過植入腦內的電極探測大腦活動來控制的。

那麼,回到最開始的問題:既然利用這一技術癱患者能重新站起來,人類能否通過保存意識實現數字化永生?

尼可萊利斯的看法是,我們每個人的感受與經歷在大腦中存在很短暫的時間後隨著生命的結束而永遠遺失,這是大自然中罕見的浪費。在一個考慮更周全的未來社會,這些個體的歷史需要被「下載」並保存下來,曾經活過、愛過、痛苦過、成功過的數十億獨特的心靈,應該得到永生。

當然這些都只是尼可萊利斯的假想,《腦機穿越》中更多關於大腦的研究和實驗才是這本書的有趣之處。而且,一點也不晦澀難懂。如果你感興趣,不妨一讀,從另一個角度來思考世界。


推薦閱讀:

得到是福,失去是緣!
生活中如何得到一杯好咖啡?
倪海廈 如何保證一定得到糖尿病
耐得住煎熬,守得到繁華!
得到 - 聽知識漲見識 #iOS #Android

TAG:人類 | 意識 | 腦機介面 | 保存 | 得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