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文心雕龍——正緯第四》作者:劉勰

【原文】夫神道闡幽①,天命微顯②,馬龍③出而大《易》興,神龜見而《洪範》耀④。故《繫辭》⑤稱「河出圖,洛出書,聖人則⑥之」,斯之謂也。但世復⑦文隱,好生矯誕⑧,真雖存矣,偽亦憑焉。

【注釋】①神道:自然之道。闡幽:與「微顯」相對,即幽闡,深奧的要使它明顯。闡,明;幽,深、隱。②天命:自然界的法規。微顯:微,幽深;顯,明現。③馬龍:像馬的龍。相傳馬龍從黃河裡負圖而出,伏羲照著河圖製成了八卦,後來周文王為八卦作爻辭而成《周易》。④神龜:傳說大禹時洛水中有龜負書進獻。見:同「現」。《洪範》:《尚書·洪範》說天賜給大禹洪範九疇。洪範,大法;九疇,各類。耀:發出光彩。⑤《繫辭》:指《周易·繫辭上》。⑥則:動詞,效法。⑦復:久遠。⑧矯誕:假託。矯,詐;誕,荒誕、虛妄。

【譯文】根據自然之道闡明幽深的事理,上天的啟示顯現於微妙的事物。黃河裡龍馬出圖而產生了《易》,神龜在洛水負書出獻。所以《周易·繫辭》里說:「黃河出圖,洛水出書,聖人效法它寫作了經書。」講的就是這些道理。但歷時久遠,文辭隱晦不清,容易產生不實的假託荒誕之事。因此這些東西裡面,雖然保存有真實的東西,但假的也據此存留下來。

【原文】夫六經①彪炳,而緯候②稠疊;《孝》《論》③昭晰,而《鉤》《讖》葳蕤④。按經驗緯,其偽有四:蓋緯之成經,其猶織綜⑤,絲麻不雜,布帛乃成;今經正緯奇,倍摘⑥千里,其偽一矣。經顯,聖訓⑦也;緯隱,神教也。聖訓宜廣,神教宜約;而今緯多於經,神理更繁,其偽二矣。有命自天,乃稱符讖,而八十一篇⑧皆托於孔子;則是堯造綠圖⑨,昌制丹書⑩,其偽三矣。商周以前,圖策11頻見,春秋之末,群經方備;先緯後經,體乖12織綜,其偽四矣、偽既倍摘,則義異自明,經足訓13矣,緯何豫14焉?

【注釋】①六經:指《

》《書》《禮》《樂》《易》《春秋》儒家六經。②緯候:宣傳占卜瑞應的迷信之書。③《孝》《論》:即《孝經》《論語》。昭晰:清楚明白。晰,應作「皙」。④《鉤》:《鉤命訣》,是關於《孝經》的九種緯書之一,也是代表《孝經》的緯書。《讖》:指有關《論語》的讖書,有《比考讖》等八種。葳蕤:草木茂盛的樣子,這裡是指讖緯眾多紛亂。⑤織綜(zèng):織機上經線上下開合的裝置,這裡指織機。⑥倍摘:即背迕,抵觸。倍,違背。摘,抵觸的意思。⑦聖訓:即以世事進行教訓。聖,應作「世」。⑧八十一篇:指河圖九篇、洛書六篇、七經緯三十六篇、「自黃帝至周文王所受本文」三十篇,共計八十一篇。⑨綠圖:據《尚書中候握河紀》中記載,堯在黃河、洛水邊築壇祭祀時,有龍馬銜出赤文綠地的河圖獻給堯帝。⑩丹書:據《尚書中候我應》中記載,赤色雀銜著丹書飛到周文王姬昌住所的門戶上停下來,將丹書賜給了周文王。11圖策:即圖讖,如河圖、洛書等。12乖:違背。13訓:典法,準則。14豫:應作「預」,預,參預。

【譯文】儒家六經文采煥發,而緯書卻十分煩瑣;《孝經》《論語》等昭著明晰,而解說它們的《鉤命訣》和《八讖》卻十分紛亂。根據經書來檢驗緯書,有四點可證明緯書是偽托:用緯書來配經書,就像織布帛一樣,必須使絲和麻的經線和緯線不相混雜,布或帛才能織成;而現在經書是正常的,但是緯書卻十分的詭奇,彼此背迕,相距千里。這是證明緯書是偽托的第一點。經書內容明顯,那是因為它用世事來進行訓言教育;緯書的內容隱晦,因為它是以神秘的現象來說教。人世的訓言本宜說得詳細,神界的說教本宜說得簡約,而現在緯書反多於經書,把神秘的道理說得更加繁多。這是證明緯書是偽托的第二點。要由上天而降旨意,才可叫做符讖,可是有人說八十一篇緯書都是孔子所作,而緯書又說唐堯制了綠圖,周文王姬昌制了丹書,這是證明緯書是偽托的第三點。在商周以前,緯書就已經頻繁出現了,但經書是在春秋末年才完備的。如果是先有緯書後有經書,這就違背了先有經線後有緯線的自然規律。這是證明緯書是偽托的第四點。偽托的緯書既然和經書相抵觸,那它和經書的意義不同就很明顯了。聖人著的經書已經足以成為後世的準則了,緯書又去參預幹什麼呢?

【原文】原夫圖籙之見,乃昊天休命,事以瑞聖,義非配經。故河不出圖,夫子有嘆,如或可造,無勞喟然。昔康王①河圖,陳於東序,故知前世符命②,歷代寶傳,仲尼所撰,序錄而已。於是伎數之士③,附以詭術,或說陰陽,或序災異,若鳥鳴似語,蟲葉成字④,篇條滋蔓,必假孔氏,通儒討核,謂起哀平⑤,東序秘寶,朱紫亂矣。至於光武之世,篤信斯術。風化所靡,學者比肩⑥,沛獻集緯以通經,曹褒撰讖以定禮⑦,乖道謬典,亦已甚矣。是以桓譚⑧疾其虛偽,尹敏戲其浮假,張衡發其僻謬,荀悅明其詭誕:四賢博練,論之精矣。

【注釋】①康王:周成王的兒子,周康王姬釗。②世:應作「聖」。符命:古代認為帝王受命登位前出現的某些現象是天降祥瑞,所以叫符命。③伎數之士:古稱醫、卜、占等人為方技或術數之士。伎,同「技」;數,術。伎數:指借節氣、天象來講人事吉凶的人。④蟲葉成字:《漢書·五行志》記載:漢昭帝時,上林苑中有蟲吃柳樹葉,形成「公孫病已立」幾個字。「公」指漢昭帝;「孫」指漢宣帝,宣帝原名「病已」。⑤謂:疑為「偽」之誤。哀:指漢哀帝劉欣。平:指漢平帝劉衍。⑥比肩:並肩,指趨向讖緯的人很多。⑦曹褒(bāo):東漢人,光武帝令他作禮制,他雜用「五經」和讖書寫成了冠婚吉凶制度一百五十篇。撰:應作「選」。⑧桓譚:東漢學者,是當時讖緯迷信的積極反對者。光武帝因他反對讖緯迷信是「非聖無法」,想要以這個罪名來除掉他。

【譯文】河圖、洛書的出現,是由於蒼天有美好的旨意,這些事完全是為了預兆聖人在世的祥瑞,而並不在於匹配經書。所以,孔子在世時,黃河不再出現河圖,他就有所感嘆;如果這些事情是可以隨意偽造的,那孔子也就無須勞神去喟然嘆息了!從前周康王曾把河圖陳列在東廂,可以知道前世聖王對於上天所降祥瑞,視之如寶而世代相傳,孔子編撰,不過是客觀地敘述記錄下來而已。於是,那些有方技的術土,就用詭詐之術來牽強附會:有的談說陰陽鬼怪,有的預言災難變異,什麼鳥雀叫聲像人說話呀,什麼蟲子吃樹葉成了文字呀,各種各樣的緯書到處滋生蔓延,都必定要假託孔子的著作。精通儒學的人討論考核,認為這些緯書起源於西漢哀帝和平帝時,河圖、洛書本是古代帝王珍藏的國寶,從此便真偽混淆、邪正相雜了。到了東漢光武帝之時,由於光武帝本人非常相信讖緯之術,追隨者也爭先恐後,隨著這種風氣的影響,讖緯之學的學者真是眾多,可以說是比肩接踵,沛獻王劉輔雜選一些緯書來解釋經書,曹褒依據舊典雜選讖書來制定禮儀制度,這種離經叛道的作為已經相當嚴重了。所以桓譚痛恨讖緯虛偽,尹敏嘲諷讖緯浮妄虛假,張衡揭發讖緯乖僻謬誤,苟悅指明讖緯詭詐偽托。這四位賢人的學識都非常淵博,他們的論述是精深的。

【原文】若乃羲農軒皞之源①,山瀆鐘律之要②,白魚赤烏之符,黃金紫玉之瑞,事豐奇偉,辭富膏腴③,無益經典而有助文章。是以後來辭人,採摭英華。平子④恐其迷學,奏令禁絕;仲豫⑤惜其雜真,未許煨燔。前代配經,故詳論焉。

【注釋】①羲:伏羲,相傳他始畫八卦。農:神農,相傳他演八卦為三十六卦。軒:軒轅,黃帝名軒轅。源:源頭,指以上的傳說。②山:讖緯書有《遁甲開山圖》。瀆(dú):大川,這裡泛指水。鐘律:音樂,樂律。緯書中對山瀆樂律也講到了。③膏腴(yú):指文辭豐富。膏,肥,土壤肥沃叫做膏;腴,肥美、肥沃。④平子:即張衡。⑤仲豫:即荀悅。

【譯文】至於緯書中關於伏羲、神農、黃帝、少皞故事的最早的傳說,山川和音樂靈應的會合,白魚跳進周武王船中與流火在周武王屋上變為赤烏的符驗以及黃銀與紫玉等所顯現的祥瑞,這些記載,內容廣泛,奇異瑰偉而又辭采華麗、豐富,它們對經書雖然沒有什麼益處,而對寫作文章卻有所幫助。所以後來的作者常常拾取採摘它們中的精華來描寫。張衡因擔心緯書使後人學習時迷惑上當,曾上奏請求下令禁絕讖緯之書;荀悅為它們中還混雜著有價值的東西而惋惜,不同意把它們全部焚燒了。因為前代人的緯書是用來配合經書的,所以有必要詳細地加以論述。

【原文】贊曰:榮河溫洛①,是孕圖緯。神寶藏用,理隱文貴。世歷二漢,朱紫騰沸。芟夷譎詭②,糅其雕蔚③。

【注釋】①溫洛:緯書《易乾鑿度》說,帝王有盞德,洛水先溫,六天後再變冷。②芟(shān):割草,除去。夷:平,弄平。③糅(róu):應作「采」。「糅其雕蔚」:即「捃摭英華」的意思。雕蔚,富有文采。

【譯文】總結:光榮的黃河,溫暖的洛水,孕育了讖緯出現的是河圖洛書。神聖的寶物蘊藏著巨大用途,內容深刻而文辭可貴。可是經過了西漢和東漢,讖緯的出現攪亂了經書。剔出它們欺詐詭異的部分,吸取它們富有文採的精華。

【評析】「緯」是一種假託經義以宣揚符瑞的迷信預言著作。本篇主要論述了盛行於東漢的緯書和經書無關,儒家的思想經過漢代的儒生用陰陽五行加以神化後,就威信掃地了,特寫此篇,是為了說明緯書是偽造的。全篇分為四部分:一、古代聖人在取法自然之道的前提下,講到了河圖、洛書。二、列舉了四條依據來證明託名孔子的緯書是偽造的。三、講漢儒託名孔子的緯書造成了很壞的影響,最重要的是攪亂了經書,「乖道謬典」,因此遭到桓譚等人的強烈反對。四、講緯書雖然無益於經典,但是對文學創作還是有意義和作用的。

推薦閱讀:

格局論命法實戰點竅 作者:太極弦
今天是老伴生日 作者 攝影:張建華
《虛子論》2 作者 林清泉 (無極山人)
《文心雕龍——麗辭第三十五》作者: 劉勰
作者西雅圖的資料

TAG:作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