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東漢的發明家丨寫給兒童的中國歷史
當我們的老祖宗——猿人,瞪大了眼睛,驚訝地看著森林著火的時候,他們一定沒想到,自己的子孫會用火燒出精美的陶器,煉鑄銅、鐵,造出各式各樣的東西。隨著時間的演進,我們似乎可以用下面這個簡單的公式,表示出他們的成績單來:
火——取暖——熟食——燒陶——煉銅——鍛鐵——各種武器、農具……
樹葉——獸皮——編繩——織麻——絲布、絹布、棉布……
洞穴——窩巢——草房、木屋——土磚房——樓閣、宮殿——城市……
然而有一樣東西,沒有誰想到,它的出現卻大大改變了人類的命運。你知道當猿人用簡單的聲音符號互相傳遞訊息時,他們或許覺得那些已經很夠用了。可是後來,生活越來越複雜,人類就發明了文字,把他們認為重要的事情,刻寫在石頭、龜甲或獸骨上,後來又寫在木片或竹片上,用皮繩串在一起,就成為一冊冊的書。再後來,人們也會把字或畫,畫、寫在絹帛上。不過它的代價太昂貴了,西漢時代,一匹縑帛的價值,相當於一個人兩年的糧食費用呢!所以無論如何,當時要寫一冊書,或是讀到一卷書,都是非常、非常難得的事情。
你一定想說:為什麼不寫在紙上呢?一點也沒錯,的確有人發明了紙,可是在漢朝時,紙張簡直比樹皮好不了多少,所以沒有人喜歡用它來寫字,直到東漢的第四位皇帝漢和帝的時候,有一位叫蔡倫的人,很喜歡動腦筋想一些別人不願去想的事。蔡倫把一些奇奇怪怪的,譬如像樹皮、麻繩頭、破布、廢漁網之類的東西,湊合在一塊兒,做出了比較平滑、潔白、輕薄的紙張。
蔡倫把造好的紙獻給漢和帝,漢和帝覺得很好,就下令把這種造紙術推廣到全國各地去。大約過了三百年,紙就成為中國人普遍使用的書寫材料了。它後來傳到了朝鮮、日本,公元八世紀時,造紙術傳到了阿拉伯,十二世紀後,傳到了歐洲。
紙對人類知識的傳播,幫助實在太大了,蔡倫一定沒料到一千八百多年後,每一位上學的小朋友,書包里背的都是紙張做成的書本,而且人們甚至會以一個國家每年的用紙量,來衡量那個國家的進步程度呢!
在古代,人們對天、地、日、月、星辰的現象,總感到神秘而好奇,於是編織了許多神話故事。不過也有人會觀察、研究它們,希望知道得更多一點。於是有一種說法認為,天就像是半圓形的碗,地就像是個盤子,大碗蓋在盤子上,而日、月、星辰則附大碗蓋上轉動。這種說法稱作「蓋天說」。
也有人認為,天地的形狀就像個大雞蛋,地就像個蛋黃,而渾圓的天包著地,日、月、星辰則散布在蛋殼上,繞著蛋黃旋轉。這種說法稱作「渾天說」。
在東漢第七位皇帝漢順帝的時候,有位叫張衡的人覺得,「渾天說」比較接近事實,不過他並不像別人那樣,只是一個勁兒地說天像什麼,地像什麼,吹牛吹得天花亂墜而已。為了證明自己的看法,他索性設計了一座天文儀器——渾天儀,上面刻著日、月、星辰。他利用水的固定滴流力量,來轉動這座儀器。在夜晚,天空中的星辰移到哪兒,渾天儀上刻的星辰,也一樣能自動移到那個位置。他用渾天儀證明了天、地、日、月、星辰,真的像他說的那樣在轉動。
聰明的張衡,不久又發明了一座「地動儀」,那是用來測量地震的儀器。它是青銅打造的,形狀像個酒罈,四周有八條龍,代表八個方位,龍嘴含著銅珠,如果哪個方向有地震,面朝那個方向的龍就會把銅珠吐出來,由張著大嘴蹲在地上的銅蛤蟆接住。
公元一三八年二月,有一天,那座地動儀朝西面的龍嘴,突然吐出了銅珠,「當」的一聲掉到蛤蟆嘴裡。由於附近並沒有發生地震,因此大家都覺得張衡的地動儀不過是個騙人的把戲。然而過了幾天,離洛陽一千多里外的西部,由快馬傳來訊息,說那兒發生了大地震,大家這才相信了張衡的厲害。
張衡還發明過許多東西,比方說,車子的計算里程器。他利用車輪旋轉一圈的長度,和一些齒輪連結在一起,讓車子每行走一里路,上面的木頭人就擊鼓一次;每行走十里路,木頭人就敲鐘一次。又比方說,他還發明了世界上最早的測風向和風力的儀器———候風儀……
你會不會覺得,一位有貢獻的發明家,遠比那些高高在上的皇帝、貴族們,要偉大得多呢?像蔡倫、張衡這樣的人,如果活在今天。一定受到所有人的讚美和景仰。不過在東漢時代,卻沒有太多人注意他們,張衡既沒有發財,也沒有做大官,他後來還受到別人的嫉妒和排擠,憂鬱地死去。
東漢帝國也並沒有因為出現偉大的發明家而發財,或是變得比較強盛。東漢帝國在第四位皇帝漢和帝以後,多半的皇帝都很短命。有些還沒長大成人就一命鳴呼,新繼位的皇帝更是年輕,有的甚至出生才一百多天,就由母后抱在懷裡,繼承了皇位呢!
所以漢朝從那時起,皇帝就不再是主角了;主角是三個人,不,正確的說,應該是三種人。
第一種人,是皇帝的母后、舅舅、親戚們。由於娃娃皇帝太小,沒法統治大帝國,他的母后、舅舅、親戚們,就做了小皇帝的幫手,成為朝廷實際的主人,歷史上稱他們是「外戚」。這些幫忙的外戚,往往只准自己幫忙,不準別人插手。到後來,等皇帝長大了,連皇帝也不準插手。他們真是一群熱心而可怕的幫手。
第二種人,我們稱作「宦官」。他們是一群自小窮苦,被賣到宮廷里做奴隸的男孩。不過小宦官必須先割掉生殖器,等成年後,臉上長不出鬍鬚,聲音也像女孩子一般尖細。這樣不男不女的樣子,讓皇帝感到很安心,因為如此一來,他們便無法像一般男子那樣,引誘宮廷內眾多美麗的嬪妃了。
宦官多半是一群無知無識,沒機會讀書,卻被磨鍊得異常精明的人,他們知道皇帝喜歡什麼,不喜歡什麼,因此當小皇帝長大後,不甘受外戚控制的時候,官官便會告訴他說:「來,我們幫皇上趕走那些熱心而又可怕的親戚吧!」不過,他們自己也成了一群更熱心而可怕的幫手。
第三種人,是讀書人,你該記得,東漢開國的皇帝劉秀,特別鼓勵大家讀書,並且經常表揚忠臣、孝子。所以讀書人就格外賣勁表現,他們覺得自己該有正義感,只要認為不對,哪怕是皇帝,也要拚死站出來說話。這群人的模樣,真像個抬頭挺胸的「模範生」和「紀律委員」呢!
漢質帝的時候,有個外戚大將軍梁冀,毒死了質帝、霸佔了民田,他可以為了家裡的一隻兔子,而殺掉十幾條人命。後來漢桓帝聯合了宦官,逼死了梁冀,趕走了梁家所有的外戚。
宦官得勢以後,並沒有比外戚好,他們也成了無惡不作的一群人,於是讀書人便出面批評、指責,甚至制裁他們。有時,他們也會與外戚聯手,合力趕走宦官。外戚和宦官,彼此簡直恨之入骨。
我們常聽人說「善有善報」的故事,不過對於東漢的讀書人來說,事實並非如此。許多正直的讀書人,都遭到宦官的陷害,他們被說成是結黨結派、專門誹謗朝廷,甚至想推翻皇帝的一群人。因此受到逮捕、殺害的讀書人非常多。大規模的逮捕行動總共有兩次,每次都有幾百位優秀的官員和學生遭到禁錮與酷刑。歷史上把這件事情稱作「黨錮之禍」,意思是說:那群結成一黨的讀書人所受到的災禍。
東漢大帝國,雖然也曾有過輝煌的成績,但在小皇帝、外戚、宦官、讀書人的互相批評、指責、迫害下,逐漸衰弱不堪了。傳了十三位皇帝的大帝國,就像筋疲力盡的接力選手,快要交出手中的棒子了。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