痤瘡的中醫辨證論治(轉)
作者:xubg 日期:2015-3-17 18:37:00 |
痤瘡,中醫學稱之為「粉刺」,俗稱「青春痘」,是皮膚科臨床中的常見病,依據皮疹的嚴重程度可分為尋常型和囊腫性、結節性和聚合性痤瘡,依據年齡階段又分青春期痤瘡和青春期後痤瘡。痤瘡臨床表現較為單一,常有粉刺、炎性丘疹、囊腫、結節等癥狀,但痤瘡的證候候較複雜,不能以局部有炎症表現就妄投寒涼藥物,治療上應遵從辨證論治原則,抓住病機的基本特點,分清疾病的寒、熱、虛、實,局部辨證與整體辨證相結合。根據臨床經驗,應用中醫辨證論治治療,同時參考患者的年齡、癥狀、發病部位等,效果顯著。 一、病因病機及治療 1.肺胃熱盛 中醫學認為,面鼻為肺胃二經所主,若素體陽熱偏盛,肺經鬱熱,又復受風邪(風易襲上位),則發「肺風粉刺」;肺與大腸相表裡,若腑氣不通,濕熱上攻於面部,則亦發痤瘡。 此型最常見於炎性痤瘡,患者常處於青春期,皮疹好發於顏面部,胸背部可有少量皮疹,皮損以紅色丘疹為主,個別上有膿頭,癢痛相兼,舌紅,苔薄白或薄黃,脈滑或滑略細,大便乾結。採用「以瀉代清」的治法,通腑實,瀉肺經風熱,方用枇杷清肺飲加減:白花蛇舌草 2.濕邪蘊結 從臨床癥狀上看,面部油膩是痤瘡最常見的皮損表現,源於青春期素體生機旺盛,用西醫來解釋就是青春期激素水平失衡,皮脂腺分泌的皮脂過多,而皮脂的堆積就是粉刺形成的原因,因此,減少油脂的分泌是治療的重點。中醫學認為油脂與「濕」有關,而濕邪的來源有兩方面原因:第一,平素嗜食辛辣刺激之物傷及脾胃,脾失健運,濕邪內生。第二,腎陽虛衰,無以溫運脾陽,導致水濕停聚。濕邪蘊積日久則成痰,形成結節、囊腫;濕郁化熱,熱盛肉腐則成膿,形成膿頭。因此,臨床治療應分別以健脾利濕、溫陽化濕、清熱除濕、消積導滯立法。 此型患者典型癥狀為面部出油較多,常處於青春期,皮疹好發於顏面部,皮損以紅色丘疹、粉刺為主,平素麵部較油膩,以「T」字區為重,癢痛相兼,舌淡或邊有齒痕,苔薄白,脈滑,二便調;如皮疹發病部位以口周為主,患者常伴有大便溏薄。 方用保和丸合二陳湯化裁:生山楂 3.沖任失調 本型常見於青春期後發病的患者。沖任隸屬於肝腎,月事來潮前,經血充盈,易為肝氣所激惹,氣有餘便是火,火性炎上,煉津為痰,形成痤瘡,故患者皮損常經前加重。腎主封藏,肝腎藏泄失調,可致月事紊亂,內分泌失調而發痤瘡。腎有陰虛、陽虛之分,如患者伴有手足心熱,盜汗等全身癥狀多由於腎陰虛,虛火上炎所致,治以滋陰降火;如患者伴有手足涼,行經腹痛,月事有血塊,多屬腎陽虛,虛陽浮越,治以清上溫下,引火歸原。又因肝腎同源,故在治療上應兼顧彼此,滋腎陰不忘清肝火,溫腎陽同時暖肝陽。 此型皮損集中在顏面部,以暗紅色的丘疹、結節為主,時有疼痛,舌淡苔薄白,脈滑或細,伴有月經不調,常夾雜血塊,治以調攝沖任,當歸芍藥散和二仙湯加減:當歸 4.熱毒壅盛 毒有風毒、濕毒、瘀毒、熱毒、火毒等分別,《內經》中提出了毒「皆陽熱亢極之證」,暴發性痤瘡發病急、來勢迅猛、熱火癥狀明顯,符合中醫「火毒」的致病特點。 此型患者發病比較急,臨床癥狀較重,面部油膩,皮損以結節、囊腫、膿腫、黑頭粉刺為主,屬於西醫囊腫性、聚合性痤瘡範疇。部分患者伴有頭部穿鑿性毛囊炎(中醫稱之為「螻蛄癤」)、腋下化膿性汗腺炎,舌紅,苔薄黃或膩,脈滑或小數。此類患者皮損以化膿性表現為主,治療上應從瘡瘍病入手,投以大劑涼血清熱解毒藥物,兼以涼血、祛濕、軟堅散結。方以五味消毒飲合仙方活命飲化裁:金銀花 5.上熱下寒 此型患者多處於青春期,顏面發炎性丘疹,平素手足涼,行經腹痛,舌淡薄白苔或舌尖邊有瘀斑,脈滑或細或緩,大便溏或時便干。源於素體陽虛,虛陽浮越於上而發病,採用「引火歸原」的治法,清上溫下,交泰丸合少腹逐瘀湯加減:重樓 另外,在治療上還應考慮發病部位酌情用藥。發病部位在額部的屬心,常由於心火亢盛所致,又心火下移於小腸,故臨床常見小便黃。左頰候肝,右頰候肺,故發於面頰部的常由於肝火犯肺所致。口周屬脾,常由於脾胃濕熱所致。背部為陽明經所主,常由於陽氣虛不能衛外所致。 |
推薦閱讀:
※30 女人請注意:名老中醫告訴你,女人應該這麼做
※JT叔叔的中醫葯論
※尋常型銀屑病的中醫辨證治療
※2個習慣會毀掉胃,中醫養胃有秘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