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不出來,這些電影如何影響了侯孝賢的一生?
本文首發於虹膜公眾號(IrisMagazine)。
本文是虹膜翻譯組出品。希望加入虹膜翻譯組請發信至870042332@qq.com。
作者:HillaryWeston翻譯:三地校對:維西希圖德過去三十年,侯孝賢形成了作為藝術家的獨特風格,但他將自己的成就歸功於前人。紐約電影節期間,他和電影節總監肯特·瓊斯在林肯中心討論了影響他導演生涯的電影(並放映了一些電影片段)。
「我被這些老電影深深打動,」前幾天他告訴我,「我想如果我生在那個年代的話,我可能不會取得突破並成為今天這樣的導演。」在他們的討論過程中,侯孝賢對那些賦予他靈感的電影的回憶實際上也解釋了電影是如何使他走過叛逆的青春,成為今日的偉大導演。
以下是侯孝賢對話實錄:
1戰後歐洲電影,《筋疲力盡》,與楊德昌的接觸我年輕的時候會和一些導演到楊德昌家中去,他家中的布置是日式的,我們就在榻榻米上圍坐一圈。那時候我們的年齡都不小,但作為導演還都是新手,因此我們求知若渴,對什麼都感到新鮮,對我們以後要做的電影頗有信心。
我們看二戰後不同國家的電影。因此可以看到義大利的新現實主義電影,比如《偷自行車的人》,法國戈達爾的《筋疲力盡》和特呂弗的《四百擊》,還有德國新浪潮導演法斯賓德的電影。這些都是我們觀看討論的電影。
我們都去國外學過電影,但楊德昌是個例外,實際上他學的是理科,整天和計算機打交道,但他放棄了自己的專業在台灣製作電影。
《筋疲力盡》(1960)
毫無疑問,《筋疲力盡》對我的電影《風櫃來的人》影響很大——在我和同事們剪輯這部電影的時候,我們參考了《筋疲力盡》,它給了我們很大啟發。在剪輯過程中我們也採用了跳躍式剪輯的手法。而傳統做法是以遠景鏡頭開始,用特寫鏡頭結尾。但在這部電影的同樣位置上我們使用跳躍式剪輯來表現人物的情緒,表達出我們想要表達的故事。
2《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觀察演員吃東西當我們一起討論作為導演要拍什麼樣的電影時,我們一致認為要從自己的視角講述自己的故事,要刻畫現實。《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實際上來源於楊德昌導演的個人經歷,以及當時媒體熱炒的轟動新聞。在這部電影里可以看到《刺客聶隱娘》的主演張震,他當時只有14歲,但已經很英俊了。
我還經常思考我的電影要如何表現現實主義。當時的演員——無論專業還是非專業,他們的表演方式都不是我想要的那種生活化的方式。為了達到這種效果,我需要給他們創造一個現實的環境,這樣他們才能進入角色,按我希望的方式去表演。
我最喜歡讓演員們吃東西,因此在拍吃飯的場景時我會真的在飯點拍,這樣他們一定是餓的。我還會擺好做好的菜給他們吃,在他們很自然地吃東西的時候,我會提示他們這個角色正在經歷一件非常沮喪的事情,他/她心事重重,這樣他們就會在吃東西的過程中做出相應的調整。
《風櫃來的人》(1983)3成瀨巳喜男《浮雲》,溜進電影院
我選《浮雲》的原因是它給我熟悉之感。我在一個日式住宅里長大,它的設計和結構和電影里很相似,而且台灣曾經被日本佔領了55年。因此我在成瀨巳喜男的電影里看到的東西是我成長過程中非常熟悉的。
《浮雲》(1955)
這部電影講的是二戰後的事情,當時人們被一種絕望感所籠罩,故事蒼涼而動人。作為導演,成瀨巳喜男有一種表現社會動蕩下某種關係中的人們情緒如何發生轉變的本領,比如這部電影就表現出了戰後的無力感。他把人物精緻地展現在銀幕上,觸動人心。
對我個人而言,年輕的時候我知道怎麼討生活,過得也算還好。我靠賭博和變賣家產維持生計。不過儘管我那時候算是個浪蕩子,我還是熱心於文學,迷戀電影,我覺得正是這些東西讓我免於跌入一不小心就會陷入的深淵。
所以我覺得電影和小說拯救了我,塑造了今天的我。
你們應該很難想像我走過的路,我成長的過程,以及後來接觸到電影的過程。我記得那時候我會去看電影院上映的每一部電影。我想盡一切辦法溜進電影院。我還是個小男孩的時候會假裝自己是某個人的小孩,我會拉著一個大人的衣服,假裝是和他一起的,這樣我就可以免費看電影了。
等到了中學,我個頭大了,不能再假裝成別人的小孩了,我就撿地上的票根,把它們粘起來,再交給檢票員進電影院。當然,那時候的檢票員不會注意這些細節,所以我可以矇混過關。等後來我上了高中和大學,膽子就更大了,我會翻牆進電影院,或者剪斷籬笆進去。
4費里尼《阿瑪柯德》,不循常規我選這部電影的原因不僅是因為它是一個記憶片段,還因為它是一個小鎮故事——人物古怪,情節和家庭有關。這部電影對我的電影——比如《童年往事》——影響很大,它讓我回憶起自己的成長的經歷,啟發我拍攝相關的電影。
《童年往事》(1985)
我尤其記得的和這部電影有關的是拍攝《風櫃來的人》的時候。電影中主角在打鬥中撿起一塊磚頭,朝另一個人的頭砸了下去,從畫面左邊出鏡,我讓他回去轉一圈,撿起一些木棒,從右邊入鏡進入打鬥。我們本來沒有出鏡入鏡的想法,學校里不是這麼教的——老師說要從畫面的同一邊出鏡入鏡。
《風櫃來的人》(1983)
費里尼的《阿瑪柯德》打破了這一慣例,讓我意識到我們有實現任何想法的自由,這樣我就可以突破學校里學到的那些條條框框。這部電影對我影響頗深,我覺得現在的電影導演們很少會有這樣的經歷,因為他們可能已經有了這種自由,不用循規蹈矩。
《阿瑪柯德》(1973)
但我剛開始拍電影的時候,這些黃金準則就像聖經一樣神聖,而我試圖從中取得突破。
推薦閱讀:
※那些被木村拓哉影響的男人們
※影響你一生的210句古詩
※這5種媽媽就算累死也養不出好孩子,尤其第一種,影響孩子一生!
※外媒:「薩德」事件未影響電影圈 中韓合作一直在進行
※總有一個人,影響了我們一生,卻來不及認真道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