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品絕代芳華,賞斐然才情

品絕代芳華,賞斐然才情

年華是舊情調,滄桑,卻風情萬種。「見了他,她變得很低很低,低到塵埃里。但她的心裡是歡喜的,從塵埃里開出花來」。是誰,誰能寫出如此靈動的文字,讓人一見傾城?「我生來就是寫小說的人。」她這樣自稱。是的,文字是她高貴的靈魂,她一生用愛傾情獨舞,無論世事如何變遷,無論滄海或是桑田,她始終和文字不離不棄,演繹著一場傾城之戀,燦爛到極致,成為當時上海灘的一個傳奇。於是,掬一捧書香在手,用指尖輕輕叩響一扇過往,品絕代芳華,賞斐然才情,給歲月一個淺淺的回眸。

——題記

一本書,一杯茶,一首老歌,一個故事。細雨霏霏,梅思點點。合上書,閉上眼,於是,那個叫張愛玲的女子,著一身淡雅的旗袍,穿過民國煙雨,穿過舊上海悠長的弄堂,風情款款向我們走來。

① 刻骨銘心

張愛玲的才情是與生俱來的。她對讀書的熱愛,對文字的駕馭能力,在少女時代就已綻放出驚艷的光芒。八歲嗜讀《紅樓夢》和《三國演義》,12歲,在聖瑪利亞女校校刊《鳳藻》上發表第一篇小說《不幸的她》,13歲,發布第一篇散文《遲暮》。19歲,《我的天才夢》中的一句「生命是一襲華美的袍,爬滿了虱子」更是讓人回味無窮,這是她早期作品裡最著名最出色的一篇,想那時,她還是不諳世事的學生,其語句的深刻著實讓人不敢相信竟然是出自一個少女之手。她斐然的才情,靈動的文采以及驚世駭俗的結句以一種別緻的氣質,讓所有看過的人怦然心動。之後,張愛玲的佳作似枝頭繁花,怒放得洋洋洒洒。她陸續創作了《傾城之戀》《金鎖記》《封鎖》《紅玫瑰白玫瑰》《半生緣》等多部膾炙人口的作品。其中,《傾城之戀》打動了萬千讀者。有人說張愛玲驚世的才情,源於她高貴的血統。所以至今人們提起她,仍津津樂道於她是晚清名人李鴻章的後代。其實,不然。她的才情是與生俱來的,她的靈動是自然迸發的,她的行文是渾然天成的。這和血統無關,更與其他無關。這就是天才張愛玲。佛說,普度眾生。每個人度人的方式不同,被度的方式也不同。張愛玲用文字度人,同時也在度己。只是思想上的超度,亦是對許多靈魂的救贖。張愛玲就這樣,她以絕世孤高的姿態,不菲的才情,傲立於當時上海灘的文壇巔峰。而上海灘因為這個傾城女子,有了另一種驚世的美麗。

「於千萬人之中遇見你所要遇見的人,於千萬年之中,在時間的無涯荒野里,沒有早一步,也沒有晚一步,剛巧趕上了,那也沒有別的話可說,唯有輕輕地問一聲:「噢,你也在這裡嗎?」這是張愛玲的散文《愛》中關於愛的經典表白。

「噢,你也在這裡嗎?」誰曾有幸,被這一聲婉轉的詢問,在愛的世界裡,做美麗的停留?誰曾有幸,讓一個才情女子,從此為愛俯首低眉,攜手共度今生?

胡蘭成說,「張愛玲是民國世界的臨水照花人」。他亦有幸,做了那個幸運的賞花之人。而她,在送給他的一張照片背後這樣寫道:「見了他,她變得很低很低,低到塵埃里。但她的心裡是歡喜的,從塵埃里開出花來。」自此,她放下所有驕傲,為愛俯首低眉,為他牽腸掛肚。那年,她24歲,之前不曾戀愛過。而胡,38歲,已有家室,且背景複雜。

或許,不幸,早已守候在她今生必經的路口。在對的時間遇見錯誤的人,其結局必然是悲劇。張愛玲,這個清高的才女,亦逃不過愛的劫數。

在相愛的日子裡,張愛玲的才情開始井噴,靈感不斷迸發。在短短几年內,她幾乎完成了她一生中最重要的作品,不僅數量驚人,而且佳作迭出。她創作的《傾城之戀》在上海新光大戲院首場公演,門票即被銷售一空,當時許多名人,對這部戲是讚譽有加,好評如潮,而張愛玲的名字,再次成為上海灘的傳奇。

但美好總是轉瞬即逝。也許愛情,一定要將你傷到無以復加,才可以看得清澈透明。

正如她在《紅玫瑰和白玫瑰》寫的這樣:「也許每一個男子全都有過這樣的兩個女人,至少兩個。娶了紅玫瑰,久而久之,紅的變成了牆上的一抹蚊子血,白的還是」床前明月光「,娶了白玫瑰,白的便是衣服上的一粒飯渣子,紅的卻是心口上一顆硃砂痣。」寥寥數語,道盡了愛的蒼白。想當初,胡蘭成鄭重寫下「願使歲月靜好,現世安穩」的婚書,許下「同修同住,同緣同相,同見同知」的諾言贈與張愛玲,可蒼白的承諾終究無法兌現。而真正的胡蘭成,充其量也只是一個漢奸,一個風月老手而已。相守的歲月里,依然不妨礙他陸續與其他女子風花雪月。她痛苦。她愛他,她一次次原諒他,寬容他。但終有忍無可忍的一天。其實,這是一場註定要被傷害的愛戀——想那胡蘭成對自己的結髮妻子尚且無情無義,他又怎會甘心和其他女子相濡以沫,相守終生?縱使這個女子璀璨到極致,也無法阻擋他風流成性的本然。

胡說,「她的文字似乎通曉世事,實則她的經歷卻很淺薄。」張愛玲是單純的,明知飛蛾撲火,卻不管不顧,直至被傷到無以復加,才做了一次傾城的轉身。分手時,她凄然對胡說,「倘使我不得不離開你,不會去尋短見,也不會愛別人,我將只是萎謝了。」遇人不淑,對張來說,這是痛至骨髓的。以至於後來當眾人把對胡作為漢奸的痛恨遷怒到她的身上,面對鋪天蓋地的責罵,她也一味選擇沉默。而這一切,胡是負有主要責任的。胡蘭成為她調製了一杯愛的毒酒,她含笑舉杯,以一種最美最決絕的姿態一飲而盡,而帶給她的傷害卻是無以言說,刻骨銘心的。

她的堅定,她的無悔,她的黯然,讓人落淚。

②過眼煙雲

決然離開胡蘭成後,張愛玲的心一片凄然。爾後,她的創作也因胡蘭成的原因幾乎陷入停滯狀態,很多民眾言辭激烈指責她,並強烈排斥她的作品。雖然她也是受害者。在每一個夜晚,在寂寥孤燈下,陪伴她的,除了文字,還是文字。而她信仰的,終究也只是文字。只有和文字在一起時,她才可以安之若素。很多個夜深人靜之時,她把一些往事,一些心情,一些無以言說的苦痛,用文字升華、沉澱、凝聚、釋放……

在最孤獨最無助的時候,導演桑弧找到了她。他告訴張,想與她合作,拍攝電影劇本。桑的出現,讓張在黑夜看到了一盞溫馨明亮的燈。可以說,桑是她生命里一個重要的貴人。桑是因為《傾城之戀》公演後而認識張的,他非常欣賞張的創作才華。他們合作的第一部電影是《不了情》,片中的男主角、女主角都是當紅明星,強大的陣容再次引起了轟動。張愛玲沉默許久的臉上也泛出了歷盡風霜的笑容。後來與桑合作的電影《太太萬歲》,同樣也常常爆滿。只是,閱盡人情冷暖的張,不再像以往那樣鋒芒畢露,而是選擇了緘默。或許,喧囂的文壇,真的無法承受太多的掌聲與喧嘩。有時候,太多關注真的不是好事,它會把你無情聚焦,爾後毫無留情把你烤得遍體鱗傷。所以,當有人抱怨自己不能成為焦點時,她也絕對不會明白一個被聚焦的人其實是多麼多麼痛苦。

因為合作事宜,在電影拍攝過程中,導演桑免不了要常去張的住處,就某些問題進行商討。後來,眾人都覺得桑和張應是一對璧人,一個未婚,一個前緣已盡,一個是大導演,一個是大作家,兩人若能在一起,豈不是天作之合?於是,就有熱心的朋友向張愛玲說媒,想把桑介紹與她。可她聽後一直搖頭。或許,張是愛桑的,而桑亦是愛張的。只是,胡對她的傷害是如此刻骨銘心,在還沒有完全忘記胡的時候,她豈敢重新開始?這段情緣,就這樣擦肩而過,無疾而終。似乎根本就沒有開始,所以,也就無所謂結束。因為沒有真正走進彼此,所以,也就無緣傷害。而這段情緣,卻又真實地在張愛玲人生里留下了一筆。想來,桑給予張的,應該是一生溫暖的懷想,一份有距離的美好。在她最寂寥最傷感的時候,桑輕輕來過,又淡淡地走了。來去自然,轉瞬就成了過眼浮雲。

隔年,張從上海去了香港。之後,再無相見。似水流年,兩兩相忘。縱使,張去世後,好多人都寫文章懷念張愛玲,唯獨桑保持沉默。或許,沉默是最好的語言,太多太多的懷念,蘊含其中。若有若無的感情,一切盡在不言中。

③滄海桑田

1956年3月,張去了美國的彼得堡鎮。這裡的氣候十分寒冷,終年積雪不斷,但這裡卻遠離塵囂,非常適合創作。張愛玲收拾好零散的心情,打算重新在文字中找回自我,她的創作計劃是寫一本英文小說。

在這座美麗的歐洲莊園里,她邂逅了生命中第三個男子,一個年過花甲的美國老人賴雅。同年8月,她選擇和賴結婚,當時,張36歲,可謂是風華正茂,而賴65歲,已是風燭殘年。或許,這讓很多人所不解,為什麼她當時放棄才華橫溢的導演桑,而沒來由地選擇和一個年過花甲的異國老者執子之老?不是她驚世駭俗,也並非她不捨得萎謝,而是繁華疏落,需要一個百轉千回的過程。他們走到一起,外人無需多言。賴,德國移民後裔,他在年輕時被視為文學天才,個性洒脫,知識淵博,處事豪放。張說過:「愛情使人忘記時間,時間也使人忘記愛情。「我們很接近,一句話還沒說完,已經覺得多餘。」她和賴是默契的,正是因為這份默契,之後,他們相濡以沫11年,全憑張為生計奔波,對他悉心照料。為一個風燭殘年的男子如此堅定決絕地付出,可以說,賴何其有幸!結婚後沒多久,賴就因中風偏癱在床,飲食起居全憑張愛玲照料,以至於後來有人指責賴太過自私,生生把張拖累了多年。可我想,張應該是甘心情願的。面對沉重的包袱,當時的張沒有一走了之,她一直在為他們的生計而不停奔波,寫書、翻譯書稿等,以維持生計,艱難度日。這也從另一個側面說明,張是多麼重情、善良!絕不是胡蘭成所說的張愛玲是個無情之人。當初不是她轉身太急,而是背信棄義的胡不值得她等到遲暮。

如果說胡是張的刻骨銘心,桑是張的過眼煙雲,那麼賴雅應該是她的滄海桑田。11年的扶持相伴,11年的風雨滄桑,每一個日子都刻骨銘心,只是張愛玲從來沒有得過過她要的現世安穩。賴死的這一年,賴76,張47。

張說,「我有時覺得,我是一座孤島」。賴雅的死,讓張愛玲的心再次成為孤島。

④花落紅塵

之後,張愛玲變得更加離群索居。她變得更加敏感,幾天要求換一個住處,平均每個星期搬家一次。平日極少與人交往,過往的人幾乎一概不見。但晚年的張愛玲,似乎什麼都可以丟下,感情,名利,世事,唯獨不肯丟棄的是她的文字。

1995年中秋節前夕,她的遺囑執行人林式同接到電話,告訴他張已經離世,死因是心血管疾病。據說,她死後幾天才被發現,「當時的她穿著紅色旗袍,安詳地躺在空曠大廳中的精美地毯上。身上沒有蓋任何東西。手腳自然平放。一個手拎袋裡,裝著幾篇散稿,還有一部永遠不能完成的手稿《小團圓》。就這樣,一代才女張愛玲死在洛杉磯的一座公寓中。9月19日,張的遺體火化,遺囑執行人完全按照她的遺願,沒有舉行任何儀式,火化時也沒有親人在場。9月30日,是張75歲生日。這一天,她的骨灰由林和幾位友人,乘船護送至海上,之後灑在蒼茫無邊的太平洋中……」

紅塵夢落,散盡繁華。花落紅塵,感慨萬千。愛玲,或許,你真的是為文字而生,為愛而活。此生,你愛得清醒,也愛得孤獨,但無論世事如何變遷,無論滄海或是桑田,你始終和文字不離不棄,演繹著一場傾城之戀。這場傾城之戀,舞出了奪目的光華,為後人所仰望,燦爛到極致,又孤獨到深入骨髓。今夜,我再度滑過歲月的眉尖,把你的故事輕輕敲打成文字,定格時光里那段傾城之戀……

推薦閱讀:

芳華絕代:金庸的夢中情人夏夢
【人到中年,心中永駐芳華】【謹以此文獻給已步入中年的60, 70後】
芳華丨馮小剛電影《芳華》海報劇照(超過100幅值得珍藏)
芳華蹉跎一段歌,總教西風醉紅顏
經典語句:紅顏彈指老,剎那芳華

TAG:芳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