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論漢民族必要的血統認同

[轉載]論漢民族必要的血統認同 2012-09-29 11:35閱讀:15 原文地址:論漢民族必要的血統認同 原文作者:郭守禮 作者:郭守禮首先,漢民族是以父系傳承的民族,漢民族的定義是血統+文化認同+自我認同。如果一個人符合文化和自我認同,那麼這個人是不是漢人,最主要的是看父系的傳承。他父親是漢人,他就是漢人,母系是處於次要的地位。母系血緣和血統是兩個概念。民族是需要有血統傳承的。漢人形成於文化共同體,但是傳承於血統和文化。華夏部落期結束之後,就開始了父系的傳承,就是以父系作為家族的支柱,如果生下來的是男子,則屬於這個家族的,而女兒外嫁之後,就屬於其他的家族的。在原始部落時期,人類還是母系傳承,但是進入文明社會之後,大多數屬於父系傳承。幾乎在4000年之前,華夏就全面進入了父系社會,因為耕種莊稼的原因,男人是主要勞動力。那時候早就是父系傳承了。有一種觀點說,漢族人的定義就是文化,和血統沒有關係或者不重要,誰只要接受了漢文化,並自我認可為漢人,無論是多少人,無論是什麼族的人,均是漢人。這樣的觀點是極端錯誤的。當然不同民族牽扯歸化問題,但歸化的基本前提是不影響主體血統。如果加入漢族只以文化認同來決定,那麼漢族復興之後,就會有很多人為了各種利益,比如為了工作,移民等等利益加入漢族。如果漢族的定義只是自我宣布認同漢文化,只是自我宣布是漢人,和入黨一樣,那麼祖先意識就是空的和虛的。我明天宣布我接受猶太人文化,然後我就是猶太人了,並移民以色列,這可以嗎?肯定不行!漢民族主義不等於文化主義,漢民族自然歡迎其他民族接受漢文化,但是關於漢民族的認同問題上,文化不必然表示民族的歸化。相同的文化,也可以是不同的民族。比如目前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內漢族和滿族的文化差別不大,但依然是不同的民族。再比如日本自古學習華夏文化,日本的很多文化是從唐朝之後學來的,但日本人依然不是漢人,雖然以漢文化為主。舉個例子,某個村子的二傻,不懂任何的文化,他照樣也是漢人,因為他有漢人血統。某些精神病,他也不懂什麼文化,但同樣也是漢人,因為他是漢人的後代。再比如嬰兒,不懂任何文化,也不知道任何文化,但他依然是漢人,因為他是漢人生的。某些喜歡漢文化,並且學習漢文化的外族人,可能他對漢文化的了解程度超過很多中國人,但他依然不是漢人。漢家是注重祖先傳承的民族,比如我們常說的列祖列宗,光宗耀祖,漢家子孫等等,要是沒有血統傳承,這些都是空話了。另外,有人說古代周部落,商部落融入華

載入中...內容載入失敗,點擊此處重試載入全文 夏,還有秦人,楚人,吳越人,東夷部落集團等加入華夏,這都是其他民族的歸化,所以漢民族和血統沒有關係,甚至認為全世界人都可以加入華夏。這是混淆概念,首先任何一個民族都是由不同的部落和民族組成的,漢族什麼時候完全形成的呢?是在周朝。楚人,秦人,吳越人,這些還都不是特定的民族,只能說這些是一個個的原始部落,這些只是漢人的組成部分而已。因為楚人,秦人等等,他們並沒有自己使用的完整文化體系,比如沒有自己使用的完善的語言文字,服裝,崇拜,節日,思想典籍等系統,他們只不過是當時在這些地方生活的土著部落,後來接受了華夏文化,而成為了華夏族的一部分。更何況,秦楚等地本來就有很多原華夏人的移民,這些地區的非華夏土著究竟能佔多大的人口比例,多少人口能變成漢人,也是個疑問。有一些部落,比如東夷部落集團的一些文化,也是漢文化的一部分。民族形成於文化共同體,而漢人文化則完善於周朝。漢人就是吸收中原地區,也就是黃河中下游地區的不同的部落而形成的。漢族是由炎黃二部落結合後,又吸收了中原其他的部落而成。漢族完全形成於周朝。漢人形成時期的各個組成部落,並非是完全不同的文化部落,他們有著很大的相似性,學者稱之為「一體多枝」。比如仰韶文化、大汶口文化等,是漢人不同的部落的文化,也是漢文化的不同源頭,但是他們確有著極大的相似性,比如在使用的陶器、在居住的樣式、在農業定居型的生活方式等方面極其相似,這說明了漢人的各個組成部落原本同文同根。血統不必然形成民族,血統是傳承民族的。一堆血統毫不相干的人,可能之前是野人,可能之前是部落人,也可能之前是其他民族的人,但一旦這些人聚在一起,有了共同的文化追求,有了核心的,共同認可的思想,那就可以形成一個民族了。但這個民族要傳承下去,是需要代代相傳的血統來維繫的,如果有一天主體血統不在了,那就不是這個民族了,而是形成其他的民族。血統不是民族形成的必要前提,民族形成於文化共同體,但血統是這個民族傳承的條件。當然,不同民族對血統和文化的具體要求可以不一樣,有些很嚴格,有些不嚴格。漢民族完全形成於周,周之後的那些人,無論是之前的華夏人,還是之後加入華夏的人,比如秦人,楚人,吳越人等,他們都屬於華夏族的一部分,也叫漢族。在周朝漢人就完全形成了。因為周時期漢民族的基礎文化徹底完善,整個華夏的文明體系形成,民族產生於文明共同體,傳承於血統和文化。而無論是滿族,蒙古族,維族等,這些都是民族概念,這和周朝之前的華夏各部落是兩回事。所以不能拿華夏是由各部落組成的,由此來論證任何民族只要接受漢文化,就可以隨便入華夏。蒙古人說蒙古語,滿族人說滿語,這些都是阿爾泰語系。滿族人,蒙古人,維族等,他們有自己所使用的語言,崇拜,宗教,祖先意識等完整文化體系,他們已經是民族體系了。即使這個民族的一部分人不會說自己的語言,但他們還是這個民族的,很重要的原因是祖先的緣故,這種認同就是血統認同了。有很多觀點認為漢民族是胡漢,中國各個民族融合成的,而漢民族是個血統虛無化的民族,這是錯誤觀點。我們就來分析一下現今經常被稱道的所謂民族融合,請看(以下人口數字是根據歷史統計分析的大概值):先說漢與匈奴,漢朝有4000萬左右漢人,而匈奴最多才200萬,先不說這些匈奴被殺了多少,當時的民族矛盾有多嚴重,根本沒有民族融合的條件。就算這些匈奴全部融入漢人,那才有多少人?就算全部融入,也不影響漢族主體血統,更何況還不是呢。事實上有一部分匈奴在公元1世紀遷入了山西,直至隋朝才被消滅,前後持續存在時間500年以上,可以看出來所謂的民族融合論的荒謬了。另外說五胡亂華,胡人整體並不佔有人口多數,胡人統治的北方,依然是漢人佔據大多數的人口,並且民族矛盾嚴重,互相征伐,根本沒有民族融合的條件。368-407年的漢族人口有3000萬,東晉和北方各1500萬。而到了520年,南方漢族增加到了2000萬左右,北方漢族有2000多萬,而鮮卑,雜胡中比較大的民族鮮卑族,也只是個百萬人口的民族。這些胡人在戰爭中相互廝殺,比如鮮卑政權之間的廝殺,漢人也對胡人進行了戰爭,比如冉閔殺掉了幾十萬的羯族。大部分胡人都在戰爭中滅亡了,胡人的特點是全民皆兵,而胡人佔劣勢的人口數量註定了他們經不起長期的動亂,只有極少部分的胡人融入了漢族,比較多的是鮮卑人。所以五胡亂華,在胡人佔據人口少數,並且互相廝殺的情況下,融合入漢族的人口也是有限的,不足以影響漢人的主體血統。另外一個就是南宋時期,金國佔領中原。南宋丟掉了半壁江山,是被女真長驅直入佔領的。當時女真人總共也就60萬左右,入主中原的不過40萬,統治著4000多萬的漢人。先不說當時民族矛盾有多麼激烈,因為金國侵入中原,燒殺擄掠,漢人聽說女真那是咬牙切齒的恨,那時的民族矛盾遠遠大於中日戰爭和日本的矛盾,漢人更不可能認可女真為族人。就先假設真的民族融合了,那幾十萬的女真融入幾千萬的漢人,無非相當於一滴水滴入一缸水,對漢人的血統影響是寥寥無幾的。另外就是蒙古滅宋,蒙古帝國全盛時期也就100多萬的人,進入中原的只是幾十萬人,而漢族人口快一億,則是完完全全的壓倒性優勢。即便他全部加入漢族,對漢族人的血統也沒有實質性的影響。當然還有蒙古人初夜權的傳說,就是當時蒙古人為了統治漢人,每個村子派一個蒙古人看管,漢人女子結婚之前,要先和這個蒙古人性交。有人以初夜權為由,提出漢人是不同民族融合成的。當時是這樣的,漢人為了抵抗蒙古的血統入侵,無可奈何的摔死第一胎,以這種方式來維護血統,摔第一胎在漢人中流行。我們有理由相信大多數漢人摔死了第一胎,因為漢人的宗族意識很強烈,正統意識很強烈,別人強姦自己老婆生的孩子,肯定不能要的。當然,任何事情都允許假設和質疑,咱就先假設有一部分漢人沒有摔死第一胎,那麼有幾種情況,第一:第一胎不一定是男孩,血統是看父系。第二:初夜不必然帶來第一胎,女人有一定的階段不會懷孕。第三:絕大部分家庭都是生好幾個孩子,而不只是一個孩子。第四:並非所有的夫婦都給了蒙古人第一胎。第五:古代嬰兒的死亡率很高,第一胎也會死亡。綜上所述,初夜權也不會影響漢人主體血統。朱元璋恢復中華之後,就把幾乎所有進入中國的蒙古人殺死或趕回蒙古草原。另外一個就是滿清統治中國,在滿清統治期,滿漢是不允許通婚的,但是滿蒙可以通婚。漢族人不能進入滿清劃分的領地。滿清政府採取的是種族隔離政策,這也沒有任何民族融合的條件。在整個滿清統治期間,絕大部分的滿清旗人是內部通婚,或者和蒙古人通婚,是禁止和漢人通婚的。另外一點就是,滿清入關之前無非幾十萬人,而漢人有一億多,這樣的人口比例差距,無論如何歸化都是不影響漢人主體血統的。至於說中國南方,南方的少數民族人口同樣是少數,有很多民族歷史悠久,相比較北方一些胡族經常分崩瓦解並組成新的民族,南方的一些少數民族相對穩定;這充分說明了在漢族政權下,只要不發生大規模的戰爭和屠殺,那麼這個民族就可以持續性的存在。漢人在古代,每個家都有祖先牌位,都有家譜,不論到什麼地方,家譜不能丟。現代漢人絕大部分都是古代漢族的後代,也就是在周朝漢人完全形成之後,他們的後代。中國有句俗話說:「行不更名,坐不改姓!」這個意思就是說姓氏文化的重要,血統傳承的重要性。當然有的時候會有領養孩子的情況,並把乾兒子寫進自己的家譜,久而久之這個乾兒子的後代也自認是本家人,不知其更早的外家祖先。但這畢竟是極少數,而不是大多數,不能說誰認可我們家族的精神,誰就可以宣布當我兒子,然後我就可以隨便認的。有一點需要說明的是,最初一個民族的人,不必然一定要有姓氏,因為姓氏最初是賜予的。最早的華夏族,可以推論有很多人不知道自己姓什麼,或者壓根無姓。也可以推論有很多人後來改了姓氏,但無論如何,他都是華夏人的組成部分。漢民族的古話「行不更名坐不改姓」,以及漢民族的家譜記錄系統,祖先崇拜系統,更加說明了漢民族對血統的重視。漢族自古相比較周邊其他民族,更加重視血統的傳承。有一個例子更能說明民族大融合論的荒謬,有一個民族叫羌族,比其他很多胡族接近漢人,其公元一世紀遷入漢區,直至公元5世紀還有他們的記載,一個羌族就如此了,可以想像那些和漢族差別更大的民族是否輕易的被同化。有些人主張無條件的把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也可以是更大的範圍)的少民無條件同化為漢人,我是反對這樣的觀點的。原因之一就是:大量同化勢必影響漢人血統。血統聯繫是人類的一個樸素的感情,所以作為一個漢人,維持這個民族的主體血統,也是義不容辭的責任。不能以一時的某些利益來犧牲漢人的血統。所以那些主張大量的把少民同化為漢人的想法,是錯誤的。當然,即使把中華人民共和國範圍之內的少民全部同化為漢人,漢人的主體血統依然在,因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少民只有百分之幾而已,不錯,但同化掉了這百分之幾,漢人血統就少了這百分之幾。同時,這也樹立了一個刻意同化別人的榜樣,任何國家的領土都不是一成不變的,漢人強大的時候,就可以控制更多的領土,當漢人控制更多的地方的時候,是否也要全盤同化所有民族?如果這樣子,漢人就真成了一個多民族的組合民族,這就已經不是自古祖先所說的漢人了。維護血統是漢人的義務,並不能隨便一個人就可以歸化。漢人的信仰很重要的一部分是祖先崇拜,我們自豪的稱呼自己是華夏兒女就是這個意思。當漢人的主體血統都不是古代華夏後裔的話,那麼漢人離分崩瓦解也不遠了。道理不難理解,如果如果漢人的主體血統都不是古代漢人傳下來的,那麼我們還真是華夏兒女嗎?華夏兒女豈不是徒有虛名?那麼又有什麼責任來繼承華夏祖先的文明呢?我們又有什麼義務來熱愛這個不是我們祖先的民族?歷史上有其他民族的人同化入漢族,但都不是大規模的集體同化,而是以個人的形式,或者以分散的方式加入漢族。這些人大多是在漢族的地區生活的時間長了,因為各種原因逐步地忘記了自己原來民族的祖先,堅信自己是漢人,這才完成了歸化。未來華夏復興之後,不排除有很多人為了利益而千方百計的加入漢族,將自己說成是漢族,這種人是應該值得警惕的。如果對這樣的人不加防範,那麼長此以往,漢人的主體血統聯繫必然混亂掉。另外,同化所有少數民族真的是華夏復興的必要條件嗎?有一些民族在華夏文明圈裡生活了幾百年,甚至幾千年了。即使在漢人傳統居住的地區裡面,就有一些歷史悠久的少數民族及其文化,有的甚至有千年歷史,華夏祖先並未完全同化他們,那麼幾千年來華夏就沒有興盛過嗎?我舉個例子,當然沒有任何侮辱人的意思,一個人想重新變的健康強壯,需要消滅一些身體里的有害病菌,但一個人不可能消滅身體上的所有細菌,有一些細菌是人體所必須的,就算消滅了人體的所有細菌,那這個人也活不了了。在一個漢文明圈子裡面,需要有漢文化為主體,同時也包容其他的文化形式,其他文化形式的存在也對漢文化起到激勵和促進作用。在中華人民共和國範圍之內,或者更大的範圍之內,無論是人口數量,還是政治軍事實力,漢人都是絕對的主體。只要主體漢人的民族意識找回,那麼是不必懼怕絕對弱勢的少民反叛的。無論是整個世界,還是一個國家,或者一個文明天下,都是有不同的民族和文化的。有句話說:「當你沒有敵人的時候,你自己就是自己的敵人」,講的正是這個道理,一個民族是需要和其他的民族進行互補的,這也是一個民族前進的動力。如果沒有其他的民族和漢民族進行互補,那漢人內部就要分裂和內戰了,分裂出不同的集團,不同的民族和意識形態,進行競爭。漢家自古有保合諸夏,協領萬邦的說法,萬邦就是指其他的民族(願意跟隨漢人的民族),如果其他的民族都讓他變成漢族,何來協領萬邦之說?在華夏文明圈,以漢民族為核心,以漢文化為核心,同時也允許有其他的民族和文化的存在,有主有次,因為有不同才有動力,漢民族看到其他民族的文化,就會更加意識到自己文化的重要性。無論是一個人也好,還是一個民族,都是需要有其他的互補對象的。漢家的太極圖就能說明這個問題,陰陽是對立互補的,陰中有陽而陽中有陰,誰也不可能把所有的都變成陰或者陽。我是不支持民族歸化的,雖然在歷史長河中不可避免的會有極少的非漢人歸化入了漢人;已經歸化入漢人的人,已經世世代代認可自己祖先為漢人的人,就不要追究了,畢竟那只是極少數;但是現今的非漢人(從漢族中分裂出去的亞族除外),無論他們如何接受漢文化,也都不是漢人;如果任憑民族歸化或者主動實行民族歸化,那麼久而久之漢族的血統認同必然出現問題。血統是團結人的紐帶,文化也是團結人的紐帶;既有血統又有文化的凝聚力,自然要比只有文化的凝聚力大。漢人起源於文化共同體,中原各部落產生了華夏族--漢族。民族傳承於血統+文化,記錄祖先家譜,以父系血統代代相傳,並為往聖繼絕學。血統和文化都是漢民族不可或缺的認同,否定任何一個都是不對的。任何否定血統認同的行為,他們雖然給出的口號聽著不錯,什麼文化至上,什麼包容大度,但實質上都是虛無化漢人。 您有30萬元投資模擬金未領取

分享

  • 我的博客
  • 微博
  • 微信
  • 朋友圈
  • N同時轉發到微博 發送
    推薦閱讀:

    這些姓氏竟有皇室血統!快看看你上榜了沒有
    這兩位有漢人血統的大清皇子,靠什麼得兄長雍正的重用?
    中國有皇室血統的100個姓氏 看有你的嗎– 鐵血網
    中國有皇室血統的50個姓氏 (一)

    TAG:民族 | 轉載 | 血統 | 認同 | 必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