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 | 正向我們走來的是「相親老油條」方陣

導讀從一開始的抗拒,到逐漸熟悉套路;從屢戰屢敗,到把相親當做業餘生活的一種方式,勞西和他的朋友們見慣了相親「市場」的起伏。

7月13日,北京中山公園,一名網路女主播(中)和其經紀人(中右)在直播相親角。如今很多網路主播都緊追熱點事件的第一現場。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趙迪/攝

通過相親,34歲的勞西在微信通訊錄里積攢了2000多名女性朋友,他聲稱其中見過面的佔了一半。

但在過去7年里,他始終孑然一身。

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第一次見到勞西,是在廣西南寧市興寧區團委組織的相親活動上。主辦方邀請了18對男女參加活動,但活動舉辦地、一家小小的奶茶店卻塞下了近60人。年輕男女在主持人的引導下玩起破冰遊戲時,靠窗的位置慢慢聚集了越來越多的單身男子,他們沒有點單,只是靜靜地在一旁觀察、等待著。

勞西是「場外觀眾」中的一員。當天他是與朋友關雲一塊去的。主辦方一位工作人員壓低聲音介紹:「這些人都是『老油條』了,以前參加過好多次我們的相親活動,總是不成功,我們總得把機會讓給別的可能成功的人吧!」

中午時分,活動結束,男女嘉賓收拾東西準備離開。這時聚集在門口的「場外觀眾」齊刷刷地站起身來,堵在門口,嫻熟地跟事先物色好的女嘉賓們搭訕、要電話號碼、加微信。幾分鐘時間,勞西和關雲便成功地要到了4個號碼。

勞西是南寧人,從事程序員工作,在一家國企上班。為了找個合適的結婚對象,從2010年起,他流連於南寧市內大小相親活動,7年來參加過上百場,平均一個月至少5場。

從一開始的抗拒,到逐漸熟悉套路;從屢戰屢敗,到把相親當做業餘生活的一種方式,勞西和他的朋友們見慣了相親「市場」的起伏。

從「單打獨鬥」變成「組隊出征」

常年流連於各種相親場合,勞西沒能成功找著對象,倒是和一些常客逐漸成了朋友。他們從「單打獨鬥」漸漸變成「組隊出征」。

在一個十幾人的微信群里,他們互稱「戰友」,幾個活躍者常常在群里共享各類相親活動信息。每個月,大家還會約出來聚餐,交流近日的相親經歷,總結「工作」,傳授經驗。

6月的一個周末,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參加了這群人的一次聚會。在餐桌上,勞西這樣介紹他的朋友:「這是我的戰友關雲,這是帶我出道的導師黃大哥。」

關雲也從事IT相關工作,頭髮稍長,常年穿一身紅色滌綸休閑裝;黃大哥身材較為矮小,復古黃色西裝外套,話不多,一坐下就把鞋脫掉,腳搭在桌底,靠著椅背一個人玩手機。

和有些晚熟的勞西相比,關雲算得上久經沙場了。從中學開始,他的身邊就從來不缺女朋友,可到了適婚年齡,他卻找不到願意嫁給他的人了。

2012年,關雲參加一家網站組織的相親活動,在南寧江南區的一個小區廣場上,上百號男女擠在現場,他當場要了10多個電話號碼。也是在那次活動中,關雲認識了勞西。

聽說有朋友封他為「情場浪子」,關雲擺擺手,「千萬別說我經驗多,我是被拒絕的經驗多。要到幾十個號碼有什麼用?最後還不是收穫失望和難過。」

「我覺得這麼多年都沒成功是因為自己硬體太差,沒有錢,一個月賺兩三千(元),很多相親對象委婉打聽到我的收入後,便發信息說,覺得性格不合適,還是當朋友吧。」關雲說,儘管年紀越大對象越不好找,但他並沒有打算降低標準,因為在他看來,即使標準降低也沒有用,人家一樣會挑剔他的收入和長相。

從前,關雲習慣單打獨鬥,自從找到「組織」之後,他們開始組隊作戰。一來可以互相幫忙參考,交流相親活動中對某個女生的看法,二來有朋友陪著聊天,當「場外觀眾」時就不至於太過無聊。

「身邊的同學都結婚生子了,聚會的時候他們都在聊老婆孩子,完全沒有共同語言,覺得又羨慕又寂寞。和『戰友』在一起,大家很放鬆,而且共同語言比較多。」關雲坦言,因為找不到對象,他連社交圈子都變了。而在相親「戰鬥」群里混久了,大家的心態也開始發生改變,從一開始的「走心」到逐漸開始「走量」。

最瘋狂的時候,關雲一天見過三個相親對象,早上9點、下午3點、晚上8點各一個。他馬不停蹄地趕場,還要小心保密,防止女方知道。他坦陳那天其實挺崩潰的,面對不同的人,說三遍一樣的話,畢竟慣用套路和台詞都差不多,都是在互相客套。「沒辦法,我要節約時間,爭取效率最大化。」

關雲認為,現在的「剩男」和「剩女」都是在下棋,都在等著對方下錯棋,降低標準來將就自己。「說不定哪天有人挑累了,眼一瞎就和我將就了呢。」說完,他哈哈大笑。

「拒絕別人和被人拒絕的比例是1∶99」

勞西大學讀的是計算機專業,參加的社團都是遊戲類,畢業後進入IT部門工作,身邊的女性「資源」一直少得可憐。2010年,28歲的他開始人生的第一次相親,用他的話說是正式「出道」。為此,他還特意翻出了許久沒穿的白襯衫、黑西褲,像找工作的應屆畢業生。

沒想到,第一次相親他連女方的樣子都沒見到。在約見的地點,迎接他的是女方的父母,原來要過了家長關才能見到正主兒。那次會面,女方家長覺得勞西身高1.75米,又在國企工作,條件不錯,但他無法接受這種「奇葩」的相親方式,落荒而逃。

不愉快的第一次相親給勞西留下了心裡陰影,他開始有點抗拒相親。不知不覺,他很快就跨過了30歲大關。媽媽開始急了,這位從小到大一直警告兒子「不許早戀,認真讀書」的嚴厲母親,開始滿世界地幫兒子張羅相親。

見了幾次媽媽幫他物色的對象後,勞西開始嚴重懷疑起她的審美。「我是看眼緣的,可我媽覺得人好有正式工作就行。」勞西說,他也知道娶媳婦要找個賢惠的,可相親的第一面如果看不順眼,他連聊天的詞兒都找不著。

更為難的是,媽媽給介紹的對象,即使他不滿意也不能爽快地一拍兩散。回到家,要是敢說不稱心,就會被罵得狗血淋頭。敷衍幾句吧,媽媽又會追著他問,你們最近談得怎麼樣,有沒有一起出去吃飯約會?

那段時間,每天下班後勞西都要深呼吸幾下才敢踏入家門。為了擺脫媽媽的窮追猛打,他只好承諾:「您老別再費心了,我一定會自己找到對象的!」

這個「理工男」開始利用自己的專長探索新路:在婚戀交友網站上,只要動動手指,就能獲知女方的長相、愛好、性格、職業等基本資料,不用外出跑腿,省去客套寒暄,多省事呀!勞西高興壞了,一口氣在幾十個交友網站註冊,會員費幾十元到幾百元不等,總花費超過千元。

幾年下來,他約會過律師、醫生、教師、護士、司機、清潔工,還試過各種各樣的約會地點,餐廳、咖啡廳、公園、車站、宿舍……

「約會的套路我都背熟了,反正就是約出來吃喝玩樂唄,怎麼做才能讓對方開心,什麼階段送什麼類型的禮物,相關技巧總結出來都可以出本書了。」勞西說,要成功約到一個女生,首先要主動出擊,進行自我介紹以示誠意;成功要到微信號後,要瀏覽女生的朋友圈,了解其為人、性格和喜好,這樣才能在後續談話中事半功倍;約見之前要進行鋪墊,先問對方一般節假日喜歡幹什麼、去哪裡,得到回應後要說「好巧」「我也喜歡」,接著再約見。一系列的套路下來,六到七成的女孩都不會拒絕。

但讓他費解的是,很多人明明第一次約會時相處得很好,可之後再約時,會找各種借口推辭,比如工作太忙、有約了,還有人乾脆說「還是當朋友吧」,「你是個好人,祝福你早日找到合適的她」。

剛加入相親大軍時,勞西對自己挺有信心的,他覺得自己在國企工作,又是本地戶口,家裡還有房,都是「優勢」。但相親這麼多年都沒修成正果,他越來越自卑。有時他也在想,是不是得朝著「韓國歐巴」的風格去飭自己,但最終他放棄了,「每個人的氣質風格都不一樣,這是沒辦法改變的」。「征戰」多年,除了最開始幾次穿了正裝之外,他從不刻意打扮,身上的休閑裝一穿就是7年。

「現在女的都太挑了,你跟她們談愛情,她們說經濟基礎更重要。你跟她們擺條件、講現實,她們又說想嫁給愛情。」相親了這麼多年,勞西總結,他拒絕別人和被人拒絕的比例是1∶99。

但勞西表示也挺理解女方的,因為他自己就是這樣的。「我也老大不小了,一個月工資也就四五千(元),但總希望找個年輕漂亮的老婆,男人年齡越大越喜歡年輕的,估計我50多歲時也依舊會喜歡二十幾歲的。」

認識異性的手段太多,大家都互為「備胎」

讓勞西納悶的是,父母那一代,交際圈很小,也是靠相親認識對象,見了三四面就能結婚,而且大部分人還過得挺好,離婚率也並不高。可如今,他很輕易就能認識許多女孩,怎麼老是相親失敗呢?

「現在社交軟體多了,選擇也多了,競爭也更激烈了,你看我約見過那麼多女生,最終還不是都沒成?不過是數字的積累而已。」

通過交往,勞西發現現在的女孩都愛找「備胎」。一個條件比較好的女孩,身邊至少有二十個男子在追。遇到條件還可以的男性主動示好,她也不拒絕聊天見面,但兩人的關係要更進一步就很難了。

2013年,勞西在一次相親活動中遇到了一個女孩,正是他喜歡的類型。他熱情滿滿地把女孩連著約出來五六次,本以為勝利在望,哪承想,女孩轉眼就找了個在外企工作的帥哥。

「這簡直是道德的倒退。」勞西忍不住「吐槽」起來。但過了一會兒,他又嘆了口氣說,其實他也有「備胎」,見面後感覺各方面條件還行,但也沒那麼喜歡,就像雞肋,食之無味,棄之可惜,於是便存在通訊錄里以待今後激活。「有時候我感覺,資源多和沒有資源是一樣的,因為你不知道哪個需要全力以赴,哪個才是對的方向。」他說。

還有8個月,勞西就要滿35歲了。在他看來,35歲是人生的一個重要節點。他豪氣衝天地放話:「今年豁出命來我也要找到一個對象!」

身邊的朋友為他支招,說他這樣的情況只有4種選擇:一是繼續等;二是突然爆發,賺個幾百萬元,迎娶「白富美」;三是不結婚,做個不婚主義者;四是降低標準,將就著在「備胎」里選一個算了。勞西聽了,覺得只有第四個選項比較靠譜。

「你真的會因為快滿35歲了,說服自己將就一下嗎?」

「會吧……」勞西遲疑了一下,隨即又樂觀地表示:「不是還有8個月嘛,說不定明天我就能找到一個願意將就我的女人呢。」

一邊說,他一邊打開手機,填寫兩天後一場相親活動的報名資料。

(為保護受訪人隱私,勞西、關云為化名)

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 謝洋 實習生 羅屹欽

來源:中國青年報 ( 2017年07月21日 08 版)


推薦閱讀:

先有大陸民眾吃不起茶葉蛋,現有煤油炸油條,怎麼會有如此奇葩的人想出來的奇葩事?
自製油條
放心油條的家常做法
三根油條打包

TAG:情感 | 相親 | 油條 | 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