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秘方3
復老還童丸
明·方賢《奇效良方》正方
肉蓯蓉(酒浸)、巴戟(去心酒浸)、蛇床子(炒)、八角茴香、菟絲子(酒浸)、牛膝(去蘆酒浸)、川楝子(鹽炒)、五味子、山藥、茯神、黃芩、續斷、楮實、檳榔、人蔘、乾薑,以及各一兩;乳香、木香、沉香、母丁香、白檀香,以上各半兩。
右為細末,煉蜜和劑,先入井花水一盞同和葯,杵千餘下,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五丸,空心用溫酒送下,補下元,烏髭發。
[按語]
方中用肉蓯蓉、蛇床子、巴戟、菟絲子、八角茴香、母丁香、沉香以溫腎助陽;用牛膝、續斷以補益肝腎,強壯筋骨。
楮實又名穀(音媾,亦作構)實、楮實子、楮桃,為桑科植物枸樹的果實,甘寒無毒。據《名醫別錄》記載:「楮實主陰痿水腫,益氣充肌明目,久服不飢不老,輕身。」《日華子本草》則謂之「壯筋骨,助陽氣,補虛勞,健腰膝,益顏色。」《本草匯言》說它「健脾益腎,補虛勞,明目。」《抱朴子》還說「服之,老者成少」。這些記載都說明楮實有延年益壽之功。但古人用乾薑意即在此。
五味子斂肺固腎,益智安神;山藥益脾補肺,固腎澀精;茯神養心安神;人蔘大補元氣,生津養神;川楝子清熱燥濕,疏肝理氣;木香行氣和胃;檳榔下氣消痰,化食破積。
檀香又名旃檀,為檀香科常綠小喬木檀香的心材,入葯者有紫檀香與白檀香之分,主要產於印度、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澳大利亞等地,我國台灣也有栽培。目前臨床上主要作為理氣和胃藥使用。李時珍謂「白檀辛溫,氣分之葯也,故能理衛氣而調脾肺,利胸膈;紫檀咸寒,血分之葯也,故能和營氣而消腫毒,治金瘡。」黃芩清熱瀉火,以兼制諸溫葯之燥。乳香調氣活血。
本方葯重在溫補腎陽,兼能養心益脾,同時尚有理氣、消痰、活血之功能,是以扶正為主兼能祛邪的方劑。它適宜中老年人腎陽虛衰、鬚髮早白者服用;腎陰虧虛、陽素內盛者應當禁服。
神仙服蓬蘽令人輕身健行不老方
明·朱橚《普濟方》正方
蓬蘽一名覆盆,江南謂之莓子,味甘無毒。四月、五月俟其實熟,采曝干,搗細羅為散。每服三錢,以水調服之。安五臟,益精強志,倍力,輕身不老。服之易顏色也。
[按語]
方中蓬蘽又中陰蘽、寒莓、陵蘽、割日藨,為薔薇科落葉蔓生灌木灰白毛莓的果實。蓬蘽因與覆盆同為薔薇科植物,外形很相似,所以也有人將其相混,稱為覆盆,其實二者是不完全相同的。蓬蘽為薔薇科植物中的灰白毛莓,而覆盆則為薔薇科植物中的掌葉覆盆子或插田泡等。蓬蘽味甘酸性溫,《神農本草經》列為上品,稱其能「安五臟,益精氣,令人堅強志,倍力,有子,久服輕身法第。」《唐本草》謂之「益顏色,長發,耐寒濕。」《日用本草》說它「縮小便,黑白髮。」目前臨床上主要作為補肝腎,縮小便藥使用。
此方中所說的「輕身」,意即減肥。蓬蘽能減肥的機理,主要因其有補益肝腎的作用。中醫認為腎主藏精,並主水液代謝,司水液的溫化及開闔。如腎之功能強健,則能溫化水液,使小便及時開啟;反之,如腎之功能失調,則可導致水液內停,形成痰濕而引起肥胖症。腎乃人之先天之本,生命之門,腎之功能強健,人則生生不息,反之,則會導致早衰。因蓬蘽功能補腎強精,所以不僅具有延年益壽作用,而且可以防治肥胖症。關於蓬蘽減肥和抗衰老的現代藥學機理,目前尚不清楚,有待進一步研究。
本方葯功能滋腎強精,輕身烏髮,延年益壽,適宜中老年人腎精虧虛、形體肥胖、鬚髮早白、未老先衰者服用。蓬蘽雖為滋陰之品,但因其性溫,故也有人認為它尚有溫陽之功。因此,不論是腎陰虛者,還是腎陽虛者,均可服用本方葯。陰虛火旺者應當慎用。
蓬蘽目前已很少作為藥用,市面也很少銷售,如缺貨時可用覆盆子代替。覆盆子與蓬蘽不僅是同科屬植物,而且其性味功能也很近似。據《名醫別錄》記載:覆盆子「主益氣,輕身,令發不白。」也為滋腎強精、縮尿烏髮之品。而且古人經常將二者混用,所以是可以替代的。
神仙服澤瀉令人輕身健行不老方
宋·王懷隱《太平聖惠方》正方
取澤瀉搗細羅為散,日分服六兩為準,水調服之。百日身輕百倍,久服強壯,不衰老,面光澤,走如奔馬,遠遊無倦。
[按語]
澤瀉又名水澤、鵠瀉、及瀉、澤芝、芒芋、蕍、禹孫,為澤瀉科多年生沼澤植物澤瀉的塊莖,味甘性寒,入腎與膀胱經,《神農本草經》列為上品,稱其「主風寒濕痹、乳難,養五臟,益氣力,肥健消水,久服耳目聰明,不飢延年,輕身而生光澤」。《名醫別錄》謂之能「補虛損,五臟痞滿,起陰氣,止泄精、消渴、淋瀝,逐膀胱三焦停水。」《日華子本草》則說它「主頭旋耳虛鳴,筋骨攣縮,通小便,止尿血,主難產,補女人血海,令人有子。」《本草綱目》認為澤瀉能「滲濕熱,行瘀飲,止嘔吐、瀉痢、疝痛、腳氣。」目前臨床上主要作為利尿滲濕葯使用。據現代藥理研究,健康人口服澤瀉煎劑可使尿量和尿中鈉、尿素的排出量增加;將之用於切除腎上腺的大白鼠,可顯著增加尿鉀排出,說明澤瀉的利尿作用與其含有大量鉀鹽有關。以硝酸鈉注射於家兔皮下引起人工腎炎,澤瀉可降低血中滯留的尿素及膽甾醇。澤瀉對大白鼠低蛋白飲食引起的脂肪肝有治療作用,其作用與膽鹼、卵磷脂相當。腹腔注射澤瀉煎劑能減輕大鼠口服棉子油引起的高膽血症,對大鼠用四氯化碳引起的肝損傷,有預防和治療效果。此外,澤瀉尚可以降壓、降糖、抑制結核桿菌的生長。根據澤瀉的這些藥理作用,說明古人稱其能「消水」、「輕身」、「主頭旋耳虛鳴」及「消渴」是有一定科學根據的。
此方中所說的「輕身」,意即減肥,以此來看,這還是治療肥胖症的方葯。關於肥胖症的成因,中醫認為主要是由於痰濕內停所導致,西醫認為是由於脂肪在體內堆積過多所引起。澤瀉功能利水行痰,所以是應有減肥作用的。現代的研究也證明,澤瀉具有降血脂、降血壓、降血糖和利尿作用,根據澤瀉的這些藥理作用,它不僅應有減肥消脂作用,而且還可以預防和治療肥胖症經常並發的糖尿病、高血壓、高脂血症等疾病。因此,澤瀉是一味治療肥胖症的比較理想的藥物。因為澤瀉不僅可以治療肥胖症,而且可以防治糖尿病、高血壓、動脈硬化等多種老年性疾病,所以本方葯也有一定的延年益壽作用。
澤瀉不僅可以滲利濕熱,而且古人認為它具有「起陰氣」的作用,也即是說有一定益陰作用,所以可用來治療濕熱兼陰虛的肥胖症。作為延年益壽葯,適宜中老年陰虛兼有濕熱者服用,也可用於治療陰虛兼有濕熱的肥胖症患者,高脂血症、動脈硬化、高血壓、糖尿病等疾病的患者都可服用本方葯。陽虛內寒者應當忌用。
神仙服靈芝輕身飛行法
宋·王懷隱《太平聖惠方》正方
取石上靈芝一寸八九節者,十斤,曝干搗末蒸之一復時,又曝令干,更搗萬杵,煉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旦及晚以酒下二十丸。十日身輕,二十日一切病止,三十日身如白玉……。
[按語]
靈芝即靈芝草,又名三秀、芝,為多孔菌植物紫芝或赤芝的全草,生長於深山老林的腐朽樹樁或岩石的縫隙處,目前各地多有栽培。靈芝的種類繁多,數可近百,依其色澤,《神農本草經》將其分為青芝、赤芝、黃芝、白芝、黑芝和紫芝六種,但據現代文獻及目前所見標本,多分為赤芝和紫芝兩種。
靈芝之所以被人們視為「起死回生」、服之可令人「長生不老」的仙草,主要是受到傳奇小說、神話故事的影響,當然也與它的稀少驗得和多種良好功效有關。關於靈芝能否使人成仙,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是已說得非常明白。他說:「芝乃腐配餘氣所生,正如人生瘤贅,而古仿皆以為瑞草,又雲服食可仙,誠為迂謬。」《本草綱目》還記載說:「又方士以術積濕處,用藥傅之,即生五色芝。」這是有關靈芝栽培的最早記錄。
靈芝有赤、青、黃、白、黑、紫之分,功效雖各有所不同,但六芝均有「久服輕身,不老延年」的功效。《本草綱目》稱其能「療虛勞」。現代研究結果表明,靈芝含有麥角甾醇、樹脂、多糖類、甘露醇、生物鹼、香豆精、內脂、水溶性蛋白質等。動物實驗證明,赤芝酊及其恆溫滲濾液對小鼠中樞神經系統有抑制作用,表現為活動減少,肌肉輕度鬆弛,環已巴比妥睡眠時間延長,其酊劑還有抗驚厥作用。赤芝對離體蟾蜍心臟,能顯著增加心肌收縮幅度及心輸出量;赤芝的水提液、乙醇提液或恆溫滲濾液均有止咳和明顯的祛痰作用;赤芝酊還能減輕四氯化碳中毒性肝炎的癥狀,對硫噴妥鈉的解毒功能優於對照組,並能提高小鼠對缺氧的耐受能力。靈芝象茯苓等菌科植物一樣,也可增加機體非特異性免疫力,提高機體的抗病能力。天津醫學院王厚德報告,靈芝確能延長果蠅的平均壽命。另有報道說,靈芝還有擴張冠狀動脈、降壓、降脂、降糖、降酶、抗心律失常,以及增進食慾、幫助消化等多種功能。它的副作用小,適合於慢性病患者及老年人長期服用。目前臨床常用來治療神經衰弱、慢性氣管炎、支氣管哮喘、急慢性肝炎、高血壓、冠心病、心律失常、高脂血症、消化功能減弱、白細胞減少及糖尿病等病。
本方葯適於中老年人身體虛弱、失眠健忘、精神衰減、納差食少、疲乏少力、氣短喘促者服用。因靈芝性偏於溫,所以陰虛火旺或素有內熱者應當慎用。
神仙變白延年十精散
宋·王懷隱《太平聖惠方》正方
巴戟(天精)、雲母粉(日精)、甘菊花(月精)、熟乾地黃(地黃)、菟絲子(人精)、杜仲(山精)、五味子(草精)、鍾乳粉(水精)、石斛(石精)、人蔘(葯精),以上各等分。
上藥搗細羅為散,每服以酒調下三錢,空心及食前服。久服發白再黑,齒落重生,充益肌膚,光澤顏色,腰腳輕健,耳目聰明,補腦添精,延年卻老。
[按語]
十精者,是言此十種藥物乃天、地、人、日、月、山、石、水、草、葯之精英。
杜仲又名思仙、木棉、思仲、木綿、石思仙、絲連皮、扯絲皮、絲棉皮等,為杜仲科落葉喬木杜仲的樹皮,味甘微辛性溫,《神農本草經》列為上品,稱其「主腰膝痛,補中益精氣,堅筋骨,強志,除陰下濕癢,小便餘瀝,久服輕身耐老。」《玉楸葯解》謂之「益肝腎,養筋骨,去關節濕淫,治腰膝痠痛、腿足拘攣。」《本草匯言》還說:「凡下焦之虛,非杜仲不補;下焦之濕,非杜仲不利;足脛之痠,非杜仲不去;腰膝之疼,非杜仲不除。然色紫而燥,質綿而韌,氣溫而補,補肝益腎,誠為要劑。」目前臨床上主要作為補益肝腎、強壯筋骨葯使用。據現代藥理研究,杜仲的提取物及煎劑對動物有持久的降壓作用;杜仲的各種製劑對麻醉犬均有利尿作用,且無快速耐受現象;杜仲之醇浸劑能抑制腸道對膽固醇的吸收。
雲母又名雲珠、雲華、雲英、雲液、雲砂等,為硅酸鹽類礦物白雲母,味甘性溫,入脾、肺、肝諸經,《神農本草經》列為上品,稱其「主身痹死肌,中風寒熱,如在車船上,除邪氣,安五臟,益子精,明目,久服輕身延年。」《名醫別錄》謂之「下氣堅肌,續絕補中,療五勞七傷,虛損少氣,止痢,久服悅澤不老,耐寒暑,志高神仙。」《本草經疏》則說:「雲母,石性鎮墜,能使火下,火下則水上,是既濟之象也。故安五臟,益子精,明目。」《長沙葯解》則認為「雲母,利水泄濕,消瘀除瘧。」目前臨床上主要作為溫腎納氣、除濕墜痰葯使用。
鍾乳即鐘乳石,又名石鐘乳、虛中、公乳、留公乳、蘆石、夏石、黃石砂等,為碳酸鹽類礦物鐘乳石的礦石,味甘性溫,入肺、腎二經,《神農本草經》亦列為上品,稱其「主咳逆上氣,明目益精,安五臟,通百節,利九竅,下乳汁。」《名醫別錄》謂之「益氣補虛損,療腳弱疼冷,下焦傷竭,強陰,久服延年益壽,好顏色,不老,令人有子。」《藥性論》說它「主泄精寒嗽,壯元氣,益陽事,通聲。」目前臨床上主要作為溫肺氣、壯元陽葯使用。
方中的人蔘、五味子為眾所公認的全身性強化劑,功能補氣生津,澀精益智;地黃已被證實確有防止老化、增進神經反射機能的作用,功能滋補肝腎,益精補血;菟絲子也被證實有延長家蠶壽命的作用,功能溫補腎陽,補肝明目;杜仲、菊花則有降壓及降脂作用,功能補益肝腎,強腰明目;雲母、鐘乳石所含硅酸鹽、碳酸鹽等多種物質對維持人體生命活動有重要作用,功能安五臟,壯元氣;巴戟、石斛也是古今常用的滋補強壯藥物。這些藥物組合在一起,確是精英匯粹,可起到抗衰防老作用。
本方葯既能補陰又能補陽,且兼顧五臟,是具有唐代服食家用藥特點的延年益壽方葯,適宜於中老年人陰陽兩虛、鬚髮早白、牙齒動搖、形體消瘦、耳聾目昏、頭暈目眩、腰膝痠痛者服用。此方藥性平和,一般人均可服用,但陽熱素盛者應當禁用。
[附方] 十精丸
明·朱橚等人的《普濟方》錄有「十精丸」,方為「枸杞子天之精,益壽;熟地黃地之精,和齡;桂心木之精,和骨;菊花日月之精,明目定志和血;山茱萸土之精,補丹田;菟絲子金之精,和筋骨暖水臟補凡田,酒浸三日另研;肉蓯蓉水之精,補丹田水臟,酒浸;漢椒火之精,去汗碾開,明目暖水臟;柏子仁陰陽之精,定志;白茯苓正之精,定顏和血散水消渴。右各等分,為細末,酒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溫酒送下,鹽湯亦可,婦人醋湯服。大有神效。一方用干山藥,不用山茱萸。服之半年,面如童顏,頭白反黑,四肢輕健,百節歸神。」
[按語]
此方雖亦有「十精」之名,但藥物與前方迥別,且風格也與前方不同,為唐、宋以後的延年益壽方葯的代表。此方選葯精良,配方嚴謹。據近來研究,方中之枸杞子、熟地黃、菟絲子、肉蓯蓉、白茯苓、菊花等葯也確有抗衰防老作用,用較前方葯更勝一籌的延年益壽方葯。本方葯功能溫腎助陽,添精填髓,養心益智,疏風明目,適宜於中老年人心腎不足、陰陽兩虛、精神衰減、鬚髮早白、健忘失眠、頭昏目眩者服用;陽熱素盛或陽虛內寒者則當慎用。
神仙服大麻子延年不老方
宋·王懷隱《太平聖惠方》正方
大麻子三升,酒浸一宿九蒸九曬,去殼;崖蜜五升;牛膝三升;菟絲子五升,酒浸一宿晒乾;地黃三升。右先搗菟絲子為末,熬麻子令香,以柏木杵臼搗為膏,即和前葯等作團,內入臼中搗三千杵。每服一雞子大,溫酒化破服之,日三服。補益駐顏,鬢髮黑,延年不老。
[按語]
方中主葯是大麻子即火麻仁,又名麻子、麻子仁、大麻仁、白麻仁、冬麻仁、火麻子,為桑麻科一年生草本植物大麻的種仁,味甘性平,入脾、胃、大腸三經,《神農本草經》列為上品,稱其「主寂中益氣,久服肥健,不老神仙」。《名醫別錄》謂之「治中風汗出,逐水氣,利小便,破積血,復血脈,乳婦產後余疾,沐髮長潤。」《日華子本草》說它「補虛勞,逐一切風氣,長肌肉,益毛髮,通乳汁,止消渴,催生難產。」《藥品化義》認為「麻仁,能潤腸,體潤能去燥,專利大腸氣結便秘。凡老年血液枯燥,產後氣血不順,病後元氣未復,或稟弱不能運行,皆治。」大麻子也是古人常用的抗衰防老藥物。《食療本草》載有「服食麻仁法」,方用「麻子仁一升,白羊脂七兩,蜜蠟七兩,白蜜一合,和杵蒸食之,不飢耐老。」據《藥性論》記載:「麻子仁二升,大豆一升,熬香為末,蜜丸日二服。耐老益氣,久服不飢。」據藥理研究,大麻子有降血脂、降血壓作用。目前臨床上主要作為滋燥潤便、祛風活血葯使用。
方中地黃滋精補血;牛膝補益肝腎,強壯腰膝;菟絲子溫腎助陽,滋精明目。
崖蜜為蜂蜜的一種,據《神農本草經集注》云:「石蜜即崖蜜也,高山崖石間作之。色青赤,味小咸,食之心煩,其蜂黑色似虻,又木蜜呼為食蜜,懸樹枝作之,色青白。樹空及人家養作之者赤白,而濃厚味美。」蜂蜜,《本草經疏》謂之「主潤五臟,益血脈,調脾胃,通三焦。」《藥品化義》認為「蜂蜜,采百花之精,味甘主補,滋養五臟,體滑主利,潤澤三焦。」這裡主要取其補中潤燥之功。目前臨床很少使用崖蜜,多以蜂蜜即木蜜代之。
本方葯功能補中益氣,滋精潤燥,適宜於中老年人氣虛精虧、精神衰減、疲乏少力、身體瘦弱、鬚髮早白、大便秘結者服用,陽虛內寒者應當禁服。
神仙延齡丹
明·龔廷賢《魯府禁方》正方
旱蓮草,取汁晒乾成膏子半斤;破故紙,炒香為末一斤;五加皮,酒浸一晝夜晒乾;赤茯苓,去皮,人乳浸各半斤;生地黃二斤,酒浸一晝夜,取汁曬膏子;紅棗二斤,去皮煮熟;生薑二斤,取汁晒乾成膏子;杜仲,去皮,炙炒去絲,為末;核桃仁,去皮各半斤;川芎;枸杞,去蒂酒浸,各四兩;沒食子;蜂蜜,煉老熟各二兩;細辛一兩。
右除核桃仁、紅棗、蜜外,其餘各為細末,再將前三味葯煎熟,為丸,如桐子大。每服三五十丸。或酒或鹽湯下服。專治男婦癱瘓,五勞七傷,顏色枯乾,身體羸瘦,婦人久不成胎,男子精神減少,行步艱難,筋骨疼痛,能使衰返壯,折骨復堅,素髮青墮成瘢痕,耳聰目明,能治病益壽延年。服二十日外,退白生黑,日久延年神效。
[按語]
方中的主要藥物是生地黃、旱蓮草、破故紙、紅棗、生薑等。生地黃,《本草經疏》稱其為「補腎家之要葯,益陰血之上品。」這裡也主要是取其滋精養血之功效。現代研究證明,地黃有顯著的強心作用,特別是對衰弱的心臟,其作用更明顯。另有報道說,地黃尚有抗炎和保肝作用。近來的實驗研究結果還證明,地黃能防止細胞老化,增強神經的反射機能。這些資料表明,地黃不僅具有強壯功效,而且尚具有抗衰防老作用。
紅棗,味甘性溫,《神農本草經》稱其主「安中,養脾氣,平胃氣,通九竅,助十二經,補少氣、少津液、身中不足,和百葯。久服輕身延年。」《名醫別錄》謂之「補中益氣,堅志強力,除煩悶,療心不懸,除腸澼。久服不飢神仙」。《日華子本草》說它能「潤心煩,止嗽,補五臟,治虛損,除腸胃癖氣。」李東垣則說它「和陰陽,調營衛,生津液。」目前臨床上也主要作為補脾和胃、益氣生津、調和營衛葯使用。現代研究結果表明,紅棗含有極高的糖分和豐富的維生素A、C,並含有蛋白質、鈣、磷、鐵等多種礦物質,不僅有很高的營養價值,而且有保護肝臟、增強肌力和增加體重等功效。紅棗與地黃配伍,可起到益氣添精、補血生津之功。《本草綱目》曾記載,用地黃汁或末與紅棗為丸服,「百日面如桃花,三年身輕不老。」
旱蓮草,《本草正義》謂其「入腎補陰而生長毛髮,又能入血,為涼血止血之品」。《本草綱目》亦說它能「烏鬚髮,益腎陰。」旱蓮草與生地黃均是重要的補腎益陰,烏須黑髮之葯。
生薑功能祛風散寒,和胃消痰。現代藥理研究證明,生薑能刺激味覺感受器,使消化液分泌增加,並能促進胃腸蠕動,消除胃腸脹氣。這可能即是古人所謂的「和胃」作用。生薑內服,能反射性地引起體表血管擴張,從而起到促進身體血液循環和溫暖發汗的作用。這裡用之,一方面可能是取其散寒通血脈的作用,另一方面則可能是用其以兼防旱蓮草和地黃礙胃。
破故紙功能補腎助陽,溫脾暖胃,收斂精神;胡桃仁溫腎補命,滋精潤燥。古人認為破故紙屬火,胡桃仁屬木,二者相配有木火相生之妙。故《本草綱目》中說:「破故紙無胡桃,猶水母之無蝦也。」本方中用破故紙與胡桃仁二味助陽藥物,目的是通過助陽而促陰精的生長,即所謂「陽生陰長」者也。
方中枸杞子滋精養血,益智生津;杜仲補益肝腎,強筋壯骨;沒食子收斂精氣。方中更用此三葯以加強何首烏、生地黃、旱蓮草等葯的滋腎強精功能。方中赤茯苓清利濕熱,益智安神,與何首烏、枸杞子、破故紙相配,可起到益智健神之功。細辛祛風散寒,行水開竅;川芎祛風燥濕,行氣活血。細辛、川芎、生薑相配,一方面可消除旱蓮草、生地黃等葯的滋膩之性,另一方面使諸葯補而不滯。五加皮祛風勝濕,通經活絡,強筋壯骨,與細辛、川芎、杜仲、生薑相配,可通經絡,消痿痹,治癱瘓。
本方葯功在滋補肝腎,益精養血。中醫認為腎主骨,肝主筋;肝腎強,精血足,則能養筋骨而治癱瘓。精血充,肌膚得以滋養潤澤,則能使人顏色悅澤,形體盛壯。中醫還認為「精者,生之本」;「腎者,先天之本」,根本得固,則能益壽延年。本方葯適用於中老年人肝腎精血虧虛、形體消瘦、精力衰減、鬚髮早白、足脛軟弱或痿廢不用者服用,如系陽虛內寒或脾胃虛弱者則當慎用。
神仙巨勝子丸
明·方賢《奇效良方》正方
巨勝子(焙)一兩;生地黃、熟地黃、何首烏、枸杞子、菟絲子、五味子、炒棗仁、破故紙(炒)、柏子仁、覆盆子、雞頭實、廣木香、蓮花芯、巴戟天(去心)、肉蓯蓉(酒浸)、牛膝(酒浸)、天門冬(酒浸)、官桂、人蔘、茯苓、楮實子、韭子、天雄(炮去皮臍)、蓮肉、川續斷、山藥,以上各一兩。
右為細末,春夏煉蜜為丸,秋冬蒸棗肉,入胡桃肉一十個,搗如泥同葯末和,更搗千餘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用溫酒送下,鹽湯亦可,日二。如久服去天雄,用鹿茸亦得。安魂定魄,改易容顏,通神仙,延壽命,添髓生精,補虛益氣,壯筋骨,潤肌膚,發白再黑,齒落更生,目視有光,心力無倦,行步如飛,寒暑不侵,能除百病。此葯耳聾復聰,眼昏再明,服一月元臟強勝;六十日發白變黑;一百日容顏改變,目明,可黑處穿針,冬月單衣不寒。
[按語]
巨勝子即脂麻,又中胡麻。《本草綱目》上說:「胡麻,即脂麻也。有遲早二種,黑、白、赤三色,其莖皆方;秋開白花,亦有帶紫艷者;節節結角,長者寸許;有四棱六棱者,房小而子少,七棱八棱者,房大而子多;皆隨土地肥瘠而然,蘇恭以四棱為胡麻,八棱為巨勝,正謂其房勝巨大也。」以此來看,巨勝子是指黑脂麻之角果肥大者。《本草綱目》還說:「胡麻取油,以白者為勝,服食以黑者為良,胡地者尤妙。」目前臨床入葯皆用黑脂麻。方中黑脂麻、生地黃、熟地黃、何首烏、枸杞子、覆盆子、天門冬、楮實子滋腎強精;菟絲子、破故紙、巴戟天、韭子,肉蓯蓉、官桂、天雄溫腎助陽;牛膝、續斷補益肝腎,強壯腰膝;酸棗仁、柏子仁養心安神;五味子斂肺固腎,益智安神;茯苓健脾利濕,益智安神;人蔘大補元氣,生津益智;山藥補肺健脾,益腎固精;蓮花芯、蓮子肉養心補脾,益腎固精;雞頭實健脾固腎;木香行氣和胃。
本方葯是以補腎為主,兼顧心、脾、肝、肺,不溫不燥、不涼不膩的平補之劑。因此,可作為預防衰老的常服藥物,不僅陰陽兩虛之人可用,而且正常無病之人也可以服。本方中的藥物不僅有抗衰防老作用,而且對一些常見的老年性疾病有治療作用,且組方嚴謹,照顧全面,服之雖不一定能「除百病」,使人「行步如飛」,「通神仙」,但久服很可能會使人「延壽命」、「易容顏」、「壯筋骨」、「潤肌膚」、「發白再黑」、「齒落更生」、「目視有光」、「心力無倦」。本方中溫熱之品較多,故陰虛火旺或陽熱素盛者似均不宜服用。
[附方] 神仙巨勝丸
宋·《聖濟總錄》有「神仙巨勝丸」,方為「巨勝子,酒浸一宿,九蒸九焙;牛膝,酒浸,切;巴戟天,去心;天門冬,去心,焙;山萸;熟地黃,焙;柳桂,去粗皮;酸棗仁;覆盆子;菟絲子,酒浸,另搗焙乾;遠志,去心;菊花;人蔘;白茯苓,去黑皮;各一兩。右揀擇凈,搗羅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日空心溫酒下二十丸。服一月身輕體健,百病不侵,輕身壯陽,卻老還童,去三屍,下九蟲,除萬病。」
[按語]
此方與「神仙巨勝子丸」相比,藥物少何首烏、枸杞子、五味子、破故紙、柏子仁、雞頭實、廣木香、蓮花芯、肉蓯蓉、楮實菟絲子、菊花五味,二方功效相近,但「神仙巨勝丸」在溫陽、固精、益脾方面均較「神仙巨勝子丸」為遜。
神仙訓老丸
時·張時徹《攝生眾妙方》正方
何首烏(雌雄)一斤。山茱萸、菟絲子、當歸(酒洗)、白茯苓、地骨皮、甘州枸杞子(去核)、川芎、天門冬(去心)、麥門冬(去心)、淮生地黃、淮熟地黃、川牛膝(酒洗)、遠志、甘菊花、山藥、甘草(炙)、肉蓯蓉(酒浸洗)、杜仲(酒炒去絲)、酸棗仁、補骨脂、生黑豆末、桑椹子,以上各四兩。
右為末,煉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六七十丸,空心溫酒送下。益元補陰,黑鬚髮,堅齒,童顏不老。
[按語]
方中何首烏、山茱萸、山藥、熟地黃、生地黃、枸杞子、地骨皮、天門冬、麥門冬滋腎填精;菟絲子、肉蓯蓉、補骨脂溫腎助陽。古人認為:善補陽者,於陰中求陽;善補陰者,於陽中求陰。方中用諸溫腎助陽之品,目的在於助陽生陰。方中杜仲、牛膝補益肝腎,強壯筋骨;當歸、川芎養血活血,通經活絡;菊花疏散風熱,清肝明目;白茯苓健脾利濕,益智安神;遠志安神益智,祛痰利竅;炙甘草補中益脾,調和諸葯。
酸棗仁為鼠李科落葉灌木或小喬木酸棗的種仁,味甘酸性平,入心、脾、肝、膽四經,《神農本草經》稱其「主心腹寒熱,邪結氣聚,四肢痠痛濕痹。久服安五臟,輕身延年。」《名醫別錄》謂之「主煩心不得眠,臍上下痛,血轉久泄,虛汗煩渴,補中,益肝氣,堅筋骨,助陰氣,能令人肥健。」《本草匯言》說它「斂氣安神,榮筋養髓,和胃運脾。」目前臨床上主要作為補肝斂陰、養心安神葯使用。現代藥理研究證實,酸棗仁確有鎮靜、催眠作用。有人做過實驗,用酸棗仁煎劑給大白鼠口服或腹腔注射,無論白天或黑夜,均表現出良好的鎮靜及催眠效應,並且沒有任何副作用。還有報道說,酸棗仁有持續性降壓功能,並含有精神健康活性,這些作用對老年人來說都是有益無害的。
黑豆即大豆,又名烏豆,為豆科植物大豆的黑色種子,目前臨床上主要作為活血利水、祛風解毒藥使用,但古人認為黑豆還有補腎和延年益壽的作用。如《圖經本草》說:黑豆「治末服之,可以辟穀度飢」;《藥性論》亦說:「每食後磨拭吞三十粒,令人長生,初服時似身重,一年以後便覺身輕,又益陽道也。」《延年秘錄》還說:「服食大豆,令人長肌膚,益顏色,填骨髓,加氣力,補虛能食。」《食物本草》認為黑豆「能補腎」。據現代藥理研究,黑豆含有豐富的蛋白質、脂肪和碳水化合物,以及胡蘿蔔素、維生素B1、B2、B12、煙酸、膽鹼、葉酸、亞葉酸、生物素、乙醯丙酸。黑豆所含脂肪多為不飽和脂肪酸,主要是亞油酸、亞麻酸,豆油還含有磷脂、維生素E等。此外,黑豆還含有微量的大豆黃酮及染料木素、鈣、磷、鐵等。黑豆中所含大豆黃酮和染料木素都具有雌激素樣作用;所含亞油酸有降脂、防治動脈粥樣硬化作用;所含鐵不僅量多,而且易被人體吸收利用,有益於缺鐵性貧血的病人;黑豆所含磷量也很可觀,一市斤黑豆中藥含2855毫克,因磷是構成人體神經組織的重要成分,故對神經系統的發育和修復有重要作用;其所含維生素E能延緩衰老,增加皮膚彈性、減少皺紋。以此來看,黑豆是確有補益和延年益壽作用的。
桑椹子即桑椹,又名烏椹、桑實、文武實、黑椹、桑棗等,為桑科植物桑的果穗,味甘性寒,入肝腎二經,《本草拾遺》稱其「利五臟關節,通血氣,久服不飢,安魂鎮神,令人聰明,變白不老。」《滇南本草》說它「益腎臟而固精,久服黑髮明目。」《隨息居飲食譜》謂之「滋肝腎,充血液,祛風濕,健步履,息虛風,清虛火。」《唐本草》則稱它「主消渴」,是一味滋精養血、生津益智的藥物。它含有糖、鞣酸、蘋果酸及維生素B1、B2、C和胡蘿蔔素。桑椹油的脂肪酸主要是不飽和的亞油酸,還含有鈣、磷、鐵等礦物質。黑桑椹顏色黑紅的原因,一方面是含植物色素較多,另一方面即是含鐵質較多。從其所含成分也可看出,桑椹確有滋補強壯作用,久服對神經衰弱、貧血、身體衰弱患者是很有益處的。
本方葯的主要功能是滋腎填精,兼能養心安神,通經活絡,強筋壯骨,適宜於中老年人平素腎精虧虛者服用。陽虛內寒、脾胃虛弱者應當忌服。
[附方] 神仙訓老丸
明·李梴的《醫學入門》亦有「神仙訓老丸」,方為「生地、熟地、牛膝、山藥、蓯蓉、枸杞各五兩,川椒、雌雄何首烏、藁木各十兩。為末,酒糊為丸,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溫酒鹽湯送下。忌蘿蔔。此藥性溫無毒,治百病,常服補下元,潤皮膚,延年益壽,氣力倍當,發白轉黑,齒落更生,小兒亦可服之。」
[按語]
此方與上方相比,少山茱萸、菟絲子、當歸、白茯苓、地骨皮、川芎、天門冬、麥冬、遠志、菊花、甘草、杜仲、棗仁、補骨脂、黑豆、桑椹諸葯,多川椒、藁本兩味。兩方雖然藥物相差較多,但功能基本相似。
神仙不老丸
元·鄒鉉《壽親養老新書》正方
人蔘須,團結重實精美者,洗去蘆,焙燥,秤二兩;菟絲子以水漂去浮,用取沉者,酒蒸焙乾,秤二兩;枸杞子色紅潤者,去蒂酒浸一宿,焙乾一兩;柏子仁色紅新者,去殼取仁,一兩研細,臨時和入;石菖蒲去毛節,米泔水浸一宿,節密者,秤一兩;川牛膝長而寬者,去蘆,酒浸一宿,焙燥,秤一兩半;杜仲颳去粗皮,剉碎,生薑汁拌炒,斷絲,一兩半;地骨皮色黃者,辭去浮皮,凈秤一兩;地黃以水浸,重者用,以浮者搗取汁,浸沉者,蒸令透,焙乾,如是者三次,色黑者味甘熟,秤一兩,又用生沉者一兩,酒浸,各用竹刀刃,忌鐵器;川當歸揀大者,去蘆頭,二兩;川巴戟用黑色紫沉重大穿心者,不用色黃細者,搥去心,酒浸焙,一兩。
右件揀選,精製如法,勿曬,用慢火焙乾,若太燥則失藥味,待干即於風前略吹,令冷熱相激便燥,凈秤碾為細末、煉蜜擇火,同搜和於木臼內,搗千餘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日空心日午臨卧各一服,每服七十丸,溫酒鹽湯任下。忌食蔥白、韭白、萊菔、豆粉及藕、諸般血。蓋諸血能破血,又能解藥力。若三白誤食,亦無他說,止令人髭發反白耳。此方非特烏髭發,大能安養榮衛,補益五臟,和調六腑,滋充百脈,潤澤三焦,活血助氣,添精實體。最要節色慾,使藥力效之速也。
歌曰:不老神方功效殊,駐顏全不費功夫,人蔘牛膝川巴戟,蜀地當歸杜仲俱,一味地黃生熟用,菟絲柏子石菖蒲,更添枸杞皮根子,細末蜜丸桐子如,早午臨眠三次服,鹽湯溫酒任君飲,忌食三白並諸血,能使髭烏髮亦烏。
[按語]
本方在《奇效良方》、《東醫寶鑒》等書中也均有收錄。方中人蔘大補元氣,生津益智;菟絲子、巴戟天溫腎助陽;枸杞子、地骨皮、生地黃、熟地黃滋腎強精;川牛膝、杜仲補益肝腎,強筋壯骨;柏子仁、石菖蒲益智安神。
當歸又名干歸、山蘄、文元,據《本草綱目》記載:「古人娶妻為嗣續也,當歸調血為女人要葯,有思夫之意,故有當歸之名,正與唐詩『胡麻好種無人種,正是歸時又不歸』之旨相同。崔豹古仿注云:古人相贈以芍藥,相招以文無,文無一名當歸,芍藥一名將離故也。」這便是當歸之名的由來。當歸為傘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當歸的根。當歸主要分布在甘肅、四川、雲南、陝西、貴州、湖北等地,以甘肅、四川所產者質地最佳。其中甘肅產者根大、身長、支根少、氣味濃厚,古稱馬尾當歸簡稱馬尾歸,又叫秦當歸,「力柔而病況補」;四川產者稱川當歸,「力剛而善攻」。當歸味甘辛而性溫,入心、肝、脾三經,功能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潤燥滑腸。當歸入葯又有當歸頭、當歸身、當歸尾、全當歸之區別,其中歸頭止血,歸身補血,歸尾活血,全當歸養血活血。本方中當歸已去頭,意在取其養血活血之功。當歸含有揮髮油、水溶性生物鹼、蔗糖、脂肪、甾谷醇、亞葉酸、菸酸、棕櫚酸、棕櫚酸脂、維生素B12和E及A等。其中所含維生素B12、葉酸有抗貧血作用,這可能是當歸補血的藥理學基礎;維生素E、A具有延緩衰老的作用;當歸所含揮髮油對大腦皮層有鎮靜作用,並能抑制子宮平滑肌的收縮,使局部血運通暢,所以可治療痛經。當歸對子宮發育有促進作用,這說明歷代醫家一直把它作為婦科良藥是有道理的。此外,當歸尚有降壓、抑菌、潤便、改善肝功能、防治動脈粥樣硬化等作用,這些作用對抗衰防老也是有益處的。
本方葯功能滋陰助陽,益氣養血,益智安神,活絡強筋。現代藥理研究也表明,方中的不少藥物都有滋補強壯、延年益壽作用。另據原作者說:「予幼也勤,瘁衰不堪,年方三十而白髮,三十五而白鬚生,自是時時恭,去四十九則不勝芟矣,乃聽其自然,未幾遭喪天之慘,繼患哭子之憂,心志凋耗,其白者益多,余者益黃,久之忽遇金華山張先生,謂予曰:子今半百容顏衰甚何不為門戶計,進補治氣血以強色身之葯乎。慨然傳一方云:初得之異人。予拜而受之,遂合服。逾百日,覺前時之白者黃者皆返黑矣,見者以為異,予遂名之曰神仙不老丸。」
本方藥性平和,一般人均可服用。其禁忌為三白與諸血。因諸血不僅傷血,而且解藥力。三白者即蔥白、韭白、白萊菔。據古代醫學文獻記載,多食能「白人髭發」。
神仙烏雲丹
明·龔信《古今醫鑒》正方
何首烏八兩,入砂鍋內黑豆同蒸半日,去豆用好酒浸七日晒干,如此蒸七次;破故紙四兩,酒洗,砂鍋內炒黃;旱蓮汁二兩;槐角二兩為末;胡桐淚一兩為末。右細末,棗肉二斤、胡桃仁半斤。搗為丸,梧子大。空心鹽湯下五七十丸。三月勿輟,烏須黑髮,返老還童,神效無比。
[按語]
本方主葯是何首烏。歷代本草與醫家皆以何首烏為滋腎填精、烏須黑髮之佳品,更有久服不老、延年益壽的記載,並謂生用有致瀉作用。現代研究證明,何首烏致瀉的原因與其所含的蒽醌類化合物有關,但這類化合物經反覆蒸制之後,則可被水解為遊離蒽醌類衍生物而失去瀉下作用,這表明古人用此葯需反覆蒸曬的炮製方法是合乎現代科學道理的。關於何首烏的治療功效,北京中醫學院龔樹生等人應用「皮片顯微投影法」研究了白何首烏總磷脂對家兔仔毛生長的影響,發現白何首烏確有古代文獻記載的那些臨床功效。何首烏既可單用,也可與其它藥物聯合使用,經常與之配合應用的有黑豆、牛膝、茯苓、地黃、大棗等,本方中就配用了黑豆和大棗兩味藥物。黑豆為腎之引經葯,與何首烏相配能加強其補腎強精的功能。大棗補脾益氣、滋營養血,與何首烏相伍,不僅可增強其養血功能,而且可助脾胃生髮之氣,防止首烏膩胃礙食。故黑豆、大棗皆何首烏之使葯。
旱蓮草功能滋腎養陰,是著名的烏須黑髮藥物,《孫真人千金月令方》載有「金陵煎」,《壽親養老新書》載有「旱蓮散」,均是以旱蓮草為主葯的烏須黑髮方葯。旱蓮草與何首烏同用,可增強何首烏滋腎強精、烏須黑髮的功能。
槐角功能清肝滋燥,疏風涼血,而肝膽之經上行頭鬢終於目,故槐角有明目烏髮之功。在《梁書》、《顏氏家訓》等書中,均有常服槐實,雖年老而「髮鬢皆黑,目看細字」的記載。現代藥理研究證明,槐角有降血脂、軟化血管、預防動脈粥樣硬化的功效,這可能是其烏髮明目的科學根據。
胡桐淚又名胡桐鹼、胡桐律、石律、石淚,為楊柳科喬木胡楊的樹脂。楊樹頒於內蒙古西部、甘肅、青海、新疆等地,藥材分老式、新式兩種。老式是樹脂流入土內年月較長,呈大小不一的塊狀或碎粉狀,呈土黃色,質酥易碎;新式是樹脂流入土內年月較短,多為不規則的圓塊,呈櫻綠色,不易破碎,帶酸性。入葯以年久、色黃,無雜質者為佳。其味咸苦性大寒,無毒,入胃經,功能清熱化痰、軟堅解毒。胡桐淚不論是古代文獻還是現代研究,都缺乏證明它有延年烏髮效能的資料,且《海葯本草》尚稱「多服令人吐」。因此,本方用之似與其所述功能不相適應,故臨床上可考慮不用。
破故紙合同胡桃仁,功能溫腎助陽、滋精養血。《圖經本草》稱其「延年益氣,悅心明目,補添筋骨。」白飛霞在《方外奇方》上說:「破故紙屬火,收斂神明,能使心包之火與命門之火相通,故元陽堅固,骨髓充實,澀以治脫也。胡桃屬木,潤燥養血,血屬陰、惡燥,故油以潤之,佐破故紙有木火相生之妙。故語云,破故紙無胡桃,猶水母之無蝦也。」本方用之以溫腎助陽,從而成為既能滋腎強精,又能溫助腎陽的陰陽雙補之劑。
中醫認為腎主藏精,其華在發。本方葯功在補腎,腎精內充,則能上榮鬚髮,使之由白返黑。腎又為先天之本、生命之門,故補腎則有延年益壽之功。本方葯適宜於中老年人精血不足、陰陽兩虛、未老先衰、鬚髮早白者服用。本方葯重在滋精養血,故脾胃虛弱、陽虛內寒者應當慎用。
神仙五子丸
《煙霞聖效方》正方
覆盆子、五味子、蛇床子(醋拌浸,炒干用)、菟絲子(酒浸三日,焙乾用)、巴戟(去心)、白茯苓、續斷、肉蓯蓉(酒浸二宿,焙乾)、牛膝(酒浸二宿,焙乾)、枸杞子、干山藥、熟地黃(細切焙乾用)、肉桂(去皮)、檳榔、黑附子(炮裂去皮),以上各一兩;枳實(麩炒)一兩、乾薑(炮)一兩。
右為細末,煉蜜為丸,如桐子大。每服二十丸至三十丸,空心溫酒送下。服藥十日,氣力生,半月陽氣勝,二十日精髓堅,一月氣力俱壯,皮膚滑潤,冬不冷,夏不熱,白髮再黑,壯若童顏,婦人服之,肌體溫潤。
[按語]
據稱「此方是西川杜氏進,大有神效。」《經驗秘方》亦載有此方,並稱「主男子失精,肌肉陷下,形色俱脫,骨蒸虛勞,諸風交易,脾胃久虛,全不思食,四肢怠惰,夜夢泄精,陰囊腫痛,濕潤瘙癢。常服強陰氣,補元腎,益子息,以代殘年不衰,此方西川杜進士有驗,不可具述。」
方名「五子」系指覆盆子、五味子、枸杞子、蛇床子、菟絲子,乃本方之主葯。金元四大家之一朱丹溪有「五子衍宗丸」,葯為枸杞子、菟絲子、五味子、覆盆子、車前子,功能「添精,補髓,益腎」。本方易車前子為蛇床子,意在加強其補腎之功。蛇床子,又名蛇粟、蛇米、蛇珠、虺床、蛇床仁、蛇床實等,為傘形科一年生草本植物蛇床的果實,味辛苦性溫,入腎肝二經,《神農本草經》列為上品,稱其「主男子陰痿濕癢,婦人陰中腫痛,除痹氣,利關節,癲癇惡瘡,久服輕身好顏色。」《名醫別錄》謂之「主溫中下氣,令婦人子臟熱,男子陽強,久服令人有子。」《日華子本草》說它「暖丈夫陽氣,助女人陰氣」。《藥性論》也說:蛇床子「大益陽事」。李時珍認為「蛇床乃右腎命門少陽三焦氣分之葯……不獨補助男子,而又有益婦人。」有人通過動物實驗發現,用蛇床子乙醇提取物給小白鼠做皮下注射,連續32天,能延長其動情期、縮短動情間期,並能使去勢鼠出現動情期,卵巢及子宮重量增加,有類似雌性激素樣作用。以前列腺、精囊、提肛肌增加重量為標準,證明對小鼠還有雄性激素作用。五子衍宗丸是以促進性機能為主要功能的方劑,從動物實驗結果來看,易車前子為蛇床子,是能夠加強它的這方面功效的。
此方更加肉蓯蓉、巴戟天、附子、肉桂以溫腎助陽;更加山藥、熟地黃以加強其滋腎填精功能;更用續斷、牛膝以補益肝腎,強壯筋骨;檳榔下氣行水,破積消食;枳實理氣散痞,行痰消積;白茯苓健脾利濕,益智安神;乾薑溫中散寒,回陽通脈。
本方葯不僅能添精益髓,而且可以溫腎助陽,此外,尚可舒筋活絡,強壯筋骨,理氣和中,開胃進食。老年人由於腎中元陰元陽虧虛,氣血不得溫煦,筋脈缺少滋養,致使經脈塞阻而引起腰膝痠痛,足軟少力;腎中陽虛,不能溫煦脾土,水谷不能腐熟,常致納呆食少。本方葯不僅能補腎而治本,尚能通絡和中而治標,是標本兼顧的方劑。它適宜於中老年人陰陽兩虛兼見四肢痹痛或痿軟無力、食少納差者服用,陰虛火旺者應當忌服。
神功七寶丹
明·朱橚《普濟方》正方
膃肭臍、黑附子(炮)、鹿茸(去毛酥炙)各三兩,鍾乳粉、龍骨各三兩,沉香一兩,鹿香五錢,陽起石(火燒通赤研)二兩。右八味同碾為末,再入麝香研勻,酒煮糊為丸,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溫酒下。補益真元,固精實髓,通暢百脈,澤顏色,久服延年益壽,強力壯神。
[按語]
本方據云出自《御葯院方》。但《御葯院方》所載「神功七寶丹」之鐘乳粉和龍骨劑量為各二兩。方中所云右八味,應為右七味之誤。方中膃肭臍、鹿茸、鍾乳粉、沉香,功能溫腎助陽;黑附子回陽補火,散寒除濕。
龍骨為古代哺乳動物如象類、犀牛類、三趾馬等的骨骼化石,入葯有五化龍骨與白龍骨之分。五化龍骨又名青化龍骨、花龍骨,體呈淡黃白色,富含藍灰色及紅棕色的花紋;白龍骨又名龍骨,表面呈白色,青灰白色或黃白色條紋和斑點,一般以五化龍骨為上品。龍骨主要成分為碳酸鈣、磷酸鈣,尚含有鐵、鉀、鈉、氯、硫酸根等,味甘澀性平,入心、肝、腎、大腸四經,目前臨床上主要作為鎮驚安神,斂汗固精,止血澀腸,生肌斂瘡葯使用。《醫學衷中參西錄》認為"龍骨,質最枯澀,具有翕收之力。故能收斂元氣,鎮安精神,固澀滑脫。「說明收斂固澀是其基本功能,本方也主要用其收斂元氣的功能。
陽起石又名羊起石、白廠、石生,為硅酸鹽類礦物陽起石或陽起石石棉的礦石,其主要成分為二氧化硅,約佔58.8%,其次尚有氧化鎂、氧化鈣、氧化鐵、水等成分,味咸性溫,入腎經,功能溫補命門。
麝香功能開竅辟穢,通絡散瘀,本方主要取其通絡散瘀之功。
本方葯的主要功能是溫腎助陽,故適用於中老年人腎陽虛衰,陽事衰弱、精神不振、腰膝痠痛者服用,凡陰虛火旺或陽熱素盛者則應忌服。
保元延壽酒
明·龔廷賢《壽世保元》正方
好上等堆花燒酒一壇,入龍眼去殼一斤、桂花四兩、白糖八兩,封固經年,愈久愈佳,其味清美香甜,每隨量飲,不可過醉,能安神益智,寧心悅顏,香口卻病延年。
[按語]
本方原名「延壽酒」,為了與其它同名方區別,特冠以「保元」二字。方中龍眼又名益智、蜜脾、龍目、驪珠、荔枝奴、桂圓等,為無患子科常綠喬木龍眼的假果皮,主要產於廣西、福建、廣東、四川、台灣等地,其中以福建的產量最多,約佔全國的一半。龍眼有石硤龍眼、虎眼、烏圓、雞公仔、紅孩子、花殼龍眼等三十多個品種。其中以產於福建雲霄、蒲田的虎眼和廣州地區的石硤龍眼為上乘,其肉厚核小、味甜汁多、果肉呈象牙色,吃起來清甜爽口。龍眼肉味甘性溫,入心脾二經,李時珍稱其「開胃益脾,補益長智。」《開寶本草》謂之「歸脾而能益智」。《日用本草》說它「益智寧心」。《滇南本草》將它的功能概括為「養血安神,長智斂汗,開胃益脾。」龍眼與荔枝有近似之處,二者不僅都是益人佳果,而且也都是滋補良藥。但古人認為「食品以荔枝為貴,而資益則龍眼為良」。據現代藥理研究,龍眼肉含有葡萄糖、蔗糖、蛋白質、脂肪、維生素A、B、C、膽鹼及礦物質,雖然尚未能證明它有延年益壽作用,但確有很好的滋補強壯作用。
桂花別名木犀花,為木犀科常綠灌木或小喬木木犀的花。木犀,李時珍又稱其為岩桂,如他在《本草綱目》上說:「今人所栽岩桂……俗呼為木犀,其花有白者名銀桂,黃者名金桂,紅者名丹桂……其皮薄而不辣,不堪入葯,惟花可收茗,浸酒、鹽漬,及作香擦發澤之類。」桂花味辛性溫,《本草匯言》稱它能「散冷氣,消瘀血。」《陸川本草》說它能「治痰飲喘咳」。臨床上可作為消痰化瘀、生津辟穢葯使用。桂花含有多種芳香物質,因其氣味清香異常,所以也可作為調味葯使用。
白糖即白砂糖,又名白糖霜、糖霜、石蜜,為禾本科植物甘蔗的莖汁,經精製而成的乳白色結晶體,味甘性平,功能潤肺生津,是一種很好的營養滋補品。
本方葯功能養血生津,益脾寧心,安神定智,並可化痰消瘀,芳香辟穢,適宜於中老年人心脾兩虛、健忘失眠、心悸怔忡、身體虛弱者服用,陽虛之人應當慎用。
首烏延壽丹
清·陸九芝《世補齋醫書》正方
何首烏七十二兩,豨薟草十六兩,菟絲子十六兩,杜仲八兩,牛膝八兩,女貞子八兩,直桑葉八兩,忍冬藤四兩,生地四兩,桑椹膏一斤,黑芝麻膏一斤,金櫻子一斤,旱蓮草膏一斤,酌加煉白蜜,搗丸。
[按語]
據該書的作者陸九芝說,此方是經董文敏實踐,並手錄全方傳予後人的。其後的蘇州謝氏《良方集掖》中也有收錄。《浪跡漫談》所錄之方與上方略有出入。
何首烏在方中佔全主藥物總重量之34.6%,為此方之主葯。現代研究證明,何首烏不僅有降血脂、強心、強壯神經等功能,而且能延長動物和二倍體細胞的生長周期,這表明它確有延緩衰老的作用。方中豨薟草祛風濕,利筋骨;菟絲子補腎益精明目;杜仲、牛膝補肝腎,強筋骨;女貞子滋補肝腎,烏髮明目;桑椹補益肝腎,滋陰養血;黑芝麻滋補肝腎,益陰潤燥,養血生乳;旱蓮草滋補肝腎,涼血止血;生地黃滋陰養血;桑葉祛風清熱,涼血明目;忍冬藤清熱解毒,通經活絡。
據現代藥理學研究結果證明,除何首烏外,忍冬藤亦有降血脂作用;豨薟草、杜仲、牛膝均有降血壓作用;桑葉能保持毛細血管正常抵抗力,減少血管通透性,對防治腦中風等疾病有一定作用,並有滋養毛髮和降血糖等作用。其它藥物則多有滋補強壯作用。這表明古人將此方作為延壽藥方是有科學道理的。復方的研究結果也表明,首烏延壽丹對實驗性動脈粥樣硬化的鴿,不論是藥物與膽固醇同時應用,還是用膽固醇形成高膽固醇血症後給葯,均能顯著降低血清膽固醇含量。對實驗性動脈粥樣硬化家兔的主動脈內膜斑塊的形成及脂質沉積也有減輕作用。
《世補齋醫書》的作者認為:「以老年而商補法,鄙意以為惟董文敏所傳延壽丹一方最為無弊。」並附以「思翁年登耄耋,服此神明不衰,鬚髮白而復黑,精務耗而復強」為證明。現代名醫秦伯未對此方亦倍加推崇,認為首烏延壽丹是最為理想的延壽藥物,並說此方有四大優點:即不蠻補、不滋膩、不寒涼、不刺激。首烏延壽丹本名「延壽丹」,為了與其它同名延壽丹加以區別,秦伯未特於「延壽丹」之前冠以「首烏」二字,從而形成了現在盡人皆知的「首烏延壽丹」方名。本方葯為滋精養血之劑,適宜於中老年人肝腎陰虛、精血衰少、未老先衰、鬚髮早白、腰腳痠軟者服用,如系陽虛者則應當慎用。
保養延壽不老丹
清·年希堯《集驗良方》正方
扁柏枝葉三斤陰乾,紫河車三個,茯苓一斤半奶拌三次。
右為末煉蜜為丸,如桐子大。每服三錢,白湯送下,治腸紅下血神效。
[按語]
扁柏枝葉即側柏葉、柏葉,又名叢柏葉,為柏科常綠喬木側柏的嫩枝與葉,味苦澀性寒,入心、肝、大腸經,《名醫別錄》列為上品,稱其「主吐血、衄血、痢血、崩中、赤白,輕身益氣,令人耐寒暑,去濕痹,生肌。」《日華子本草》謂之「炙窨凍瘡;燒取 塗頭,黑潤鬢髮。」《本草正》說它「善清血涼血,去濕熱濕痹,骨節疼痛。」《醫要纂要》認為側柏葉能「泄肺逆,瀉心火,平肝熱,清血分之熱。」據《藥品化義》記載:「側柏葉,味苦滋陰,帶澀斂血,專清上部逆血。又得陰氣最厚,如遺精、白濁、尿管澀痛屬陰脫者,同牛膝治之甚效。」側柏葉目前臨床上雖主要作為涼血止血、祛風勝濕葯使用,但古人認為它亦有延年益壽之功。如孫思邈在《枕中記》即記載說:「嘗以三月四月采新生松葉,長三四寸許,並花蕊,陰乾,又於深山岩谷中采當年新生柏葉長二三寸者,陰乾為末,白蜜丸如小豆大,常以八十一丸,以酒下,服一年延十年命,服二年延二十年命。欲得長肌肉,加大麻、巨勝;欲心力壯健者,加茯苓、人蔘。此葯除百病,益元氣,滋五臟六腑,清明耳目,強壯不衰老,延年益壽。」據研究,側柏葉提取物對小鼠有顯著鎮咳、祛痰作用,並能明顯地減少動物的自主活動,有中樞鎮靜作用,還可明顯擴張兔耳血管,降低血壓。此外,側柏葉對結核桿菌還有抑制作用。
紫河車味甘咸性溫,入肺、肝、腎三經,《本草經疏》認為「人胞乃陰陽兩虛之葯,有反本還元之功。」朱丹溪則說:「紫河車治虛勞,當以骨蒸葯佐之,氣虛加補氣葯,血虛加補血藥。以側柏、烏葯葉,俱酒灑九蒸九曬,同之為丸,大能補益,名補腎丸。」紫河車功能大補元氣,益精養血,與側柏葉相配,其補益腎元、滋養精血之功更著。茯苓功能健脾利濕,益智安神,與紫河車相配,可以加強其補氣作用。方中紫河車、茯苓均能增強人體的免疫功能,提高機體的抗病能力,並且都被現代研究證實具有抗衰防老、延年益壽功能。此外,紫河車還含有促性腺激素、催乳素、雌性激素、雄性激素、皮質素等多種激素,以及多種有應用價值的酶,這對維護人體的正常生理機能有著重要的作用;茯苓有抗腫瘤、降血糖、抗潰瘍等多種功能,對老年性疾病可起到防治作用。
本方葯功能益氣養血,填精益髓,適宜於中老年人陰陽兩虛、氣血不足、形體消瘦、精力衰減、鬚髮早白者服用,特別是對伴有腸風便血者更為適宜。陽虛內寒者則當忌服。
金鎖思仙丹
明·張介賓《景岳全書》正方
蓮芯、芡實、石蓮子各十兩,金櫻膏三斤。
右以金櫻煮膏如餳,入前三味葯末,和丸梧桐子大。空心鹽酒下三十丸。治男子嗜欲太過、精血不固,此澀以去脫之劑。服久精神完固,大能延年,平時服食忌葵菜、車前子。
[按語]
方中主葯為金櫻子,其味酸澀而性平,入腎、膀胱、大腸經,《名醫別錄》稱其「止遺泄」,《蜀本草》謂之「主脾泄下痢,止小便利,澀精氣,久服令人耐寒輕身。」《滇南本草》說它「治日久下痢,血崩帶下,澀精遺泄。」《本草正》記載說:「金櫻子,止吐血、衄血,生津液,收虛汗,斂虛火,益精髓,壯筋骨,補五臟,養血氣,平咳嗽,定喘急,療怔忡驚悸,止脾泄血痢及小炎不禁。」
芡實固澀腎精,補脾止澀。金櫻子與芡實配伍即「水陸二仙丹」。《證治準繩》稱其「益精滋陰,治精脫腎虛,夢遺白濁,婦人淋漓帶下。」據《圖經本草》記載:「洪州昌州皆煮其子作煎,寄饋人,服食家用煎和雞頭實粉為丸服,名水陸丹,益氣補真最佳。」
蓮芯,《本草綱目》謂之「清心通腎,固精氣,烏鬚髮,悅顏色,益氣,止血崩、吐血。」《本經適原》亦說:「蓮芯,清心通腎,以其味澀,故以秘澀精氣之要葯。」方中也主要取其固腎澀精之作用。
石蓮子又名甜石蓮、殼蓮子、帶殼蓮子,據《本經逢原》記載:「石蓮子,本蓮實老於蓬房,墮入瘀泥,經久堅黑如石」者,除去外面果皮後,稱為石蓮肉。蓮子的功能是養心助神,益腎固精,補脾止瀉。石蓮子與蓮子功能相近,但交通心腎之功尤佳。正如《本草綱目》所說:「石蓮堅剛,可歷永久,薏藏生意,藕復萌芽,展轉生生,造化不息。故釋氏用以引譬,妙理俱存,醫家取得稼穡之味,乃脾之果也。脾者黃宮,所以交媾水火,會合木金者也。土為元氣之母,母氣既和,津液相成,神乃自生,久視耐老,此其權輿也。昔人治心腎不交,勞傷白濁,有清心蓮子飲;補心腎,益精血,有瑞蓮丸,皆得此理。」石蓮子也是古人常用的抗衰防老藥物。如《本草拾遺》記載:「經秋正黑,石蓮子入水必沉,惟煎鹽滷能浮之,引物居山海間,經百不壞,人得食之,令發黑不老。」這些記載雖不十分可靠,尚有待進一步研究,但蓮子的生命力確實是很強的。有人作過觀察,一枚成熟的蓮子,不管是沉埋於泥淖石縫,還是流落於水津沙丘,即使經三五年之久,胚芽仍能萌發。蓮子的這種驚人生命力,在植物中是少有的。本方用之以交通心腎,固澀精氣。
本方葯功能滋腎益精,固澀精氣,適宜於中老年人腎精虧虛、鬚髮早白、夢遺滑精、白濁帶下者服用,也可用於治療青年人腎精虧虛之夢遺滑精、白濁帶下等證。陽虛內寒者應當忌服。
金鎖丹 元·薩謙齋《瑞竹堂經驗方》正方 遠志(去皮心,炒),蛇床子(酒浸,微炒),鹿茸(炒黃),各一錢半;晚蠶蛾二錢;紫梢花,續斷各一錢;海馬(炒黃色)二對;黑牽牛(取頭末)三錢;川山甲(炙黃)五片;木香、鹿香各二錢;乳香二錢半;川茴香三錢(原方缺劑量,此劑量系據《普濟方》增補)。 上藥為細末,酒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溫酒送下,七日便可見效。此葯延年益壽不老,添精和血,駐顏身輕壯骨,益元氣,效不可盡述。 [按語] 方中鹿茸、海馬、蛇床子均為著名的溫腎壯陽葯,對性機能均有一定促進作用。其中鹿茸含有鹿茸精,系雄性激素;海馬的乙醇提取物,可延長雌小鼠的動情期,可使去勢小鼠出現動情期,並使子宮及卵巢重量增加,此外還有雄性激素樣作用;蛇床子也有類似性激素樣作用,但較海馬作用要強;續斷補益肝腎,強壯腰膝,方中用此可佐助三味主葯更好地發揮溫腎壯陽作用。 紫梢花又名紫霄花,為淡水海綿科動物脆針海綿的乾燥群體,甘溫無毒,《醫學入門》稱其「主陽衰陰痿。」《本草綱目》謂之「益陽秘精,療真元慮憊,陰痿,遺精,餘瀝,白濁如脂,小便不禁,囊下陰癢,女人陰寒冷滯。」歷代醫家都把它作為益陽澀精葯使用。 晚蠶蛾即原蠶蛾,為蠶蛾科昆蟲家蠶蛾的雄性全蟲,蠶一年可繁殖多次,據《本草綱目》記載:「原,再也,謂再養者……今轉為二蠶是矣。」以此來看,原蠶應是指第二次繁殖的蠶。原蠶蛾味咸性溫,《名醫別錄》謂之「主益精氣,強陽道,止精。」《日華子本草》說它「壯陽道,止泄精、尿血,暖水臟。」晚蠶蛾、紫梢花均是常用的溫腎壯陽葯,古人常用以治療陽痿。小茴香在這裡也是取其溫腎壯陽功能。遠志目前臨床上多作為安神益智葯使用,但古人認為它也有益精健陽之功。如《藥性論》即說遠志「治心神健忘,堅壯陽道」;《本草正》亦說:「遠志,功專心腎,故可鎮心止驚,辟邪安夢,壯陽益精,強志助力。」 牽牛子又名草金鈴、金鈴,為旋花科植物牽牛或毛牽牛等的種子。入葯有黑、白二種,黑者名黑牽牛,又名黑丑;白者名白牽牛,又名白丑;兩種混合使用名二丑。目前臨床上多用作瀉水下氣、消積殺蟲藥,但李時珍說它「能達右腎命門,走精髓。」李東垣所著的《醫學發明》中有「天真丹」,即是「用牽牛以鹽水炒黑,入佐沉香、杜仲、破故紙、官桂諸葯」,「治下焦陽虛」。「天真丹」與本方都是取牽牛這種通達命門的功能。方中用麝香、木香、乳香、穿山甲以行氣活血,疏通經脈,助陽氣運行。 本藥方的主要功能是溫腎壯陽,強健性機能,適宜於中老年人腎陽虛衰、性機能減退、或陽痿滑泄者服用。對於青壯年患者,只要是由於腎陽虛所引起的性機能低下,本方葯也有治療作用。因為性機能減退常是衰老的重要表現,本方葯能夠促進性機能,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說,它是有延年益壽作用的。因本方屬於溫腎壯陽之劑,所以凡陰虛內熱、或陽熱素盛者,應當列為禁忌。 [附方]金鎖丹 明·朱橚等人編著的《普濟方》亦有「金鎖丹」,方為「桑螵蛸(微炙黃色)、晚蠶蛾(是雄者微炒)、紫霄花、蛇床子(微炒)、遠志(去心)、鹿茸(酥炙黃)、川茴香(炒),已上各半兩;穿山甲(炙焦)五片;海馬(炙黃)二對;續斷三錢,麝香一錢半;南乳香(研)二錢半;黑丑(一兩微炒取頭末)三錢;石燕子一對(炭火燒赤,醋淬七次研)。右件十五味,搗羅為細末,用酒煮滾水和丸,桐子大。每服五十丸,溫酒下,空心及晚食前各一服,其效不可言也。如不及作丸,只作散服尤妙。凡人中年之後,急務建助秘真之術,以延殘年則不衰矣。若每日服,至耄無痿之理。」 [按語] 此方較前方多桑螵蛸、石燕子,少木香一味。功效與前方相同。此處之石燕子系古生代腕足類石燕子科動物中華弓石燕及其近緣動物的化石,味咸性涼,功能清利濕熱,祛風化瘀。 服菖蒲法 《道藏經》正方 采緊小似魚鱗樣菖蒲一斤,以水及米泔水浸各一宿,颳去皮切,曝干搗篩,以糯米粥和勻,更入熟蜜搗和,丸如梧桐子大,稀葛袋盛,置當風處令干。每旦酒飲任下三十丸,臨床更服三十丸。服至一月消食,二月痰除。服至五年骨髓充,顏色澤,白須黑,齒落更生。 [按語] 菖蒲為天南星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石菖蒲的根莖,故又名石菖蒲。菖蒲「其根盤屈有節」,古人認為入葯以「一寸九節者佳」,故又有九節菖蒲之名。在《神農本草經》中被列為上品,稱「久服輕身,不忘不迷惑,延年,益心智,高志不老。」並說它能「開心孔,補五臟,通九竅,明耳目,出音聲。」《名醫別錄》亦說它能「聰耳目,益心智。」《本草備要》說它「補肝益心,去濕逐風,除痰消積,開胃寬中。」目前臨床上主要用作芳香化濁、開竅和中藥。據研究,石菖蒲的根莖和葉中均含有揮髮油。此外,還含有氨基酸、有機酸和糖類,其揮髮油有鎮靜作用,內服能促進消化液的分泌,制止胃腸異常發酵和胃腸痙攣。石菖蒲在體外的篩選試驗中,已被初步證明能殺死腹水癌細胞。 「服菖蒲法」出自《道藏經·菖蒲傳》,《經驗後方》亦有記載。在中醫的古代文獻中類似的記載還很多。如孫思邈《千金要方》曾記載:「甲子日,取菖蒲一寸九節者,陰乾百日,每酒服方寸匕,日三服,久服耳目聰明,益智不忘。」《博濟方》載有「服九節菖蒲法」,「九節菖蒲不拘多少,唯生山澗石流中水者,採取為妙,於八月間採取得去根,以淘米泔浸三日三宿,每日換米泔,取出陰乾,以硬竹削為片子如錢厚,以布袋盛貯,長流水浸三複日,更用井花水洗凈擇,如蒸飯九度,每蒸後曬一日,後數足,不得犯鐵器,於木石臼子中,細搗羅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初服二十丸,漸加至三十丸、四十丸、五十丸。用鹽湯下,茶酒亦得。忌羊血。若有餘者,以紙袋子盛貯,掛在風裡,如服習,更將末合,或酒者糊和丸亦得。」「駐顏延年,明耳目,去風氣,通關竅,安神益智。」 「服菖蒲法」適宜於中老年人耳聾、健忘、心胸煩悶、食少腹脹等痰濕內盛、關竅阻塞、脾胃不和者服用。因菖蒲性質溫燥,所以陰虛陽亢者應當慎用。
固真丹 元·杜恩敬《濟生拔萃》正方 沉香、丁香、木香、茴香(炒)、人蔘、當歸(微炒)、滑石各五錢,乳香(另研)五錢,沒藥(另研)五錢,干胭脂(另研,一半為衣),琥珀(另研)各半兩,穿山甲(蛤粉炒)半兩,代赭石(水飛)五錢,干蓮肉(微炒)二錢半,木通(頭末)五錢,全蠍(微炒)五錢,燈草三錢,桑螵蛸二錢半,麝香(另研)二錢半,血竭(另研)半兩。以上同穿山甲搗膃肭臍一對酒酥炙,蛤蚧一對去頭足酥炙,火杴草(酒蜜泡)、晚蠶娥、蜻蜓各五錢。 右為末,浸蒸飯為丸櫻桃大。每服二三丸,溫酒送下,空心。忌豬羊肉、蒜、驢、馬肉,服訖,干物壓之。能實骨髓,養精神,永葆遐齡。 [按語] 方中膃肭臍暖腎壯陽,益精補髓;蛤蚧益腎助陽,補肺定喘;晚蠶娥溫腎助陽,固澀精氣;沉香溫腎納氣,降逆溫中;丁香溫中降逆,暖腎助陽;茴香溫腎散寒,和胃理氣。在此方中主要取以上諸葯溫腎助陽之功。 蜻蜓益腎強陰;桑螵蛸補益肝腎,固精縮尿;蓮子肉益腎澀精,補益心脾。此三味藥方中用之主要取其益腎強精之功。 方中人蔘大補元氣,生津益智;當歸養血活血。代赭石又名須丸、血師、土朱、鐵朱、赭石等,為氧化物類礦物赤鐵礦的礦石,味苦甘性平,入肝、胃、心包諸經,目前臨床上主要作為平肝鎮逆、涼血止血藥使用。但《名醫別錄》尚說它能「養血氣,除五臟血脈中熱,血痹,血瘀,大人小兒驚氣入腹及陰痿不起。」《本草正》則說它能「下氣除痰,清火。」《本草再新》認為代赭石「平肝降火,治血分,去瘀生新,消腫化痰。」其主要成分為三氧化二鐵,其中鐵佔70%,氧佔30%,有時含雜質鈦、鎂、鋁、硅和水分。 胭脂,又名燕脂、□赦,據《本草綱目》記載:「燕脂起自紂,以紅蘭花汁凝作用之,調脂飾女面,產於燕地,故名燕脂,或作□赦。」又云:「燕脂有四種,一種以紅蘭花汁染胡粉面成,乃蘇鶚演義,所謂燕脂葉似薊,花似蒲,出西方,中國謂之紅蘭,以染粉為婦人面色者也;一種以山燕脂花汁染粉面而成,乃段公路北戶錄所謂端州山間有花叢生,葉類蘭,正月開始似蓼,土人采含苞者為燕脂粉,亦可染帛如紅蘭者也;一種以山榴花汁作成者,鄭虔胡本草中載之;一種以紫礦染綿而成者,謂之胡燕脂,李珣南海葯譜載之,仿南人多用紫礦燕脂,俗呼紫梗是也。」據《中國醫學大辭典》載:「胭脂,顏料之屬,以江蘇、廣東制者為佳。廣東製法有二種:一以紅蘭花為之,浸於紙上,或置於小皿中販賣;一以蘇木製之,浸入絲綿。江蘇制者,多用蘇木,為女子妝飾之用。胭脂性質甘平無毒,功用活血,解痘毒,防痘入目(嚼汁點之),治小兒聤耳(浸汁滴之),鵝口(乳汁調塗。)」這裡主要作為活血化瘀葯使用。方中乳香、沒藥、血竭、穿山甲亦皆活血化瘀之品。 琥珀又名虎珀、虎魄、江珠、育沛、琥魄、獸魄、頓牟等,為古代松科植物的樹脂埋藏地下經久而成的碳氫化合物,味甘性平,入心、肝、小腸諸經,《名醫別錄》列為上品,稱其「安五臟,定魂魄,消瘀血,通五淋。」《本草經疏》謂之「專入血分,心主血,肝藏血,入心入肝,故能通瘀血也。」《潔古珍珠囊》說它「利小便,清肺。」《玉揪葯解》認為它能「涼肺清肝,磨障翳,止驚悸,除遺精白濁,下死胎胞衣,敷疔拔毒,止渴除煩,滑胎催生。」目前臨床上主要作為鎮驚安神、散瘀止血、利水通淋葯使用。 燈草即燈心草,又名燈芯草、虎鬚草、碧玉草、燈心等,為燈心草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燈心草的莖髓或全草,味甘淡性寒,入心、肺、小腸諸經,《開寶本草》稱其「主五淋」。《本草綱目》謂其「降心火,止血,通氣,消腫,止渴。」《本草經疏》認為「燈心草,其質輕通,其性寒,味甘淡,故能通利小腸熱氣,下行從小便出,小腸為心之腑,故亦除心經熱也。」《藥品化義》亦說:「燈心,氣味俱輕,輕者上浮,專入心肺,性味俱淡,淡能利竅。使上部鬱熱下行,從小便而出。主治咳嗽咽痛,眼赤目昏,淋閉水腫,小便不利,暑熱便濁,小兒夜啼,皆清熱之功也。」目前臨床上也主要作為清心降火、利濕通淋葯使用。木通、滑石均為清熱利濕葯。 火杴草即豨薟草,又名豨薟、希仙、火薟、豨膏母、虎膏、狗膏、黏糊菜,稀薟草等,為菊科一年生草本植物腺梗豨薟、豨薟、毛梗豨薟的全草,味苦性寒,入肝、脾、腎諸經,《圖經本草》稱其能「治肝腎風氣,四肢麻痹,骨間疼,腰膝無力者。亦能行大腸氣。」並云:「服之補虛,安五臟,生毛髮。兼主風濕瘡,肌肉頑痹,婦人久冷尤宜服用之。」《滇南本草》謂其能「治諸風,風濕症,內無六經形症,外見半身不遂,口眼歪斜,痰氣壅盛,手足麻木,痿痹不仁,筋骨疼痛,濕氣流痰,癱瘓痿軟,風濕痰火,赤白癜風,鬚眉脫落等症。」《分類草藥性》說它「明目,黑髮,滋陰養血。」《本草經疏》認為豨薟草為「祛風除濕,兼活血之要葯。」目前臨床上也主要是將其作為祛風濕、利筋骨葯使用。據現代藥理研究,豨薟草不僅有降壓作用,而且確有一定抗衰防老作用。 全蠍祛風通絡,止痙解毒;麝香開竅辟穢,散瘀通絡;木香理氣和胃。 本方葯功能溫腎助陽,滋腎強精,益氣養血,祛風利濕,活血通絡,適宜於中老年人陽衰陰弱、腰膝痠痛、陽痿不舉、手足麻木、痿痹不仁者服用。此方寒熱並用,藥性平和,不溫不燥,不寒不膩,適宜於各種人服用,但陽熱素盛者則當慎用。 青娥丸 宋·《太平惠民和劑局方》正方 胡桃(去皮膜)二十個,蒜熬膏四兩,破故紙(酒浸炒)八兩,杜仲(去皮薑汁浸炒)十六兩。右為細末,蒜膏為丸。每服三十丸,空心溫酒下,婦人淡醋湯下。 治腎氣虛弱,風冷乘之;或血氣相搏,腰痛如折,起坐艱難,俯仰不利,轉側不能;或因勞役過度,傷於腎經或處卑濕,地氣傷腰;或墜墮傷損;或風寒各搏;或氣滯不散,皆令腰痛;或腰間似有物重墜,起坐艱辛者,悉能治之。常服壯筋骨,活血脈,烏髭鬚,益顏色。 [按語] 方中胡桃又名羌桃、核桃。據《本草綱目》記載:「此果本出羌胡,漢時張騫使西域始得種還,植之秦中,漸及東土,故名之。」公元319年,晉朝大將石勒佔據中原,建立後趙,因其為胡人,而不準再叫胡桃,從此改名為核桃。胡桃味甘性溫,功能溫腎助陽,滋血潤燥,益肺定喘。《開寶本草》稱「食之令人肥健,潤肌,黑鬚髮」。《食療本草》說:「食之令人能食,通潤血脈,骨肉細膩。」近代名醫張錫純在《醫學衷中參西錄》中指出:「胡桃,為滋補肝腎,強健筋骨之要葯,故善治腰疼腿疼一切筋骨疼痛。因其能補腎,故能固牙齒,烏鬚髮,治虛勞喘嗽、氣不歸元、下焦虛寒、小便頻數、女子崩帶諸證。其性又能消堅開瘀,治心腹疼、砂淋、石淋阻塞作疼。」近來有臨床報道亦說:服食核桃仁能使泌尿道結石縮小、變軟,或溶解於尿液中排出,並認為核桃仁可能有溶石作用。據現代藥理研究,胡桃仁主要含有豐富的油脂,約佔40-50%;其次是蛋白質,約佔15.4%;碳水化合物佔10%左右;此外,尚含有鈣、磷、鐵、鎂、碘、鋅、錳、鉻、胡蘿蔔素、核黃素、維生素C及維生素E等。胡桃中所含的油脂、蛋白質、碳水化合物,是人體所必需的營養物質。它所含的沒脂以亞油酸為主,易被人體吸收,可補充人體所需的磷脂,增強細胞活力;可防治動脈粥樣硬化的形成;其中的鋅、錳、鉻等微量元素,對保持心血管健康,維護內分泌系統的正常功能和延緩衰老過程均起到重要作用;所含維生素E,其抗衰防老作用已為大家所公認,無怪乎人們稱它是「長壽食物」。 補骨脂溫腎助陽,現代實驗研究證明,它確有抗衰防老作用。據白飛霞《方外奇方》云:「破故紙屬火,收斂神明,能使心包之火與命門之火相通,故元陽堅固,骨髓充實,澀以治脫也;胡桃屬木,潤燥養血,血屬陰,惡燥,故油以潤之,佐破故紙有木火相生之妙。故語云:破故紙無核桃,猶水母之無蝦也。」《圖經本草》稱:「破故紙今人多以胡桃合服,此法出於唐鄭相國。」 蒜即大蒜,又名胡蒜、茆蒜,功能溫中行滯,解毒殺蟲。現代研究結果證明,大蒜能抑制動脈粥樣硬化的形成與發展,並能降低實驗性動脈粥樣硬化兔的血壓,臨床上用之治療高血壓與動脈粥樣硬化的病人有效。腹腔注射大蒜水浸液,對小鼠艾氏腹水癌有一定效果,大蒜粗提物對大鼠腹水肉瘤的癌細胞具有抗絲分裂作用,飼以新鮮大蒜,可以抑制小鼠乳腺瘤的發生。此外,大蒜是一種植物殺菌素,有廣泛的抑菌和殺菌作用,對真菌和原蟲也有明顯的抑制和殺滅作用。這說明大蒜對延緩衰老是有一定作用的。 杜仲功能溫補肝腎,強筋壯肌,方中用之以加強胡桃仁、破故紙之功。 本方葯是以溫腎助陽為基本功能的延年益壽葯。「青娥丸」方名來自於一首古詩。其詩曰:「三年時節向邊隅,人見方知藥力殊,奪得春光來在手,青娥休笑白髭鬚。」青娥乃年輕女子之別稱。該詩大意是說,服此葯後能使人恢復青春,性機能強健而能滿足青年女子對性生活的要求。說明本方不僅可以抗衰防老,而以此來看,本方適宜於中老年人腎陽虛衰,特別是伴有性機能減退、腰膝疼痛者服用,對青壯年人的陽虛腰痛及性機能減退者亦有治療作用。陰虛內熱或陽熱素盛者則當忌服。 [附方甲]胡桃丸 元·許國禎的《御葯院方》中錄有「胡桃丸」,方「用胡桃仁四兩,搗膏,入破故紙、杜仲、萆薢末各四兩。杵勻,丸梧子大。每空心溫酒鹽湯任下五十丸。」「益血補髓,強筋壯骨,延年明目,悅心潤肌,能除百病。」 [按語] 此方較上方青娥丸少一味蒜膏,多一味萆薢。萆薢味苦性平,功能祛風利濕,舒筋活絡,是治療風濕頑痹、腰膝疼痛的重要藥物。本方易蒜膏為萆薢,意在加強其祛風利濕,通經活絡,強壯筋骨的作用。從其藥物組成來看,胡桃丸對腰膝疼痛的治療功效,應優於青娥丸。 [附方乙]青娥丸 《攝生眾妙方》亦有「青娥丸」,方為「補骨脂四兩,萆薢四兩,杜仲四兩,胡桃肉八兩,黃柏四兩,知母三兩,牛膝四兩。右為細末,春夏用糊,秋冬用蜜。其糊糯米一碗煮粥,將胡桃仁搗爛為膏和勻,石臼舂千餘下,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至八十丸,空心鹽湯或鹽酒送下,以干壓之。能滋腎水,壯陽,益筋骨,治腰膝足疼痛。」 [按語] 此方系《太平惠民和劑局方》之青娥丸,更加牛膝、萆薢以疏通經絡,強筋壯骨;更加知母、黃柏以滋陰降火,從而使《太平惠民和劑局方》青娥丸由溫腎助陽、強壯筋骨之劑,一變而成為既能滋精養血,又能溫腎助陽之陰陽兩補之劑。本方葯是平補肝腎、強壯筋骨之劑,適用於肝腎虧虛、腰膝痠痛、陽事痿弱者服用。 [附方丙]補髓丹 王璆《是齋百一選方》中有「補髓丹」,方為「補骨脂十兩,用芝麻五兩同炒,候無聲去芝麻;杜仲,去皮十兩;鹿茸,燎去毛二兩,酒炙;沒藥一兩,另研。右將三味一處為末,入沒藥和勻,用胡桃三十個,湯浸去皮,杵為膏,入面、酒糊,丸如梧桐子。每服百丸,鹽酒或鹽湯任下。升降水火,益壽延年。」 [按語] 此方即《太平惠民和劑局方》之青娥丸,更加鹿茸、沒藥而成。鹿茸功能壯元陽,補精血,益腦髓,強筋骨。現代研究也證明,鹿茸為良好的全身性強壯劑,它能提高機體的工作能力,改善睡眠與食慾,並能降低肌肉的疲勞,對紅細胞、血色素及網狀紅細胞的生成有促進作用。此外,還具有強心作用。沒藥功能行氣活血、散瘀止痛。青娥丸更加鹿茸、沒藥,則能大大提高其溫腎壯陽、益精養血之功。所以本方尤適宜於中老年人陽衰精虧、身體羸弱、陽事衰減、精衰神疲、腰膝痠痛者服用。 羅真人延壽丹 清·高濂《遵生八籤》正方 干山藥一兩,人蔘一兩,白茯苓一兩,川牛膝一兩酒浸,杜仲一兩姜制去絲,龍骨一兩,川續斷一兩去蘆,鹿茸一兩,當歸一兩酒浸,山藥苗一兩,北五味子一兩,熟地一兩酒浸,石菖蒲一兩,楮實子一兩,破故紙一兩炒,麥門冬一兩去心,遼細辛五錢。如下元虛冷加鹿茸五錢,附子五錢。 右為極細末,以酒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或六七十丸,淡淡鹽湯送下。治男子五勞七傷,諸虛不足,常服此葯陰陽升降無偏,充實肌膚,填精補髓,精神倍長,強壯筋骨,悅顏色,固真氣,和百脈,利三焦,烏鬚髮,堅齒牙,耳目聰明,老能輕健。斯葯之效何可盡述,服至五日,體自輕健,至十日精神倍爽;半月之後氣力壯勇,二十四日眼目清朗,語言響亮,一月之餘飲食大進,顏色紅潤,步履輕健,冬月手足常暖。 [按語] 方中山藥味甘性平,入肺、脾、腎三經,《神農本草經》謂之「主傷中,補虛贏,除寒熱邪氣,補中益氣力,長肌肉,強陰,久服耳目聰明,輕身不飢延年。」《藥性論》謂之「補五勞七傷,去冷風,鎮心神,安魂魄,補心氣不足,開達心孔,多記事。」《日華子本草》說它「助五臟,強筋骨,長志安神,主泄精健忘。」《本草綱目》認為山藥能「益腎氣,健脾胃,止泄痢,化痰涎,潤皮毛。」從這些文獻記載來看,山藥不僅能補脾益肺,固腎滋精,而且有養心益智作用。山藥雖對心、肺、脾、腎諸臟均有補益功能,但其藥力緩弱,在臨床應用時必須與其它藥物配合,方能發揮出應有作用。正如《本草正》所說:「山藥,能健脾補虛,滋精固腎,治諸虛百損,療五勞七傷。第其氣輕性緩,非堪專任,故補脾肺必主參、術,補腎水必君茱、地,澀帶濁須破故同研,固遺泄仗菟絲相濟。」正因為如此,故方中更用人蔘以補脾肺;用熟地、楮實子以滋腎強精;用龍骨、石菖蒲、麥門冬以養心安神;用續斷、牛膝、杜仲以補益肝腎,強壯筋骨;用白茯苓以養心安神,兼以健脾滲濕;用五味子以滋腎強精,兼以益智安神、斂肺納氣。山藥與以上諸葯相配,功在補益腎、心、脾、肝、肺五臟之精與氣。但其養血和溫陽之力還嫌不足,故方中更用當歸養血;用鹿茸、破故紙以溫腎助陽;更用細辛以散寒邪而助陽氣。從而使本方成為兼補五臟氣、血、陰、陽之劑。方中山藥苗乃山藥之秧苗,其功諸本草均乏記載,在此不知取其何用。 本方葯功能補益五臟之氣、血、陰、陽,是一種適宜一般人服用的延年益壽葯,常服可有益氣倍力,安神強記,烏須黑髮,堅固牙齒,聰明耳目,強壯筋骨等作用。對於平素氣、血、陰、陽俱虛者,服之更為適宜,但平素陰虛火旺或陽熱內盛者應當慎用。 服食蒺藜法 《神仙秘旨》正方 蒺藜子一碩,七八月熟時收取,日干,舂去刺,杵為末。每服二錢,新汲水調下,日三服,勿令中絕。斷谷長生。服之一年以後,冬不寒,夏不熱。二年,老者復少,發白復黑,齒落更生。服之三年,身輕長生。 [按語] 蒺藜子入葯有兩種。一為刺蒺藜,又名白蒺藜,為蒺藜科一年生或多年生蔓生草本植物蒺藜的果實,其乾燥果實為五個小果聚合而成,呈放射狀五棱形,小果表面綠白色或灰白色,背部隆起,有許多網紋及小刺;另一種為沙苑蒺藜,又名沙苑子、沙蒺藜、潼蒺藜等,為豆科多年生高大草本植物扁莖黃芪或華黃芪的種子,其乾燥種子呈腎形,表面灰褐色或綠褐色,光滑。據我國現存最早的一部藥物學專著《神農本草經》記載:「蒺藜子,味苦溫,主惡血,破癥結積聚,喉痹,乳難,久服長肌肉,明目輕身。一名旁通,一名屈人,一名止行,一名豺羽,一名升推。生平澤,或道旁。」《名醫別錄》說:「一名即藜,一名茨。」《說文解字》說:「薺,蒺藜也。」《詩經》上又說:「牆有薺,以茨為茅葦,開屋宇。」郭璞注云:「布地蔓生細葉,子有三角刺人。」以此來看,蒺藜子的正品應為刺蒺藜。從方中「舂去刺」這一點,也說明本方所用之蒺藜子乃刺蒺藜。蒺藜子味苦辛性溫,入肺、肝、腎三經,《本草匯言》稱「刺蒺藜,去風下氣,行水化癥之葯也。其性宣通快便,能運能消,行肝脾滯氣,多服久服,有去滯之功。」《本草正》則謂「白蒺藜,涼血養血,亦善補陰。」《本經逢原》又謂「白蒺藜為治風明目要葯。」並謂「久服長肌肉,明目輕身,以其入腎益精氣也,此則專指沙苑蒺藜而言。」但《本草綱目》認為「白蒺藜,甘溫無毒,補腎,治腎痛泄精,虛損勞乏。」目前臨床主要是將其作為疏肝祛風、利水明目葯使用。藥理研究結果表明,白蒺藜有降壓作用,並有利尿功能;臨床也證實,白蒺藜對腹水及水腫病人有效。其所含哈爾滿鹼對皮層及其運動中樞、脊髓有興奮作用。它還有抗膽鹼脂酶的作用,使組織對乙醯膽鹼的敏感度增加。近來有人發現,白蒺藜有抗食慾活性和精神健康活性。因為白蒺藜有抗食慾作用,故應有減肥效果。消除肥胖、保持精神情緒的健康,與抗衰防老和延年益壽是有密切關係的。以此來看,長服蒺藜子是確有可能使人達到「身輕長生」目的的。 本方葯功能疏肝利水,適宜於中老年人肝氣鬱滯、濕聚痰結、精神抑鬱、胸脅脹悶、頭暈目眩、形體肥胖或有浮腫者服用,血虛氣弱者應當忌服。 育神夜光丸 明·李瞻《育神光方》正方 當歸全用,酒浸洗;遠志以甘草水煮,搥去心;牛膝去蘆,懷慶者為佳;地骨皮去梗,用水洗凈;菟絲子搗去灰土,酒浸凈,再以酒浸經宿,加酒蒸爛,搗成餅,日暴干入葯;生地黃懷慶者效,酒洗凈酒浸爛;熟地黃懷慶者效,酒洗凈酒煮爛,同生地黃木臼同搗成膏;枳殼去稂,麩炒;甘州枸杞;甘州菊花去梗。 右各等分,生熟地黃如前搗膏入前葯,共為末,煉蜜丸,如桐子大。每服五六十丸,空心用鹽湯、食後溫酒、臨睡清茶送下。 [按語] 李瞻,字小塘,江蘇儀徵人,以善長眼科而著名。方中生地黃、熟地黃均為滋腎填精、益肝補血之品,二者雖然有涼、溫之別,但功能相近。現代研究證實,二者均有防止老化、增強神經反射機能的作用。 地骨皮、枸杞子,一為枸杞之根皮,一為枸杞之果實,前者重在清熱涼血,後者重在滋補肝腎、益血明目,但二者皆有抗衰防老功能,是古代服食家常用之品。現代藥理研究結果也表明,二者均有降血脂、降血壓功效,這對防治老年人常見的高脂血症、動脈粥樣硬化、高血壓,以及由此而引起的心臟血管疾病、眼底疾病,都是大有益處的。 菟絲子性平,與溫葯相伍,則能溫腎助陽,與寒涼葯相配,則能補益肝腎、益精明目。現代研究結果證明,菟絲子確能顯著延長家蠶自然壽命,因其含有維生素A,所以也確有一定明目作用。 牛膝補益肝腎,活血通絡;當歸養血活血;遠志安神益智,滋腎強精;枳殼破氣行滯。菊花疏風散熱,清肝明目。據研究菊花可增強毛細血管抵抗力,並有降血壓、降血脂作用,這對防治老年人心腦血管疾病與眼底病,都有一定益處。 本方葯功能滋補肝腎,疏風通絡,適宜於中老年人肝腎陰虛、目澀羞明、目昏目暗者服用。從方中有關藥物的現代藥理作用來看,本方葯不僅可用以防治老年性眼病和心腦血管疾病,也應當有一定的抗衰防老功能。陽虛內寒者不宜服用。 服食杏仁法 《野人閑話》正方 用杏仁一味,每盥漱畢,以七枚納口中,良久脫去皮,細嚼和津液頓咽,日日食之。令人聰明,老而健壯,心力不倦。服食一年令人輕健。 [按語] 原方云為翰林學士辛士遜方。服食杏仁以延年益壽,古代許多醫籍中均有記載,但方法略有不同,如《直指方》記載說:「凡人以水浸杏仁五枚,五更端坐,逐粒細嚼至盡,和津吞下,久則能潤五臟,去塵滓,驅風明目,治肝腎風虛,瞳人帶青,眼翳風癢之病。」《圖經本草》則說:「古方用杏仁修治如法,自朝蒸至午,便以慢火微炒,至七日乃收之,每旦空腹噉之,久久不止,駐顏延年。」 杏仁為薔薇科植物杏或山杏等的種子,杏仁有甜、苦之分,栽培杏樹所產的杏仁甜的較多,野生的一般均為苦杏仁。入葯多用苦杏仁,味苦性溫,有毒,功能止咳平喘,降氣化痰。但古人認為杏仁尚有清食行滯之功。如《醫學啟源》即說它能「消食,升滯氣。」《滇南本草》亦說它能「消麵粉積」。杏仁含有苦杏仁甙,內服後可被酶水解而產生氫氰酸。氫氰酸是劇毒物質,服食過量常可引起中毒。小量服用苦杏仁,在體內慢慢分解,產生微量的氫氰酸則可鎮靜呼吸中樞而起到止咳平喘作用。此外,杏仁因其味苦,可以刺激消化液的分泌,以促進人體的消化功能,這即是杏仁消食行滯的機理。 服食杏仁法,是一種服食藥物與吞納津液相結合的健身方法。杏仁味苦,長時間在口腔中咀嚼可以使唾液和胃液分泌增加,這對消化食物和吸收營養是大有益處的。最近,日本同志社大學部生物化學研究所的西周一教授,通過實驗證明唾液具有使致癌物質無毒化的功能,這又為古代的吞納津液的健身方法提供了新的科學論證。這種健身法的關鍵可能在於吞納津液,而服食杏仁可能主要是為了增加津液的分泌,藉以提高吞納津液的效果,所以在使用本法時,「細嚼」是至關重要的,對此古人已早有認識。如李時珍說:「杏仁性熱降氣,亦並久服之葯,此特其咀嚼吞納津液,以消積穢則可耳。古有服杏丹法,雲是左慈之方,唐慎微收入本草,雲久服壽至千歲,其說妄誕可鄙。」杏仁雖然有一定毒性,但此方所用劑量很小,是不會引起中毒的。為了減少其毒,還可採用楊士瀛《直指方》的方法,即服用清水浸泡後的杏仁。 本方簡便易行,無毒副作用,除素有積熱者外,一般人均可使用。 參苓造化膏 明·萬全《萬氏積善堂秘驗滋補諸方》正方 人蔘四兩,白茯苓四兩,白朮三兩,蓮肉(去皮心)三兩,山藥三兩,芡實三兩。右為細末,用粳米一斗作末,將前葯和勻,又加糖或蜜蒸膏,火焙之。 [按語] 方中人蔘大補元氣,生津益智;白朮補脾益氣,燥濕和中;白茯苓健脾利濕,安神益智;蓮肉養心補脾,益腎固精;山藥補脾益肺,滋腎固精;芡實固腎澀精,補脾止瀉。 粳米即大米,又名粳米,為禾本科一年生草本植物粳稻的種仁,味甘性平,《名醫別錄》稱其「主益氣,止煩,止渴,止瀉。」《日華子本草》說它「補中,壯筋骨,益腸胃。」《湯液本草》謂之「合芡實作粥食,益精強志,聰明耳目。」《滇南本草》認為粳米能「治諸虛百損,強陰壯骨,生津明目,長智。」目前臨床上主要作為補脾益氣,生津止渴葯使用。 糖、蜜不僅可以調味,而且也皆有滋補作用。其中糖能潤肺生津,蜜能補中潤燥。本方的藥物組成,與「清宮八仙糕」相近。有人觀察「清宮八仙糕」對脾虛證患者的療效,服用後脾虛證見證積分值明顯下降,老年組服此方後,衰老見證積分平均值得亦有明顯下降,說明「清宮八仙糕」不僅對脾虛證患者有較好療效,而且還可以改善老年人的衰老癥狀。從試驗研究結果來看,「清宮八仙糕」能提高木糖排泄率及血清胡蘿蔔素濃度,提示它能夠加強小腸的吸收功能。因此,本方亦應具有這些作用。 本方葯功能補脾益氣,固腎澀精,適宜於中老年人脾腎虧虛,食少便溏、神倦乏力、自汗氣短,遺精滑精、婦女帶下者服用;如系陰虛內熱或陽熱素盛者則應慎用。 [附方甲] 補脾助元散 《萬氏積善堂秘驗滋補諸方》尚載有「補脾助元散」,方為「白朮新者三兩,米泔浸一宿,晒乾,銅鍋內隔紙炒過;白茯苓堅者去皮一兩;蓮肉去心一兩五錢;廣陳皮去白一兩;大麥芽炒去殼取粉五錢。右臼內杵為極細末,和勻,入白糖霜二錢,磁器盛貯,常安火邊,空心或食遠滾白湯調下二三匙。大補元氣,令人能食,甚有效驗。年老之人,最宜常服。」 [按語] 此方與前者功能相近,但此方葯重在補脾,兼有和中消食作用。 [附方乙] 長壽粉 清·趙學敏《串雅外編》載有「長壽粉」,方為「芡實八兩,苡仁八兩,山藥三斤,糯米一斤,人蔘三兩,茯苓三兩,蓮子半斤,白糖。各為末,每日調服一兩,如不欲調服,以水打成丸如元宵服,上下午服更妙。治癆瘵症。」 [按語] 《石室秘錄》認為癆瘵症因病程較長,常易導致正氣虛弱,所以在治療上除抗癆、對症治療外,還要注意補益脾腎功能,以增強機體的抗病能力。本方葯即據此而立。方中藥物組成與「參苓造化膏」基本相同,功效亦相近。 [附方丙] 九仙王道糕 清·趙學敏《串雅外編》還錄有「九仙王道糕」,方為「蓮肉四兩,麥芽(炒)、白扁豆(炒)、芡實各二兩,山藥(炒)、白茯苓、苡仁各四兩,柿霜一兩,白糖二十兩。為末,入粳米粉五升蒸糕,晒乾,任意食,米飲下。養神扶元,健脾胃,進飲食,補虛損,生肌肉,除濕熱。」 [按語] 此方亦為補益脾腎之劑,適宜於老年人常服。 [附方丁] 陽春白雪糕 明·龔廷賢的《壽世保元》載有「陽春白雪糕」,方為「白茯苓去皮、淮山藥、芡實仁、蓮肉去心皮各四兩,共研細末,陳倉米半升,糯米半斤,白砂糖一斤半。右先將葯米二味,用麻布袋盛放甑內,蒸極熟取出,放簸箕內,卻入白砂糖同攪均勻,揉作一塊,用小木印印作餅子,晒乾收貯,男婦小兒任意取食,妙不可言。凡老年之人,當以養元氣,健脾胃為主。每日三餐,不可缺此糕也。王道之品,最益老人。」 [按語] 此方實際是古代醫家所創製的保健食品,尤適宜於老年人及兒童脾胃虛弱者服用。 固齒丹 明·龔廷賢《萬病回春》正方 生地黃二兩,白蒺藜(炒去刺)二兩,香附(炒)四兩,青鹽一兩半,破故紙(炒)一兩,沒石子(大者)四個。 上為細末,早晨擦牙,津液咽下。久用,自然能固齒烏髮。 [按語] 方中主葯是香附,其味辛微苦甘,性平,入肝及三焦經,《圖經本草》稱其能治「常日憂愁不樂,心松少氣。」《本草綱目》說它能「散時氣寒疫,利三焦,解六郁,消飲食積聚,痰飲痞滿,胕腫腹脹,腳氣,止心腹肢體頭目齒耳諸痛,癰疽瘡瘍,吐血下血尿血,婦人崩漏帶下,月經不調,胎前產後百病。」並謂「青鹽炒則補腎氣」。《名醫別錄》尚說香附「久服令人益氣長鬚眉」。方中主要取其理氣解郁之功,配以青鹽,則能引其以入腎而助腎氣。 青鹽味咸性寒,入心、腎、膀胱三經,《神農本草經》稱其「主明目目痛,益氣,堅肌骨,去毒蠱。」《名醫別錄》謂之「主心腹痛,溺血吐血,齒舌出血。」《日華子本草》則說它「助水臟,益精氣,除五臟癥結,心腹積聚,癰瘡疥癬。」《本草備要》認為青鹽能「堅骨固齒,明目烏須。」因其所含主要成分是氯化鈉,故外用擦牙漱口尚有抑菌消炎,清潔口腔的作用。目前臨床上也主要作為涼血解毒藥及腎經的引經葯使用。在此方中一方面是作為腎經之引經葯,另一方面也作為外用抑菌消炎藥使用。 方中用生地黃以滋補肝腎,益精養血,破故紙溫腎助陽。現代藥理研究已證實,地黃、補骨脂確有抗衰防老、延年益壽作用。 白蒺藜平肝祛風,散濕明目,現代研究證明它含有精神健康活性,能調節人的精神活動,使其恢復正常。 沒石子味苦性溫,入肺、脾、腎三經,功主收斂。正如《本草求真》所說:「沒石子,功專入腎固氣,凡夢遺、精滑、陰痿、齒痛、腹冷泄瀉、瘡口不收、陰汗不止,一切虛火上浮、腎氣不固者,取其苦以堅腎,溫以暖胃健脾,俾氣按納丹田,不為走泄……合他葯以染鬚髮,為末以擦牙齒,皆是賴其收澀之力,以為收護。」方中用之,一方面賴以固攝精氣,另一方面藉以暖胃健脾,保護牙齒。 本方葯外可以辟穢解毒,收澀護齒;內可以補腎固元,舒暢情志;內外並治,標本兼顧,故有延年益壽、固齒烏髮之功,適宜於中老年人肝腎虧虛,腰膝痠痛、牙齒松落、鬚髮早白者服用。此方藥性平和,一般人均可服用,但平素熱盛者應當忌用。 夜光丸 明·朱橚《普濟方》正方 天門冬(去心焙)、麥門冬(去心焙)、生地黃(懷州者)、熟地黃(懷州者)、新羅參(去蘆)、白茯苓(去皮)、干山藥各一兩,枸杞子(揀凈)、牛膝(酒浸另搗),杏仁(去皮尖炒)、金釵石斛(酒浸焙乾另搗)、草決明(炒)、甘菊花(揀凈)、菟絲子(酒浸焙乾另研)、羚羊角鎊各七錢半,蓯蓉(酒浸焙乾另研)、五味子(炒)、防風(去蘆)、甘草(炙赤色剉)、沙苑蒺藜(炒)、黃連(去須炒)、枳殼(去白麩炒)、撫芎、生烏犀鎊,青葙子各半兩。 右除諸搗者外,同為細末,煉蜜和丸,桐子大。每服三五十丸,空心溫酒送下,鹽湯亦可。治腎虛弱,風毒上攻,眼目視物,昏花不明,久而漸變內障。常服降心火,益腎水,明目除昏,夜可讀細字。 [按語] 《蘇沈良方》中有「石斛夜光丸」,藥物與此完全相同。《審視瑤函》亦載有此方。方中生地黃、熟地黃、天門冬、麥門冬、人蔘,此五味葯即「人蔘固本丸」,功能滋腎強精,養心益血,駐顏烏髮,延年益壽,兼有明目止渴之功。方中更用干山藥、枸杞子、牛膝、五味子以滋腎強精;菟絲子、肉蓯蓉、沙苑蒺藜以溫腎助陽;山藥、白茯苓、炙甘草以補脾益氣而助後天之本;枳殼、杏仁、川芎、防風以行氣血,助精血上注於目;菊花疏風散熱,清肝明目。 青葙子又名青草決明,為莧科一年生草本植物青葙的種子,味苦性涼,入肝經,功能清肝涼血,明目退翳,《本經逢原》說它治風熱目疾,與決明子功同。據研究,青葙子含脂肪油和豐富的硝酸鉀,尚含有煙酸。決明子又名草決明、羊明、羊角、馬蹄決明、還瞳子等,為豆科一年生草本植物決明的成熟種子,味苦甘性溫,入肝腎二經,功能清肝明目。《神農本草經》將其列為上品,稱其「久服益精光,輕身。」《日華子本草》亦說它能「助肝氣,益精。」藥理實驗結果表明,決明子的水浸液、醇-水浸液、醇浸液對麻醉、犬、貓、兔等皆有降壓作用,其醇浸液降壓作用較明顯,且持續時間較長。決明子所含大黃素有抑菌及瀉下作用。有人觀察決明子對100例高脂血症的療效,治療前血清膽甾醇在484-210毫克%之間,平均為246.91毫克%,治療後降至110-208毫克%,正常水平者佔87.9毫克%,在此組病例中,二周內血清膽甾醇降至正常水平者佔85%,四周內降至正常水平者佔96%。總有效率為98%。以此來看,《神農本草經》所說的決明子能使人「輕身」還是有根據的。方中用青葙子、決明子,主要是取其清肝明目之功。 羚羊角為牛科動物賽加羚羊角等的角。羚羊原名麢羊,又名麙羊、九尾羊,主要棲於半沙漠地區,分布於新疆等地,全年均可捕捉,捕得後,將角從基部鋸下,一般以8-10月獵取者色澤最好,入葯以質嫩、色白、光潤、有血絲、無裂紋者為佳。羚羊角味咸性寒,入肝、心、肺三經,功能平肝熄風,清熱解毒。羚羊角含磷酸鈣、角蛋白及不溶性無機鹽等。藥理研究結果表明,羚羊角對中樞神經系統有抑制作用,並有一定抗驚厥作用。此外,羚羊角尚有鎮痛、解熱作用,還能增加動物對缺氧的耐受能力。 生烏犀即生烏犀角,亦即生犀角,為犀科動物印度犀、爪哇犀、蘇門犀等的角,主產於印度、尼泊爾、緬甸、泰國、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等地。入葯以色烏黑光亮、完整無裂紋、沙底色灰黑、鬃眼大、氣清香者為佳。另有廣角和小犀角也常作犀角用。廣角,亦稱兕角、柱角、天馬角,為非洲黑犀或白犀的角;小犀角,亦稱蘑菇角,為犀牛頂上的小角。市售的犀角有犀角片、犀角粉之分。犀角味酸咸性寒,入心、肝、腎三經,功能清熱涼血、定驚解毒。犀角的成分主要是角蛋白,還含有其它蛋白、肽類及遊離氨基酸、胍衍生物、甾醇類,與羊角、牛角等相似,主要是優角蛋白。藥理實驗證明,犀角水煎劑對蟾蜍與兔的正常及衰弱的離體心臟及蟾蜍的在位心臟均有強心作用。犀角與羚羊角的主要區別,在於羚羊角重在平肝熄風,而犀角則重在清熱涼血。 黃連又名王連、支連,為毛茛科多年生草本植物黃連、三角葉黃連、峨嵋野蓮或雲南黃連的根莖,因原植物與產地不同,大致可分為以下幾種:一是味連,又名川連、雞爪連、雞爪黃連、光連,為植物黃連的乾燥根莖,因其形如雞爪而得名,品質較佳;二是雅連,又名峨嵋連、嘉定連、刺蓋連,為植物三角葉黃連的根莖;三是野黃連,又名鳳尾連,為植物峨嵋野連的乾燥根莖,品質最佳;四是雲連,主要為植物雲南黃連的乾燥根莖。黃連味苦性寒,入心、肝、胃、大腸經,功能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清心除煩。黃連的主要藥效成分為小檗鹼,同時還含有黃連鹼、甲基黃連鹼、掌葉防己鹼、非洲防己鹼等生物鹼。藥理實驗證明:黃連有較強的抗菌作用,抗菌譜也很廣泛,對各型流感病毒和皮膚真菌也有抑制作用,對陰道滴蟲有殺滅作用,對奮森氏螺旋體、利什曼原蟲、阿米巴原蟲也有作用,並能增強吞噬細胞的功能。此外,尚有降壓、改善冠狀動脈的血液循環、促進膽汁分泌及苦味健胃等作用。在此方中主要用犀角、黃連以清心火。 金釵石斛,為蘭科多年生附生草本植物金釵石斛的莖,一般附生於高山岩石或森林中的樹榦上,味甘淡微咸性寒,入肺、脾、胃、腎四經,功能清熱生津,益胃養陰。此方中用之以上清肺胃而生其津液,下入於腎上以滋陰強精,從而使液充精盛而上養於目,故為此方之主葯。鄭顯庭在《丸散膏丹集成》「石斛夜光丸」的附註中說:「此方為陽衰陰弱,不能升精於目而設……然必取石斛之妙合脾腎者,清而行之,要使升精歸睛之用,臟腑全德,專精緻一耳。」即指石斛在此方中不僅有生津養陰之功,而且有勇助津精上奉於目的作用。 本方葯功能滋腎強精,清心瀉火,涼肝明目,《蘇沈良方》稱其主治「目光不斂,神水漸散,色淡綠或淡白,昏如霧露,或見黑花,或視一為二,及瞳人內障諸症。」《神視瑤函》稱其能「治內障視起,視覺微昏,空中有黑花,神水變淡絕色,次則睹物成二,神水變淡白色,久則不睹,神水變純白色,及有眵淚、乾澀等症。」此方臨床上可用之防治老年性白內障。 撥雲退翳還晴丸 明·龔廷賢《萬病回春》正方 密蒙花、木賊、白蒺藜、蟬退、青鹽各一兩,薄荷、香白芷、防風、生甘草、川芎(雀腦者)、知母、荊芥穗、枸杞子、白芍各五錢,黑芝麻五兩,當歸(酒洗、晒乾)三錢,甘菊花六錢。 上為細末,煉蜜為丸,如彈子大。每飯後細嚼一丸,苦茶送下。此葯常服,終身眼不昏花。 [按語] 方中主葯為黑芝麻。黑芝麻味甘性平,入肝、腎二經,功能滋精養血、潤燥明目。黑芝麻也是著名的烏須黑髮、延年益壽藥物。如《神農本草經》即說它「久服輕身不老」。《名醫別錄》也說它「堅筋骨,明耳目,耐饑渴,延年。」《抱朴子》亦稱它能「補衰老」。 白芍即白芍藥,又名金芍藥,為毛茛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栽培種芍藥的根,主產於浙江、安徽、四川等地。浙江產者名為杭白芍,品質最佳;安徽產者,稱為亳白芍;四川產者名川白芍,又名中江芍。芍藥之名,最早見於《神農本草經》。自陶宏景開始,才將芍藥分為白芍藥、赤芍藥兩種,目前市售白芍藥系指芍藥的栽培種,赤芍藥則是指野生種。白芍藥味苦酸性涼,入肝、脾二經,功能養血柔肝,緩中益脾,斂陰止痛。枸杞子滋精養血,益智明目;青鹽引葯以入腎。方中用此三葯,意在加強黑芝麻滋精養血的功效。 密蒙花又名蒙花、小棉花,為馬錢科落葉灌木密蒙花的乾燥花或花蕾,味甘性涼,入肝經,為明目要葯,功能祛風涼血,潤肝明目。 木賊即木賊草,又名銼草、節節草,為木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木賊的全草,味甘苦性平,入肺、肝、膽三經,為退翳要葯,兼能疏風散熱,祛濕解肌。 白蒺藜祛風明目,散濕行瘀;蟬衣疏風散熱,宣肺止痙,退翳明目;菊花疏風散熱,清肝明目;荊芥穗解表祛風,兼能理血;白芷、防風祛風勝濕;知母滋陰降火;當歸、川芎養血活血;生甘草清熱解毒,調和諸葯。 本方葯功在補益肝腎,滋精養血,兼能祛風清熱,和血明目,適宜於中老年人精血虧虛、風熱上擾、鬚髮早白、視物昏花、目生翳膜、眵淚羞明者服用。也可用於防治老年性白內障及各種眼底疾病。陽虛內寒者當禁用。 蓯蓉木煎丸 宋·王懷隱《太平聖惠方》正方 蓯蓉一斤,以酒浸凈颳去皮及沙,另細細切,焙乾搗羅為末稱;牛膝八兩,去苗酒浸剉,焙乾搗為末稱;菟絲子四兩半,嘗甜骨者,以水淘去浮者,酒浸三五日,入盆內研如泥;又用法酒二斗五升勻調,四味入銀器內重湯慢熬成膏,不住手攪,勿令焦,仍相度後葯末多少,或硬更入煉蜜些須,不可過軟,所貴滋潤易為丸也。木瓜四兩半,嘗甜者,以水淘去浮者,酒浸三五日,以面爁為末,沙盆內研如泥用;附子六枚,炮去皮臍剉,以青鹽末三兩拌和勻,炒黃色同用;鹿茸一兩,去毛酥炙;椒紅四兩;麋角鎊末五兩,用酥拌和炒黃;肉豆蔻二兩;補骨脂凈三兩,焙炒香;木香二兩;楮實紅熟者用三兩半,淘去浮者焙稱;巴戟二兩,去心炒黃;桂去皮三兩;檳榔二兩剉;乾薑三兩炮裂;蛇床子揀凈二兩。 右搗羅十三味為細末,將前葯和成劑,再入臼內搗三二千杵,入真酥少許,丸如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溫酒鹽湯任下,亦得加至五十丸,晚食前再服。治肝腎氣虛,耳目不聰明及一切冷氣,腹脅疼痛。久服延年輕身,爽神益氣,補壯筋骨。 [按語] 方中的主葯是肉蓯蓉、牛膝、菟絲子、酒。肉蓯蓉生長在新疆、甘肅、陝西、寧夏、內蒙古的各大沙漠中。它的外形奇特,身披黃色鱗片狀「盔甲」,身子象圓圓的柱子,常高達40-100厘米,最重者一株可達10公斤。鮮嫩的肉蓯蓉,削去鱗狀外皮,就見白色甜潤的肉質,含有大量的乳汁,可作為食品生食,也是餐桌上佳肴美味,當地人常把它切成薄片,與土豆、肉類一起炒菜或作湯食用。作為藥用,《本草匯言》稱其為「養命門,滋腎氣,補養血之葯也。」《本草經疏》則說:「肉蓯蓉,滋腎補精血之要葯。」《玉揪葯解》還說:「肉蓯蓉,暖腰膝,健骨肉,滋腎肝精血,潤腸胃結燥。」肉蓯蓉不僅能溫腎助陽,滋補精血,而且還有抗衰防老作用。如《藥性論》即說它「益髓,悅顏色,延年,大補壯陽」。《神農本草經》也說它「養五臟,強陰,益精氣,多子……久服輕身。」《玉揪葯角》還指出「肉蓯蓉,方中稱其補精益髓,悅色延年,非溢美之詞。」因其產於沙漠之中,又有很好的補益功能,故有「沙漠人蔘」之稱。近來的研究結果表明,肉蓯蓉確能顯著地延長家蠶的壽命。 牛膝,據李時珍說:「本經又名百倍,隱語也,言其滋補之功,如牛之多力也。」牛膝入葯有生用與熟用兩種,生用則散瘀消腫,熟用則滋補肝腎、強壯筋骨。正如《本草綱目》所說:「牛膝所主之病,大抵得酒則能補肝腎,生用則能去惡血。」據研究,以川牛膝、何首烏、黑豆、黃豆組成的復方可提高機體的活力,減少死亡,可以起到防老抗衰作用。 菟絲子,《本經逢原》謂之「祛風明目,肝腎氣分葯也。」「其功能專益精髓,堅筋骨,止遺泄。」因其性平,故與溫陽葯相伍,則溫腎助陽;與滋陰葯相配,則滋腎強精。現代的研究結果表明,菟絲子也能夠顯著地延長家蠶的壽命。 酒,為米、麥、玉米、高梁等和麯釀成的一種飲料,大體上可分為蒸餾酒與非蒸餾酒兩大類。蒸餾酒一般稱為白酒,如高梁酒、燒酒;非蒸餾酒可作藥用的有黃酒和葡萄酒。據《唐本草》記載:「酒有黍、秫、粳、糯、粟、麯、蜜、葡萄等色,凡作酒醴用。」這裡所說的法酒,即用古法釀製之酒,自然當為米酒。米酒,味苦甘辛性大熱,《名醫別錄》謂之「行葯勢,殺百邪、惡毒氣。」《本草拾遺》稱其「通血脈,厚腸胃,潤皮臉,散濕氣,消憂發怒,宣言暢意。」本方用之以助諸葯溫腎助陽之功,兼以通行血脈。 方中更用鹿茸、川椒、巴戟天、補骨脂以助蓯蓉、菟絲溫腎助陽之功;用楮實、木瓜、麋角以助牛膝滋腎強精,強壯筋骨之力;木香、肉豆蔻、檳榔、乾薑以調氣和胃,溫中消食,而兼顧中焦脾胃;青鹽以引諸補腎葯入腎,而加強其補腎作用。 本方葯功能補益肝腎,強壯筋骨,兼可溫中和胃,適宜於中老年人腎脾兩虛、腰膝痠痛、精神衰減、耳聾目昏、食少納差、腹痛便溏者服用。凡有內熱者均應禁服。 蓯蓉木煎丸 宋·王懷隱《太平聖惠方》正方 蓯蓉一斤,以酒浸凈颳去皮及沙,另細細切,焙乾搗羅為末稱;牛膝八兩,去苗酒浸剉,焙乾搗為末稱;菟絲子四兩半,嘗甜骨者,以水淘去浮者,酒浸三五日,入盆內研如泥;又用法酒二斗五升勻調,四味入銀器內重湯慢熬成膏,不住手攪,勿令焦,仍相度後葯末多少,或硬更入煉蜜些須,不可過軟,所貴滋潤易為丸也。木瓜四兩半,嘗甜者,以水淘去浮者,酒浸三五日,以面爁為末,沙盆內研如泥用;附子六枚,炮去皮臍剉,以青鹽末三兩拌和勻,炒黃色同用;鹿茸一兩,去毛酥炙;椒紅四兩;麋角鎊末五兩,用酥拌和炒黃;肉豆蔻二兩;補骨脂凈三兩,焙炒香;木香二兩;楮實紅熟者用三兩半,淘去浮者焙稱;巴戟二兩,去心炒黃;桂去皮三兩;檳榔二兩剉;乾薑三兩炮裂;蛇床子揀凈二兩。 右搗羅十三味為細末,將前葯和成劑,再入臼內搗三二千杵,入真酥少許,丸如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溫酒鹽湯任下,亦得加至五十丸,晚食前再服。治肝腎氣虛,耳目不聰明及一切冷氣,腹脅疼痛。久服延年輕身,爽神益氣,補壯筋骨。 [按語] 方中的主葯是肉蓯蓉、牛膝、菟絲子、酒。肉蓯蓉生長在新疆、甘肅、陝西、寧夏、內蒙古的各大沙漠中。它的外形奇特,身披黃色鱗片狀「盔甲」,身子象圓圓的柱子,常高達40-100厘米,最重者一株可達10公斤。鮮嫩的肉蓯蓉,削去鱗狀外皮,就見白色甜潤的肉質,含有大量的乳汁,可作為食品生食,也是餐桌上佳肴美味,當地人常把它切成薄片,與土豆、肉類一起炒菜或作湯食用。作為藥用,《本草匯言》稱其為「養命門,滋腎氣,補養血之葯也。」《本草經疏》則說:「肉蓯蓉,滋腎補精血之要葯。」《玉揪葯解》還說:「肉蓯蓉,暖腰膝,健骨肉,滋腎肝精血,潤腸胃結燥。」肉蓯蓉不僅能溫腎助陽,滋補精血,而且還有抗衰防老作用。如《藥性論》即說它「益髓,悅顏色,延年,大補壯陽」。《神農本草經》也說它「養五臟,強陰,益精氣,多子……久服輕身。」《玉揪葯角》還指出「肉蓯蓉,方中稱其補精益髓,悅色延年,非溢美之詞。」因其產於沙漠之中,又有很好的補益功能,故有「沙漠人蔘」之稱。近來的研究結果表明,肉蓯蓉確能顯著地延長家蠶的壽命。 牛膝,據李時珍說:「本經又名百倍,隱語也,言其滋補之功,如牛之多力也。」牛膝入葯有生用與熟用兩種,生用則散瘀消腫,熟用則滋補肝腎、強壯筋骨。正如《本草綱目》所說:「牛膝所主之病,大抵得酒則能補肝腎,生用則能去惡血。」據研究,以川牛膝、何首烏、黑豆、黃豆組成的復方可提高機體的活力,減少死亡,可以起到防老抗衰作用。 菟絲子,《本經逢原》謂之「祛風明目,肝腎氣分葯也。」「其功能專益精髓,堅筋骨,止遺泄。」因其性平,故與溫陽葯相伍,則溫腎助陽;與滋陰葯相配,則滋腎強精。現代的研究結果表明,菟絲子也能夠顯著地延長家蠶的壽命。 酒,為米、麥、玉米、高梁等和麯釀成的一種飲料,大體上可分為蒸餾酒與非蒸餾酒兩大類。蒸餾酒一般稱為白酒,如高梁酒、燒酒;非蒸餾酒可作藥用的有黃酒和葡萄酒。據《唐本草》記載:「酒有黍、秫、粳、糯、粟、麯、蜜、葡萄等色,凡作酒醴用。」這裡所說的法酒,即用古法釀製之酒,自然當為米酒。米酒,味苦甘辛性大熱,《名醫別錄》謂之「行葯勢,殺百邪、惡毒氣。」《本草拾遺》稱其「通血脈,厚腸胃,潤皮臉,散濕氣,消憂發怒,宣言暢意。」本方用之以助諸葯溫腎助陽之功,兼以通行血脈。 方中更用鹿茸、川椒、巴戟天、補骨脂以助蓯蓉、菟絲溫腎助陽之功;用楮實、木瓜、麋角以助牛膝滋腎強精,強壯筋骨之力;木香、肉豆蔻、檳榔、乾薑以調氣和胃,溫中消食,而兼顧中焦脾胃;青鹽以引諸補腎葯入腎,而加強其補腎作用。 本方葯功能補益肝腎,強壯筋骨,兼可溫中和胃,適宜於中老年人腎脾兩虛、腰膝痠痛、精神衰減、耳聾目昏、食少納差、腹痛便溏者服用。凡有內熱者均應禁服。 還童酒 清·陳傑《回生集》正方 熟地三兩,生地四兩,全當歸四兩,川萆薢二兩,羌活二兩,獨活一兩,懷牛膝二兩,秦艽三兩,蒼朮二兩,廣皮二兩,川斷二兩,麥冬三兩,枸杞二兩,川桂皮五錢,小茴香一兩,烏葯一兩,丹皮二兩,木瓜二兩,五加皮四兩。 右葯十九味,絹袋盛貯,用陳酒五十斤,好燒酒亦可,湯煮三炷香,埋土中七日,早晚飲三五杯。久飲能添精補髓,強壯筋骨,驅風活絡,大補氣血。如加蘄蛇、虎骨更妙。 [按語] 方中熟地、生地、枸杞子滋腎強精;當歸養血活血;麥門冬養陰生津;懷牛膝、川斷補益肝腎,強壯筋骨;川萆薢、羌活、獨活、秦艽、五加皮祛風勝濕;蒼朮燥濕健脾,解郁辟穢。 廣皮即廣陳皮,為芸香科小喬木茶枝柑、甌柑等多種柑類的成熟果皮。其中茶枝柑因廣東新會縣栽培最多,故又名新會柑,其果皮又稱新會皮;柑皮入葯以陳者為佳,故又名陳柑皮;廣陳皮則是因多產於廣東而得名。目前臨床上常與橘皮混用,其實二者是有區別的。如李時珍說:「夫橘、柚、柑三者相類而不同,橘實小,其瓣味微酸,其皮薄而紅,味辛而苦;柑大於橘,其瓣味酸,其皮稍厚而黃,味辛而甘;柚大小皆如橙,其瓣味酸,其皮最厚而黃,味甘而不甚辛。」據《本草綱目》記載:廣陳皮「辛甘,寒,無毒。」《本草拾遺》稱它功能「下氣調中」;《食經》謂之「主上氣煩滿」;《七卷食經》說它「治氣,勝於橘皮;去積痰。」《日華子本草》還說:「皮炙作湯,可解酒及酒渴。」目前臨床上主要作為下氣調中、化痰醒酒藥使用。 川桂皮為樟科常綠高大喬木川桂的樹皮,川桂又名紫桂、臭馬桂,分布於四川、廣東、廣西、湖北、湖南、貴州、雲南等地。桂皮氣清香而涼,似樟腦,味微甜辛,入葯以皮薄、呈捲筒狀、香氣濃者為佳。《本草拾遺》稱其「治腹內諸冷,血氣脹痛。」《海南本草》謂之能「補暖腰腳,破產後惡血,治血痢腸風,功力與桂心同」。《四川中藥志》認為桂皮「性大熱,味甘辛,有小毒」,「益肝腎,通經脈,散風寒,除濕痹,暖腰膝,止嘔吐。治筋骨疼痛,寒泄腹痛,霍亂嘔吐,噎膈胸滿,膀胱寒疝,腰膝寒冷,風濕痹痛及破損瘀滯等症。」 木瓜又名木瓜實、鐵腳梨等,為薔薇科灌木貼梗海棠的果實,有栽培和野生兩種,主產於安徽、浙江、湖北、四川等地。安徽宣城產者,習稱宣木瓜,質量較佳。入葯木瓜不論產於何地,皆以個大、皮皺、紫紅色者為上品。木瓜味酸性溫,入肝、脾二經,以香溫為用,化濕為功。入太陰脾經,以化中焦之濕,故能止嘔止瀉,而治霍亂轉筋;入厥陰肝經,以祛筋脈之濕,故能舒筋活絡,而治濕痹、筋急。木瓜專祛濕邪,偏走下肢,故凡濕邪下注之腳氣、膝腫、足膝疼痛,四肢攣急等證,均可用之。 丹皮清熱涼血,和血消瘀;小茴香溫陽散寒,和胃理氣;烏葯順氣開郁,散寒止痛。如加蘄蛇以搜風通絡,虎骨以追風健骨,此方的功效自然會更好。 本方葯不僅能補益肝、腎,而且可以祛風通絡、強壯筋骨,所以適宜於中老年人肝腎虛弱兼有風濕阻絡、腰膝痠痛、肢體麻木、下肢痿軟無力者服用,也可用於治療風濕痹證。 還童丹 明·張時徹《攝生眾妙方》正方 熟地黃(酒拌蒸,臨時杵成膏,忌鐵)五兩,牛膝(去蘆酒洗)四兩,黃芪(破開,蜜水拌透炙)四兩,五味子(去核)二兩,覆盆子四兩,地骨皮(去骨)、白茯苓(去皮)、白蒺藜(另杵凈炒)、桃仁(去皮尖)各四兩,胡桃仁(溫水浸去皮)五兩,菟絲子(先用水洗凈,次用好酒拌,浸透半濕時杵成餅,焙乾為末)五兩。 右除胡桃仁、桃仁、熟地黃搗成膏,余葯同為細末,和入前葯再入煉蜜,共杵勻,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七丸,晨晚好酒進服或間用鹽湯下,忌蔥、蒜、蘿蔔。若五十以前人服,可減胡桃仁二兩,恐其太滑,大便燥不必減也。專治腎水不足,髭鬚蒼白,眼目昏花,腰腿疼痛。固精壯陽也大有神效。 [按語] 方中熟地黃以滋補肝腎,強精補血;牛膝補益肝腎,強壯腰膝;地骨皮滋陰清熱,涼血止咳;胡桃仁滋補肝腎,強壯腰膝,定喘潤便;桃仁活血化瘀,潤燥潤腸;菟絲子溫腎助陽,益精明目;五味子斂肺固腎,安神益智;白茯苓健脾利濕,益智安神;黃芪補中益氣,固錶行水。 覆盆子又名烏藨子、西國草、畢楞伽、插田藨等,為薔薇科落葉灌木掌葉覆盆子、插田泡等的未成熟果實,味甘酸性溫,入肝、腎二經,《名醫別錄》稱其能「益氣輕身,令發不白。」《開寶本草》謂之能「補虛續絕,強陰健陽,悅澤肌膚,安和五臟,溫中益力。療癆損風虛,補肝明目。」《藥性論》說它主「男子腎精虛竭,陽痿能令堅長。女子食之有子。」《本草衍義》記載說:「覆盆子益腎臟,縮小便,服之當覆其溺器,如此取名也。」《本草玄通》則認為「覆盆子,甘平入腎,起陽治痿,固精攝溺,強腎而無燥熱之偏,固精而無凝澀之害,金玉之品也。」這種認識恐怕是比較中肯而全面的。覆盆子含有機酸、糖類及維生素C。藥理實驗表明,覆盆子有性激素樣作用,確能調節人體的生殖神經等系統的功能。 白蒺藜即刺蒺藜,又名茨、蒺藜、蒺藜子、旁通、止行、休羽、豺羽、升推等,為蒺藜科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植物蒺藜的果實,主產於河南、河北、山東、安徽等地,全國各地均有分布。另有沙苑子,亦稱潼蒺藜、同州白蒺藜、沙苑蒺藜等,則為另一種植物,但古人常將二者混稱。刺蒺藜味苦辛性溫,《神農本草經》將其列為上品,稱其「主惡血,破癥結積聚,喉痹,乳難,久服長肌肉,明目輕身。」《本草再新》謂之「鎮肝風,瀉肝火,益氣化痰,散濕破血,消癰疽,散瘡毒。」目前臨床上主要作為疏肝明目、祛風行血葯使用。但也有不少古籍記載說它有補益之功。如《本草綱目》說:「白蒺藜補腎,治腰痛泄精,虛損勞乏。」《圖經本草》又說:「神仙方亦有單服蒺藜法,云:不問黑白,但取堅實者,舂去刺用。」說明它還有一定延年益壽作用。關於刺蒺藜與潼蒺藜的區別,李時珍說:「三方補腎治風,皆用刺蒺藜,後世補腎多用沙苑蒺藜」。《本草新編》說:「蒺藜子,沙苑者為上,白蒺藜次之,種類雖異,而明目去風則一。但白蒺藜善破癥結,而沙苑蒺藜則不能也;沙苑蒺藜善止遺精溺,治白帶、喉痹、消陰汗,而白蒺藜則不能也。」以此來看,二者在祛風明目這方面是相同的,所不同者則在於沙苑子有補腎固澀之功,刺蒺藜有疏肝行血之用。據現代研究,白蒺藜的水浸液和乙醇浸液對麻醉動物有降壓作用,其灰分的水提取物有利尿作用,臨床上也證明刺蒺藜對腹水和水腫病人確有一定療效,刺蒺藜種子中所含的哈爾滿鹼和哈爾明鹼,對中樞神經系統有興奮作用。近來的研究發現,刺蒺藜還含有精神健康活性和抗食慾活性,前者對抗衰防老是有益的,後者則可能會幫助減肥。 本方葯重在滋腎強精,兼能益氣助陽、活血化瘀,適宜於中老年人腎精虧虛、鬚髮早白、眼目昏花、腰腿疼痛、遺精滑精、陽事衰減者服用。本方葯雖重在滋補腎精,但也有一定溫腎益氣作用,所以陰虛內熱者應當慎用,大便稀溏者則應當忌用。 龜鹿二仙膠 清·徐靈胎《蘭台軌範》正方 鹿角(血者)十斤、龜板(自敗者)五斤,以上兩味另熬膏。枸杞子(甘州者)三十兩,人蔘十五兩。 右用鉛壇如法熬膠,初服酒化一錢五分,漸加至三錢,空心下。精不足者,輔之以味,而龜鹿又能通督任,填補之法,此為最穩。大補精髓,益氣養神。 [按語] 本方中的主葯是龜板、鹿角。自古以來,人們就把龜和鹿作為長壽的象徵,但究其原因則又各不相同。以龜而言,則在其「靈而多壽」。如李時珍說:「甲蟲三百六十,而神龜為其長。」《抱朴子》還記載有「千歲靈龜,五色具焉,如玉如石,變化莫測,或大或小,或游於蓮葉之上,或伏於蓍叢之下。」張世南《質龜論》也記載有「龜老而神,年至八百,反大如錢,夏則游於香荷,冬則藏於藕節。」俗語中也有「千年王八萬年龜」之說。這些記載雖然含有誇張成份,但龜在眾多動物之中壽命最長,則已為科學研究所證實。龜之所以能長壽,其原因之一是龜的新陳代謝遲緩。龜可以幾個月甚至幾年不吃東西也不至於死亡。其原因之二,是龜細胞分代數遠比共它動物多。一般人的細胞分裂是50代左右,而龜則可高達110代之上。有人經過研究斷定,龜的體內沒有致癌因素,這可能也是龜得以長壽的有利因素。古人用龜作為本方的主葯,一方面是想借龜之長壽而使人能長壽,另一方面龜板也確有較高的滋補強壯作用,龜板熬膠則功效尤佳。龜板膠味咸甘而性平,入於腎經,《本草正》稱「龜板膏,功用亦同龜板,而性味濃厚,尤屬純陰,能退孤陽。」關於龜板的功能,《本草通玄》說:「龜甲咸平,腎經葯也。大有補水制火之功,故能強筋骨,益心智,止咳嗽,截久瘧,去瘀血,止新血。大凡滋陰降火之葯,多是寒涼損胃,惟龜甲益大腸,止泄瀉,使人進食。」《神農本草經》將其列為上品,並稱其「久服輕身不飢。」《名醫別錄》則說:「良久服,益氣資智,使人能食。」目前臨床上主要是將其作為滋陰補血、健骨止血藥使用。 鹿,古人認為乃是「仙獸」,其壽命在獸類中也是較長的,《述異記》曾記載有「鹿千歲為蒼,又為五百歲為白,又五百歲為玄,玄鹿骨亦黑,脯食之,可長生也。」這也就是本方用之以為主葯的原因之一。再者,鹿角膠也確有很好的補益功能,這才是本方用它的真實目的。鹿角膠味咸甘而性溫,入肝腎二經,《本草匯言》稱「鹿角膠,壯元陽,補血氣,生精髓,暖筋骨之葯也。」又雲「此系血屬之精,較草木無情更增一籌之功矣。」《神農本草經》尚謂之「久服輕身延年。」 方中龜板膠乃純陰之品,鹿角膠是純陽之劑,皆為血肉有情之品,對人體的補益功能,尤勝於其它草木無情之物,二者配伍同用,相得益彰。正如李時珍所說:「龜鹿皆靈而有壽。龜……能通任脈,故取其甲,以補心補腎補血,皆以養陰也;鹿……能通督脈,故取其角,以補命補精補氣,皆以養陽也。」方中用龜板膠、鹿角膠以大補陰陽。方中更用枸杞子以滋腎強精,養血明目,益智養神;人蔘大補元氣,生血生津,益智養神。 本方葯雖四味,但既能滋精養血,又能益氣助陽,且可養神益智,功專而力峻,乃滋補強壯、延年益壽之良方。它適宜中老年人陰虛陽弱、氣虧血少、形體消瘦、精神萎頓、腰膝痠軟、筋骨痿弱及一切虛損不足者服用。因膠類藥物性多滋膩,故脾胃虛弱者應忌服。 [附方] 異類有情丸 明·韓愗的《韓氏醫通》載有「異類有情丸」,「方用鹿角霜、龜板(酒浸七日,酥炙研)各三兩六錢;鹿茸(熏干,酒洗凈,酥塗炙研)、虎脛骨(長流水浸七日,蜜塗酥炙)各二兩四錢,水火煉蜜,入豶豬脊髓九條,搗丸梧子大。每空心鹽湯下五七九十丸,如厚味善飲者,加豬膽汁二合,以寓降火之意。此方自製者,丈夫中年覺衰,便可服餌。蓋鹿乃純陽,龜虎屬陰,血氣有情,各從其類,非金石草木比也。」 [按語] 此方較前方補氣滋精、益智養神之力稍弱,但溫腎壯陽之功較強。 補益蒺藜丸 1959年·《清太醫院配方》正方 魚鰾四兩,蒺藜四兩,防風二兩,杞子二兩,首烏二兩,山藥二兩,當歸二兩,杜仲二兩,沙蒺藜二兩,白朮二兩,牛膝一兩,楮實子二兩,生地一兩,木瓜一兩,川斷一兩,故紙一兩,獨活一兩,陳皮一兩,茴香一兩,川芎五錢,黃柏五錢,肉桂五錢,蒼朮五錢,甘草五錢,木香二錢五分,甜瓜子二錢五分,菟絲子四兩。 共研細末,煉蜜和丸,每丸三錢重。早晚每服一二丸,用白開水嚼爛送下,黃酒亦可。忌燒酒、蘿蔔、諸血,戒房勞。 健脾開胃,生血化痰,補腎養元,益氣固精,強力壯志,百病不生,無病不治。如常服之,能壯一身筋脈,氣力增添,精神增加,多進飲食,強力不倦,行步輕健,令人肥胖。年老之人,久久服之,容顏如少。小兒服之,疳痞皆滿。 [按語] 方中主葯是魚鰾、蒺藜、菟絲子。蒺藜入葯有兩種,一為刺蒺藜,又名白蒺藜;一為沙苑蒺藜,又名沙蒺藜、潼蒺藜、沙苑子。刺蒺藜味苦辛性溫,入肺、肝、腎三經,目前臨床上主要作為疏肝祛風、行水明目葯使用。據研究,刺蒺藜不僅有降血壓及利尿作用,而且具有興奮中樞作用,並含有精神健康活性。沙苑蒺藜味甘性溫,入肝、腎二經,功能補益肝腎,固精明目。此方中既用刺蒺藜,又用沙苑蒺藜。 魚鰾味甘性平,入腎經,功能補腎益精,滋養筋脈,固攝精氣。魚鰾合沙苑蒺藜名「聚精丸」,為固精之要葯。菟絲子不僅能溫腎助陽,且能益精填髓,祛風明目。刺蒺藜、魚鰾、菟絲子三葯配合,功在補益肝腎,固精明目。 方中更用何首烏、枸杞子、楮實子、山藥、生地以滋腎強精;用破故紙、小茴香、肉桂以溫腎助陽;用杜仲、牛膝、川斷、木瓜以補益肝腎,強壯筋骨;用白朮、蒼朮、陳皮、木香、甘草以益脾和胃;用防風、獨活以祛風勝濕。當歸補血活血,川芎行氣開郁、祛風活血。當歸與川芎相配,功能養血活血,此處用之以加強杜仲、牛膝、川斷、木瓜、獨活、防風諸葯的強筋壯骨、通經活絡之功。黃柏功能滋陰降火,方中用之既可加強何首烏、地黃、枸杞子、楮實子、山藥諸葯的滋腎強精之功,又可兼制諸溫熱葯之燥。甜瓜子又名甘瓜子、甜瓜仁、甜瓜瓣,為葫蘆科一年生攀援或匍匐草本植物甜瓜的種子,味甘性寒,《名醫別錄》稱其「主腹內結聚,破潰膿血,最為腸、胃、脾內壅要葯。」《食療本草》謂其「炒食,補中宜人。」《本草綱目》說它「清肺潤腸,和胃止渴。」《本經逢原》認為「甜瓜仁,專於開痰利氣。」此外主要取其開痰利氣之功。 本方葯功能補益肝腎,益脾開胃,理氣化痰,強筋壯骨,適宜中老年人肝腎虧虛、脾胃虛弱、氣血不暢、腰膝痠痛、遺精滑精、食少納差、精力衰減、頭暈目昏者服用。此方葯雖系陰陽雙補之劑,但方中燥葯較多,故陰虛火旺者不宜服用。 扶桑至寶丹 明·洪九《攝生秘剖》正方 鮮桑葉,長流水洗,日晒干為末,凈一斤;巨勝子四兩,白蜜一斤。 右將麻用陰陽水煎濃汁二碗,去麻存汁,和蜜煉至滴水成珠,將葯末搗和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百丸,早鹽湯、晚酒下。此丹久服不已自躋上壽,起尪羸,濟危弱,駐容顏,須白返黑,卻病延年,補髓添精,功效最神。 [按語] 《中國醫學大辭典》中有「桑麻丸」,藥物組成與本方完全相同,但功能略有不同,其功主「去風,補肝,益腎,駐容顏,烏鬚髮,起羸尪,除風濕,治肝陰不足、眼目昏花、咳久不愈、肌膚甲錯、麻痹不仁,久服輕病,延年。」 方中桑葉為桑科落葉喬木桑樹的樹葉,入葯以經霜者為佳,故又名霜桑葉、冬桑葉。此處是以嫩桑葉入葯,應於五、六月間採擷為宜。桑葉味苦甘性寒,入肝、肺二經,目前臨床上主要作為祛風清熱、涼血明目葯使用。《本草綱目》記載:桑葉「治勞熱咳嗽,明目長發。」《圖經本草》稱桑葉「煎以代茶飲,令人聰明。」《本草從新》認為桑葉能「滋燥,涼血,止血。」據現代藥理研究,桑葉含有芸香甙,槲皮素、氨基酸、維生素,以及銅、鋅、硼、錳等礦物質。因桑葉含有芸香甙、槲皮素,所以能保持毛細血管的正常抵抗力,減少血管通透性,可使因脆性增加而出血的毛細血管恢復正常的彈性,並具有降壓、降脂、預防和治療動脈粥樣硬化等作用。桑葉含有豐富的銅,特別是新鮮桑葉,每克中含銅量可達1.02至2.22毫克。據研究發現,銅有防治毛髮和皮膚白化的作用。此外,桑葉還有防治糖尿病的作用。 巨勝子又名胡麻子、黑脂麻、烏麻子、油麻子、黑芝麻,為胡麻科植物脂麻的黑色種子,味甘性平,入肝、腎二經,目前臨床上主要作為補肝腎、潤五臟、烏鬚髮葯使用。《神農本草經》稱其「主傷中虛羸,補五內,益氣力,長肌肉,填髓腦,久服輕身不老。」《名醫別錄》謂之「堅筋骨,明耳目,耐饑渴,延年。」《抱朴子》則雲服之能使人「耐風濕,補衰老。」這都說明巨勝子尚有延年益壽作用。據現代藥理研究,巨勝子含脂肪油可達60%,油中含油酸、亞油酸、棕櫚酸等,另外還含有維生素E、葉酸、卵磷質、煙酸、多量的鈣等。其中所含維生素E是眾所周知的延緩衰老藥物,卵磷質對神經系統有強壯作用,亞油酸等有降血脂、防治動脈粥樣硬化作用。以此來看,巨勝子確有一定「補衰老」作用。 本方葯是以滋補肝腎為主要功能的延壽葯,適宜中老年人肝腎精虧血少、鬚髮早白、形體消瘦、頭昏眼花、記憶減退者服用。但脾虛便溏或腎陽虛衰者不宜服用。 [附方甲] 扶桑至寶丹 明·龔廷賢的《壽世保元》中亦有「扶桑至寶丹」,其方為嫩桑葉,「擇家園中嫩而成樹者,采數十斤,洗以長流之水,摘去其蒂,曝於日中,以干為度。復取巨勝子為臣,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日服二次,約可百丸,白開水下。三月之後,體生軫粟,此是藥力所行,慎勿驚畏,旋則遍體光潔,如凝脂然。服至半年之後,精力轉生,諸病不作。久服不已,自登上壽。老人服之,步健眼明,發白變黑,又能消痰生津,補腦添精,功效不細。」龔廷賢在《壽世保元》中稱,此方系相國袁郡八十八翁介溪得之胡僧秘方,經他親自試「服後即諸疔如遺矣。未幾而肌粟遍體生,生而復平,平若換皮骨焉,始信胡僧弗欺人……余服是方多年矣,即未能忘饑飽,若胡僧延壽算,使余得至耄耋,而余耳目聰明自及人也,敢忘胡僧力載……俾子孫藏之,留俊知音者,攜之同登壽域。」 [附方乙] 扶桑延年不老丹 清·年希堯的《集驗良方》有「扶桑延年不老丹」,方為「巨勝子一斤,破故紙八兩,柏子仁一斤,枸杞子一斤,山萸肉一斤,蛇床子一斤,何首烏一斤,巴戟天四兩,川椒半斤,冬青八兩,桑葉十斤。共為極細末,同金櫻子膏十五斤,白蜜二十斤,同煉至滴水成珠,和群葯為丸,如桐子大。每日清晨淡鹽湯送下三錢,晚上臨睡時再服三錢,久服有通神之妙。如不能合此許多,合一半亦可。久服養心血,健脾胃,理氣和中,寬胸益志,添精補髓,明目烏須,壯陽固齒,通五臟,殺九蟲,益元神,卻百病,真有延年增壽種子之功。」 [按語] 此方系前方更加滋腎強精、溫腎助陽、養心安神諸葯而成。本方葯不僅能滋補肝、腎,而且能溫腎助陽,養心安神,適宜於中老年人心腎兩虛、烏須早白、頭昏眼花、記憶力減退、腰膝痠痛、陽事痿弱、精少不育者服用。 應驗打老丹 明·方賢《奇效良方》正方 白茯苓(去皮)、柏子仁(另研)、干山藥、密蒙花、甘菊花(去梗)、雲母石(火煅)、覆盆子、五味子、山茱萸(去核)、鍾乳粉(另研)、蛇床子、生地黃、蔓荊子(去萼)、赤石脂(另研)、白芍藥、熟地黃、天門冬(去心)、麥門冬(去心)、金鈴子、川芎、續斷(去根)、菟絲子(酒浸一宿)、桂心、玄參(去蘆)、藁本(去苗)、肉蓯蓉(酒浸一宿)、蓽撥、紫苑、(去蘆)、遠志(去心)、牡丹皮、沙參、丹參(去蘆)、牛膝(去苗)、鹿茸(去毛酥炙)、茄香、黃芪、巴戟(去心)、附子(炮去皮臍)、澤瀉、人蔘、乾薑(炮)、天雄(炮)、白朮、獨活、牡蠣(煨)、烏葯、苦參、杜仲(鹽炒)、甘草,以上等分。 右為細末,煉蜜和搗千餘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不拘時溫酒送下,日進三服,至六十日見效。強壯筋骨,滋補丹田,安定魂魄,溫暖下元,添精補髓,悅色駐顏,祛除百病,身輕體健,長生不老,益壽延年,不問男子婦人,並宜服之。 [按語] 關於方名之來歷,原方按中云:「薛侍郎使經泥川,見一女子將一老人捶之,因詰其故,女子曰乃妾之子也。薛問汝年幾何?答曰:妾年一百六十七歲。昔隨伯父隱於華山,一日歸見妾夫婦年老無子,手足不遂,令服此葯。一百日,身體輕健,氣力加倍,手足頓愈,變為童顏,一年乃有此子。薛曰:願聞此方,女子遂以此方授之。」《枕中記》一書中,也有少婦打老兒之說,但記載的情節與此略有出入,所記之事雖不足信,但其意在說明此方葯可延年益壽。 全方藥物共五十一味,其中鹿茸、肉蓯蓉、蛇床子、巴戟天、菟絲子、小茴香、雲母石、鐘乳石、附子、天雄、桂心溫腎助陽;乾薑、蓽撥溫中散寒;山茱萸、生地黃、熟地黃、天門冬、枸杞子、覆盆子滋腎強精;麥門冬、石斛、玄參、沙參養陰生津;續斷、覆盆子滋腎強精;麥門冬、石斛、玄參、沙參養陰生津;續斷、牛膝、杜仲補益肝腎,強筋壯骨;山藥補肺益脾,固腎澀精;五味子斂肺固腎,益智安神;牡蠣、赤石脂收澀精氣;黃芪、人蔘、白朮、茯苓、甘草補中益氣;白芍養血柔肝,收斂陰液;柏子仁、遠志養心安神;紫苑溫肺下氣,消痰止咳;菊花、密蒙花、蔓荊子疏風清熱,明目散邪;藁本祛風散寒;獨活祛風勝濕;苦參清熱燥濕;澤瀉清熱利濕;金鈴子清熱祛濕,疏肝理氣;烏葯順氣開郁,散寒止痛;牡丹皮清熱涼血,和血消瘀;開芎、丹參活血化瘀。 本方藥物雖多,但多而不雜,主輔佐使分明,可謂是組方之楷模,大方之精英。其功重在補腎,兼顧它臟;既能補陰,又能助陽;既補益精氣,又養血生津。本方葯不僅扶正,而且祛邪;既能疏風散寒清熱,又能除濕化瘀。作為延壽葯,不僅照顧全面,而且藥性平和,適宜於常人無明顯陰陽盛衰者服用。如系陰虛內熱,或陽虛內寒,或陽熱素盛,或寒邪內阻者,則均應當慎用。 一醉不老丹 明·許浚《醫鑒》正方 蓮花須、生地黃、槐角子、五加皮各二兩,沒石子六個。 以木石臼搗碎,以生絹袋盛葯,同好清酒十斤入凈罈內,春冬浸一月,秋二十日,夏十日,緊封罈口,浸滿日數任意飲之,以醉為度,須連日服,令盡酒。盡而鬚髮白者自黑矣,若不黑再制服之。專養血,烏須黑髮。 [按語] 本方葯主要功能是烏須黑髮。道家認為「發者血之餘」,是說毛髮的榮枯盛衰與血有密切關係;而精又能生血,所以毛髮的榮枯盛衰,與精和血亦有密切關係。道家還認為「心主血」、「肝藏血」、「腎藏精」,因此毛髮的榮枯盛衰,則又與心、肝、腎諸髒的功能有直接關係。基於這種認識,道家在治療鬚髮早白時多從調心、肝、腎功能和滋精養血入手。 本方中之蓮花須,入心、腎二經,其功能為清心益腎,固澀精氣;槐角子入肝經,其功能為清肝滋燥,疏風涼血。《本草求原》上說「槐角潤肝養血」。從現代藥理來看,蓮花須和槐角都有軟化血管、防治動脈粥樣硬化的作用,所以道家稱其能烏須黑髮是有科學道理的。 生地黃,「乃補腎家之要葯,益陰血之上品」,故臨床上常作為烏須黑髮葯使用。現代研究結果表明,地黃可防止細胞老化,增強神經反射機能,也就是說地黃確如古書記載的那樣,有滋補強壯、抗衰防老的作用。 五加皮,入肝腎二經,具有補腎益精,強壯筋骨等作用。我國現存最早的道家藥物學專著《神農本草經》中叫「豺漆」,梁代著名的藥物學著作《名醫別錄》又叫它「豺節」 (據黑龍江省中醫藥研究所考證)。目前臨床上一般將五加科植物五加、無梗五加、刺五加、糙葉五加、輪傘五加的根皮均作為五加皮使用。五加皮,古人除了用作祛風勝濕葯外,還常將其作為滋補強壯、延年益壽葯使用。如《名醫別錄》即記載它能「補中益精,堅筋骨,強意志,久服輕身耐老。」《日華子本草》也說它能「補五勞七傷」。梁元帝所著《金樓子·志怪篇》還說:「寧得一把五加,不用金玉滿車」。東華真人《煮石經》又有「何以得長久,何不食石蓄金鹽母」的記載。金鹽母即五加皮。現代醫學已證實,五加皮能增強機體的非特異性免疫能力,提高機體的抗病能力,並能調節疾病的病理過程,使機體的機能狀態趨向於正常化。此外,它還具有顯著的鎮靜作用等。 沒石子,入腎、脾、肺諸經,其功能為固腎澀精、斂肺止瀉,此方中主要取其固腎澀精的作用。 本方以生地黃、五加皮補益肝腎,滋精養血;蓮花須、沒石子固澀精氣;槐角子清肝滋燥,疏風涼血。此五種藥物組合在一起,既能「開源」又能「節流」,既扶正,又能祛邪。 本方葯功能為滋精養血,祛風涼血,適宜精血虧虛、鬚髮早白、腰膝痠痛者服用;陽虛內寒者應當慎用。 坎離丸 明·張時徹《攝生眾妙方》正方 當歸、全者,用好酒浸洗三日,晒乾剉碎。白芍藥,溫水洗,剉碎、用好酒浸一日,晒乾,炒赤;川芎,大者,小者不用,清水洗凈剉碎,各四兩。厚黃柏,去皮,八兩;內二兩酒浸,二兩鹽水浸,二兩人乳浸,二兩蜜浸,俱晒乾炒赤。知母,去毛,四制,與黃柏同。熟地黃,八兩,懷慶者佳;四兩用砂仁,四兩用白茯苓,同入織袋,入了酒二壺,煮干去砂仁、茯苓二味,只用地黃。 右八味,修制和合一處,平開三四分厚,夜露日晒,三日三夜,收天地之精,日月之華,研細末,用正冬蜜一斤八兩,加水半碗,共煉至滴水成珠,再加清水一碗,煎滾和前葯,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八九十丸,空心鹽湯送下,冬月溫酒送下。此葯取天一生水,地二生火之意,葯輕用功大,久服而取效速,先賢王道之葯,無出於此,大能生精益血,升降水火。 [按語] 方中「右八味」系右六味之誤。本方為四物湯加味,今人多以為四物湯專為婦科而設,其實不然,《太平惠民和劑局方》立此方,以「治一切失血體弱,或血虛發熱,肝邪升旺;或癰疽潰後,晡熱作渴;及婦人月經不調,臍腹疞痛,腰中疼痛;或崩中漏下;或胎前腹痛下血,產後血塊不散,惡露不止。凡屬於血液虧少之病,皆可治。」所以對四物湯才有「能補有形之血於平時,不能生無形之血於倉促,能調陰中之血,而不能培真陰之本,為血分立法,不專為女科之套劑」的評語。 本方更入知母、黃柏,以滋腎而降火。「坎」與「離」,系八卦之兩卦,坎為水卦,離為火卦。四物湯能補血養血,入知母、黃柏則養血而滋精,腎精肝血充盛,則能上濟心血,濡潤心火,心火得精血之潤澤,則下交而入腎,從而心火潛藏,腎水溫運,水火既濟,心腎相交。因本方功在交濟坎水離火,故名之為「坎離丸」。作為延壽藥物,適宜於中老年人由於腎精肝血虧虛所引起的心腎不交者服用。也可用於治療心腎不交所引起的健忘失眠、頭暈耳鳴、腰脊痠痛、遺精滑精等症。陽虛內寒者應當忌用。 [附方]坎離丸 《壽世保元》亦有「坎離丸」,其方為「生地黃、熟地黃各二兩,天門冬、麥門冬、知母、黃柏、山茱萸、枸杞子、當歸、山藥、五味子、茯神、遠志、柏子仁、酸棗仁各一兩,人蔘、龍骨、龜板、菖蒲各五錢,為末,蜜丸,每日三錢。久服可日誦千言,不忘所記。」 [按語] 《攝生眾妙方》之坎離丸重在滋養肝腎精血,本方葯則不僅能滋腎養肝,而且能養心益智。所以,本方葯治療心腎不交所引起的健忘、失眠的效果更優於前者。 沉香鹿茸丸 宋·吳彥虁《傳信適用方》正方 沉香一兩,大附子(炮裂去皮臍)二兩,鹿茸(燎去毛酥炙)三兩,蓯蓉(酒浸洗)四兩,菟絲子(洗凈酒浸)五兩,熟地黃(洗凈酒浸焙乾)六兩。 右為細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食前,溫酒吞下。能補益下元,滋養真氣,明目,駐顏色。治諸虛不足,久服大效。 [按語] 方中的主葯是沉香、鹿茸。沉香又名沉香水,據《本草綱目》記載,是因其「木之心節置水則沉」而得名。《南越志》又稱為蜜香,是「謂其氣如蜜脾也。」沉香味辛苦性溫,入腎、脾、胃三經,《潔古珍珠囊》稱其「補右腎命門」。《本草通玄》認為「沉香,溫而不燥,行而不泄,扶脾而運行不倦,達腎而導火歸元,有降氣之功,而無破氣之寒,洵為良品。」《本經逢原》亦說:「沉水香專於化氣,諸氣鬱結不伸者宜之。溫而不燥,行而不泄,扶脾達腎,攝火歸原。」目前臨床上主要作為暖腎納氣、降逆溫中藥使用。 鹿茸功能壯元陽,補氣血,益精髓,強筋骨。沉香入腎命氣分,以其沉降之性而能引火歸元;鹿茸入腎命血分,為血肉有情之品,能峻補元陽,填精益髓。二者相配,既能固攝浮散,又能培本益源,功效相得益彰。 方中更用肉蓯蓉、菟絲子以助沉香、鹿茸溫腎壯陽之功;用附子以回陽補火,散寒除濕;用熟地黃滋精補血,以加強沉香、鹿茸、肉蓯蓉、菟絲子諸葯的益精作用,並用其滋潤之質防諸葯燥熱之性,從而使本方成為既能壯元陽,又能滋精血的延壽藥方。 《普濟方》在「補虛駐顏色附論」中說:「夫血氣者人之神。又心者生之本、神之變,其華在面,其充在血脈。服藥以駐顏色,當以益氣血為先,倘不知此,徒區區於膏面染髭之術,去道遠矣。」本方葯不僅能滋精補血,而且能益氣溫陽;精血充盛,又得陽氣溫運,自然能使顏色悅澤,故本方有「駐顏色」之功。本方葯因「能補益下元,滋養真氣」,精氣上承,耳目得養,故又能膽目聰耳。腎乃人之先天之本,生命之門,本方葯功能補益腎元腎精,故也應有一定延年益壽功效。本方葯適宜於中老年人陰衰腎虛、耳聾目暗、頭暈目眩、鬚髮早白、腰膝冷痛、陽痿遺精者服用。 本方葯雖亦能滋精養血,但其功仍重在溫腎壯陽,故陰虛火旺者應當忌服。 沉香保生丸 明·朱橚《普濟方》正方 沉香、母丁香、巴戟(去心酒浸)、蓮芯、木香、蓮心、菟絲子(酒浸)、胡蘆巴(酒浸)、八角茴香(鹽炒)、肉蓯蓉(酒浸)、韭子(酒浸)、紅花各一兩;雄蠶蛾一兩一錢;川椒一兩;仙靈脾(醋炒)一兩;川山甲一兩二錢半;水蛭(糯米炒)五錢;青鹽五錢;細墨(燒去油)五錢;益智仁七錢半;牛膝(酒浸)一兩;麝香一錢半;蛤蚧一對(別研去蟲生用);川楝子(炒)一兩。以上二十四味為末。 川楝子四兩槌碎,知母一兩二錢,破故紙一兩二錢,甘草二兩,五味子二錢。右為五味為末。用水一斗熬成濃膏,和前葯末,麵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酒或鹽湯送下,干物壓之。治男子精氣不固,余澀常流,小便白濁,夢中頻數滯出,口乾耳鳴,腰膝痛,陰囊濕癢,陽事不舉,及婦人血海久冷,胎氣不盛,赤白漏下,男子小便如泔。常服固精氣,益精髓,駐顏色,安魂安魄,延年不老,長壯陽事,婦人暖子宮下元,有益。 [按語] 方中蛤蚧,又名蛤蟹、仙蟾,據《雷公炮炙論》云:「雄為蛤,雌為蚧。」但也有人認為蛤蚧是以其鳴叫之聲而得名,如《開寶本草》即說:蛤蚧「形如大守宮,一雄一雌,常自呼其名曰蛤蚧。」《海葯本草》亦說它「旦暮自鳴蛤蚧」。蛤蚧為壁虎科動物蛤蚧除去內髒的全體;只取其尾部供藥用者,則稱為「蛤蚧尾」。古人認為其葯「力在尾,尾不全者無效。」入葯以體大、肥胖、尾全、不破碎者為佳。主要產於廣東、廣西、雲南、貴州等地。蛤蚧味咸性平,入肺、腎二經,《開寶本草》稱其「主久咳嗽,肺癆傳屍,殺鬼物邪氣,下淋瀝,通水道。」《本草綱目》謂之「補肺氣,益精血,定喘止嗽,療肺癰消渴,助陽道。」《本草再新》說它「溫中益腎,固精助陽,通淋行血。蛤蚧尾能治疝。」目前臨床上主要作為補肺益腎、定喘止嗽葯使用。據現代藥理研究,蛤蚧的乙醇提取物,可延長正常雌小鼠的動情期,對去卵巢鼠則可出現動情期,並使子宮及卵巢重量增加。以小鼠前列腺、精囊、提肛重要為指標,蛤蚧提取液表現雄性激素樣作用。在此方中主要取其補腎強精之功。 蓮心即蓮子心,又名薏、苦薏、蓮薏,為睡蓮科植物蓮的成熟種子的綠色胚芽,味苦性寒,功能清心瀉火,益腎固澀精氣。其主要成分為蓮心鹼、異蓮心鹼、甲基蓮心鹼,荷葉鹼、前荷葉鹼、牛角花素、甲基紫堇把靈、去甲基烏葯鹼,以及木犀草甙、金絲桃甙、芸香甙等黃酮類物質。據現代藥理研究,蓮子心具有較強的降壓作用,其降壓機理主要是釋放組織胺,使外周血管擴張,其次與神經因素也有關係。 細墨即墨,又名烏金、陳久、玄香、烏玉塊等,為松煙和入膠汁、香料等加工製成,入葯以質地細膩、陳久者為佳,這即是細墨、陳久之名的由來。用火燒過的墨,謂之墨煙,此外所用之墨即墨煙,味辛性平,入心、肝二經,功能清心涼肝、止血消腫。 川楝子,目前臨床上主要作為清熱燥濕、疏肝理氣葯使用。但《本草綱目》稱之能「導小腸膀胱之熱,同引心包相火下行」。《本經逢原》則說:「川楝,苦寒性降,能導濕熱下走滲道」。本方主要用其以清利膀胱濕熱,藉以「堅腎水」;其次則用其以清心火,導心火下行而交濟腎水。川楝子在本方中用量為五兩,但據古代文獻記載,川楝子為有毒之品。現代研究也證實,川楝子對胃、小腸、肝、腎及中樞神經系統均有一定毒性,故在運用此方時,川楝子之量似應酌情減少。 方中破故紙、仙靈脾、雄蠶蛾、肉蓯蓉、巴戟天、菟絲子、母丁香、川椒、八角茴香、胡蘆巴、沉香、韭子功能溫腎助陽;益智仁溫胃暖腎,固氣澀精;五味子斂肺滋腎,生津澀精,益智安神;知母滋陰降火,潤燥除煩,兼制諸熱葯之燥;青鹽引諸葯歸腎,以加強其補腎之功。方中用紅花、川山甲、水蛭以活血化瘀,通經活絡;木香理氣和胃;甘草調和諸葯,兼能解某些藥物的毒性。 本方葯功能滋腎強精,溫腎助陽,兼能理氣活血,利濕通淋,適宜於中老年人陰陽兩虛兼有膀胱濕熱、遺精滑精、陽痿不舉、小便淋痛、陰囊濕癢、婦人帶下者服用。陽虛內寒或陽熱素盛者則均應忌服。 |
---|
推薦閱讀:
※告別「香港腳」的8個小秘方 - 健康頻道 - 幫看網
※患濕疹奇癢一次除根的秘方
※道家扶壽草還丹秘方
※疥瘡民間偏方秘方
※男人吃什麼補腎 新婚男人強腎秘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