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場管理——母豬生產管理方法
面對目前養豬的行情,我個人引用一句話叫「養豬業---賺多賺少看行情,賺不賺錢看水平」。「水平」我個人認為就是豬的飼養管理技術與豬場決策者對市場經濟機會的把握能力。尤其是近期豬價下滑後.行情是誰也改變不了的,我們唯一可以改變的就是自己,以及提高豬只的生產成績。很多養豬企業想走出低迷困境,我想提高生產管理技術水平是目前降低成本、提高效益、規避風險的關鍵。而在豬場的管理中我認為母豬產房期間的管理應該是最重要的工作之一。
1母豬產前管理
1.1產房母豬入產房前提前一周為轉入做準備,消毒前檢修好設備運行情況,及時更換老化、損壞的設備,保持最佳使用狀態。
1.2消毒先清除雜物、異物然後沖洗圈舍,沖洗乾淨後使用2%~3%燒鹼溶液噴洒整個圈舍,圈舍密封性好的豬場且豬病威脅大的豬場在消毒後密閉採用甲醛、高錳酸鉀熏蒸消毒,熏蒸結束後提前2天開窗通風。產房設備也可以採用火焰消毒,對於病毒性疾病效果更好。進豬前2~4小時再用廣譜消毒劑消毒。如季銨鹽類、碘類、酸類等按說明使用。
1.3轉豬等圈舍按要求結束準備後,提前一周將母豬轉入產房以適應新環境;驅趕母豬時要溫和,注意不要追打母豬。尤其是在地面較光滑的豬舍,避免引起母豬意外傷害而流產。
1.4觀察準備產房內要準備接產常用器械與藥品(如剪刀、剪牙鉗、耳號鉗、縫合線、止血鉗、碘酊、紗布、衛生紙、乾淨的毛巾等等),進人產房後要注意觀察母豬每次採食及活動情況,任何異常都可能預兆母豬要分娩。
1.5分娩母豬飼餵母豬產前一般採用逐步減日糧飼餵量的方法,有條件的豬場最好採用濕拌料飼餵,2~3餐/日,這樣可以減輕對子宮的壓力,避免引起母豬便秘,進而引起母豬分娩困難,並且可以防止母乳中脂肪沉積過多導致「乳熱」而引起仔豬下痢。正常情況下的母豬日喂料量減少0.5千克/天,直到分娩當天喂1~2千克左右。
1.6環境產前產後圈內溫度保持在18℃~22℃,濕度控制在60%左右,保溫箱內保持在32℃~35℃。夏季要注意防暑降溫,同時要控制好濕度。飼養員最好固定,產房內嚴禁大聲喧嘩喊叫,人員盡量減少串圈。
2分娩
2.1消毒母豬分娩前要用0.1%高猛酸鉀消毒水擦洗母豬體後軀及外陰部與乳房。
2.2接產仔豬出生後先用毛巾擦乾淨鼻腔及皮膚上的胎水、胎膜等,然後斷臍,放人保溫箱內。
2.3斷臍斷臍前將乳豬臍血擠人腹部並在距腹部3~4厘米處結紮,距結紮處l厘米處斷臍帶,用噴壺噴上碘酊。
2.4剪牙、剪耳號規模化養豬場為了便於管理需在仔豬出生3天內剪牙、剪耳號,用專用剪牙鉗把仔豬上下2對犬齒剪斷,注意不能剪太短.避免傷及牙齦:耳號可以用耳號鉗在耳朵邊緣血管少的地方按耳號識別方法打號,注意每次要用碘酒給用具消毒。
2.5難產妊娠期延長、超出預產期2天以上的豬或者陰門排出血狀分泌物和胎糞,但一直沒有努責或努責輕微不產仔、母豬體質差、子宮收縮無力的母豬可注射縮宮素20單位.注射前應檢查子宮頸是否開張或者胎位是否正常以及產道是否存在堵塞,也可以使用氯前列烯醇。
2.6助產助產前清潔母豬後軀。剪短指甲並磨平,清潔手臂,消毒。手及手臂塗上肥皂液,手成錐型慢慢試探著伸入產道,隨著母豬的宮縮前進。手觸摸到小豬後,隨著母豬努責,將小豬拉出,助產前應注射抗生素,以防感染。
3分娩後母豬的飼養管理
3.1分娩後24小時內注意觀察母豬與仔豬,母豬分娩結束後要;注意將胎衣收集起來,避免母豬(圈養時)偷吃而引起消化不良。
3.2母豬可以注射抗生素做產後保健,避免產後子宮炎與乳房炎的發生。
3.3母豬分娩當天不喂或者飼餵l千克左右淡鹽水麥麩湯。
3.4分娩後第二天開始少量飼餵飼料,一般飼餵量在1~2千克的基礎上以後逐日以0.5千克/日的速度增加,5~6日後恢復到自由採食,飼料最好濕拌料飼餵,同時保證充足清潔飲水。
4乳(仔)豬飼養管理
4.1保溫防寒、防踩壓剛出生的乳豬對外界的溫度變化很敏感,其自身體溫調節機能不全,皮下脂肪少,散熱快,應避免仔豬長時間在低溫下而造成凍死或者造成糖原消耗而引起低血糖,因而維持一定的環境溫度是最重要的。
4.2及早吃初乳乳豬出生擦乾身體後30分鐘內儘快吃上初乳,吃初乳前最好把母豬乳的前幾滴乳汁擠掉。.
4.3人工哺乳對於弱小乳豬進行人工輔助哺乳,6―8次/日。
4.4固定奶頭乳豬出生後4~6小時爭奪乳頭最激烈,此時固定是最佳時機,前面幾對乳頭泌乳量大.故使弱小的乳豬吃前面的乳頭。固定奶頭需要飼養人員精細化管理,要有責任心,並且最少兩人輪換值班。
4.5乳豬寄養如母豬窩產仔數過多或過少,母豬無奶、少奶、奶質不好或產後發生疾病時需要寄養,寄養原則一般留強不留弱。仔豬寄養最好出生48小時內進行,產期接近,且體重相當,先產的寄出小的.後產的寄出大的。寄養時可以噴塗帶有刺激氣味的藥劑等方法使養母分辨不出寄養乳豬的氣味.防止乳豬被養母咬傷,寄養的乳豬必須是吃過初乳的。
4.6補鐵、補硒1~3日齡乳仔豬可以補充鐵劑,一般在大腿內側肌肉或頸部肌肉注射,3~5天可以肌肉補充注射亞硒酸鈉維生素E針劑,以預防仔豬硒缺乏。
4.7補料5~7日齡開始.供給乳仔豬優質的開食料用於誘食。剛補料時也可以人工強制補料,把乳豬料用溫水拌濕成糊狀,塗抹於乳豬口腔內,每天2次,2~3天即可。乳豬一般自由採食,所以每次少量添加,下次補料時清除余料,並保證飼料的新鮮度和補料槽的乾淨度。
4.8補水仔豬生長迅速。代謝旺盛,母豬乳中和仔豬飼料中蛋白質含量較高.及時給仔豬補充清潔充足的飲水。補水時要把飲水器的高度調整到乳仔豬最適宜的高度。
4.9斷奶乳仔豬在出生l5天後慢慢採食.21日齡後乳仔豬隨母豬奶水量的下降,採食量大幅度增加.根據豬場生產計劃安排與季節等因素可以在21~28日齡斷奶,一般斷奶時先把母豬趕走。仔豬留在產床上2~3日齡,然後再轉入保育舍。
5產房母仔豬的營養、疾病預防及保健
5.1營養為母豬提供高品質且均衡的營養是豬健康的基礎。病原入侵機體,機體要消耗營養與疾病作鬥爭,抗體是一種蛋白體,抗體的形成需要機體提供營養物質,所以在保證日糧的氨基酸、維生素、礦物質平衡條件下,還要保證能滿足需要的消化能和蛋白質,這樣才能增強豬群的抗病能力。另外飼料黴菌毒素會降低豬的免疫力.導致免疫抑制,因此,飼料要把好原料關,成品要新鮮,防潮防霉,可在飼料中加入黴菌毒素吸附劑、脫霉劑等。[FS:PAGE]
5.2驅蟲寄生蟲是呼吸道病、腹瀉及其繼發感染的病因之一,應用高效無毒的驅蟲藥物,最好是既能清除體內外寄生蟲。又能殺滅移行的幼蟲,對球蟲也有效的藥物。如可以用伊維菌素和阿苯達唑等組成的復方製劑,實行「二加一」驅蟲方案,即母豬一年兩次(一般在分娩前後進行),仔豬60 日齡1次。伊維菌素能抑制免疫反應,所以,要避免免疫期間驅蟲。
5.3抗生素針對性地制定本場豬群藥物保健方案.控制病毒性引發的細菌繼發感染和細菌原發性疾病。尤其是母豬產後綜合性疾病以及產房內仔豬的下痢問題。同時定期進行葯敏試驗,篩選出本場內高敏的藥物。
5.4母豬、乳仔豬的免疫保健母豬群在產前產後各使用抗生素一周,斷奶後再用一周。母豬進產房前要嚴格沖洗消毒,包括產前的擦洗外陰與乳房。母豬產仔過程也可輸液保健,使用抗生素和縮宮素。做好這些工作,可凈化母豬所帶的病原,防止隱性病原傳給仔豬.有效預防母豬產後綜合征等,提高母豬發情受胎率。根據本場內免疫程序給母豬做好免疫,如豬瘟、乙腦等,在產房內的仔豬也要根據免疫程序做好豬瘟、偽狂犬、藍耳病等病的免疫。初生仔豬根據場內細菌性疾病發生情況也可在出生後用抗生素口服或者注射預防:目前規模化豬場已經把定期的抗體抗原檢測結果列為免疫程序的參考依據。豬場免疫程序一定要根據場內與場外疾病流行情況做適當變動。
5.5減少應激轉群、免疫、溫度等是最常見的應激源,在轉群、打疫苗時切忌對豬有粗暴行為:做好轉群計劃,減少轉群次數,減少非必要免疫,優化免疫程序。冬季按仔豬溫度要求做好保溫工作,溫差不能變化太大:夏季要根據條件。採取各種措施降溫。如風扇、噴霧、滴水、水簾、遮陽網、畜禽用空調等。適當應用抗熱應激劑如小蘇打、VC、吡啶羥酸鉻,同時供給充足清潔飲水,並經常檢查飲水器是否正常.濕拌料是提高母豬熱天採食量很好的辦法。給豬創造個舒適、安靜環境,降低飼養密度,減少驚嚇;各個階段換料要有緩衝過渡。一般要一周的過渡期,過渡期也可在飲水中加入檸檬酸、電解質多維和抗生素等。
推薦閱讀:
※輕鬆應對走漂的方法
※【新提醒】盒子上「直接安裝」軟體的最新安裝方法
※釣魚調漂方法需靈活應變之見
※小葉紫檀的鑒別方法?保養?看完就都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