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政熱點:「走婚」的老人沒有浪漫只有心酸
全國兩會正在進行,養老依然是熱議話題。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5年,我國60歲以上人口升至2.2億,也就是說每6個人中,就有1人是老年人,且空巢老人占老年人總數的一半,單身老人數量也在增長。迫於現實的壓力、子女的反對等,一些老人無奈選擇「走婚」——只同居不領證。(3月8日《河南商報》)
「走婚」是我國部分少數民族的一種傳統婚俗,在很多年輕人看來,這種婚姻形式無疑是充滿浪漫,值得嚮往的。然而對於時下在老年人群體中流行的「走婚」,卻沒有絲毫浪漫可言,有的只是心酸、無奈和嚴重缺乏安全感。隨著中國正在步入老齡化社會,老年人所佔人口比例越來越大,而在這些老年人群體中,另一半因各種原因去世的也越來越多,這些單身老人的感情生活,就成了一個值得關注的社會問題。
單身老人之所以嚮往愛情與婚姻,一方面是因為孤獨與寂寞,想通過另一半來得到精神上的慰藉;另一方面則是為了在日常生活中互相扶持、互相照顧,有搭伴養老的意味。但無論是出於哪種原因,他們的這種情感訴求都是很正常,也應該得到包括子女在內的全社會的理解與支持。但是現實卻是,子女往往成了他們在尋找晚年婚姻幸福道路上最大的阻礙與羈絆,無奈之下的老人只好退而求其次,選擇「走婚」,或者是「隱婚」。
兒女們反對父母再婚的理由很多,歸納起來,主要有兩點:一是擔心自身利益受損;二是不想承擔贍養責任。有些子女總擔心父母再婚以後,對方會侵佔自己父母的房屋、財產等,而兒女又是父母財產的法定繼承人,所以兒女們的心裡實質上還是擔心自己的利益受到侵害。還有些子女,則是擔心父母再婚以後,本來自己只需贍養一個人,現在卻要贍養兩個人,加重了自己的經濟負擔。
為了維護自己的經濟利益和推卸贍養責任就阻撓父母再婚,干涉父母重組家庭的權利,這不等於是以犧牲父母的幸福為代價,來維護自己的利益嗎?那些最終被迫向自己的子女妥協,選擇「走婚」的老人,表面上看是兩全其美了,但這種非婚同居的關係是不受法律保護的,一旦發生了什麼意外情況,就會有著這樣那樣的麻煩,實不足取。
老人同樣有選擇自己新生活的權利,有戀愛和再婚的自由,這是社會發展,時代進步的證明。作為兒女,應該對父母的選擇多些寬容與理解,多為他們的晚年幸福考慮。如果僅僅是考慮到以後的財產分割以及贍養問題,兒女可以幫助老人在婚前做個財產公證或者雙方簽訂個協議,證明再婚不影響雙方子女對財產的繼承,不影響之前的贍養關係,那麼老人和子女就都沒有了後顧之憂,這才是兩全其美的好辦法。(苑廣闊)
推薦閱讀:
※身為女人,最心酸的從來不是辛苦,而是……
※47歲張嘉譯全家照,駝背好心酸,7歲女兒可愛,原來二婚妻子是她
※你見過最心酸的話是哪一句?
※看懂了孫悟空,你才能懂成年人的心酸
※我曾愛過你,想到就心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