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洋洋:五年間進口的不合格食品達6.8萬噸,外國月亮不比中國圓

張洋洋:五年間進口的不合格食品達6.8萬噸,外國月亮不比中國圓 2017-05-05 15:10:48來源:新華社新媒體專線作者:張洋洋 點擊:47評論: 0(查看) 0

  食物主權按

  在食品安全備受矚目的今天,放心與安全成為人們選擇食品時的首要考慮因素,即便多花點錢也無所謂。在這種消費觀念的影響下,進口食品都彷彿自帶「優質」、「安全」光環,被不少消費者青睞。然而,近年來進口食品也接二連三被曝出安全隱患,比如美國可口可樂飲料、馬來西亞糖果、澳洲殺菌乳等產品都曾登上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的質量黑榜。唯利是圖是全球資本家的共性,在這個前提下,我們不禁要深思,外國的月亮真的比較圓嗎,「進口食品」還能都「進口」嗎?

  正文

  食品安全一直是人們日常生活中關注的重點話題,而為了確保吃得放心,越來越多的人不惜花更高的價錢購買相比之下似乎更「安全」的進口食品。然而近年來,出現質量問題的進口食品數量呈上升趨勢,「進口食品」的標籤不再是那樣光鮮亮麗,「洋包裝」之下也可能埋藏著食品安全隱患。

  進口種類多,問題也不少

  隨著貿易全球化和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的不斷提高,進口食品已經成為我國消費者重要的食品來源。據WTO數據統計,2011年我國就已成為全球第一大食品農產品進口市場。都說「民以食為天」,而進口食品屢被曝光出的質量問題,讓這片「天」籠上了一片陰霾。

  根據國家質檢總局2016年發布的《「十二五」進口食品質量安全狀況》白皮書顯示,2011至2015年,各地出入境檢驗檢疫機構共檢出不合格食品12828批、6.8萬噸、價值1.5億美元,來自109個國家和地區。

  目前我國進口食品的品種幾乎涵蓋了各類食品,但幾乎所有種類的食品均有不符合我國食品安全國家標準的情況,其中約有一半是糕點餅乾、飲料、糧谷及製品和乳製品。在安全衛生問題中,微生物污染、食品添加劑超標、污染物超標較為突出,占不合格進口食品總批次的約一半。

  新渠道更讓人「防不勝防」

  隨著網路的普及與應用,跨境電商、海淘和代購的興起為消費者購買進口食品提供了新的渠道。相關統計數據顯示,2016年我國進出口跨境電商(含零售及B2B)的整體交易規模已達6.3萬億,2016年中國海淘用戶規模達0.41億;而在跨境電商交易規模或將達8.8萬億的2018年,預計中國海淘用戶預計將達0.74億。

  而在跨境電商消費穩步增長的同時,通過這一渠道購買進口食品的意願也在增強——另據一項針對手機海淘用戶購買商品類別的調查結果顯示,約15%的用戶目前在海淘時主要購買進口食品,而有超過20%的用戶未來願意嘗試或打算通過海淘購買進口食品。

  誠然,網路渠道讓我們的「買買買」變得更便捷,但通過非貨物渠道進口的食品往往容易因遊離於監管之外而發生更多問題。一般來說,經過監管部門許可的進口食品,質量是安全的;而通過跨境電商、海淘等渠道,在分包、運輸、投遞過程中可能遭遇「二次污染」;此外,網上的一些針對「進口食品」的「特價促銷」可能賣的並不是真正的進口貨。

  教你幾招,去偽存真

  如上文所提到的,經過我們精心挑選的進口食品可能是「假進口」,這絕非危言聳聽,調查發現,目前國內市場打著「進口食品」旗號的食品數量,遠遠超過從正規渠道進入國內市場的食品。據業內人士介紹,市面上銷售的「進口食品」分三類:

  第一類是產地在國外,由國內經銷商粘貼中文標識並在國內銷售,外包裝沒有國內的衛生許可證號,這是真正的進口食品;

  第二類是原料由國外廠家生產,國內廠商進行包裝和經銷,包裝上對產品的成分、配料等詳細標註,有國內的衛生許可證號,這實際上是國產食品;

  第三類是包裝以外文為主,沒有國內的衛生許可證號,這其中很多是粗製濫造的冒牌貨。

  隨著進口食品貿易的飛速發展,進口食品的品種越來越多,數量越來越大,國家有關部門也在加大監管力度。那麼,日常生活中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安全放心的進口食品呢?首先要選擇正規的購買渠道;其次,購買時可向銷售者索要檢驗檢疫證明;此外,不宜在潛意識裡將進口食品和「標準嚴、質量高」劃等號,盲目信任。若購買進口食品時有疑問,可撥打當地區號+12365向檢驗檢疫部門電話諮詢。


推薦閱讀:

TAG:中國 | 食品 | 進口 | 外國月亮 | 月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