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通譯21
21章
孔德之容,惟道是從。道之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自古及今,其名不去以閱眾甫。吾何以知眾甫之狀哉!以此。
譯文
真正的大德,完全順服道的引導。道作為存在,恍恍惚惚。恍恍惚惚,其中有象,恍恍惚惚其中有物。幽幽暗暗,其中有精(精氣、精義),其精甚真,其中有信(信息)。從古至今,他的名未曾改變消失,卻關照萬物,我如何知道萬物的(存在組成)情狀呢?就是從道的組成得出的。
註:象、物出而為「有」;精、信出而為「無」,所以第一章說「二者同出而異名」。物出而為陰,信出而為陽,精出而為氣。
22章
曲則全,枉則直,窪則盈,敝則新,少則得,多則惑。是以聖人抱一為天下式。不自見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長;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古之所謂∶曲則全者,豈虛言哉!誠全而歸之。
譯文
委曲可以成全,彎曲可以可以伸直,低洼更能滿盈,陳舊也能出新,減少可以獲得,多得反而迷惑。所以聖人抱合於德而為天下人求福祉。不顯露自己,反能顯明;不自以為是,反而能彰顯;不自我誇耀,反而能成功;不故意矜持(拘謹),反而長久。也就是只有不在這種相對中爭執,所以天下沒有誰能與他爭。古來所謂:委曲可以成全,那裡是虛言啊,真是能成全並能回歸於道啊。
23章
希言,自然。故飄風不終朝,驟雨不終日。孰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況於人乎?故從事於道者,同於道。德者同於德。失者同於失。同於道者,道亦樂得之;同於德者,德亦樂得之;同於失者,失亦樂得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譯文
不說話啊,人們所謂的自然。飄風不終朝,驟雨不終日,誰做的呢?天地。天地尚且不能長久,何況於人呢?(天地都在相對之中,何況於人呢?相對於永恆的道而言,有什麼不是相對的呢?)所以,順服於道的,歸於道;順服於德的,歸於德。順服於失者,歸於失。歸向道的,道也樂得之;歸向德的,德也樂得之;歸向失的,失也樂得之。人們的信心不足啊,有的根本不信。
24章
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見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無功;自矜者不長。其在道也曰∶餘食贅形。物或惡之,故有道者不處。
譯文
踮著腳尖,站立不穩;跨步前進,不能遠行。自己顯耀自己的不能顯明,自以為是的不能彰顯,自我誇耀的難以建功,自我拘謹的難以長久,這些被(相對脅迫)急功近利的做法相對於道而言,就是剩飯贅瘤,令人厭惡,所以有道的人不這樣。
25章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強字之曰道。強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遠,遠曰反。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譯文
有一種混合了各種存在(物質存在在其中,非物質存在也在其中,各種時空信息也在其中,實在沒辦法用任何名稱來指稱這一永恆)的根本存在,在世界存在之前就存在;(在天地生成之前)靜寂啊,寂寥啊,獨立存在從不改變,循環運行不知疲倦,是以生成天地(可以成為天地萬物之母)。我不知其名字,稱其為「道」,勉強名之為「大」。
大則在時間上沒有邊際,在空間上也沒有界線,而且循環往複。所以說道大、天大、地大、人也大。世界之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人取法地的運行,地取法宇宙之運行,宇宙取法道之運行,道取法於(最高的主宰)自然。
26章
重為輕根,靜為躁君。是以君子終日行,不離輜重。雖有榮觀燕處超然。奈何萬乘之主而以身輕天下。輕則失根,躁則失君。
譯文
厚重是輕靈的根本,鎮定可以制約煩躁。所以君子終日行事,不離自己的擔當,雖然生活華麗但鎮定超然,(不陷於物欲的陷阱之中)。為何萬乘之主沒有相應的擔當,重視身體之欲而輕視天下大任呢?輕浮沒有擔當就會失去根本,浮躁就會喪失主見,(這不是循道而行的樣子)。
27章
善行無轍跡。善言無瑕謫。善數不用籌策。善閉無關楗而不可開。善結無繩約而不可解。是以聖人常善救人,故無棄人。常善救物,故無棄物。是謂襲明。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師。不善人者善人之資。不貴其師、不愛其資,雖智大迷,是謂要妙。
譯文
善於行事的不留痕迹,善於論證的不留瑕疵,善於計算的不用籌策,善於關閉的,沒有插銷卻打不開,善於結扣的,沒有繩索卻解不開。所以聖人善於救人,沒有誰被放棄;善於救物,也沒有廢棄之物。這就是學習了悟生命的功課。良善的人是不良善的老師,不良善的人是善良者的借鑒。不重視自己的老師,不憐惜自己的借鑒,雖然智慧也是大迷惑,這是生命長進中奇妙的關鍵。
28章
知其雄,守其雌,為天下溪。為天下溪,常德不離,復歸於嬰兒。知其白,守其黑,為天下式。為天下式,常德不忒,復歸於無極。知其榮,守其辱,為天下谷。為天下谷,常德乃足,復歸於朴。朴散則為器,聖人用之則為官長。
譯文
知道自己強健,應該持守柔若,好像天下的溪流。作為天下的溪流,不要離棄永恆的德性,回歸到嬰兒一樣淳樸。知道自己光明,卻要戒守黑暗,為天下謀福祉。為天下謀福祉,不要有損永恆的德性,回歸到大道的無極。知道自己榮譽,謹守可能招致的侮辱,好像天下的山谷一樣謙卑。作為天下的山谷,永恆的德性才能充足,就能返璞歸真。歸真才是真正成器(這樣,道里本我的生命才算長成),聖人可以用他為官長(即具體的社會擔當)。
29章
將欲取天下而為之,吾見其不得已。天下神器,不可為也,不可執也,為者敗之,執者失之。夫物或行或隨、或噓或吹、或強或贏、或載或隳。是以聖人去甚、去奢、去泰。
譯文:
想要取用天下的資源來達成自己的意志,我看這樣的事難以完成。天下資源,是神所用的器具,不可以用來達成個人意願,也不能把持,硬要做必然失敗,硬把持必定失去。物或人的秉性不同,有的人踐行自己的主張,有的人只是追隨;有的和煦,有的寒冷,有的強硬,有的軟弱,有的安全,有的危險。所以聖人遠離極端、奢侈、過分。
30章
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強天下。其事好還。師之所處,荊棘生焉。大軍過後,必有凶年。善,有果而已,不敢以取強。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勿驕。果而不得已。果而勿強。物壯則老,是謂不道,不道早已。
譯文
用道輔助執政者的,不以軍事力量逞強天下。軍事行動經常是自作自受。軍隊所到之處,荊棘會生出來;大戰之後,必有災年。(若是用兵),最好是達到解救危難的結果就行了,不敢用兵逞強,濫殺無辜。有了戰果也不要矜持,不要誇耀,不要驕傲,要知道取得這樣的結果是不得已,有了這樣的結果就不要再逞強了,氣勢過盛就轉向消退,就偏離了道,不符合道的行動必定早早失敗。
推薦閱讀:
※0-老子本義-清-魏源
※莊子和老子的比較
※老子是草根卻是皇上,搶個女子回家做飯?卻有一個混蛋兒子喪國
※封神誰是鴻鈞之下最強聖人?有四把仙劍的通天教主斗得過老子嗎?
※老子「道」我之說——楊再春
TAG:老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