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原石的種色哪一個更關鍵
"內行看種,外行看色"收藏者面對斑斕的翡翠世界,心中常常浮現的問題是:我是先看色呢,還是先看"種"?"內行看種,外行看色",買翡翠時選擇"種水"好的翡翠是保證翡翠收藏升值的基礎。鑒賞一件翡翠"種水"好到什麼程度,是翡翠評估的核心。
近十多年來,"種水"達到頂級的翡翠,即使無色或者顏色不夠好,升值也非常快,比如白色玻璃種,每年價格上漲不止一倍,從2002年到現在,極品白色玻璃種翡翠首飾價格上漲了一百倍。玻璃種紫色、黃色翡翠,玻璃種飄藍花翡翠,也都有很大的升值。
大多數剛入行的玩家,一看到綠色的翡翠就覺得很美,就迫不及待的收入囊中,生怕被別人搶了他的寶貝。不禁要問,綠色的翡翠就一定好?都有保值或者增值的空間嗎?相反,一些特別綠的品種,比如說鐵龍生,沒有"種水",雖然通體滿綠,但完全不透明,就不可能升值。同樣道理,像干青種,顏色很綠但不通透,也沒有成長空間。十年前,香港、台灣曾經流行過一種"短水料"的翡翠,顏色很綠,種水很差,略好於鐵龍生,但也不夠透明,這十年來也沒有升值。
這塊料子是同事看中的料子,這塊翡翠原石有三公斤重,糯種豆色,初看可以出幾塊牌子,也有可能做出手鐲,但是風險大。同事把這塊三公斤原石一切為二,切開後,兩面都是糯種豆色,而且還是滿綠的無裂痕。這樣的結果大家都高興不已,都說這塊石頭賭對了。這兩塊切片,可加工成兩隻豆種滿綠翡翠手鐲,做出來的成品的價值,足以回本,還能大賺一筆。
行內把判斷玉的過程稱做「賭石」,「賭石」從緬甸傳入,近些年向內地逐漸蔓延。即便藉助現代儀器,也很難通過原石外皮看出內部是否有玉,這使「賭石」相當刺激、驚心:有人花幾百萬元買下的原石,切出來或許僅價值幾萬元或更少;有人花百元買的原石,有可能切出數十萬甚至數百萬的翡翠。但總的來看,賭石同樣是「十賭九輸」,獲寶的幾率並不高,要得到頂級好料,幾率更是以萬分之一計。
雖然這塊翡翠原石種水差 ,但是滿色的料子始終都是一個加分的選項。更何況這塊料子唯一的瑕疵就是種不夠好,如果不是豆種而是冰種或者高冰,那這塊料子就不是簡單的回本的問題了。
翡翠行業內有句話說的好:「外行看色,內行看種」。
翡翠內部結構是「種」,通常指翡翠組成物質顆粒大小的程度,種好和種差很直觀看顆粒感,種好的形成時間長,結構緊密,看不見顆粒物;想法種差的形成時間短,結構粗糙,能看到明顯的顆粒物;色,也是判斷翡翠優劣的首要因素。色澤鮮艷,有玻璃光澤,透明度好。常見的有綠色、紅色、黃色、紫羅蘭色、褐色、白色和藍色等,其中尤以綠色為上佳。
怎麼看"種水"是非常有講究的,很多收藏者容易忽略翡翠厚薄對"種水"判斷的影響。同樣的"種水",越薄就會顯得越透,有些商家也會通過做薄翡翠以取得更好的"種水"效果。當進行翡翠"種水"比較的時候,要在同樣厚度的前提下進行。經常碰到有初人門的愛好者,以白色玻璃種的價格買了薄薄的白色冰種翡翠。由於薄,就顯得通透,冰種就可以冒充玻璃種,這些愛好者覺得自己收藏了翡翠中最好的種,殊不知自己犯了基本的錯誤。
講到這裡,收藏者會明白,翡翠看"種"原則很簡單,就是要定"種水"的好差,但說實話,看"種"也很難,不是難在定它到底叫什麼種,而是難在在實踐當中進行"種水"評價。翡翠的"種水"差一點,價格就相差很大,這才是真正考驗眼力、考驗經驗的地方。
內行人看種水,其實是有道理的,翡翠的種指的是礦物晶體顆粒的大小,晶體細膩了,自然翡翠本身就通透有光澤,而且越戴越亮。但是有些翡翠,雖然說種水差了一點(不包括差到磚頭料那種地步),但是本身的顏色很正,做出來的作品同樣也是價值不菲。
古人云「魚和熊掌,二者不可兼得」,雖說種和色都是一塊翡翠原石的重點,但是有種無色、有色無種的原石卻也說明了任何東西都沒有十全十美的時候,但是如果一不小心被你遇到了種色兼優的翡翠原石,那就是這輩子絕無僅有的好運了!
推薦閱讀:
※購買翡翠應注意
※那莫場口與賭石特徵
※喜歡翡翠,不是因為她的美而已...
※這個鐲子在十里河5k買到的大家看值嗎?
※別瞎買翡翠了,它背後的含義你知道嗎?
TAG:翡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