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媒:俄羅斯倒向中國有何風險?

參考消息網9月24日報道 《俄羅斯商業諮詢日報》9月22日刊登奧斯陸國際和平研究所教授帕維爾·巴耶夫的一篇文章,題為《與中國交好對俄羅斯有何風險》。文章稱,迅猛發展的烏克蘭危機已經變成了一股能決定俄羅斯未來的力量,要求俄領導人在押大賭注的時候必須予以高度重視。

文章稱,相當一部分俄羅斯精英得出了結論:與西方的對抗關閉了通向現代化改革之路,他們開始意識到這一野心勃勃的政策如今對挽救停滯經濟而言力有不及。但與西方的嚴峻對立正成為俄羅斯普京任內形成的政權繼續存活的條件。

文章稱,儘管世人皆知普京非常憎惡別無選擇的局面,他還是陷入了如下境地:克服孤立和繼續下注遊戲的唯一戰略是加強與中國的關係。該戰略有何損失和風險?

俄對中國依賴不斷提高

文章稱,對於定義中俄關係新實質來說,「戰略夥伴關係」這一術語已經被用濫了。普京不久前還向阿根廷總統克里斯蒂娜提議兩國建立這種夥伴關係,這裡顯然沒必要理解成多麼緊密的關係。著名專家羅鮑波(音)將中俄關係評價為「互利軸心」,但「軸心」一詞言下之意包含更硬性的義務,而沒有選擇則會犧牲掉互利。

烏克蘭危機在這類對稱性關係中留下了深刻印跡:儘管有種種對密切關係言不由衷的表白作為掩飾,俄羅斯的依賴程度在不斷提高。普京早就朝這種新品質的夥伴關係邁進,但其原則性立場還是平等。如今,平等不得不因為必要而被犧牲:俄羅斯不得不證明自己在夥伴關係中的有益價值,尋找各種方式為北京做出的每一次支持而感謝中國。

文章認為,普京展現出挑戰美國霸權主義和揭開西方價值觀偽善面目的意願,這符合中國的心意:這為中國調整世界格局的努力打了一層喧囂的掩護。敘利亞危機是體現中俄立場分歧的最佳例證。俄羅斯毫不妥協地與「人道主義干涉」針鋒相對(藉助成功的倡議取得了重大勝利),而中國若無其事地在該地區增強自身地位。接納克里米亞使俄羅斯的政策變得更加激進,而中國在烏克蘭問題上推行有效而審慎的政策。

文章稱,北京跟華盛頓一樣清楚:俄羅斯領導人捲入了一場他沒有機會打贏的對抗。

尋常的天然氣交易

文章稱,普京有關鞏固與中國夥伴關係計劃的核心因素在於建立油氣領域的互相依賴關係。天然氣大單被俄羅斯視為地緣政治行為,而在中國主要被拿來在經濟層面討論。對俄羅斯來說,開發東西伯利亞的新產地意義重大,這將激活重度衰退的遠東經濟。但對中國而言,合同規定的來自俄羅斯的供應量還佔不到2025年前計劃能源總需求的百分之一。土庫曼今年向中國出口天然氣將達到250億立方米;到2020年有望達到650億立方米,幾乎是俄羅斯天然氣工業股份公司最樂觀產能估測值的兩倍。

文章認為,俄羅斯能否順利履行合同義務令人質疑,中國也沒有控制工作進程的機會(跟與土庫曼的交易情況不同)。限制對俄先進技術出口的制裁對俄氣公司在一系列老產地的影響不算太大。經濟意義一直備遭質疑的「南溪」項目最終落空,這有助於將精力和資源轉投東方。

文章稱,還有一個無可爭議的因素常常被忽視:普京爭取到了好於預想的最佳基礎條件。中俄有關天然氣價格和供應額的討價還價已經持續了十年多,普京在談判地位最差的時候飛赴上海。烏克蘭危機的升級將這筆交易變成了性命攸關之事,而對中國「同志們」而言,面臨國際孤立威脅的俄羅斯的脆弱性顯而易見。然而,北京並沒有趁機落井下石。俄氣公司雖然放棄了一些立場,但獲得了巨額預付款,也沒有在天然氣田或管道上分給中國公司哪怕是象徵性的股份。

根據現在商定的、與油價掛鉤的天然氣定價機制,中國似乎努力為俄羅斯保留些許利潤,因為它自然不希望這筆戰略意義如此重要的交易做不成。許多專家將中國簽訂這筆合同的意願與其在東北用天然氣替換煤的政策聯繫起來。東北地區的生態環境日益糟糕。

莫斯科在何處依賴北京

文章認為,中俄聯盟形成的最大問題在於,俄羅斯不可避免地被捲入不斷升級的東亞地緣政治緊張局勢之中。東亞各國在一系列太平洋島嶼的主權問題上存在大量糾紛。在烏克蘭危機發展的同時,部分糾紛也在嚴重尖銳化。這可被視為一個巧合,但中國在島嶼歸屬陳年糾紛軍事化進程中扮演的積極角色毋庸置疑。確定對它們的監管,象徵意義大於經濟意義,因為有關當地油氣儲量的可靠資料目前並不存在。

文章稱,俄羅斯一方面試圖在海洋邊界衝突中保持嚴格的中立,另一方面又展現出軍事實力,有意根據亞洲規則參與這場地緣政治遊戲。不難推測,俄羅斯領導人促使與日本的島嶼爭端尖銳化正是為了上述原因。梅德韋傑夫在2010年11月考察「南千島群島」(日本稱「北方四島」)之舉的意義不過是在於彰顯俄羅斯有能力為保護自身利益而動武。這有助於鞏固俄羅斯在地區力量格局中的地位。如今,類似舉動越來越多,俄羅斯的中立地位也搖搖欲墜。

在克里米亞突然加入之前,俄羅斯在對華關係上還保持著政治斡旋的靈活空間。普京在規劃石油出口戰略意圖時,堅持讓東西伯利亞-太平洋石油管道不只通往大慶,而是不惜在巨額開支,在科濟米諾修了終端。但如今,出口多元化的構想改變了:俄羅斯石油公司將儘可能多地向中國夥伴運送石油,將俄羅斯變成了生機勃勃的東亞市場的單純供應商。

文章稱,俄羅斯對中國的政治依賴比它在油氣方面的依賴高得多。

俄羅斯領導人被封閉在與美國的對抗之中,這一點又增強了俄對中國的依賴程度。俄羅斯不僅將美國視為正在衰落、意欲抓住最後輝煌的霸權主義國家,還把它看作「顏色革命」的資助者。莫斯科將美國在亞太地區採取的任何一個舉動都當作有敵意的行為,必須給予應對。

文章稱,中國信心滿滿地朝北極推進一事很令俄羅斯不安。北京越來越積極地稱北極是人類的共同財富,莫斯科非常不喜歡這種論斷,因為它對北極地區的主權問題避而不談。俄羅斯制定了申請使用北方航道的新規則,並大大增強了在北極地區的軍事活躍度;如今在北極的優先任務是修築確保海上交通的基礎設施。這一雄心大、花費高的計劃能否落實還存在疑問。

中俄合作難抵制裁壓力

文章稱,「轉向東方」的說法在2012年9月符拉迪沃斯托克亞太經合組織峰會期間開始得到認真討論。它要求擴大對遠東的投資,對亞太地區問題予以優先政治關注。烏克蘭危機產生了截然相反的後果:大部分政治注意力被吸引到「西方戰線」上。「西方戰線」還是資源分配的重點方向。「轉向東方」對與中國的油氣合作來說算是一拍即合。與中國的戰略合作被視為打破西方孤立俄羅斯計劃的對策。但實際上,這一聯盟絲毫也不能抵消日益增長的制裁壓力,卻將為俄羅斯帶來一系列目前無力應付的新地緣政治風險。

文章認為,儘管中俄關係表面上無比熱絡,但政治文化的差異為理順某些領域的合作加大了難度。使普京的精英團隊與歐洲金融系統可靠對接、供養無數院外遊說集團的俄羅斯腐敗機制對中國發揮不了作用。

與此同時,文章還認為,中國擁有不可思議的增長速度及不斷膨脹的原料和能源需求,其「擴張野心」早就令俄羅斯倍感憂慮。這種擔憂無法抹去,它與俄羅斯對北約軍事活動頻繁的憂慮以及對似乎是由美國籌劃和操縱的「顏色革命」的恐懼交織在一起。俄羅斯精英不得不裝出支持中國是為了共同利益的樣子。實際上,很少有人相信利益是共同的。(編譯/朱麗峰)


推薦閱讀:

兩分鐘讓你讀懂中國古代中央行政機關結構的演變
黃克武談辛亥前的中國思想界
中國,你究竟該如何自救!?
美國有哪些家喻戶曉的廣告?
中國、歐盟和美國法律法規體系介紹

TAG:中國 | 風險 | 俄羅斯 | 羅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