橋樑專家茅以升的家庭與婚姻
(本文選自齊魯晚報 刊發於2009年5月8日)
茅以升是一個非常重感情的人,無論是對妻子、子女,還是對親戚朋友。他的一生中有兩個重要的女人,共育有七個子女。這個大家庭的生活中有苦有甜,有喜有悲。一家人相親相愛,敬老扶幼,倒也過得自然和諧。只是晚年因情感糾葛,子女誤解,使得茅以升頗為痛心。
《我們家的人和事兒》(江蘇文藝出版社)一書的作者自幼在茅家長大,通過茅家親友的回憶,她在書中記錄了叔公茅以升的婚姻、愛情與家庭生活,使人們看到了科學家茅以升居家過日子的一面,喜怒哀樂、愛恨情愁的一面,嬌縱子女、依戀家庭的一面。一場驚嚇導致妻子憂鬱
茅以升的妻子戴傳蕙是父母作主定下的,訂婚時茅以升年僅17歲,妻子18歲。戴傳蕙生於江蘇揚州一個詩書之家,父親戴祝堯的文學水平和書法在當地是一流的,終身以教書為業,同茅家應是門當戶對。戴家同茅家有親戚關係,戴傳蕙的三嬸就是茅以升的姨媽,正是通過這位姨媽的撮合,二人結下了姻緣。戴傳蕙身材高挑,氣度嫻雅,臉龐圓潤甜美,茅以升一見面就非常喜歡。1912年,兩人正式結婚,結婚時茅以升送給妻子的禮物是沈三白的《浮生六記》。結婚後茅以升回到唐山讀書,畢業後又去美國留學,妻子戴傳蕙獨自帶著長子茅于越在婆家過大家庭生活。當時茅以升的祖父茅謙尚健在,但不住在一起。茅以升兄嫂弟妹一家十幾口人住在一個屋檐下,免不了有磕磕碰碰,在這種大家庭中生活很不容易。戴傳蕙受過老式教育,知書達理,寫得一手端麗的小楷,性格溫和,很少提出什麼特殊要求,也不善管家。但公婆待她很不錯,尤其顧及到茅以升出門在外,她獨自養兒,再加上她又是親戚的女兒,戴傳蕙生活中不會吃很多虧。儘管如此,戴傳蕙仍舊渴望小家庭的生活,茅以升回國並找到工作後,他們便建立了自己的小家庭。戴傳蕙身體一直虛弱多病同生活動蕩不無關係,她自己算過一筆賬,在 1929年至1934年,僅幾年的時間,她看過的中西醫就達一百人以上。但從1934年起,戴傳蕙的病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不僅是生理上的不適,精神上也開始錯亂。她的許多癥狀從現在的醫學角度來看應該屬於憂鬱症,如徹夜不眠、話語不清、舉止反常等。當時茅以升剛剛接手建錢塘江橋,本來就繁忙,妻子病倒後他更是心急如焚,驚慌失措。好在親友很多,茅以升的母親、戴傳蕙的母親和妹妹等都來輪流照看。茅以升遍請杭州的醫生診治,都沒有什麼效果。戴傳蕙的病情日益嚴重,她經常自言自語,言語中主要是對自己的責難。她曾經幾次自殺未遂,留下的遺書茅以升一直保留著。但有意思的是,一有生客來訪,戴傳蕙立即恢復正常,出門上路也行事如常,外人看不出她有病,可一回家見到親人馬上犯病。此外,戴傳蕙患病期間照樣能夠寫信,且文通理順,根本不像一個病人的文筆。家中需要回復的信,給子女或給親友的信都由她執筆。從這些癥狀看,她得的病又像癔病。
茅以升夫婦和四個女兒
茅以升後來聽說協和醫院有專家發明睡眠法,睡覺十天,醒後自愈,便帶著妻子去協和求醫,醫生為她試了睡眠法,似乎有些作用,但醫生還告誡說,這種病只能慢養,不可心急。茅以升長女茅於美回憶:母親的病主要是焦慮造成的。最初是因茅以升在鎮江任水利局長時,堤壩倒塌他負一定的責任,這一事件使戴傳蕙受了一場驚嚇,但當時尚未發病。直到建錢塘江橋遇到困難,戴傳蕙擔心丈夫又會遇到麻煩,心焦如焚導致生病。她經常自言自語的一句話就是:大橋不會修成的,即使修成將來也不會善終。她幾次輕生就是不願意見到茅以升再一次身敗名裂。最後大橋建好,戴傳蕙的病自然而愈,看來心病還得心藥治。此後戴傳蕙的憂鬱症再也沒有複發過。
「金屋藏嬌」被曝光茅以升在正室外娶了另一個女人,但他同妻子仍舊非常相愛,不離不棄,在妻子重病期間,茅以升始終非常耐心地關愛照顧妻子。對出身貧困家庭的外室權桂雲,茅以升也非常愛惜,直到年老並受到家庭和社會的強大壓力時,他都不願意遺棄這個已經同自己生活了很久的女人。權桂雲1925年生於蘇州,父親曾在蘇州某警察局當過局長,但因肺病很早就去世了。母親姓郝,獨自帶著五個女兒艱難生活。為了拉扯幾個孩子長大,母親幫人做針線維持生計。權桂雲是家中的老四,性格溫順,外表秀美,身材嬌小,操一口吳儂軟語。1946年,茅以升當時在上海工作,妻子戴傳蕙在南京,處於兩地分居狀態。茅以升經一位朋友介紹同權桂雲相識,見到權桂雲後,他立刻對眼前這個嫵媚端正的女孩產生了好感。儘管年齡懸殊,權桂雲也非常喜歡茅以升,覺得茅以升對人和善,脾氣好,會心疼人,又會講故事,非常幽默。權桂雲文化不高,卻溫柔體貼,忍辱負重,安於現狀,從不提任何過高的要求。解放初期,茅以升遇到的最大一件麻煩事就是私生活的曝光,這給茅以升晚年生活蒙上了巨大的陰影。據茅以升的女兒茅於燕回憶:1950年,中國掀起了「忠誠老實運動」,每人都必須將自己的隱私全部講出來,包括政治問題也包括家庭生活,這給茅以升造成了沉重的思想負擔。解放後,他曾經問過權桂雲是否願意離開他。權桂雲當時只有25歲,不愁找不到如意郎君,但她卻不願意離開茅以升,茅以升內心當然也不願權桂雲離他而去。但茅以升從未想過拋棄結髮妻子,他與戴傳蕙感情一直很好。戴傳蕙曾經患過嚴重的憂鬱症,茅以升不想讓妻子再次受刺激。因此他有外室的事情一直對妻子隱瞞著。本來以為也許可以相安無事,但「忠誠老實運動」開始後,茅以升被迫向組織交代了他的「資產階級生活」,也就是他置外室的情況。在公私生活完全不分的年代,是否交代自己的問題已經上升至政治覺悟的層面。在單位作出了交代,在家就不可能再隱瞞下去了,他不得不回家告訴妻子,這對他來說是一件非常艱難的事情,一來擔心妻子難以接受,再次犯病,二來不知如何處理權桂雲的去留。但向妻子交代已經是迫在眉睫,不說不行了。茅以升一直在尋找合適的機會向妻子吐露隱情。一天,茅以升同妻子閑談,妻子談興正濃,說到一位朋友的外室在上海報紙上刊登廣告公開披露自己被遺棄的事情。妻子說,外室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給男人難堪。她還評論說,這一定是朋友的正室逼得太緊,逼她丈夫同外室斷絕關係,丈夫沒有辦法,只好遺棄這位外室,外室便用這個方法來報復一下。戴傳蕙的話給茅以升帶來一點信心。茅以升想,看來妻子還是很大度的,也許會接受自己有外室的事實,這時候如果順水推舟,承認外室的事情可能會被妻子理解。茅以升於是將他同權桂雲從結識到在一起生活並有一個女兒的事情大膽地對妻子說了。儘管茅以升料到這一坦白會使妻子難過,但他卻沒想到妻子的反應異常強烈,「妻子聽了頓時變色,一語不發」。在戴傳蕙眼裡,丈夫為人正直,對自己從無二心,夫妻二人的關係始終和諧美滿,她從未料到丈夫娶了二房。從此以後,戴傳蕙心情一直不好。茅以升的外孫女徐依協回憶說:外婆從來眉頭緊鎖,心事重重,好像沒有高興過。因為她出生時,外婆已經生活在一種難言的痛苦之中。妻子的強烈反應使茅以升的生活陷入了被動、煩惱、焦慮之中。妻子知情後意味著孩子們也將知情,親戚朋友都將知情,個人的隱私將完全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
「文革」剛開始不久,戴傳蕙就去世了,主要是因驚嚇喪命的。
茅以升在《蕙君年譜》一書中寫下了對妻子一生的評語:外寧內憂,似福多難。他為妻子寫下的悼詞是:一世操勞,半生憂悴,負卿曷極;滿門遺愛,萬里留芳,惠我何多。深陷家庭矛盾中俗話雲,家家有本難念的經。茅以升有五女兩男,同戴傳蕙育有六個子女,同權桂雲育有一女,名茅玉麟。儘管工作繁忙,他仍會抽出時間幫助和解決子女的問題。他在回憶錄中詳細記載了每個子女各個階段的情況。他的長女茅於美曾回憶說,父親與其他人不同,從不把家小丟在一邊,而是每次調換工作都要全家一起跟著他走。他願意同全家人在一起。每個子女的入學、工作、婚姻、家庭等情況他都非常關心。當然由於中國傳統觀念,茅以升對兩個兒子更加偏愛和重視一些,但是對幾個女兒也非常好。他曾為次子茅於潤的愛情和婚姻非常焦慮,對長子茅于越有求必應,晚年對小女兒茅玉麟也呵護愛憐。茅以升19歲就有了長子茅于越,由於他後來出國留學,茅于越主要由母親戴傳蕙帶大,同母親的感情自然也更加深厚。茅于越1949年起就在聯合國所屬的國際電訊聯盟工作,解放後他仍舊留在瑞士聯合國機構工作。雖然曾經短期回國探親,但因長期居住在國外,父母對他的思念之情非常強烈。戴傳蕙去世時正值「文革」,茅于越未能回來為母親送終,令他萬分遺憾。直到1972 年,一些海外華僑可以回國,茅于越夫婦便帶著女兒踏上回國征途。
那時權桂雲與女兒茅玉麟已經搬來同茅以升住在一起。茅于越夫婦向茅以升表示,只要權桂雲在家,他們便不肯進家門,非要權女士離開不可。茅以升因此非常為難。
茅以升有什麼事情都來找我大舅媽(茅於軾的夫人)商量,這次也不例外,他求我大舅媽想想辦法,看怎麼才能擺平這件事情。大舅媽於是找到權桂雲給她做工作。權桂雲通情達理,答應同女兒暫回蘇州老家,茅以升也很高興,立即轉告兒子可以回家住。茅于越回來那天,全家出動去機場歡迎,我大舅媽代表我外婆外公也去迎接遠道歸來的親人。哪裡想到,茅于越到北京後仍舊錶示不回家住,要住在賓館。不僅如此,他連家門也不肯進,親友們想見他就去賓館,於是親友們只好天天往友誼賓館跑,連年近八旬的老父也不例外,好不辛苦。茅于越當時來拜訪過我外祖父,吃飯時,茅以升也來了。席間,我大舅媽勸他們說,儘管理解他們對母親的感情,但現在要從現實情況出發,父親年齡大了,需要人照顧,而且是既成事實,應該接受。但是茅于越仍舊錶示不願接受權桂雲。據我大舅媽回憶,茅以升那天甚至說:「你怎樣才能接受呢?是不是要我給你下跪?」茅以升晚年內心的痛苦和受挫感非常強烈。據他小女兒茅玉麟回憶,茅以升本來就有胃痙攣的毛病,只要精神緊張就會犯病。因家庭矛盾,茅以升不止一次犯病。
外室權桂雲低調生活權桂雲搬來同茅以升住在一起,對權桂雲來說,二十年來,她第一次能同自己的男人生活在一起,對他們的女兒茅玉麟來說,十幾年來,她第一次有了一個正常的家庭,但是她們沒有料到的是,茅以升的子女和親友很難接受她們。雖然茅以升的子女也認為權桂雲是一個好人:她脾氣溫和,為人低調,從不張揚。但是另一方面,這些子女又難以接受父親曾有外室的事實,他們認為是父親造成了母親的痛苦。
茅以升與權桂雲在天安門城樓
為了得到茅以升子女的承認,權桂雲盡其所能:幫助茅以升料理家務,照顧他的衣食住行。「文革」期間茅以升的子女下放幹校,孩子們留在北京時,權桂雲精心地照看他們,她想盡量做得更好以贏得親友的好感。但是茅以升的子女特別是他在國外的兒子,對權桂雲始終懷有無法釋懷的怨恨。即便母親戴傳蕙已經去世,即便權桂雲住進茅家後不到十年也病逝,這些子女們仍舊不放過他們的老父親。我曾親眼目睹茅以升遭親友指責的場面,他對此的態度是一言不發。他的大女婿徐旋後來對我說,這是茅以升採取的對策:以沉默做抵抗,以無言來反擊。茅以升曾向妻子戴傳蕙保證要替權桂雲找一個工作,但他又不忍心讓一個沒有生活技能、文化程度不高、心地善良卻身體虛弱的女人獨自面對嚴酷的世界。和妻子分手?他更不可能丟掉生活了五十多年,共同經歷無數風風雨雨的妻子和一家人。自從他「金屋藏嬌」被曝光以來,他的家庭生活就變得非常痛苦。幾十年生活在負罪感之下,對妻子、對子女、對權桂雲和他們的女兒玉麟,他都感到內疚。他寫過檢討信,一封又一封,乞求原諒,他承認犯錯,向黨認錯,也向子女認錯。茅以升的小女兒茅玉麟回憶說:「母親就是因為很清楚父親受到的精神上的折磨,所以她的心情也非常憂鬱。她知道這一切都是沖她來的。母親是一個不會反抗的人,逆來順受,但也許不會反抗更好,如果天天反抗吵鬧,我父親可能更不好受。她還是個非常勤儉克己的人,我記得最清楚的是母親每年都會說:『明年不死我就做一件棉襖。』因為她身上那件黑棉襖穿的時間太長了。可是直到死她也沒有做成新棉襖。」
女伴病榻,子絕父情茅以升除了神經性胃潰瘍以外沒有其他疾病,88歲以後視力嚴重衰退,90歲以後身體開始衰弱。1987年,茅以升因發高燒住院,在他身邊照顧他的主要是小女兒茅玉麟。茅玉麟小的時候與父親在一起的機會不多,父親去世前只有她在身旁陪伴。幾十年過去了,茅玉麟仍舊清楚地記得陪伴父親度過的最後時光。
茅以升與小女兒茅玉麟
茅以升晚年對小女兒茅玉麟一直放心不下。茅玉麟初中畢業就在工廠工作,婚姻生活也遇挫折。茅以升想,按照中國傳統的說法,長兄如父,他的大兒子茅于越應該關照最小的妹妹茅玉麟。1979年,茅以升借去歐洲訪問的機會,去了長子在瑞士的家。茅以升就把自己的想法對長子說了。但是不曾想到,茅于越聽了非常生氣,不但回絕了父親的要求而且從此再也不理父親了。可是父親卻始終念念不忘這個兒子。據親友回憶,在他病重住院時,本以為茅于越會原諒他,會給他寫封信,但兒子一直沒有來信。茅以升天天盼望著,只等著有封信來,在彌留之際他仍舊念叨兒子。家人於是想了一個辦法:編造了一封茅于越的信,對他說:兒子來信了!然後把信念給他聽,茅以升於是手裡捏著這封信告別了人世。
原創科海觀瀾
劉民壯,最後的野人
從極度缺水到世界典範,新加坡的水故事發人深思
「他的表現更多是靈性而不是宗教的」——觀紀錄片《巴斯德》有感
細思極恐的藍腦計劃,機器人會思考還會墜入愛河。。。。
石墨烯的世界如愛麗絲仙境,你沒聽錯!
古稀之年的追求,諾獎得主丁肇中的科學人生
他是和愛因斯坦一樣的超級天才,留下大腦含恨而死,200年後他的研究最終被證明。。。
他是《心術》的原型之一,每天鏖戰於生死戰線,卻如暖陽般溫暖著絕望的病人。。。
上海千萬株熱帶樹木大面積凍傷,巨資引進昂貴樹種值不值得?
崔永元轉基因紀錄片中的科學錯誤,看第一個採訪就徹底暈了
元代的科技有多牛!本草綱目源自蒙古醫術?
漸凍人生,目睹自己死亡全程卻無法掙脫。。。
被燒死的布魯諾捍衛科學?他的死也許只和宗教有關
他讓胡適念念不忘,促中國物理學崛起,坎坷一生,含冤而死,卻為我們留下了永恆的精神財富。。。。
他曾每周驅車為楊振寧和李政道上課,天才論文曾被撕成二半,垂暮之年終於手捧諾獎。。。
導師和學生到底應該是什麼關係?
上帝的兩扇門,揭開基因組天書的奧秘
何惠琴 和古屍打交道的女科學家
嫁給一個科學家是什麼樣的感受
他是謎一般的數學天才,猜想了宇宙的形狀,卻拒領所有的數學獎。。。
復旦、交大現在這樣招老師了,你心動了么?
夜郎自大中的夜郎國後人找到了,居然是他們。。。。。
史上最強文科生:學歷史居然成為物理學家,還獲得最牛的數學大獎。。
歐洲旅遊途中的科普及人文(漲知識的酷文)
根本想不到,禍害全球的海洛因居然是這家知名跨國企業研發的。。。
戴世強專欄系列
流體力學的魅力(第一篇):美麗的街古老的街惹禍的街 名人的街流體力學的魅力(第二篇):流體力學家成為偵探,幫人洗刷冤情打贏官司流體力學的魅力(第三篇):相隔萬里,阿拉斯加地震居然能讓夏威夷海灘泳者喪生!流體力學的魅力(第四篇)颱風緣何跟我們「躲貓貓」流體力學的魅力(第五篇)魚兒這樣告訴我們流體力學的魅力(第六篇)《野渡無人舟自橫》的悲慘續篇流體力學的魅力(第七篇)重大科學發現的瑰麗詩章——孤立波史話流體力學的魅力(第八篇)流體力學的科學美老科學家的婚姻愛情(第一篇)周培源的故事老科學家的婚姻愛情(第二篇)錢學森的故事老科學家的婚姻愛情(第三篇)錢偉長的故事老科學家的婚姻愛情(第四篇)郭永懷的故事老科學家的婚姻愛情(第五篇)蘇步青的故事老科學家的婚姻愛情(第六篇)谷超豪的故事錢學森系列
錢學森與技術科學思想在中國的早期傳播
錢學森與中國導彈等尖端技術早期規劃
錢學森科學創新生涯給予我們的啟示
推薦閱讀:
※橋樑專家懷揣「甲骨文」申遺夢
※適道仁心,醫界橋樑
※2015年度橋樑大事記
※國內開始修建千年內最長海上橋樑,外國人稱其為「新七大神跡」
※港珠澳大橋主體橋樑全線貫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