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歸語文本色 實現有效教學

回歸語文本色 實現有效教學

江蘇省建湖縣建陽小學 張瑞成 郵編:224751

【內容提要】:所謂有效教學,是指在師生雙方的教學活動中,通過運用適當的教學策略,使學生的基礎性學力、發展性學力和創造性學力得到很好的發展。目前的小語課堂還或多或少地存在著高耗低效的現象,原因是多方面的。課標要求「尊重學生,把課堂還給學生」,課堂上教師只有通過指導朗讀及有效評價等互動形式培養學生語感,尊重學生獨特的個性閱讀體驗,豐富學生的語言積澱,才能提高他們的語文素養,讓他們在快樂中學語文。同時扎紮實實抓好課內外的有效訓練,抓實課堂教學的鞏固和延伸環節,從而最終實現「簡簡單單教語文,完完全全為學生,扎紮實實求發展」的教學目標。

【關鍵詞】:原因分析 解決策略 語文本色 有效教學

隨著課改的進一步深入,以學生為本、以促進學生的發展為本的新理念走進了小學語文課堂,課堂中較多地出現了師生互動、生生互動、人機互動、平等參與的生動局面。

但不容否認的是,語文教學中「高耗低效」的現象仍在困擾著我們:或是教師教得辛苦,學生學得痛苦;或是語文課堂教學花樣翻新,學生秀出真我,只見空洞的熱熱鬧鬧,不見文本的有效闡發、挖掘和共鳴;或是熱衷於對一篇課例生硬地或巧妙地「深挖硬掘」,把一篇篇血肉豐滿的文章肢解得支離破碎……凡此種種,使得語文教學教多得少,招多效低,走入了「高耗低效」的死胡同。

一、低效課堂的原因分析

1、教學目標不明確。

《新課程標準》對小學各學科教學的總目標、學段目標做了明確的指示和安排,但教師往往只重視本學科本年級段的目標,缺乏對整體教學目標的把握。在課堂教學時重視教學任務的完成,忽視了對三維目標的分解和滲透,教學的目的性不明,針對性不強。

2、教材分析不透徹。

對教材的分析淺嘗輒止,或一味地死抱教參,自己不去認真地研讀教材、理解教材、挖掘文本的內涵、分析教材的重難點,對文本沒有整體的把握,因此備課的時候無從下手,處處重點,滿盤皆兵,教學內容的安排超負荷,教學任務不能按時完成。

3、教學環節不合理。

部分教師教學理念的更新跟不上課程改革的步伐,穿新鞋走老路的現象依然存在,串問式、注入式的課堂時有出現,有些課堂貌似新穎,但剝開外衣,依舊是傳統課堂的翻版。有些教師一味地追求課堂的繁榮,教學環節一個比一個精彩,課件製作一個比一個豪華,教學過程一個比一個流暢,學生被誘進了老師預先設好的圈圈,課堂在熱鬧中開始,在喧鬧中升溫,在吵鬧中結束,佔用了學生思考的時間,剝奪了學生探究的權利,忽視了冷是熱的前提,靜是動的基礎。

課堂的生成離不開課前的預設,沒有課前精心的預設就沒有課堂精彩的生成,因此,沒有預設的課堂是不負責任的課堂,是不會有效的課堂。有些教師備課時只重視微觀的布局,缺少宏觀的審視,對教學的情景、學生的配合、師生雙邊的互動程度等思考甚少,因此在課堂上一遇偶發事件或學生思維出現偏差,就無所適從,一些能夠生成精彩的契機把握不住,白白浪費。

5、教學語言不藝術。

語言是一門藝術。課堂教學中,教師巧妙運用自己的語言,引導學生自發、自主、自覺、自由地走進教材,融入文本,往往會使課堂更加充滿活力,充滿個性,充滿靈性。但備課的時候教師往往考慮的是教學內容如何安排,教學環節如何設計,教學流程如何展開,而忘記了教師課堂語言的作用。導致的結果是課堂上教師語言的個性化明顯,隨意性較大,缺少針對性、啟發性和激勵性。

6、教學魅力不彰顯。

課堂中,教師淵博的知識、優雅的教態、巧妙的設計、精彩的語言、獨特的風格是課堂教學實現最優化的重要因素。但由於先天的原因和後天的努力不夠,部分教師對自己的教學水平和教學能力缺乏自信,教學時束手束腳,扼制了課堂精彩的生成,使得課堂枯燥無味,抹殺了學生學習的興趣。

二、有效課堂的教學策略:

作為一名與學生天天打交道的一線語文教師,針對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現狀,結合自己的實踐體會,對如何提高語文課堂的有效性談一些淺薄的看法。

所謂有效教學,是指在師生雙方的教學活動中,通過運用適當的教學策略,使學生的基礎性學力、發展性學力和創造性學力得到很好的發展。《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解讀》指出:所謂「有效」,主要是指通過教師在一段時間的教學之後,學生所獲得的具體進步和發展。具體表現在:學生在認知上,從不懂到懂,從少知到多知,從不會到會;在情感上,從不喜歡到喜歡,從不熱愛到熱愛,從不感興趣到感興趣。

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語文教學的生命,而這生命能否得以延續,取決於教師是否能充分發掘學生的興趣點,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能否做到與文本有機結合,真情演繹文本內涵,提升孩子們對文本的感悟,讓我們的語文教學呈現實效。有效的課堂教學是兼顧知識的傳授、情感的交流、智慧的培養和個性塑造的過程。

(一)課前的精心準備:

1、教師認真鑽研文本——有效教學的前奏

  我們認為,要實施有效教學,教師首先要做到明確目標,深入鑽研教材,巧妙進行教學設計。教師應正確到位地理解文本,與作者對話;把握價值取向,與編者對話;了解學生的學習實際,與「學者」對話。既要能「入乎其內」,又要能「出乎其外」,還要能「化乎其中」。若對文本的解讀把握不甚到位,就會大大削弱教學的有效性,使學生難以進入情境。

  (1)鑽研課文題目——牽一髮而動全身。題目是文章的眼睛。鑽研教材先要琢磨題目,有些題目不僅反映了課文主題,而且暗示了行文線索,是學生理解文章、把握文章內容的第一級台階。利用文題設疑求答,能激發他們閱讀課文的興趣和慾望。在鑽研教材時,先和題目對話,從課題出發,扣住突出反映題眼的重點句段,以達到「牽一髮而動全身」的目的。

  (2)琢磨標點符號——標點符號也含情。標點符號是書面語的有機組成部分,並藉助語境產生豐富的內涵。鑽研教材時,每個標點都不該放過,要認真琢磨它的深刻含義。《望月》寫「我」和小外甥賞月背詩,並展開豐富的想像。在對詩一段中,出現了「…………」並自成一節。仔細思考,一般的省略號都是六個點,這裡之所以這樣使用,是因為「寫月亮的詩多如繁星」,一個省略號不足以表達詩句很多。這樣,能幫助學生更深入地理解課文,並為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做好鋪墊,同時為學生學習和使用標點符號打下認知基礎。

  (3)利用文本空白——引發學生深入思考。文本給讀者留下「空白」,在閱讀中等待讀者用想像去補充,從而充實內容,豐富內涵。文本中的「空白」,只有經過深入細緻地閱讀,方能發現。因此,要引導學生從字、詞、句、段、篇章以及標點等去發現「空白」。《望月》中文末再次運用了省略號,給我們無窮的想像空間。教學中,我能適時引導學生通過欣賞月景圖片展開想像,抒寫自己的「心中月」。有效地利用空白展開教學,是教師在閱讀文本時的再創造,是非常豐富的教學資源。如果利用得當,能夠培養學生興趣,引發學生深入思考,鍛煉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鑽研文本是有效教學的前奏,透徹地把握教材可以使教師「輕鬆上陣」,充分發揮教材的功能,使學生獲得預期的進步,提高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2、學生認真預習文本——有效教學的準備

預習這一環節往往被教師忽視,而這恰恰是十分重要的環節。一位語文教師如果明確了教學目標,養成了學生的閱讀習慣,也就會重視閱讀的預習。預習達到的目標就是要求學生自己讀書,自己思考,養成習慣。

在引導學生預習的過程中,教師要靈活設計一些問題,例如:讀後有什麼收穫;有什麼疑問;喜歡哪些詞句,為什麼;這篇課文主要講什麼;除了課文提到的,還想了解什麼;哪些地方最值得自己學習等等。長期下來,學生的理解能力、概括能力、欣賞能力等都有了相應的提高。上課時,講到他們的疑難或感興趣的問題,他們都會認真聆聽;交流收穫時,他們各抒己見,互相解難時,他們也竭盡全力。

認真預習是有效教學的準備,學生提前介入文本,與作者「交談」,走進作者的內心,必將事半功倍。從心理學角度說,學生在預習過程中,發現疑難點,從而在大腦皮層上引起了一個興奮中心,即高度集中的注意力狀態,這種注意狀態加深了學生對所學知識的印象並指引著學生的思維活動轉向對疑難問題的解決,從而提高了學習效果。

(二)課中的精彩演繹

要想實現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很重要的一個途徑就是向四十分鐘要效率。課堂上只要我們心中有學生,本著「簡簡單單教語文,扎紮實實抓訓練」的教學目標,讓語文返樸歸真、回歸本色,讓課堂縈繞語文的氣息,讓學生體驗語文學習的過程,為學生打好文化的底

子,從而達到提高學生語文素養的終極目標。

1、有效朗讀,提高語文教學有效性的重要途徑。

朗讀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是提高教學效率的重要途徑。朗讀教學可以促進閱讀教學的展開,朗讀是「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朗讀是眼、耳、口等多種感官以及大腦同時參與的一種較為複雜的認知活動。朗讀教學是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引導學生走進文本,去感受作品中的生活氣息,喚起情感體驗,進而探求蘊涵在作品中的內涵。因此我們不僅要重視朗讀教學,還要注重朗讀指導的藝術化,充分激活學生的內心世界,引發個性張揚,使學生享受閱讀教學的無限樂趣。

(1)明確朗讀目的,提高朗讀的層次性

朗讀不是沒有目的地亂讀、傻讀,朗讀是為了感悟和解讀文本。因此,教師在備課時就要未雨綢繆,全盤考慮,從最能達到教學效果的方面來精心設計朗讀,讓學生的朗讀有明確的目的。朗讀是為了讀准字音,還是為了體會感情?是對課文大致地了解,還是對某句關鍵句子細細品味?對有的課文適合集體朗讀,有的課文適合個別朗讀,有的課文需要分角色朗讀,做到心中有數;對課堂上分幾個層次朗讀,做到統籌兼顧。如在導入《望月》第二節體會月夜下的意境時,教師配樂范讀後,要求學生自由朗讀課文第二節,看看文中描寫了哪些景物,這個意境使你想到用哪個詞語來描繪;在交流以後要求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再次朗讀,並說一說喜歡的理由,目的很明確,層次也很清楚。

(2)激發朗讀興趣,提高朗讀的積極性

興趣是學習的原動力,學生積極朗讀的興趣,有利於形成良好和諧的課堂氣氛,促進學生積極地參與學習過程,發揮主觀能動性和創新精神。因此在課堂上教師要調動學生參與朗讀的興趣,適當安排朗讀比賽、配樂朗誦、講故事活動等豐富多彩的語文活動,提高學生參與朗讀的積極性,使他們愛讀,樂讀。如在教學《九寨溝》瀑布美景時,教師運用多媒體展示九寨溝瀑布圖片,引導學生直觀感受,創設了教學情境,激發了學生的朗讀興趣,使學生想讀、會讀;在教學《望月》對詩環節時,教師先激發學生品讀文中的詩句,然後引導學生呈現積累,為師生對詩作好鋪墊。

(3)保證朗讀時間,提高朗讀的實效性

教師要敢於從課堂中拓展出學生朗讀的空間,給學生更多的時間和更多的機會,使更多的同學能夠參與到朗讀中來。教師要將在課堂上的提問轉化為學生朗讀過程中自己發現問題進行質疑、矯正的主動活動,激發學生課堂主體意識的發揮,使語文課堂真正成為學生朗讀實踐的場所。我們在教學《九寨溝》迷人的自然風光時,給足學生朗讀的時間,讓他們邊讀邊畫出文中描寫了哪些景物,然後讀你最喜歡的那一處,並寫下你的閱讀感受。

(4)尊重朗讀主體,重視朗讀的個性體驗

新課程里強調教師要發展學生個性,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朗讀教學也是學生的個性行為,每個學生的興趣、愛好、閱歷不同,對朗讀的感受也有所不同,所以在朗讀教學中應充分張揚學生個性,讓他們根據自己的喜好和理解去讀出自己心聲。在朗讀《望月》第二節時,我們都要求學生讀出自己的理解,說自己這樣讀的理由,抒自己獨特的個性體驗,把課堂真正還給學生。

2、有效評價,提高語文教學有效性的重要策略。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實施評價應注意教師的評價、學生的自我評價與學生間互相評價相結合。生動豐富的評價語言能最大程度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活躍課堂的氣氛,促進有效教學。

(1)讓教師評價成為激發學生主動學習的「催化劑」。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對學生的評價關係到民主平等的教學氛圍的形成,關係到學生個性的發展,人生觀、世界觀的形成。師生評價過程是兩者情感碰撞的過程,是激勵學生學習,進行合理導向的過程,也是學生自我調控,激發熱情,主動投入學習活動的催化劑。因此,教師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恰當地運用評價既是一種能力,也是一門藝術。作為一個語文教師,在課堂評價中要努力做到:

①情真意切地激勵。

在強烈的評價意識和明確的評價目的的基礎上,一般地說,評價以激勵為主,這種激勵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種是對優秀的反饋信息的激勵,如某個學生題做得正確甚至有獨創性,回答問題正確流利、乾脆等,教師就可說:「某某學生答得精彩,有見地」;一種是對「後進生」的激勵,後進生有一個很突出的心理障礙是缺乏自信,教師要善於從學生的反饋信息中,敏銳地捕捉到其中的閃光點,並及時給予肯定和表揚,把愛的陽光灑向那些易被遺忘的角落,使他們在老師的引導激勵下看到自己的能力和進步,從而增強學習信心,並逐漸由後進轉向先進。  

②有的放矢地指導。

在課堂教學中,對於學生反饋的信息,教師要善於扮演「公正法官」的角色,及時給予精闢恰當的「判決」,從而使學生能對自己的學習效果和能力有一個科學的正確估計,進而明確不足,找出努力的方向。教師的課堂評價一定要防止過於籠統模糊的傾向,有位教師讓學生朗讀課文,完了只是說了一句:「讀得不錯,請再讀下一段。」如能換成「讀得響亮流利,很好,如能在速度上放慢一些,注意停頓,掌握好語氣就更好了。」這種評價,一分為二具有辯證性,針對性強,有的放矢。不僅使學生準確了解自己的學習狀況,知道努力的目標,也會感到一種受到關懷後的溫暖。

③因勢利導地啟迪。

一名高素質的教師,他的教學評價應具有強烈的啟迪性,善於通過巧妙的教學評價,啟動學生的思維,開發他們的智力,吸引他們注意力,挖掘他們的心理潛力。如在教學《望月》第二節時,我讓學生用一個詞來概括這美好的月色,一生說「寧靜」,我追問「表現在哪呢」,學生說「連流水的聲音都能聽到」,於是我因勢利導引出反襯手法的運用,並相機指導寫作。又如一位學生作文中用水晶來比喻小公主的眼睛,我給予很高評價,「比喻恰切精當」,問為什麼,學生回答:「透明嘛,用這個比喻寫出了孩子心靈的純潔無瑕。」這固然不錯,但不夠全面,這位老師沒有忙於作評價,而是又順勢問了一句:「那為什麼不用玻璃呢,它不也透明嗎?」引導學生進一步思考,從而悟出用這個比喻形象地寫出了童真的純潔和可貴。

(2)讓學生互評成為促進學生共同進步的 「同化劑」。

學生互評就是學生之間相互評價。學生個體存在差異,為了讓每一個個體清楚地認識到自己在群體中的優劣狀況,激發評價對象的競爭意識,在教學中應鼓勵學生相互評價,引導學生積极參与,增進學生間的多向交流,以利於取長補短,讓學生進一步在與同伴學習的比照中認識自我。

①營造氛圍,調控狀態。

在教學中經常開展同桌互評、小組互評及全班範圍內對學生進行評價。如朗讀、背誦等,在自評的基礎上讓學生進行互相評價。「你認為他讀得怎樣?」「好在哪裡?」「還有哪些要注意的?」「如果是你,你會怎麼讀?」這樣,既讓更多的學生有了發表自己的見解的機會,發揮學生的互補作用,做到培優幫差,同時又培養了學生的合作意識,使學生在團結、協作、和諧的學習氛圍中得到發展。

②溝通交流,取長補短。

學生相互評價是獲得信息的一條重要渠道,因為平時同學們在一起相處的時間較多,相互了解也較深,便於清楚看到同伴的優點與缺點。因此要相信學生,要相信他們的參與有助於促進他們自身的發展,積極引導他們以一種公正、嚴肅認真的態度參與評價,讓他們認識到評價重在促進學生的發展。

③享受成功,實現自我。

當然,強調評價的激勵功能,並不是一味追求肯定,而是提倡在否定時應講究語言藝術,應更多地給予學生以鼓勵,即寓「貶」於「褒」,創設一種心理安全的學習環境。新課程標準強調評價要以人為本,關注個體的處境和需要,要尊重學生的人格,以使每個學生能最大可能地實現自身的價值。因此,適時地對學生的學習作出中肯的評價,使他們在享受到成功的喜悅的同時,明確今後努力方向,這是必須的。

(3)讓學生自評成為激勵學生自我發展的「內化劑」。

自我評價能夠促進學生對自己的學習進行反思,有助於培養學生的獨立性、自主性和自我發展、自我成長的能力,有利於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學生不僅僅是「認知體」,而首先應該是「生命體」。只有富有個性、充滿創造力的生命,才能獲得生存和發展的最大空間。在教學中,學生作為一種活生生的力量,帶著自己的知識、經驗、靈感參與課堂交流,從而使課堂呈現出了靈性生成性和豐富性。如:我們在教《望月》這一課時,為了讓學生能夠讀出文中第二節的意境,教師圖文結合引導學生讀重點語句,讀完後問他們為什麼要這樣讀,對自己的朗讀是否滿意,你覺得自己讀得怎麼樣?為什麼?還有什麼需要改進的地方?正是由於我們教師創造了讓學生自我評價的機會,學生對文本中「作者眼中月」的把握就更加鮮活了。

3、讀寫結合,提高語文教學有效性的重要手段。

有效訓練是教學的一個重要環節,課堂教學中,我們要重視課內的讀寫結合。在讀的基礎上,要轉化為書面語言,就要動筆。語文教學既要有對讀書的指導,也要有對寫作的指導,既要有讀的練習,又要有寫的練習,全過程體現讀寫結合,互動互促。我在教《望月》這篇課文時,當讀到「像眼睛,天的眼睛。」、「這是明亮的眼睛。它很喜歡看我們的大地,所以每一次閉上了,又忍不住偷偷睜開,每個月都要圓圓地睜大一次……」時,讓學生反覆朗讀後進行想像仿寫,寫出自己心中的月亮(「心中月」),寫後再讀。通過讀寫結合,學生不僅明白了作者要表達的愛月情感,還領悟到小外甥不僅愛幻想,而且想像豐富。

又如在教《九寨溝》一文時,學完全文後,讓學生結合自己的學文感受,滿懷讚美與喜悅之情寫一寫導遊詞,把這一「此景只應天上有,人間哪能幾回見」的美景介紹給更多的人,同時也有效地拓展了文本內涵。

語文教學要讓學生多讀,多寫。讀寫結合,讀寫互動。這樣做,語文教學就有了保證,學生的語文素養就有了真正的提高。

(三)課後的鞏固延伸

課後的有效訓練,它是課堂教學的鞏固和延伸。有效訓練可以檢測學生課堂聽講能力和知識消化、鞏固、運用能力,也可以督促學生及時複習、鞏固和運用所學的知識與技能。因此教學中,我們應針對小學生的年齡和心理特點,適時適量地設計形式多樣的開放而充滿活力的語文訓練。

1、因材施教,突出層次性

教學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因此,我們設計和布置作業也應該針對學生的個體差異,力爭讓每個學生在適合自己的作業中都取得成功,獲得輕鬆、愉快、滿足的心理體驗。

①作業量的分層。 作業量的分層是指我們可以根據學生的個體情況和對其發展要求的不同進行增減。對於學習能力強、智力發展好、知識掌握較快的學生可減少作業量;對於學習態度不夠認真、知識掌握不夠牢固的學生,應適當增加作業量。這樣,可以讓學有餘力的學生獲取自由發展的時間,一般學生也能得到充分練習,使學生的學習能力得到提高,促進其良好的學習習慣的養成。

②作業難度的分層。 作業的難度應略高於學生知識水平,具有思考的價值,學生才會對其產生興趣。教師可以根據學生層次差異把作業設計成難度不同的作業,讓學生自主選擇,從而使不同發展水平的學生都能較好地參與作業,享受到做作業主人的快樂。如在學了《九寨溝》一課後,我設計了這樣一個練習: a.摘抄描寫動物外形、動作、神態的語句。b.有感情地背誦課文。c.模仿課文的寫法,選擇一種可以觀察到的小動物,進行有順序、有部分的觀察,並寫出觀察記錄。這樣的作業布置由易到難,能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需要,使每一位學生練有所得,都能體會到成功的樂趣。

③作業選擇的自主。 教育實踐告訴我們,學生彼此有不同的學習優勢,也有不盡相同的興趣。因此,教師應有意識地設計多樣化的作業類型,讓學生根據自身的興趣、愛好選擇適合自己的作業,還能提高作業的針對性,獲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教學《林沖棒打洪教頭》後,教師設計了以下作業:a.複述《林沖棒打洪教頭》;b.給洪教頭寫一封信。(以自己或史進的名義);c.採訪「林沖」、「 洪教頭」(當然是同學或家長)並寫下採訪記錄;d.選讀《水滸傳》或有關水滸傳的故事。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感受來自主選題,因而提高了學生練習的主觀能動性和有效性。

2、內容豐富,突出開放性

我們在設計作業的內容時,應該充分開發課程資源,力求把課本上的語文轉換為學生生活中的語文。既要注意語文聽說讀寫各種能力的綜合,也要注意語文學科的工具性、社會性和實踐性,突出開放性,切實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內容上多掃描生活領域,盡量涉及學生關心的話題,接近他們的生活內容,吸引學生參與,說出心裡話,克服作業對學生心理的壓力,提高作業效率。可設計課前擴展性作業;課後延伸性作業;積累性作業;練筆性作業;綜合探究類作業等練習,促進有效訓練。

3、關注形式,突出多樣性

設計作業,是一種藝術,是一種創新。作業的形式應不拘一格,以多樣化的題型、多角度的考察,與聽、說、讀、寫、演、畫等訓練形式全面結合起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全面提高語文素養。如演說交際類作業;採集編創類作業;考察探究類作業;生活實踐類作業等多樣的作業形式,不僅可以讓學生在活動中學習,在生活中發展,還能讓學生感到學習的樂趣,發展他們的個性,提高他們的語文能力和素質。

「教學有法,但無定法,貴在得法。」追求教學的有效性,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我們期望憑藉課前精心準備、課中精彩演繹、課後有效訓練,達到「踏實、務實、紮實、樸實、真實」的教學境界;實現「簡簡單單教語文,完完全全為學生,扎紮實實求發展」的教學目標。「簡簡單單教語文,但簡約而不簡單」,需要我們下大氣力,將「實效」進行到底!

【參考文獻】:

1、《小學語文教學研究》(人民教育出版社)

2、《七彩語文·教師論壇》(江蘇教育出版社)

3、王丕主編的《學校教育心理學》(河南大學出版社)

4、唐鈺的《教學應有「趣味》(《教育藝術》2002.10)

5、《新課程的理念與創新》(人民教育出版社)

6、肖成全主編的《有效教學》(遼寧師範大學出版社)

7、薛炳群主編的《小學語文有效教學評價》(齊魯書社出版社)

8、《語文課程標準》(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


推薦閱讀:

ERP、CRM、SCM如何有效整合?
學會傾聽進行有效的溝通
4種癌症可以有效篩查
快速有效學粵語的幾種方法之常見粵語字的讀音、解釋、例句
遺囑經公證一定完全有效嗎,公證遺囑的注意事項

TAG:語文 | 教學 | 有效 | 回歸 | 文本 | 實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