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尼華裔參政日趨成熟》(2014年)

印尼華裔應該利用自己的經濟實力,並主動參與政治,這樣才能有效地保證自己的政治經濟地位,又可以為所在國和當地人民做出貢獻。

印尼華裔參政日趨成熟

尹鴻偉

千島之國——印度尼西亞在2014年迎來了一個決定未來的關鍵時期,該年既是印尼國會選舉年也是總統大選年。4月9日,代表12個政党參與角逐560個國會議席的6600多名候選人,已由近1.8億印尼註冊選民順利投票。 全球的華文媒體都對印尼2014年大選熱心關注,作為曾經是世界上排華最嚴重的國度,印尼華裔的政治地位一直是個重要的「晴雨表」。可喜的是眾多華裔身影出現其中,此輪大選甚至因華裔的廣泛參與而被譽為 「開創了印尼民主政壇的新氣象」。 在包括印尼在內的廣大東南亞地區,媒體一般均以「華族」來稱呼華人或華裔群體。目前,擁有130多個民族的印尼是東南亞面積最大的穆斯林國家,近2.4億人口中86%為穆斯林,其中有約1000萬華人和華裔,為世界各國華人華裔中人數最多,同時印尼政府認定華族是繼爪哇族和巽達族後的第三大族群。 值得注意的是,由於長期被文化壓制及相互融合,大多數印尼華裔在外表裝束上已經與當地族群非常接近,與現今中國人的差別越來越明顯。

從「華人」到「華裔」

55名華裔代表參與了2014年4月9日的印尼四級議會競選,其中首都雅加達最多為15名。印尼媒體估計將有20名華裔能夠當選,雖然競選的華裔人數雖比上一屆2009年大選有所減少,但體現了印尼華裔積極參政日趨走向成熟。

2009年4月的印尼議會選舉,有多達有38個政党參選,因此許多華裔代表被部分小政黨一窩蜂拉去競選,華裔候選人竟然多達千餘人。由於只有九個大政黨取得超2.5%選票的門檻可進入國會,大量華裔代表隨著其他29小黨被淘汰而落選。2009年大選,最終只有兩名華裔獲選為地方代表議員,14名華裔當選國會議員,西加坤甸市、山口洋市和蘇北縣市有數十名華裔當選地方議員。 雖然大選成績不太理想,但2009年仍然成為當地華裔進入主流社會的重要標誌。而在五年之後,除了印尼選舉委員會簡化參選政黨,華裔代表也不再一窩蜂登記參選,顯得更加務實與成熟起來。 上個世紀五、六十年代,印尼不斷發生搶掠屠殺華僑和華人的事件,幾乎所有華人社團、公會都被強制解散,漢語和華文更被嚴厲禁止。尤其1998年5月的排華騷亂再度震驚了國際社會,給廣大華人造成了難以磨滅的感情傷痕,至今仍然不斷被中國媒體和全球華人社會提及。 1998年,在位32年的蘇哈托專制政權終於伴隨著亞洲金融風暴的衝擊而崩潰,印尼開始走上了民主改革的路途,歷經了哈比比、瓦希德、梅加瓦蒂、蘇西洛數任總統後,華人的命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大多數印尼華裔在外表裝束上已經與當地族群非常接近,與現今中國人的差別越來越明顯。)

針對印尼是一個民族宗教多元國家的現實,1998年接任總統的哈比比首先廢除了「原住民」的法律稱號,重新允許教授中文,同時取消華人在入學登記和申請公職時要出示國籍證明的要求。自1999年10月瓦希德總統上台後,印尼政府又對外調整了對中國政策,對內也調整了對華人政策,希望為印尼華人創建一個平等的生存空間。2000年1月,瓦希德撤銷了蘇哈托限制華人公開慶祝農曆新年的總統決定書,同年2月親自出席了華人農曆新年晚會,同時宣布孔教為合法宗教。 瓦希德的努力促使華人開始融入印尼主流社會,並且發揮出越來越重要的作用。2001年,1978年頒布關於禁止進口和流通華文印刷品的條例被印尼政府撤銷,使華文正式合法在印尼公開使用。梅加瓦蒂總統上台後,更下令自2003年起將華人農曆新年定為印尼全國公共假日。 2001年,梅加瓦蒂大膽啟用了華人經濟學家郭建義,令其擔任了經濟、工業與財政統籌部長。2004年後,又有華裔余世甘、馮慧蘭在蘇西洛政府中擔任國企部長和旅遊與經濟創意部長。2007年,黃少凡就任西加里曼丹省山口洋市市長,成為印尼歷史上第一位華裔市長。在2009年立法會選舉雅加達地區代表的58個華裔候選人中,有兩位贏得人民代表委員席位。 承諾取消歧視華人的所有政策的蘇西洛在2004年10月出任印尼第6任總統,在其支持下,印尼國會在2006年通過《新國籍法》和《反歧視法》,規定凡是在印尼國土出生的人就是印尼國籍,從此印尼華人申請護照不再需要出示國籍證明書,政府也取消華人身份證的特別記號,從法律上保證了華人與其他民族的平等地位。 自2006年以來,蘇西洛夫婦每年均帶領政府高官團隊出席華人農曆春節晚會,以示政府善待華人的姿態。蘇西洛在2009年贏得了總統連任,其對華人的友善姿態也使許多中國人開始注意到他。2012年3月,蘇西洛訪問中國併到清華大學發表演,稱對中國和印尼兩國未來關係的發展充滿信心,清華大學還授予其名譽博士學位。 目前,98%的印尼華人都已經加入印尼國籍成為公民,將印尼視為自己的祖國。也因為這個巨大的變化,「印尼華人」的稱呼也更多由「印尼華裔」取代,雖然只有一字之差,卻代表了印尼社會對於這個群體的全面認可。華文《印度尼西亞商報》曾經指出:「已經成為印尼公民的華族人士,生於斯、長於斯、也死於斯,應視印尼為祖國,中國為宗祖國,要效忠印尼,與中國保持血緣關係。」

對政治高位的追求

應該說印尼華人一直伴隨著這個國家的誕生與成長,1945年印尼獨立籌備工作小組的64人中就有4位是華人。生活在印尼的華人,曾經具有多元的政治信念,有的信仰社會主義,有的支持民族主義,甚至有的信仰回教。印尼政治人物具有很大的風險成為階下囚,而華人的從政風險也因為種族關係更大。 在蘇哈托下台後歷屆政府的努力和鼓勵下,印尼華裔的感受也發生了巨大的轉變,普遍認為目前華裔的生存環境是幾十年來最好的。早有印尼學者建議,華裔應該利用自己的經濟實力,並主動參與政治,這樣才能有效地保證自己的政治經濟地位,又可以為國家和當地人民做出貢獻。 事實上,印尼經過蘇哈托總統專制管治32年後,華裔參政經歷了由恐懼、疏遠、參與到積極的數個階段。1999年6月印尼民主改革後首次大選,由華裔領導的大同黨僅一人當選國會議員,其他主流大政黨也僅有四名華裔進入國會。不過,隨著印尼民主步伐的加快與進步,華裔的政治地位同樣日新月異。 五年後的2004年4月議會選舉,華裔參政人數開始增加,三名華裔當選地方代表議員,12名華裔進入國會,超過20名華裔當選地方縣市議員。華裔議員最大的成果是得到了蘇西洛總統的支持,2006年爭取通過《新國籍法》,爭取到出生地公民權,並通過法令取消一切種族歧視條規,使華裔取得與其他族群平等地位,可參與競選省長,甚至總統。同年,時年48歲的華裔伍瑞章報名參加雅加達正副省長競選,儘管未能最後入圍,卻成為第一個華裔首都副省長競選人。 2012年9月,在雅加達省省長選舉中,主要反對黨鬥爭派民主黨的佐科維與大印尼運動黨的鐘萬學競選組合勝出,分別當選為首都特區的省長和副省長。時年46歲的鐘萬學出生於印尼蘇南省邦華裔家庭,曾任東勿里洞縣縣長。作為華裔和基督徒的他能夠高調進入政治高位,顯示出印尼社會已經非常包容,不再將華人放置在邊緣地帶,國際輿論普遍認為該事件對於印尼華人的歷史和政治意義無比巨大。

(鍾萬學的經歷標誌著印尼人民開始淡化種族身份,把各種族群全看成是印度尼西亞國民。)

雅加達市民認為,鍾萬學的經歷標誌著印尼人民開始淡化種族身份,把各種族群全看成是印度尼西亞國民。雅加達民族民主論壇外事主任羅秉光認為,華裔副省長對提升華族地位肯定有所幫助。印尼華社領袖陳社棟則表示,鍾萬學是全民的副省長,其應以國家的視野來處理問題,建議華族不要用狹隘的眼光來看待。 截止2014年4月,在印尼的34省中,已有三名華裔民選副省長:雅加達首都特區副省長鍾萬學、西加里曼丹副省長黃漢山、東奴沙登加拉副省長李振光。這些華裔都是土生土長的華族僑生一代,雖然多數不通曉華文,但與印尼主流社群打成了一片。2013年,鍾萬學還榮獲了哈達反貪污獎章,被認為是印尼社會對華裔參政的重要肯定。而印尼華裔政治領袖大力推行廉政,實施民眾醫保、解決基本民生等工作,屢屢獲得民眾認可。 2014年7月,擁有多家知名電視台、電台、報紙、雜誌、出版、電訊等多媒體集團的印尼傳媒業巨頭、48歲的華裔陳明立將與民心黨總統候選人、前三軍總司令維蘭托搭檔競選副總統,成為首個競選如此高位的華裔。陳明立希望通過個人學識糾正國家管理失當導致長年貧富懸殊的情況,建立法治及靠民間經濟力量推動國家經濟增長。 另外,印尼最大私營航空公司獅航總裁、50歲的華裔魯斯迪雖然不是回教徒,但卻決定加入回教政黨民族復興黨,目的要證明「少數民族也能和多數民族合作」。他表示對政治充滿抱負,主要是自己想看到印尼成為一個更多元化的社會,他所加盟前總統瓦希德創辦的民族復興黨走的就是多元化路線。 而目前最被關注的仍然是雅加達副省長鍾萬學,4月9日議會選舉投票後,根據印尼戰略與國際問題研究中心快速計票結果顯示,主要反對黨鬥爭派民主黨在大選中獲得19%選票領先,雖然最終結果要5月7日才公布,但輿論普遍認為由鬥爭民主黨提名的總統候選人佐科最有望在7月大選後成為下一任總統。印尼媒體預測,如果佐科當選新總統,其雅加達省長職位就會空出,而鍾萬學最有可能出任雅加達省首任華裔省長。 《雅加達郵報》更認為,大印尼運動黨黨主席普拉博沃可能要求鍾萬學搭檔競選總統和副總統,而佐科同樣也可能邀請鍾萬學當任競選搭檔,即無論是佐科或者普拉博沃勝選為總統,鍾萬學都有可能成為首位印尼華裔副總統。 中國駐印尼大使館參贊劉洪洋在2014年3月表示:印尼華人已是印尼民族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地位已不斷獲得提升;印尼華人不應該成為中國與印尼之間的問題,而應該成為橋樑,促進兩國的友好關係。

華裔不再是特殊群體

把「支那」(cina)改稱「中華」,40多年來對中國和華人(華裔)帶有歧視的稱呼終於一去不復還。2014年3月,蘇西洛總統簽署了2014年第12號總統決定書,正式廢除1967年第6號通告,該通告是前總統蘇哈托時代的產物,其對中國和中國人、華人的稱呼由Tiongkok和Tionghoa改成cina。 印尼旅遊與創意經濟部長馮慧蘭證實,因為印尼語將China讀成Cina(支那),一般情況下都被認為「支那」包含著對中國與華人的國格和人格的歧視與侮辱,因此蘇西洛總統經過慎重考慮後作出此決定。 針對把「支那」改稱「中華」的決定,華文《印度尼西亞商報》在3月21日發表社論指出:「蘇西洛總統的決定,繼續清除那些阻礙華人擴大參與面的障礙物和荊棘。在蘇西洛總統執政10年期間,他得到華人實實在在的支持,尤其是在追求政府達到已經設定的經濟增長指標方面。」 2008年1月27日,在全球華人口中臭名昭著的蘇哈托去世,享年86歲。同年7月,印尼駐中國大使館公使烏瑪在接受中國網採訪時表示:「從1998年以後,印尼華人就可以自由地去做他們想做的事情。雖然他們的人數佔印尼總人口的4%-5%,但他們的經濟實力卻占國民經濟的70%,他們推動著印尼經濟的發展。」 由於中國廣闊經濟市場的巨大誘惑,以及印尼華裔強大經濟力量的客觀存在,使印尼政府不斷重視華裔的多層次政治需求,並隨之積極改變。蘇西洛早在2005年就表示:「中國一直是本地區經濟發展的引擎之一。印尼希望能成為中國經濟成功的一部分,也希望中國能成為印尼經濟成功的一部分,希望中國在印尼有更多的投資。」 印尼輿論普遍認為,印尼在蘇哈托專制政權垮台後進入了相對穩定的發展時期,政治和經濟方面都得到了良好的收益,其中在善待華裔方面回報頗豐。截止2009年底,至少已經有300多家中國大小企業在印尼實際投資。2013年,中國與印尼的雙邊貿易額達到700億美元,顯示兩國關係一直朝著互惠互利的方向發展。

(中國傳統文化在印尼首都雅加達隨處可見。尹鴻偉/攝)

但印尼與中國的雙邊收益來自不易,1966年印尼開始反華後,蘇哈托政府禁止稱中國人為Tiongkok或者Tionghoa,而稱Cina,意在對中國人和華人的侮辱,同時提高印尼民族的優越感。中國政府曾對此提出抗議,各種矛盾衝突最終導致兩國中斷了外交關係。1990年中國和印尼恢復外交關係時,雙方協商後使用China,但基於蘇哈托時代印尼長達32年的反華政策,印尼一般老百姓仍然習慣稱中國為Cina,因為印尼文拼音中沒有China拼法,而華人聽到Cina的稱呼,就會聯想被諷刺和羞辱。 早在2007年春節期間印尼媒體就報道,蘇西洛總統重申對華人用「中華」代替「支那」,對新客用「中國」來代表「中華人民共和國」,以防止「支那」的負面涵義。2014年3月,蘇西洛總統在決定書中表示,印尼民族創始人在1945年憲法第26條中已選擇使用「中華」術語,後來使用「支那」術語違背憲法精神。印尼輿論認為「這是印尼政府和人民對中國政府和人民友好情誼的體現,也是印尼民主政治進步的重要體現,其意味著華裔在印尼國內不再是特殊群體」。 2012年2月5日,在雅加達的一次「剖析印尼華族的政治動態」座談會上,參會學者指出:「不但華裔擔心被排斥,事實上華裔也會排斥其他族群。華裔不應該停留在曾經發生的事件里,不要再固守在自己社群里,應該努力融入主流社會。」 印尼自1945年擺脫荷蘭的殖民統治獨立以來,一直試圖成為國際社會的關鍵角色,其對內努力撫平各政治派別的相互矛盾,對外堅持高調的外交姿態,始終沒有放棄成為國際社會重要成員的國家理想。 需要指出的是,並非所有印尼人士都對華裔的情況變化全盤接受,蘇哈托專制時期的排華思潮仍然有遺留,其他一些族群對個別華裔攀比富有及奢侈浪費等現狀也存在反感。2012年華人春節期間,印尼國家情報局官員李克沃發表了《華族應如何在改革潮流中過春節》一文稱:「華族對政府這樣真誠的尊重和信任與提供法律保護,仍然不覺悟和缺乏信心,而經常給政府添麻煩,實在令人難以理解。」

推薦閱讀:

2014自駕晉陝2  皇城相府
地風升-地水師(鎊美-11032014)
2014年春聯_馬年春聯
【 時間:2014-09-18 】尋找牛股起爆點
媽媽總是在那兒2014-09-12 卡乎

TAG:成熟 | 華裔 | 2014年 | 2014 | 參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