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港的歷史文化街區:從東井名區到橘井名區
www.gx.xinhuanet.com 2013年06月17日 17:16:32 星期一 來源:貴港日報
立於登龍橋社區三界廟前的梁孝子里碑。貴港作為歷史悠久的城池,有著輝煌與璀璨的往昔。同時,薪火相傳的本土西甌文化與南下傳播的中原文明相互交融,留下了豐富的文化遺產。體現這一多元融合文化的載體見證,則是貴港曾經擁有的三處歷史文化街區:東井名區、古郁名區和橘井名區。三處傳統歷史文化街區歷經自然災害和戰火兵燹,乃至近代以來城市建設浪潮中的破壞,但依然殘留了部分歷史遺存,顯得彌足珍貴,同時附著其上的歷史事件、歷史人物、本土典故及傳說故事,更是彰顯了歷經漫長時光、在歷史的變遷中形成傳統歷史街區的無限魅力和價值。東井名區清代光緒《貴縣誌》中刊錄有乾隆年間潯州府知府胡南藩的《讀潯州名宦志詩》共八首,其中之四是講述漢代鬱林郡太守谷永的:「夷巢十萬古西甌,聚嘯南江最上游。一自漢家開置後,曾煩鑿井郡東頭。」這首詩除了銘記谷永鑿井取水,改善民生,造福百姓的事迹外,同時也留下了貴港自先秦至漢的那一段二千多年前的塵封歷史印記。嶺南百越族兩大支系之一的西甌部族聚居在今天貴港市區鬱江南岸一隅,漢元鼎六年武帝平南越國,《漢書》記載「桂林監居翁諭告甌駱四十餘萬口降」。胡南藩詩中所言的「十萬古西甌」便是當年西甌部族歸附漢朝後的貴港本土原住遺民——烏滸人,這段史實在《後漢書》有詳盡記載:「建寧三年,鬱林太守谷永以恩信招降烏滸人十餘萬內屬,皆受冠帶,開置七縣。」隨後,谷永體恤民艱,率眾在郡東邊鑿井修渠取水,這就是東湖的前身——東井,又名「谷公井」。谷永鑿井郡東頭的這段歷史,開闢了東湖地區的人文歷史之淵源,使得中原文化浸潤到嶺外這片瘴癘之地。宋代,大文豪蘇東坡被由惠州再貶到崖州,在粵期間,蘇東坡聽聞孝子梁詔辭官守墓表孝的事迹,便專程由滕州轉道至貴州,拜訪了家在東湖邊上的孝子梁詔,並受其親孝之行為所感動,在其居家之處潑墨題字「甘露」、「熏風」、「瑞林」,以頌其孝行。此外,蘇東坡在貴期間還遊覽了貴之名勝東井、南澗井等地,並題留「東湖」、「南澗」石刻,到清代《金通志》還記載「井口刻東坡書東湖二字」。明代,回鄉省親的貴州省總兵、加鎮國將軍沈希儀聽聞坊間民謠雲「貴縣四山全,只因東井穿,東井若不穿,三科中一元」,這位從一品大官遂命人運石填平東井,舊縣誌記載「壘石填塞湖水泛溢」,於是東井底被石封塞,水不漏,積聚成多,井水溢於外,便與周圍大大小小的蓮塘匯聚成東湖。旅行家徐霞客於1637年途經貴港時,在其遊記留下「又五里,則路兩旁皆巨塘瀦水,漾山瀠郭。又一里,過接龍橋。疊石塘中,以通南北,乃堤而非橋也」的文字記錄,為東湖地區保存了東湖及登龍橋在明末時代的歷史寫照。到了清代,貴縣果然應了「東井若不穿,三科中一元」的民謠:整個明代,貴縣只出了一個進士,而明之後的清代,接連出了九位進士!乾隆年間知縣石崇先在登龍橋上的風雨亭南北兩端題「東井名區」和「登龍勝跡」兩處匾額。光緒年間貴縣編修縣誌,主持編纂的梁吉祥邀請當時貴縣籍一品大官、官至四川省總督的陳璚為新成的《貴縣誌》寫序,並藉此機會請這位蜚聲海內的清代書法家補題家鄉已佚失的蘇東坡「東湖」、「南澗」石刻,陳璚欣然應允。如今石崇先所題的「東井名區」匾額早已湮滅於歷史長河中,但在東井名區所覆蓋的東湖周邊區域,貴港本土市井諸多歷史典故及神話傳說仍然在民間傳頌,貴縣八景中即有鐵巷朽榕、銀塘夜雨、東井漁歌三景出自東湖地區。孝子里、登龍橋、三界廟、節孝牌坊、李氏祖祠及舊式民居群落等本地典型城市建築符號也都彙集在東湖周邊。作為2008年貴港市頭號城建項目——東湖綜合整治開發建設工程的項目用地,經過五年的開發建設,東湖地區已初現勃勃生機,正在譜寫東井名區的新篇章。
大南門城樓,貴港古城歷史文化的地標。古郁名區北部巍峨的蓮花山脈,與坦蕩的鬱江平原界限分明,構成貴港的地貌主體。清代光緒《貴縣誌》有云:「貴踞潯上游,四山環拱,前臨鬱江,東山虎伏於左為郁水鎖鑰,七星諸峰石筍參天奇特秀麗峙於西,南山二十四峰環衛縣治之前,後枕北欖大小坪天山為屏。」我國古代城池選址講究依山面水,附臨平原,左右山臂環抱,面前朝山、案山拱輯相迎。貴港無疑就是這種「風水寶地」的標準模式:郁水蜿蜒穿越鬱江平原,北靠延綿高崇的大小平天山脈,南山二十四峰作案山拱於前,東山群峰和西山諸峰分別聳峙於左右兩翼。作為全境治所的城址,更是一個「風水微縮版本」:前據鬱江為濠,東湖、井塘及南澗諸水環繞於後,西北則以寶江(今名鯉魚江)天塹為險。清代光緒《貴縣誌》附有一幅縣城衙門全景插圖,圖中官衙建築群規模宏大,在縣衙正大門照牆上有一牌匾題曰「古郁名區」四大字。古郁名區涵蓋五門城內及城外附郭,以縣前街(今縣東街)為中軸線,直至延伸到西街(今西五街),包括了中國古代典型城池的所有建築元素,有完整的城牆、城門、瓮門及箭門的城防體系、官府衙門、道觀寺廟、會館戲院、商號當鋪、私塾學堂、傳統民居等等。古郁名區範圍西起鯉魚江,東達大東碼頭,南抵鬱江,北至建設東路,最核心的地段為舊縣治衙門一地,即港北區政府舊址。據舊縣誌記載,唐代元和年間,貴州刺史謝鵬「因感南江地勢低洼,苦於水患,乃遷州城於江北」。貴港的城垣歷史發展過程大致如下:從鬱江南三里的吳國陸績築郡城,到唐元和年間遷於鬱江北岸築土城,元代至正年間改為石砌並設五城門,明萬曆年間改砌青磚並增高,清康熙年間重修,咸豐年間兵亂毀損嚴重,舊縣誌記載「基址盡平,僅存城門舊跡」,到光緒初年,知縣何昭然倡議重建,在近二十年時間裡,分別由何昭然、李宗庚、焦肇駿、呂汝棠、左秉堹、孫乃誠、徐炳文七位知縣接力修築才竣工。民國二十五年(1936年),狹小的內城區域已無法滿足城市的擴張和商業貿易的發展,在縣長黃紹耿任內掀起拆牆建街浪潮,在這期間,五座城門之間的城牆全部被推倒拆除,興建了11條馬路,中西合璧風格的嶺南特色騎樓建築群紛紛落成,城內城外遂連成一體,再無內城外城之分。1993年《貴港市志》記載「至貴縣解放前夕,古城牆已拆,僅留下大南門城樓」。大南門作為貴港僅存的城牆遺迹,是貴港這座城市的歷史根脈,見證了貴港的興衰歷史和現代化城市的迅速發展。在2008年5月和2011年7月,文物考古部門分別對港北區政府舊址和蓮城賓館舊址這兩塊相連的區域進行了搶救性發掘。這兩次考古,發掘出唐宋官署建築遺址,以及漢代城壕、壕溝及柱礎等建築材料及各個時期的水井、房址等生活遺迹,遺址文化堆積層從西漢前期至明清時期的大量遺迹遺物層層疊壓,時間延續達二千多年。這兩次考古發現,印證了唐代州官謝鵬北遷州城這段史實,更重要的是填補了貴港鬱江北岸唐代之前的城垣空白歷史,向世人證實了二千多年來,貴港一直是座兩城對峙的古老城池。如今古郁名區的範圍與集防洪堤、濱江公園於一體的鬱江北岸堤園路項目範圍大體重疊。在堤園路項目的規劃藍圖裡,寄託著幾代貴港人城牆根下的夢想,未來這片歷史區域終將涅槃重生。
橘井名區牌樓。橘井名區橘井名區位於市區江南一隅,這處歷史地段有一定的規模,傳統格局和歷史風貌保存較完整,歷史建築較集中成片。胡南藩詩中所描繪的「夷巢十萬古西甌,聚嘯南江最上游」這段史實便發生在這片區域。從先秦時代的西甌方國時代開始,歷經秦漢,直到清民時代,這裡留下了諸多歷史遺迹與文化影響。「西甌」一詞最早出現的文獻是《漢書》:「蠻夷中,西有西甌,眾半羸,南面稱王;東有閩粵,其眾數千人;亦稱王」;《後漢書》有曰:「鬱林,西越也」;晉代郭璞注《山海經》有云:「甌在閩海中,鬱林郡為西甌」;《舊唐書》載:「貴州郁平縣,古西甌、駱越所居」,貴港作為西甌部族的聚居地中心,向來為歷史學界所公認。壯族作為西甌最後的直系遺民,比重在市轄三區人口中佔30%。公元前214年,秦開桂林、南海、象三郡,其中桂林郡治所在今貴港。貴港從此成為我國版圖裡的一個行政單元。漢元鼎五年,漢軍攻入南越國都城番禺。翌年,漢以南越、西甌之地立南海、鬱林等九郡,鬱林郡區劃範圍大體上繼承了秦桂林郡的衣缽。漢末三國時期,博學多識的陸績被吳國孫權任為鬱林太守兼加偏將軍,給兵兩千人。陸績到任後,除了傳播儒學興教育,還發動軍民在今貴港鬱江南岸的南江村修築郡城,開鑿水井,時稱「陸公井」。另據唐代《元和郡縣誌》記載:「績為太守時每登顯廟岡制渾天儀」,光緒《貴縣誌》記載:「顯廟岡在郭北里,縣北二十里」,可見當年陸績的足跡遍布了貴港的鬱江南北兩岸。陸績任滿東歸,兩袖清風的他行裝簡樸,船輕不壓浪,便在鬱江邊取石壓穩。至吳,棄於婁門。後被蘇州地方官題名為「廉石」,俗稱「鬱林石」,這塊源自鬱江畔的礁石如今仍矗立於蘇州文廟內。胡南藩作詩曰:「軍旅雍容一老儒,登岡手制渾天儀。歸舟滿載江邊石,可是清貧太守無。」此詩高度濃縮了陸績任職鬱林郡的功績與影響。五代十國時期,貴州剌史劉博古在陸公井旁種橘一株,以紀念「懷橘遺母」、「載石表廉」的先賢陸績,陸公井遂因此被稱作橘井,直到今日。宋代,抗金名將李綱被貶往海南島,在南下途中路過貴港,留下了一首七律《次貴州》,首聯「青楓夾道鷓鴣啼,古郡荒涼接島夷」描繪了州城自唐代北遷三百年後南岸舊州城的落寂,同時也道出了當時貴港乃中原通往海南島的一個水陸交通杻紐;詩中的「陸績故城依石巘」則是對當年陸績在今南江村築郡城蹤跡的寫實。清末民初,貴縣知縣蔣航將陸績故城這片歷史地段命名為「橘井名區」,邑人遂將這位東莞人的墨寶鐫刻於牌樓之上。橘井名區目前尚存碼頭渡口、石級石步、馳道遺迹、亞魁牌坊、黃氏祖祠、橘井水系、懷橘坊社稷壇、新興寺、安瀾塔、明清古民居群等古迹遺存,成為這片歷史文化街區獨特的建築元素。這些古樸莊重的古建築飽經風霜,銘刻著一段段歷史往事。橘井名區所具有的文化底蘊成為後人憑弔追憶陸績事迹的載體,令人回味無窮。2009年,橘井名區以「貴港南江古碼頭遺址」之名成為第六批自治區級文物保護單位之一,保護範圍包括渡口、馳道、牌坊等,這對繼續保護好這片「群峰拱於前,郁水環於後」的歷史文化街區將起到積極作用。目前,貴港市已確定將廣西(貴港)園博園園址規劃在西南大橋與同濟大橋之間的鬱江南岸濱水地帶,即「兩橋一園」建設項目,其中園博園的主體核心區域與橘井名區的範圍大體吻合。未來的園博園,將使鬱江南岸成為「鬱江邊的世外桃源」,在奔騰的鬱江畔,散發著園林的芬芳草香,回蕩著兩千年來的親孝廉潔的和諧音符。上述三處歷史文化街區是千百年來貴港人民創造本土歷史的見證,是貴港先民留下的生活印記,是城市記憶和歷史文化遺產,更是反映貴港歷史人脈的根與魂。如今,這三處傳統街區依然延續著並承載著貴港市民對美好生活的夢想與憧憬。(文/圖 楊旭樂)
推薦閱讀:
※四大名著皆與道教有關,揭示了道教在我國歷史文化中的地位
※我國的圍棋歷史文化淵源【下】
※歷史文化古跡——北京海澱景泰陵【圖文】
※中國歷史文化名城系列(76)特殊職能型:安徽亳州
※四神瓦當:蘊含豐富歷史與文化的珍貴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