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墨山水間的中國境界——評湯勝天的傳統文人山水畫
文章來自於微信公眾號《藝術導讀》 公眾號ID:daodu777
深度為你導讀藝術品的 | 類別 | 風格 | 技法 | 意境 | 人文 | 情懷 作者:仲紅衛
仲紅衛(韶關學院文學院)
從魏晉美學家提出「韻味」說,到唐宋美學家提出「意境」概念,再到清末王國維在其美學名作《人間詞話》中提出「有境界則自成高格,自有名句」,境界已成為概括中國傳統美學基本精神的核心概念,同時也是中國文化對於世界文化在理論上所作出的標誌性貢獻。就美學史的實際情況而言,境界的表現形態雖然千變萬化,不拘一格,但歸之於一點,則是能以活潑生動、別緻新穎、以少見多的意象來表達藝術家關於宇宙人生的獨特體驗和深刻領悟。
湯勝天作品
湯勝天教授的傳統文人山水,就是他關於中國境界之體驗和領悟的外化。在湯先生的畫里,欣賞者不僅能看到博綜古今而又自成一格的精細筆墨,還能時時感受到那流動不息、無所不在的中國傳統人文精神。正是這傳承數千年而不絕如縷的精神,構成了他所謂的「中國境界」。
湯勝天作品
這令人流連的中國境界首先表現在藝術家所選取的表現對象上。眾所周知,從孔子提出「仁者樂山,智者樂水」以及稱頌「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也」之後,中國傳統儒家就形成了「比德於物」的傳統,也就是將某種美好的品德賦予某些特定的自然物,這是傳統中國文人畫形成的哲學基礎。在這個基礎上,被賦予某種道德品質的山水和松、竹、梅、蘭等都成為常見的表現對象。這個傳統同樣也表現在湯勝天的文人山水裡。看他的畫,第一印象是他所選取的對象都是傳統文人畫所常見的。在這方面,他喜歡繼承明顯多於喜歡創新。仔細觀察,他最喜歡選取的景物則有三種:一種是或孤聳或奇崛的山峰,一種是或空靈或激蕩的流水,一種是或滄桑或蒼翠的松柏。這些積澱著豐厚的民族歷史文化精神的景物,因為藝術家精湛老到的筆法而流動著一種讓人神往的韻味。譬如他的巨幅山水《神韻天成,毫髮無憾》,其中的遠山以淡墨勾勒輪廓,而近山則用濃墨和皴法著重表現山勢的孤聳和山石的嶙峋;在布局上,遠山和近山之間間之以遼闊大江,近山之中又以奔流澗水相隔,這樣處理,不僅形成了分明的層次,同時又展示大自然的豐富。此外,整幅畫面開闊平遠,於雄偉壯闊中又顯出秀潤多姿,真可謂氣韻天成,盡現自然之精妙。
湯勝天作品
與在取象、筆法等方面注意向民族傳統學習相比,更能展示湯勝天之「中國境界」的,是他的畫所呈現出來的中國精神。這個精神,一言以蔽之,就是追求人與自然的和諧,並進一步追求從這種和諧中領會存在本身——也就是中國人常說的「道」。翻閱他的畫冊,會發現他的眾多山水畫卷都在描寫士人們閑散的生活狀態。這些士人遠離塵囂,或獨自一人,或二三為伴,優遊于山水林泉之間:其中有靜坐聽松者,如《萬壑千岩》;有孤舟獨釣者,如《煙雲放舟》;有漁歌對唱者,如《湖上漁歌》;有坐而論道者,如《寒山訪友圖》,如此等等,不一而足。細細品味這些圖畫,總是感到其中隱約透出一種意味,那就是人與自然之間的和諧和美。在這些圖畫里,人不是自然的征服者,而是自然的欣賞者;甚至不可以說是自然的欣賞者,因為欣賞還預設了物我二分的邏輯前提,而只可以說是自然的一部分,因為他們的生命律動和自然的生命律動遵守著同一的節奏,他們已經融入到自然中,成了自然的一個組成部分。所謂「自然而然」,正是道的最高境界。在此類畫中,給我印象最深者,也是我認為最能體現湯先生獨創性的地方,是他極其高妙地將「世俗生活」寫入畫中。
湯勝天作品
譬如《秋林煮茶圖》,於數株蒼翠遒勁的古木之間,畫三位席地品茗的文人,旁邊是兩位燒火煮水的童僕,整個畫面充滿了生活氣息,讓人感到十分親切;最重要的是,雖然畫了如此多人,但整個畫面不但絲毫不讓人感到喧鬧,反而感到非常之寧靜平和。在我看來,湯先生之所以敢於這樣做,是因為他對宋明以後「道在日用常行中」的哲學思想有了深入的體會,所以才敢突破習規,將日常生活大膽地寫入山水之中.
.
湯勝天作品
最後還想再說一點,湯先生雖然轉益多師,且看重對民族優秀傳統的繼承,但是並不墨守成規,而是多有個人創造。以用色為例:他認為傳統中國畫用色相對單調不是因為不需要,而是受到顏料製作技術的限制,因此在技術問題解決之後,就需要藉助色彩媒介抒發山水氣質。事實上,他的畫不但色彩豐富,而且常用潑彩的方法。為了充分發揮潑彩的作用,他發展出了獨特的疊彩法,通過強調色彩的飽和度、鮮艷度和疊加用色,大大提升了色彩的藝術表現力。《林泉嘉木》、《崇岳清暉》、《飛瀑雷鳴》、《石疊翠屏》等都典型地體現了這個特點。
以上對湯先生山水文人畫的評論,和他畫作的豐富精美相比,只可說是淺嘗輒止,掛一漏萬。筆者所以不惴簡陋,只是期望能拋磚引玉而已。
推薦閱讀:
※「鳥鳴澗」展示的三層境界
※關於境界(范寧)
※讀《傷寒論》三境界
※頓悟成就一生的十字極致境界
※人分7種,不同人有不同境界!(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