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專車」的包容度關乎城市競爭力

陳恩摯

青年經濟學者、財經專欄作家。

3篇文章

一直以來,計程車價格受管制且供不應求,計程車司機不會因好的服務而獲得溢價。那麼,有什麼動力讓他微笑服務?

(圖片來源於網路)

  這幾天,互聯網「專車」引發各方熱議。在很多人支持的同時,也有不少人表達了疑慮。

  事實上,從城市管理角度來看,「出行難、打車難」與每個老百姓的生活、工作息息相關。而企業運轉的核心是員工,因而,解決「出行難問題」關乎廣大企業的運轉效率。可以說,各地政府對「專車」的包容度,將關乎一個城市的競爭力。

  同時,作為互聯網的新生事物,各城市對「專車」的態度,也從側面折射出對新生事物的包容度及營商環境。

  為何計程車服務不如「專車」

  從網上的討論來看,不少網友提到「專車」價格貴。其實,這不是問題。要知道,「專車」只是提供給顧客一個多元的選擇。至於坐不坐,出於你的自願。

  不過,在未來,肯定會有不少廉價「專車」出現。試想,目前的計程車價格是在「昂貴的份子錢」基礎上定的。如果不用交或少交的話,理論上,肯定有遠低於計程車價格的廉價「專車」。另外,現在「專車」價高,除了規模效應還未實現外,還包含著風險溢價。因為作為新事物,它動了別人的乳酪,隨時有被查封的風險。

  記得前兩天,看到一篇文章,題目為《為何計程車和專車司機長著兩張截然不同的臉》。其實,這很正常。因為「專車」的服務關乎到「專車」企業的品牌形象,因而駕駛員會受到嚴格的監管。也就是說,良好的服務會獲得「溢價」。

  相比之下,一直以來,計程車價格受管制且供不應求,計程車司機不會因好的服務而獲得溢價。那麼,有什麼動力讓他微笑服務呢?從經濟學的角度講,這就是壟斷或管制導致了市場「失靈」,市場對服務的定價功能失效。

  安全性與「是否為私家車」沒有關聯

  目前,對於「專車」,交通部已經公開表示,鼓勵創新。但同時表示「禁止私家車接入參與經營」。對此,我尚有不解。

  經常乘坐計程車的人可能有印象,有時候,我們會遇到個別計程車特別整潔和乾淨。問過之後,你會知道,這是司機「自己的車」。所以,我想不通為何要求「禁止私家車接入參與經營」?為何要讓所有權與司機分離?

  從網友的評論來看,對於「專車」,人們最擔心的還是安全問題。事實上,目前,互聯網「專車」其實已經很安全。因為,每一筆交易,甚至司機的行車路線都會在電子平台上留下記錄。可以說,比傳統計程車更安全。

  不僅如此,「專車」公司會比任何運管部門更加重視服務質量及各種投訴、糾紛等問題。

  至於交管部門的責任,我認為最重要的是,對「專車」車輛進行規範的備案,倘若出問題,確保找到有能力擔責的公司,並維護乘客的合法權益。如果需要,再對「專車」車輛的保險繳納進行規範,那就沒問題了。我想,包括不允許路上停車議價在內,這些都能體現「專車」與黑車的區別。

  據此分析,安全性與「車輛是否為私家車」沒有直接關係。實踐已經證明,越開放往往越安全。越管制,常常會逼一些人去搞一些灰色的東西,從而導致安全隱患。

  「專車」是促使計程車份子錢下調的最佳途徑

  從網上的討論來看,有不少計程車司機擔心「專車」分食,搶生意。這個想法可能存在誤區。

  計程車「份子錢」是根據出行市場的供求而動態變化。原有的壟斷或管制帶來牌照稀缺,導致的結果是,「份子錢」的不斷攀升,司機並不會因此而獲益。既然計程車司機並沒有因為牌照管制而獲益,那麼,也不會因為「專車」的出現而損失。

  昂貴的計程車「份子錢」是壟斷或管制的產物。那麼,當「專車」出現後,當壟斷(或稱牌照管制)被打破,將導致計程車「份子錢」下調。

  試想,若計程車維持昂貴的「份子錢」不變,而「專車」不收或少收,那麼,計程車必然被理性的司機所拋棄。

  當然,這需要政府務必保持這個市場公平和開放,要警惕和防止出現新的壟斷。

  會不會造成滿大街都是「專車」或計程車?

  儘管如此,出租出司機朋友可能還會擔心,會不會滿大街都是「專車」或計程車?其實,這也是多慮。沒有企業或個人是雷鋒,沒生意還在大街守候或亂跑。市場一定會自動調節,最終出現新的動態均衡。

  總體而言,根據上述對「專車」的剖析,我們可以更清楚地看到,過度管制導致了高昂的交易成本和既得利益。「專車」服務的出現,對司機群體是利好。它繞開了政府的管制,打破了原來計程車市場的壟斷,減少了乘客和司機之間的交易成本,提高了雙方交易的效率。

  通過放鬆管制確實可以釋放出社會福利,降低社會運行成本,提高企業的活力,提高老百姓的福利。為此,「專車」也給決策者啟示和提醒:除了計程車領域外,藉助科學的管理或新的技術,還有哪些領域存在不必要的過度管制?

  不過,眼下計程車司機確實正在遭遇「破繭之痛」。一方面,「份子錢」還沒降下來;另一方面,生意多多少少被分食。但陣痛是短暫的,只需要堅持一下。否則,就有了「被人賣了,還幫別人數錢」的味道。

  版權聲明:本文為新華網思客獨家稿件,如有轉載,請註明來源於新華網思客。

(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新華網立場。)


推薦閱讀:

熱議 | 全球坐標中的珠三角新競爭力
大地院線:同步競爭力 — 封面專題 — 21商評網
3步保持終身競爭力:習得、拋棄、再習得
港媒稱香港漸失金融中心競爭力 憂內地依賴減少

TAG:城市 | 競爭力 | 競爭 | 包容 | 專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