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視劇侵權案頻發, 國產劇還能繼續在原著紅利上坐享其成嗎?

因IP原著涉及版權糾紛的案例不勝枚舉,究其原因是為什麼?影視劇侵權案頻發,原創編劇心寒。投資方市場跟著演員走,編劇望而卻步。

但事實證明,一味的迎合不是影視劇產業發展的出路。而且粗製濫造的IP造成的搶手現象背後隱患重重。中國影視行業需要用真正有溫度和誠意的作品來打動觀眾,實現良性發展,進而走出國門。

前不久,電視劇《紅高粱》又被推上了風口浪尖,只不過這次不是由於電視劇本身,而是因為劇本版權問題。因《紅高粱》改編自莫言小說,這場糾紛備受關注。

點擊載入圖片

此案一出,不少網友驚呼,《紅高粱》不是莫言的作品嗎,難道莫言抄襲?其實,小說作品和劇本是不同的,小說是文字作品,而劇本時要被影像化的,因此兩者的文學形式和創作目的本質不同。

關於此案,判定是否侵權,需要確認兩個要素,一是雙方作品的相似程度,二是雙方是否有接觸,如果有接觸,就有剽竊發生的可能,如果無接觸,即使作品相似程度高,但也是在獨立狀態下完成的作品,受到著作權法的保護。

看到這裡,我想,是時候聊一聊影視版權糾紛和國產劇IP熱潮那些事了。

影視版權侵權糾紛時有發生,編劇創作能力下降?

近年來,影視劇本侵權糾紛頻頻發生。此前,瓊瑤就曾將於正訴至法庭,認為於正擅自採用《梅花烙》的核心獨創情節,改編創作電視劇本,並聯合其他4方共同攝製、播出《宮鎖連城》等行為,侵犯了她的改編權和攝製權。

還有《羋月傳》原著作者蔣勝男訴王小平編劇侵權、《武林外傳》版權方訴《龍門鏢局》不正當競爭等案件,引髮網友熱議,包括《北平無戰事》《虎媽貓爸》《平凡的世界》在內的熱門影視劇亦都曾捲入類似糾紛。

點擊載入圖片

為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國家於2014年成立北京知識產權法院處理侵權案件,致力於打擊侵權行為。但公開資料顯示,2015年由各地知識產權法院審理的網路版權侵權案件仍有287件。

這些糾紛的產生,不管最終是否被法院認定構成侵權事實,但卻一定是著作權所有者(一般是作者)與版權購買者(一般是製片方)之間矛盾的反映。

影視侵權案的頻繁發生,一方面體現了原創本身的困難,另一方面,IP熱的出現使得同一種題材的劇目不斷湧現,如今年暑假扎堆出現了玄幻題材劇,以及今年興起的懸疑熱等,這些熱門題材劇的故事情節不免會與之前的同類型作品有所相似。

劇本原創已經很難了嗎?

現在IP價格已經水漲船高,拍成影視劇後一不小心還要被原著粉罵慘,IP背後的「金主」面臨的風險也不可謂不小。

但為何IP還是這麼受歡迎,主要還是原著已經積聚了不少粉絲,故事情節已經被讀者,也就是潛在的觀眾所接受,拍出來會受到更多關注,風險較小。

另一方面,不像國外邊拍邊播,編劇還能聽到觀眾的意見,國內影視劇都是拍完再播,沒有觀眾基礎和信息反饋,使原創劇本面臨風險,這就不難理解IP為何如此搶手。

這樣的IP熱潮的背後,其實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原創的困難。先前趙麗穎主演的《胭脂》熱播的時候,有宣傳文稿強調稱這部劇是編劇原創,而不是IP改編,這也從側面反映出近兩年IP被炒得太熱,以至於原本的編劇原創都成為了業內一股清流。

原創劇本的缺乏,則導致了國產劇內容、類型同質化嚴重的現象,因此頻遭觀眾吐槽劇情滿滿都是套路,看了開頭都能猜到結尾。

而不按套路出牌、製作精良的《琅琊榜》《偽裝者》等作品一經出世,就被觀眾奉為良心巨制,這在今年的白玉蘭獎上也有所體現。

點擊載入圖片

另一方面,原創的困難也反應了當下行業追逐熱點和資本傾向的現狀,製作方和投資方不敢輕易嘗試新題材和沒有粉絲基礎的內容,畢竟一部影視作品從IP購買到投拍、製作、宣發都需要很大的成本。

編劇的決定權非常小

國內的電視劇市場上,投資方和播出平台多是追著演員走,有些甚至說「只要是某個演員演的戲就買」,但是編劇卻很少有這種待遇。國內的編劇對劇本的把控力很小,而且合法權益容易受到侵犯。

因為編劇創作出來的人物形象要與選定的演員形象相匹配,所以在劇本完全成型之前往往需要多次推倒重來,這給劇本創作帶來了不小的挑戰。

通常情況下,編劇是按照每五集收取作品創作費。如果劇本不被資方認可,對方就可以拒絕使用,也就不會支付後期費用。

但有些時候,在作品播出後,編劇會發現其實最後的版本跟自己的創作非常相似。如果此時提起訴訟,一是周期長,需要很多時間、金錢、精力上的投入;二是勝訴的幾率較小,因為目前法律上還沒有完備的認定抄襲的標準。

《妻子的謊言》《步步驚情》等電視劇的編劇吳迎盈就曾指出,她在創作電視劇《十指連心》時就遭遇了資方拒付稿酬,直到2012年下半年電視劇播出,她把電視劇成片和自己提交的劇本進行了比對,才得以立案。

最終勝訴拿到違約款已經是2014年了。吳迎盈勝訴的結果是在得到許多同行支持的條件下產生的,但事實上業內有很多編劇被侵權後「忍忍就過去了」。

點擊載入圖片

情懷與利益如何共存

如果市場變成了金錢的角斗場,泡沫泛濫,最終每個從業者都會被吞噬。那麼,問題來了,情懷與利益如何共存,行業才能實現良性的可持續發展。

一味迎合,不會產生好作品

當前,觀眾的口味越來越多元,也越來越挑剔,最終作品取勝的關鍵還是要能打動觀眾,而打動觀眾靠的是思想、劇情和人物。

當前世界都在高喊擁抱90後、00後,但90後、00後的趣味也是各不相同的,僅以年代來打包那麼複雜的觀眾群體,本身就是粗魯的行為。

優秀的文藝創作者應該是創造潮流的人,在大眾還沒體察到變化之前,敏銳地捕捉到當代人的變化,用文藝作品表現出來,引發大眾思考引起社會話題。經典的作品並不是盲目追求潮流而產生的,而是有一個剖析人性的共通之處。

一部分IP是粗製濫造

近幾年青春電影、青春題材劇都很受市場追捧,也出現了不少作品,但不管是原創還是IP改編,看不到很多新鮮的東西。

任何一個題材,一旦市場上出現同質化嚴重的現象便值得警惕,因為觀眾很容易產生審美疲勞,走腎不走心的作品自然難以引起共鳴。

IP熱的背後,如同電視收視率一樣,網路點擊量、播放量等數據誇大甚至造假已經成為了行業心照不宣的秘密,但這也造成了信任危機。

從單一作品來看,數據量高、話題度高,製片方、編劇等都能從中收益,但從整個行業看,卻是一個不小的問題,製作資源、播出平台都是有限的,IP熱會擠佔優秀原創作品的制播空間,長此不利於整個行業的創造發揮。

IP搶手背後隱患重重

IP本身是一把雙刃劍,對於影視從業人員來說,既是機會也是風險:一方面IP背後隱藏著大量的粉絲,但另一方面,影像化與文字化存在很大不同,一旦劇版故事情節、人物形象與粉絲期望的無法匹配時,就會受到大量質疑。

前文提到IP非常搶手,搶手到什麼程度呢?網路熱門小說一直是國內大多數IP劇的主要來源,IP小說資源遭遇瘋狂掠奪後正日趨枯竭,這或許已經不是危言聳聽。

不少業內人吐槽:優質IP越來越少,很快就要「無米下鍋」了。很明顯,行業已經意識到優質IP的日漸稀缺,於是為了搶到IP,開啟了IP「預購」的方式,針對一些網路知名作家或曾寫過爆款小說的作家,搶先預訂他還沒有開始寫的下一部作品。

另一方面,IP搶手也帶來了大量囤貨轉化率不足的問題。政策導向與市場潮流瞬息萬變,大型影視製作機構囤積的不少IP慘遭「壓箱底」的境遇。

總結

IP本質上屬於粉絲經濟的範疇,而影視則會將IP的原始粉絲數繼續放大,並使其快速變現,後期還會有衍生品開發等方式,延伸IP的價值。

當前的IP風潮還能持續多久,我們尚且不論,影視作品不論是否取材於IP,都應當專註於內容的創作,傳遞出正面的價值。

優質的影視作品往往是它的思想高度決定了格局,進而能夠引領潮流,因此中國影視行業需要用真正有溫度和誠意的作品來打動觀眾,實現良性發展,進而走出國門。那時或許不再有IP之說,但IP早已內化於觀眾心中,實現了自身價值的無限延伸。


推薦閱讀:

《決勝制高點》對國產航母建造進度有什麼報道?
國產GLK量產車12月2日下線 年底將上市
6座+2.5L自吸SUV,優雅如我——CX-8將國產!
評分越來越高,終於有部尊重智商的國產懸疑劇
曾經輝煌一時的國產手機巨頭沒落,下一個是誰?

TAG:影視 | 侵權 | 國產 | 影視劇 | 原著 | 國產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