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跑線》:一部關於階層固化的「盛世危言」

教育是一場階級戰爭

01

一步錯,步步錯

「別讓你的孩子輸在起跑線上!」

這大概是近幾十年來最能令中國家長焦慮的一句話了,我們的普遍觀念是,如果有可能,在一開始入學的時候就要讓孩子進這片區域最好的學校,因為那就是孩子的起跑線。

中國家長都相信一個道理,教育可以改變一個人的命運。只有接受過良好的教育才能使孩子具有強大的競爭力,才能在未來走向社會的時候能搶佔更多的機會和資源。

而起跑線代表了什麼呢?代表了孩子最初的競爭力,就像把孩子放在了最低級的擂台上面,孩子能從中脫穎而出才能擁有進入下一場競賽的門票,否則別想登上更高級的擂台。而那最初的競爭力,正無時無刻不在觸碰所有父母的神經:孩子從起跑線就輸了,以後還怎麼和別人比?

就像印度喜劇片《起跑線》中女主人公米圖顧慮的那樣:「在公立學校是什麼都學不到的,可憐的傢伙會害怕和別人溝通,如果別人說英文她就會惶恐,她會不適應社會,她會孤獨和沮喪,如果她開始吸毒那怎麼辦?」

因為上公立學校而導致吸毒,這中間的聯繫令人忍俊不禁,可米圖的焦慮、擔憂的臉,是幾乎每個家長都曾有過的臉。仔細想一下,這種「一步錯,步步錯」的教育觀念,不正是我們的「起跑線邏輯」嗎?

電影中的教育中介也在提醒所有的家長:「如果你們不接受訓練,那孩子就不能進好的幼兒園學校了,如果她進不了頂尖的學校,那她就進不了我國任何一家好的大學,如果她的履歷表上填寫的不是好的大學,那她就不可能進跨國公司上班。」

為了避免孩子的一生毀於一旦,家長拼了命也要買一個學區房,也要送孩子去補習班和興趣班。不僅如此,還要帶孩子去旅遊,去博物館,去音樂會,讓孩子能有足夠的眼界,優雅的談吐,無論哪條起跑線都不能輸。

02

教育是一場階級戰爭

明明是部輕喜劇的電影《起跑線》,喜劇的背後卻是每個陷入教育競爭的家庭的心酸。

電影《起跑線》以「為女兒擇校」這一極小的切入點,幾乎展現了教育所牽扯的所有社會問題。中產焦慮的妻子米塔一心想讓整個家庭躋身於上層社會,認準了要讓女兒皮雅讀一個最好的學校。

在還存在種姓制度的印度,不同的階層有明顯的分野。剛剛邁入有錢人階層的主角,為了女兒上學不得不偽裝成上層階級,購買昂貴的學區房、學習英語和禮儀、置辦豪車和名牌。然而,儘管丈夫拉吉能說會道,在事業上取得了成功,而且還是一名優秀的設計師,但依然沒有得到上流社會真正的認可。

因為他沒有一口流利的英語,他在聚會上跳不體面的舞蹈,他來自象徵著不夠高端的月光集市。他處處顯現出土豪、不夠得體的「貴氣」,卻恰恰暴露了他的土氣,擁有敏銳嗅覺的上層人不允許這樣的人加入他們的行列。

中產階級不敢走錯一步路,力爭將孩子送進最好的學校,是因為只有把下一代教育培養好了,才能真正打破階級的束縛,而階級,又決定了孩子能得到什麼樣的教育資源。

米圖說,「在我們國家,英語不僅僅是一門語言,還是階級。」

我們可以從心底嘲諷說這句話的人用力過猛,但是當電影中女兒皮雅哭著跑到媽媽的身邊委屈的說:「媽媽,他們都不和我玩。」,而對面的小男孩很認真的說;「她說印地語,我媽媽只讓我和說英語的小朋友玩。」的時候,有哪位家長敢再輕視米圖所說的話。

而這又跟中國家庭何其相似,去年的時候媒體曾經曝光,在一個商場,有位小朋友找同伴玩耍,因為沒有英文名被拒絕了。而英文名意味著小朋友已經開始到補習班學習英語了。在中國,英語又何嘗不是一種「階級」。

殘酷的現實擺在了所有人的面前,家長不是精英,孩子也會受到同齡人的孤立。

我們早已熟悉了中產鄙視鏈的那一套,沒英文名和看國產動畫片的孩子是不受待見的。人們從孩子一出生就選擇好學區房、益智玩具、國際早教班,從此開始了比職業、比出身、比家庭資產的道路,而道路的終點,就是孩子是否優秀。

這樣的環境下,誰敢不提前讓孩子學英語和看外國動畫片呢?家長孩子都在奉行著「不和不夠優秀的人接觸」的教條,你不把孩子塑造成這一標準下的「優秀者」,就等於把孩子置於孤立之中。

教育,已經變成了一場戰爭,不僅是孩子之間的戰爭,也是整個家庭,乃至階級的戰爭。

上層人都想保住自己的既得利益,怕被別人擠了出去,因為在當前越來越明顯的階級固化下,輸掉了想要再翻身就很難了。而下層的人在想方設法地尋找一切機會實現階級遷升,教育就是最好的機會。

電影中的夫妻二人跑遍了當地最優秀的五所學校里的四所,卻無一所錄取,最後絕望地去問他們聘請的教育中介的老師到底哪裡出錯了。對方實話告訴他們:「你們的孩子沒問題,是因為學校不想錄用店鋪老闆的孩子。」

學校的理由很簡單,沒有受過良好教育的家長,也不會關心孩子的教育。拉吉和米圖爭辯自己對孩子的教育是很認真的,而對方只是無奈的說:「這不是我說的,你要明白,這不是私人恩怨。」

孩子升學,家長也要經歷一場磨難,這早就不稀奇了。有網友曬出了一張朋友圈截圖,是杭州某小學的招生條件:不收全職媽媽、長輩帶大的孩子,不收家長身材胖的孩子。

好的學校為了獲得最優質的學生資源,考核學生的同時還考核了整個家庭。父母的談吐、衣著品味,甚至祖輩出身都納入考核範圍中。而這些,都和孩子本人沒有任何關係,也就是說,孩子還沒有參加考試,就已經失去了競爭的資格。

招生的另一面是嚴重的歧視,說是對學生的篩選,實際上是對整個階層的篩選,「孩子的起跑線實際上就是父母」是再明顯不過的道理了。

03

誰能保障窮人的權利

發現向上正面爭取的路走不通的拉吉夫婦決定鋌而走險,為了孩子不惜付出一切代價。他們聽說政府要求每所學校必須預留25%的學位給貧困孩子,下定決心扮演窮人。

通過黑中介的搭線後,一家人搬到了貧民區生活。在這裡,他們終於明白什麼是苦日子,睡的是老鼠亂竄的棚戶區,旁邊就是臭水溝,蚊子蒼蠅滿天飛,廁所還會停水。

幸運的是,他們遇見了一家善良的鄰居,鄰居帶他們大老遠的去領政府配給的水,去領政府撥下的大米,去趕凌晨的車給孩子填報學校申請表。

祖祖輩輩都是窮人的鄰居用最大的善意溫暖著拉吉一家人,從生活中幫助他們,幫他們度過了最艱難的日子。對比富人區種種鄙夷的眼光,窮鄰居的善意顯得那麼真誠和寶貴。

而最令人動容的是,窮鄰居用「碰瓷」來換取金錢的一幕。

學校的老師告訴他們,學生的學費雖然是免費的,但是還需要交課外活動費,這點錢對於富裕的拉吉來說根本不算什麼。當天深夜,他就偷偷拿出銀行卡跑到了附近的ATM機,迫不及待地為女兒取錢,結果正好碰到了路過的鄰居。

善良的鄰居沒有多疑,以為是拉吉為了女兒偷竊了別人的銀行卡,拚命把拉吉拽除了銀行的門外,並大喊著:「沒有錢可以想其他辦法,可是偷錢是要坐牢的!」

拉吉表現得不停勸告,窮鄰居不得不做出下策,他在馬路上一邊裝作和拉吉說話,一邊故意往後退等著遠處開來的車撞在他的身上。

血流了一胳膊,碰瓷得來的錢也到手了。當鄰居把錢塞到拉吉的手裡時,拉吉震驚了:「誰會為了錢拿生命去冒險啊!」

鄰居說,「除此之外我沒有別的辦法了,你想送皮雅去私立學校讀書嗎?」

想要把握住更多的機會,當富人拿錢時,窮人只能拿命來賭。

當拉吉終於把皮雅送進了最好的學校時,窮鄰居卻賭輸了,他不是上天選中的那25%中的一份子,他永遠失去了接受良好教育的機會。

窮鄰居的孩子問爸爸:「這是我的不幸嗎?」

窮鄰居安慰他說,「學校的錄取決定不了你的幸運,學校沒錄取你,是這所學校的不幸。」

而轉身卻難以抑制地流下了眼淚,「貧窮就會這樣子,要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拉吉不辭手段地將皮雅送進最好的學校,不惜欺騙和作假,哪怕是侵犯了那些弱勢群體的利益。

拉吉完全可以給皮雅請好的老師,用強大的經濟基礎給皮雅提供最好的教育資源,可窮鄰居只有這一條聽天由命的機會,還被拉吉這樣的富人所搶佔。

就像窮鄰居發現拉吉造假時說的話:「知道我們為什麼不能像你們那樣嗎,因為我們不知道如何偷取別人的權利。」

社會精英們通過財富和權力保障了教育資源的獲取,而使自己的下一代有足夠的能力使其階層持續加固。

是的,窮人連偷也偷不過富人。竊鉤者誅,竊國者侯,在利用社會規則方面,窮人永遠是滯後的,而這必將延續到下一代身上。

有錢人的孩子考得分數更高、課外活動更積極,並且更有可能上一個好的大學,這早已不是個秘密。

高考狀元熊軒昂在接受採訪時說:「高考是階層性的考試,農村地區越來越很難考出來,我是中產家庭孩子,生在北京,在北京這種大城市能享受到的教育資源,決定了我在學習時能走很多捷徑,能看到現在很多狀元都是家裡厲害,又有能力的人,所以有知識不一定改變命運,但是沒有知識一定改變不了命運。」

我們越來越能見得寒門難出貴子,在教育資源不均、階層固化和信息不對稱的社會壁壘下,教育公平是否只是一個想像?

電影雖然表現的是印度的社會現實,但我們清晰的能看到中國的倒影,教育資源的短缺,家庭競爭的激烈,階層固化的殘酷,上層對下層的無情掠奪,發生在印度這些啼笑皆非的喜劇,卻是中國正在經歷的現實,然而,尤為可惜的是,印度已經產生了這樣成熟的作品,而我們的《起跑線》又在哪裡?


推薦閱讀:

有多少錢才能算「富裕階層」?
階層是如何影響窮人和富人做朋友的?
楊蓮亭:我一直活在你們身邊
[轉載]不同的階層,不同的性
崔洪建:美國精英階層要聯手把特朗普做下去

TAG:階層固化 | 階層 | 盛世 | 關於 | 固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