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視頻)金剛般若波羅蜜經【11無為福勝】(講經通俗版)
search金剛般若波羅蜜經【11無為福勝】【須菩提,如恆河中所有沙數,如是沙等恆河,於意云何?是諸恆河沙,寧為多不?須菩提言:甚多,世尊,但諸恆河尚多無數,何況其沙?須菩提,我今實言告汝,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以七寶滿爾所恆河沙數三千大千世界,以用布施,得福多不?須菩提言:甚多,世尊。佛告須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於此經中,乃至受持四句偈等,為他人說,而此福德,勝前福德。】上一節講到大身的問題,就是指一切眾生的生命、肉身後面,那個形而上的 那個根本的身,叫做法身,是不生不死的大身。人要找到自己生命的本源,得到那個不生不死的大身,那是有條件的。 金剛經的【11無為福勝】就是討論這個問題。「無為」在梵文就叫「涅槃」,無為之道就是最上等的成就。無為福 屬於清福,「無為福報」就是說:清凈的福氣高過世間一切功名富貴的福氣。「勝」就是超越的意思。清福遠遠地超過鴻福。如何才能得到清福或鴻福?這裡再次談到布施的問題。【須菩提,如恆河中所有沙數,如是沙等恆河,於意云何?是諸恆河沙,寧為多不?須菩提言:甚多,世尊。但諸恆河尚多無數,何況其沙?】佛問:須菩提,就如同恆河中所有的沙粒,每一粒沙再作一條恆河。你想想,這些恆河中所有的沙粒再加起來多不多?須菩提說:「很多的,世尊。只算恆河,尚且多得無法計算,更何況河中的沙粒呢!」在這裡你就理解成為多的數不清就可以了。恆河是印度的一條主要的大河,就像中國的黃河一樣。【須菩提,我今實言告汝,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以七寶滿爾所恆河沙數三千大千世界,以用布施,得福多不?須菩提言:甚多,世尊】佛告訴須菩提,我現在就實話告訴你:「如果有善男善女,用可以填滿你所住的,像恆河沙粒那樣多的,三千大千世界的七寶來布施,他們所得到的善報福德多不多呢?」須菩提回答說:「很多的,世尊。」【佛告須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於此經中,乃至受持四句偈等,為他人說,而此福德,勝前福德。】佛告訴須菩提:「假如善男善女們在這部《金剛經》中,不要說講全部經文,甚至只領受、受持其中的四句偈語等,為他人解說,這樣所獲得的福德,就會比用那麼多的七寶來布施所獲得的福德還要多。」「受持」是什麼意思?即接受了,真正的懂了,並且能按照經典上的意思堅持修鍊。再進一步說,就是對於金剛經的道理、義理、了解了,功夫證到了,有所領受;但是,只是道理上領受了還不行,要真正的懂佛法,身心有感受,有轉變了,這個才叫受。只是受還不夠,要永恆保持那種感受的狀況,那個境界,才叫做受持。受持二字不要隨便把它看過去了,有的人每天讀一卷金剛經,也叫受持,那是普通的,因為你念完金剛經,就不管了。其實,你不念金剛經都沒有關係的,只要你真的懂得,並永恆保持那種狀態,那個境界,那才真叫受持。我們現在回憶一下《開經偈》,這裡面就提到了「受持」。無上甚深微妙法,百千萬劫難遭遇,我今見聞得受持,願解如來真實義。這四句偈的作者是武則天。武則天是虔誠的佛教徒,她對於華嚴經非常地喜愛,就題了這四句"開經偈"。這四句偈,作得實在太好了,後來的許許多多的高僧大德想再做一首《開經偈》,但一直沒有人能超越這一首,所以,就一直延用到今天。【無上甚深微妙法】,這是讚揚佛法的教理無上甚深,無上就是指世間沒有一種學問可以超越佛教的義理。譬如:現代量子力學已經揭示,人類的心念波動與宇宙是全息一體的關係,所以,人體也叫小宇宙,人們發現了這個妙有秘密後,所以,在打坐前都給自己加一個意念:在茫茫的宇宙空間,我與宇宙融為一體,我願意與宇宙交換能量,把我體內用不著的一切能量交還宇宙,同時,接受宇宙給予的,對我身體有用的能量……這就是佛法,於細微處見自性。【百千萬劫難遭遇】,人們常說「人身難得,佛法難聞」,今世得人身 來到有佛與佛法的婆娑世界,是多大的機緣?百年後舍了人身時,來生是否還能再來做人那就難保了。一切要看我們所造的是什麼業,萬一造了惡業,很容易就進入沒有佛的世界、或畜生、餓鬼、地獄道等,根本沒有機會聞修佛法,或不懂得聞修佛法,就很難得道解脫,所以,要珍惜當下。【我今見聞得受持】,既然人身難得今已得,佛法難聞今已聞,從現在開始要好好地追求與研究佛法,依照佛的教法永遠保持那種清凈的狀態,那個空靈的境界,來奉行與修持。【願解如來真實意】,學佛者受持佛法的唯一心愿,就是希望能徹底了解如來的真實教理,信、解、行、證,趣入佛道。如來是什麼?就是人人本來就具有的自性。《開經偈》的作者武則天,遵守佛教戒律,嚴於律己德行高尚,站在中華民族發展史的頂峰上,也就是唐朝盛世時期的皇帝,她屈身敬畏佛法,誠心一念禮佛,足見佛教哲理魅力之所在。《開經偈》塑造了眾生誠向佛法的生動情景。這首偈語,可以說是充分地表達了輪迴迷途的眾生有幸見聞佛法時的歡喜。數百年來雖然有許多人曾經試圖修改其中的文字,但都比不上原著,可見這首偈頌之精妙。讀誦流傳至今,並成為眾多修行人頌經之前必不可少的發願文。千百年後的今天,大凡佛教寺院,每天在未誦經文之前,都要先念這四句"開經偈"。給大家講一個佛教故事:兩千五百年前,釋迦牟尼佛傳法的時候,有一天,釋迦牟尼帶著弟子們托缽外出乞食。一群小孩在路上玩沙子。其中一位小女孩子,遠遠看見釋迦佛帶領弟子們走過來,就半戲半真的用雙手從地上捧一捧沙子,走到佛陀面前,往佛陀的飯缽內一放。釋迦牟尼客氣地接受了她的布施。大弟子舍利佛看不過眼,心想這個小女孩豈有此理,怎麼可以用沙土戲弄世尊呢。就問:"世尊,剛才那個小女孩子,把沙土放到您的缽里,您怎麼能讓她這麼胡鬧?",世尊微笑回答:"你不知道,這個小女孩,千百年後,因緣成熟,要在東震旦國為王。現在我如果不接受她布施的沙子,她將來會試圖去破壞佛法的傳播。現在我接受了她布施的沙子,與她結下善緣,她將來做王時將會弘揚佛法的。"這個女孩子,就是後來中國歷史上的一代女主武則天。她一出世就有帝王的龍鳳之姿。武則天做皇后之前曾經作了四、五年尼姑。她不但虔信佛法,而且精通佛理,所以,才能寫出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開經偈》。好,我們書歸正傳。再退一步說,假使有這樣一個人,不要說受持全部的金剛經,只要中間的四句偈,能夠真正領悟了,有所領受,而保持境界,然後再來教導別人,為他人解說,這個人的福報,比布施全宇宙財寶所得到的福報還要大。這個福報是無為之福,清凈的福,可不是世間的鴻福。關於這個四句偈等,前面已經提過,是千古以來研究金剛經 經常問的問題!因為金剛經里四句偈不止一個,經裡頭好的句子,都是四句連起來的,沒有說究竟是哪個四句偈,譬如:3章「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5章「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後面還有很多,究竟是哪四句呢?禪宗各宗各派,經常提到一句話,要「離四句,絕百非」,這樣才能夠研究佛法。離開了四句,絕掉了百非,一切都不對,都要把它放下。離四句絕百非,也就是一切的否定。意思是那四句在金剛經上,也不在金剛經上,因為一切世間法皆是佛法,就是「空」「有」「亦空亦有」「非空非有」,這四句。世界上的事情、道理,都是相對的,正,反;不正,不反;即正,即反。所以說,離四句絕百非,才是真正受持了金剛經的要義,四句偈的道理,就是這個要義。這一章是說明無為福的重要,也就是說學佛修道的結果,是求無為之果,無為之道就是最上等的成就。真達到了無為,那就是成道的境界。那要怎麼樣才能成道呢?成道是需要資本的,佛教稱為資糧。一個是智慧資糧,一個是福德資糧。智慧+福德=成道那麼,如何才能獲得兩種資糧呢?1、 獲得智慧資糧的方法是:學習佛經(自己學習受持,增長智慧);2、 獲得福德資糧的方法是:布施——布施財富,布施佛法。行善,諸惡莫作,眾善奉行。注意:這裡的布施佛法與前面的學習佛法,所得功德是不同的,前者收穫智慧,後者收穫福德。有人一聽就有點擔心了,我也沒有那麼多錢去行善呀?那我的福德不是永遠也沒有了嗎?請記住,你可以布施佛法呀,讓眾生滅煩惱度苦海,這是行大善呀!下面,我們就把財布施與法布施所得福德 進行比較。財施與法施,利益之比較財施法施不一定收穫智慧沒有智慧也不能布施;對方沒有智慧也接受不了你的布施。只能得到與所布施的量 相對應的有限福報。收穫無限福報。有益於他人的身命。有益於人的慧命。能降伏 貪念。斷掉見惑與思惑。施方與受方 都出不了六道輪迴。雙方均可了生死。雙方受用有盡。雙方受用無窮。施小 則收益小。小施可得大收益。財布施不可無,但宗旨在行法布施。金剛般若,直指本性。若能見性,便可成佛。不但自己了生死,還可令眾生了生死。可度無量無邊眾生,皆令成佛。收穫無為福,莫過金剛經。所以,要布施佛經。財布施=有為福=鴻福=有漏=有限;法布施=無為福=清福=無漏=永恆;無漏的福德勝過 有漏的福德。也就是法布施勝過財布施。大家還要知道一個問題,那就是要正確認識我們這個娑婆世界,「娑婆」是梵音,意思是「堪忍」是一個有缺憾的世界。有人也叫婆娑世界。娑婆世界裡,沒有一個人的人生是圓滿的,假使圓滿他就該走了,也就是死掉了,因為佛稱的娑婆世界,是一個缺陷的世界;所以要保留一點缺陷才好。曾國藩到晚年,也很了解這個道理,他自己的書房就叫求缺齋,一切太滿足了是很可怕的,希望求到一點缺陷。因此在這個有缺陷的世界,有福報的人沒有智慧,有智慧的人沒有福報。書讀得好的,多半是福報差一點;命運好一點的人,多半在智慧上少一點,有了這一面就少掉那一面。所以,我個人認為:老年學習佛法是最佳時間段,如果能做到無缺陷更好,便可以無疾而終了吧?現在我們共同學習南懷瑾老師為這一章寫的總結偈頌:萬斛珠量鬥富豪,江山無主月輪高娑婆淚海三千界,爭入空王眼睫毛「萬斛珠量鬥富豪」。古代有錢的人用斗量珠寶。有錢人家都愛跟別人比斗自己的財產。在普通人眼裡,這個人福氣大,有那麼多財產;不過,有人比他還厲害,就是皇帝。如果皇帝發了脾氣的話,一概沒收,斗那些豪富,他也就沒有了,所以皇帝的福報比他還要大。「江山無主月輪高」,但是我們看看歷史,大福報的皇帝們,現在都過去了,也沒有了。這個江山世界,誰能夠做得了主啊!一代一代,一個一個都換過去了。但是幾千年前那個月亮,今天出來,明天還是出來,漢朝出來,唐朝還是出來,它管你世界上的人鬧些什麼!以帝王之富貴,也不過是一場春夢。「娑婆淚海三千界」,可是這個世界上的眾生,對於富貴的福報,看得很重,由生追求到死,到死還不肯放手。所以,常啼菩薩永遠在哭,悲痛這個眾生的愚痴,愚蠢。這個世界叫娑婆世界,娑婆淚海啊!個個都是可憐人。「爭入空王眼睫毛」,空王就是釋迦牟尼佛,成佛了的人稱空王。成了空王的人,眼睛這麼一眨,看一下,一切皆空;一萬年的歷史也是彈指過去了,這一切的富貴像灰塵一樣的過去了。但是,要想證到這個道果,就要超越人世間的福德,要有真正大福報的人,才能了解金剛經的經義,有智慧成就的人,才能成佛。由此我們可以了解,這一章里所講的福德,才是真正的福德,是智慧的福德,大智慧就是大福德,這個智慧的福德不是錢可以買的。世界上最值錢的東西也最不值錢,最值錢的東西沒有價錢,智慧是絕對無價;但是智慧也一毛錢都不值,這就是佛常說的眾生顛倒。爭入空王眼睫毛,大家爭先恐後的想成佛。祝大家在學習佛法的路上,布施佛法,收穫無為福德!如來再講行布施,有為無為誰稱奇,實物有為終有了,佛法無為福無際。下集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12尊重正教】putongVideo
推薦閱讀:
※般若清蓮之一心系蒼生苦與樂 普渡眾生水火中(01)
※金剛般若 研習報告 (第九十二集)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 卷第五百六十六
※凈空法師:般若與凈土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第560-569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