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佐洱講述1997年「解放軍先頭部隊提前進港談判」的故事
中新網北京4月22日電 (記者 張曉曦 陳小願)全國港澳研究會創始會長、國務院港澳辦前常務副主任陳佐洱22日出席在北京大學舉辦的「紀念香港回歸祖國二十周年研討會」,講述「解放軍先頭部隊提前進港談判」的故事。全文如下:
資料圖:駐港部隊對公眾開放表演。 中新社發 張宇 攝
1997年6月的香港,充滿迎接回歸的熱烈氣氛。中英聯合聯絡小組中代處(中方代表處)里也是洋溢著喜氣,有關政權交接的方方面面都已與英方達成了協議,干戈化為玉帛。
16日中午,我突然接到北京電話,是直接從錢(其琛)副總理辦公室里打來的。指示我立即帶領防務與治安專家小組,與英方開談中國人民解放軍先頭部隊提前進入香港問題。因為7月1日零時,中英兩國首腦將在世界矚目下進行香港政權交接,應邀前來的各國政要和名流也都雲集在香港,如此重要的歷史時刻容不得一點紕漏。但是要讓中方在香港特區成立的第一分鐘起履行防務責任,就必須有一支部隊提前進駐布防。
當天傍晚,協助我談判的專家們從北京、廣州、深圳幾乎同時到達香港,他們主要來自總參謀部、廣州軍區和深圳駐港部隊基地,還有外交部和港澳辦。我們(被)關進屏蔽的會議室,通宵達旦研究談判預案。英方的考慮顯然是維護最後管治時間內「光榮撤退的體面」,對荷槍實彈的中國軍人開進香港盡量抵制。這個問題其實已經在中英兩國多個外交層面糾纏了一個月多,現在離回歸只剩下兩周,北京指示必須爭分奪秒,快。
此時,英方代表包雅倫也從高層領命。我倆是多項談判的老對手,對各自捍衛國家利益的堅持和謀求合作的誠意都彼此理解和欣賞。我們商定第二天17日上午就開談。
會談一開始,我首先將先頭部隊提前進港問題分為人數、路線、進駐軍營、時間和裝備五個方面向英方進行介紹。我打的是高方案:先頭部隊人數為1070人;從陸路由深圳皇崗口岸和文錦渡口岸進港;進駐6個軍營;6月30日18時即提前6小時開進,配備駐防所需要的武器裝備。
包雅倫和英方專家們聽後要求「小休」,進行評估後復會表示:一,解放軍先頭部隊人數太多,有損英國管治香港的對外觀感;二,反對裝甲車進港,並希望中方進一步提供其它車輛、軍艦和直升飛機的數量和型號;三,對於中方提及的「7月1日零點不能出現防務真空」有不同看法;四,反建議參加政權交接儀式的中國領袖和先頭部隊都從水路,在英方提供的保護下進入香港。
經過一整天的談判,除了英方默認解放軍可以有條件地提前進港外,沒有形成任何「條件」的共識。為了推動工作,當晚中方專家組邀請英方代表團共赴晚宴,地點選在了位於北角的一家包雅倫喜歡的杭州菜館。
席間,我和包雅倫繼續互相過招。他暗示,英方對先頭部隊是否配備裝甲車問題看得非常重。如果在7月1日零點之前將主要用於防暴的裝甲車開進香港,不僅很傷英國面子,而且公眾也會聯想到1987年……
我立即打斷他的借「車」發揮,駁稱中國駐軍出於履行防務責任的需要,攜帶任何武器都是合理的;說完轉念一想,也可就此「做篇文章」,就反問包雅倫,假如我向北京請示後先頭部隊不帶裝甲車進港,英方是否可以不再堅持先頭部隊從水路開進,而同意中方提出的從深圳皇崗和文錦渡陸路口岸進入香港呢?包雅倫想了想,表示也樂意回去請示。
雖然此時彼此都不能給承諾,但都多少感到了鼓舞,晚飯一直持續到了11點,老闆娘一人在大廳等著我們打烊。
返回中代處後,我和同事們立即起草請示報告,以「特提」的級別密報北京,希望在次日會前得到批複。這種白天談判唇焦口燥,夜裡還要開會、擬寫電報的工作方式此後持續了整整一周,直至協議的最終達成。
18日開會前,果然獲得了北京批准在裝甲車提前開進問題上可以採取靈活態度的複電。會上,包雅倫也帶來好消息,昨晚我們倆互作讓步的設想均得到了上級同意。
會議隨即又在進駐軍營問題上爭論起來。英方最初僅同意先頭部隊進駐緊挨著深圳河的新界石崗和新圍軍營,經過反覆較量,我方決定放棄新圍軍營,英方同意新增加與香港島隔海相望的九龍昂船洲軍營,但以道路擁擠為由,拒絕先頭部隊進入位於九龍彌敦道附近的槍會山軍營和港島的威爾斯親王大廈英軍總部、以及最南端的赤柱軍營。英方堅持的真正原因是不願意在管治期的最後幾小時有中國軍隊出現在繁華市區。包雅倫特彆強調不允許進入威爾斯親王大廈,那裡是駐港英軍總部,非常接近英方舉行告別香港儀式的場地。
我也一再強調,先頭部隊只進入14個軍營中的6個,已是一種讓步。香港交接的盛大儀式是在毗鄰威爾斯親王大廈的香港會展中心舉行,如果先頭部隊不進駐威爾斯親王大廈,屆時履行防務責任的意義就大打折扣了。
19日——第三天,雙方繼續在營地問題上較勁兒。為換取英方的讓步,經請示上級同意,我表示在中方的某些關注得以滿足的條件下,可以將先頭部隊的人數由1000人減至800人。
6月20日——第四天,雙方繼續開會,上午仍未取得突破。中方專家組邊午飯邊開內部碰頭會,決定下午改換戰術,化被動為主動,用強硬姿態打造一個互求局面。
下午會議開始後,中方專家、總參謀部駐軍辦副主任周振遠大校首先「發炮」:請問,7月1日零時以後,英軍的兵艦和搭乘的官兵將如何離開中國領海、領空?如果沒有中方合作,貴國為「體面撤退」所作的努力都將前功盡棄!周大校說的是大實話,7月1日零點一過,主權在中國,中方可以禮貌相送,也可以要求甲板上的槍炮一律套上炮衣槍衣,每個官兵及所帶武器、行李統統接受嚴格安檢……如果成真,不僅對英方是可怕的,對中方也將是沉重的,等於向世界表明,用和平方式解決歷史遺留國際爭端的多年努力非能善終。
不知不覺,又過去了一下午,在走廊朦朧的燈光下不歡而散。我和包雅倫走在雙方代表團的最後,到樓梯口時他輕聲用英語試探地問道:「我們兩個人再談談吧?」
我點點頭。我倆就又往回走,發現旁邊有一間堆放雜物的小儲藏室,三四平方米。兩人同坐在一條長板凳上,沒有燈光,沒有譯員,沒有錄音記錄,但彼此能感知對方的存在和氣息。
包雅倫直截了當問我,中方還能作哪些鬆動?
由於每天都和北京保持頻繁聯絡,我胸有成竹,略加思索後回答,為爭取英方的合作,中方可以再做出兩個重要讓步:第一,可以放棄開進位於九龍鬧市區的槍會山軍營。但港島的英軍總部和赤柱軍營一定要進。第二,可以再調減先頭部隊的人數。最後,我用很誠懇、很嚴肅的語氣說:「前提是英方也必須持靈活態度!」
我聽見包雅倫吐了口氣,拖長聲調「嗯哼——」了一聲。我相信,中方的兩個鬆動能夠為僵持中的談判帶來亮光。
不出所料,21日的氣氛驟變,雙方迅速就軍營問題達成一致,先頭部隊開進石崗、昂船洲、威爾斯親王大廈英軍總部和赤柱軍營。
在先頭部隊人數上,北京的底線是500人。我心想,無論數列是有限的或無限的,9是數目字中量最大的,一咬牙提出:「509人——這是中方所能作的最大讓步了。」
這時,楊建華參贊——楊大校提出了一個聰明的建議,7月1日零點會展中心舉行中英兩國政府關於香港政權交接儀式,那時,也可以同步在威爾斯親王大廈安排一個中英兩國駐軍的防務交接儀式,有迎有送,都有尊嚴。
此話一出,英方代表團成員短暫交頭接耳了一陣,包雅倫不再進行反駁,讓助手接過中方的「509布防方案」,說立刻將此上報倫敦。
因為楊參贊的建議,世界才能通過電視看到6月30日子夜在威爾斯親王大廈解放軍接管英軍總部的一幕:
23時53分,一位身材魁梧的解放軍中校與一位英軍中校各率本國衛隊,相向立正,互行持槍禮。
英方先敬禮報告:「威爾斯親王軍營現在準備完畢,請你接收,祝你和你的同事們好運,順利上崗。長官,請允許我讓威爾斯親王軍營衛隊下崗。」
中方聲若洪鐘大聲回復:「我代表中國人民解放軍駐香港部隊接管軍營,你們可以下崗,我們上崗。祝你們一路平安。」
23時56分,兩名中國人民解放軍士兵肩扛步槍,邁著正步走向營房大門,上崗。……
防務交接儀式達成意向後,雙方再接再厲,在裝備和進港時間問題上也很快達成了共識。中方承諾先頭部隊將不乘敞篷卡車、而改乘大客車或中型客車進入香港,承諾只攜帶自動步槍、輕機槍等輕武器,連同軍旗都不會展露在車外;英方則同意先頭部隊提前進港的時間不能早於當晚21時。
至此,中英聯合聯絡小組防務與治安專家小組就中方先頭部隊提前進港的所有問題達成了一致。
1997年7月1日零時,當五星紅旗在中英交接典禮會場上升起、飄揚的同一時刻,解放軍也在中國香港特區從南到北的防務崗位上,迎著洗刷歷史恥辱的暴風驟雨,擔負起神聖的責任。(完)
推薦閱讀:
※【銷售】銷售中的談判
※碧桂園楊主席的談判秘訣只有一句話
※為什麼說談判桌和飯桌很像
※川普對與中國的貿易談判不滿意
※《談判力》綱要摘錄——達成共識的方法 (評論: 談判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