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尚說:「我最好的作品,是我的生活。」

人物介紹

馬塞爾·杜尚(法語:Marcel Duchamp,1887--1968),出生於法國,1954年入美國國籍。他是二十世紀實驗藝術的先鋒,被譽為「現代藝術的守護神」,他是紐約達達主義的團體核心人物,對於第二次世界大戰前的西方藝術有著重要的影響。因此,杜尚對藝術改革的深刻,迄今仍無法被超越。

他,究竟是怎樣的一個「傳奇」的藝術家?

杜尚在他身處的那個年代,無疑是藝術家眼中的異類。馬塞爾·杜尚否定傳統,戲謔傳統作品,顛覆作品內容,甚至改變了藝術創作的手段和觀念。杜尚喜愛用機器的形象和機械的描繪,而不是傳統的寫實或印象的畫法來作畫。他的代表作有《下樓的裸女》、《泉》、《L.H.O.O.Q》、《大玻璃》、《給予:1、瀑布 2、燃燒的氣體》等經典作品。

杜尚避免了一切對生命可能構成束縛的東西,其中包括對我們平常人來說必不可少的東西:職業、地位、財富和家。他的一生是這樣度過的:一半時間在巴黎,一半時間在紐約,一半時間在搞藝術,另一半時間在下棋。

關於謀生

我希望我們有一天可以不必為口而生。——杜尚

杜尚出生在一個富有的中產階級家庭,父親是一個公證人,父親對孩子們的教育方式很隨性,可以讓他們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因此這個家庭有著和美的氣氛和文化教養,家人常聚在一起玩玩樂器,下下棋,談笑風生。在這樣的家裡,杜尚被熏陶出一種文質彬彬的氣質,他的形象始終是一位儒雅俊美的紳士 。他的一生需求不多,也從未為生計發愁過,因為他父親把財產給每個孩子一份,幾乎養了他一輩子。

杜尚一生沒有固定職業,他從來沒有犧牲過自己的自由來把自己出賣給某一個社會職業,成為一種職業動物——這是最令他不能忍受的一種人生。一方面他從父母、兄妹那裡得到一些遺產和資助,他有時也靠賣畫或教法文得一些收入,一生並無衣食之虞;另一方面,他對物質生活要求不高,衣食住行都相當簡單,不肯為了物質的需要去役使精神。他說:「我喜歡呼吸甚於工作。」書中有這樣一段片段的描寫:杜尚喜歡下棋,自己曾做了一套袖珍小棋。他的朋友見了對他說:「嗨,你可以把這種小棋投放到市場上去,申請專利。可以發大財呢。」杜尚回答說:「我要了那些錢做什麼用呢?我所需要的我已經有了,我不需要更多的了,如果我有了更多的錢,我還得去安排它們,為它們操心,累不累啊?」他不到30歲時在美國名氣已經很大了,畫商們開始像蒼蠅似的「叮」著他,他若能接受他們的合作,可想而知......倘若他多炮製一些作品放到藝術市場上去流通,他就可以有錦衣玉食的生活,但杜尚就是不願意這麼做。1916年美國有一位畫商對杜尚說,他願意每年付一萬美元給杜尚,只要杜尚每年能夠為他畫一張畫,杜尚沒有接受。事後有人問起這事,杜尚回答了一句精彩的話:「1916年我已經29歲了,懂得怎麼保護自己了。」

他在晚年的時候總結說:「我有幸在很早的時候就意識到人生不必擁有多的東西,妻子啦、孩子啦、房子啦、汽車啦,這些東西全都是讓人操心不已,人生沉重不堪。我一生總是輕裝,不帶任何負擔,連計劃打算亦是沒有,那些也是負擔。我只是隨心任情地活著,所以我活得實在是很幸福。」

或許是杜尚天生就有一種性情,他不肯強迫自己做任何事情,在他後來的生活中他的這種處世風格變得愈加明顯。就我們的生存經驗來說,建立規矩和守規矩還不算難,難的是超越規矩,不讓規矩來限制我們能活動的生命,大概這點只有杜尚做到了吧!

關於藝術

伴隨他一生的質疑和種種所謂的倒行逆施,並沒有把他扭曲成一個怒目暴戾的凶神,他把自已與社會的對立表現得非常輕鬆,甚至溫潤,讓我們看到力量的真正品質:無言,甚至無意。

《杜尚訪談錄》

把對生命的思考變成藝術唯一的主題,而且,他為這個主題找到了獨特的表述方式——完全放棄藝術的感性美,讓它成為服務于思想的工具。基於他對藝術理念,很自然有了那件著名的「小便池」作品。

關於他去參展具體的事件是這樣的:那是一個「獨立藝術家展覽」的展會上,當時杜尚也是這個展覽的組織者之一,杜尚打算帶著一件「現成品」去參展,後來他去街上找合適的東西,到了一家專賣衛生間設備的店,看中了一隻白色的小便池,於是他就直接買下來了。他買下後,便把小便池倒置過來了,還給它取了個名字《泉》,上面簽了名字:「R.Mutt。」由於杜尚自己也是此次展會中的評委,他並不想讓組委會知道這是他的作品,他怕委員們會出於人情的考慮而破例接受它。可能正是因為他隨性的性格,因此他有意識的隱藏了自己真名,並讓一位女性朋友幫忙送去作品。有趣的是,杜尚這個匿名的突然襲擊考住了美國的藝術家,他們接受不了這件作品,現場的藝術家們甚至帶上手勢的比劃說:「我們不能展出這東西。」最終這件作品還是被否決了,杜尚仍然保持淡定,他不露聲色的退出了組委會,他把這件事做的很乾凈利落,不但沒讓別人難堪,也沒得罪任何人。 這樣一個在藝術、在人類思想、在社會行為上如此反其道而行之的人,卻終生沒有一個敵人。

《泉》 1917年

「讓繪畫不像繪畫,其實在他的《下樓的裸女》中就有表現了。杜尚之所有選擇運動來表現,就是想用非傳統的東西來代替傳統的東西。」

《下樓的裸女》1912年

即使是他最親近的朋友也感到,杜尚的好處是無形的,是難以定義、難以琢磨的。認識他的人說:「他做事的得體是難以臨摹的,他有一種完全自然的魅力,而他從來也不想擅自利用這種魅力,這種魅力如其自然地存在著。」他的內心是平靜的,是極其自信的,他從來不需要為自己的行為、觀點作任何辯護,。別人不理會也好,別人吹捧也好,那都是別人的事,他只如其所願地做自己想做的事。「是」是杜尚一貫採用的辭彙,他從不攻擊別人,他從不與人爭執。杜尚自己也說他用常設的同意保持了自己的自由。對於不贊同的事,他用避而不談一法來躲開,根本找不到任何一個哪怕是極小的機會去和他辯論,他天生不願意和任何人辯論,當辯論來臨之時,他會說:「沒有什麼事情是重要的。」這是他經常掛在嘴上的一句話。

關於婚姻

或許是因為杜尚的洒脫隨性,別人認為必不可少的東西,在他的世界裡,自由不被束縛就是最好的生活。

面對自己的婚姻生活,他也是如此的洒脫。在他40歲的時候結過一次婚,娶的是一位巴黎汽車製造商的女兒,這婚姻持續了不到六個月,兩人客客氣氣地分了手。因為杜尚結了婚卻完全沒有當家頂樑柱的派頭。此後杜尚就一直保持單身生活,杜尚後來在巴黎雖有一位異性的密友,瑪麗——一位美國富孀,但他卻不願把這種關係落實在婚姻的形式上,而見到杜尚和他女友在一起的人都認為,他們兩人的關係「非常美麗」,他們這樣「非常美麗」的親密關係一直維持到1950年瑪麗病逝。四年以後,杜尚和一個離婚的美國女子結婚,那年杜尚67歲了。他解釋說,「因為他和他的新婚夫人都到了「垂垂老矣」的年齡,不會有能力再有孩子,他才放心地結婚。這次婚姻一直維持到他81歲謝世,很是美滿。

關於死亡

那是1968年10月1日,杜尚夫婦邀請了一些朋友在他們巴黎郊區的一個簡單清爽的公寓里共進晚餐,這個公寓是杜尚的妹妹在過世後留給他們的。王瑞雲在《杜尚回憶錄》一書中寫道:「和杜尚所有的日子一樣,這是一個輕鬆、機智、融洽的夜晚,杜尚妙語連珠,朋友們流連忘返。在客人們離去不久,杜尚上床之前,他的心臟平靜地停止了跳動,他躺在自己的床上,美麗、高貴、安詳。他在沒有任何痛苦的情況下結束了自己最滿意的一生。」杜尚自己也說:「我最好的作品是我的生活。」

「在這個人欲橫流的世界裡,貪婪可以使一切美麗的東西改容失色,惟其如此,杜尚對我們便愈顯得珍貴。在滿世界焦灼進取的狀態中,他獨自向我們呈現了一種輕鬆幽默的無為人生。因此他在晚年的時候可以總結說:」我這一生是在是過得非常幸福。」

作品鑒賞

《國際象棋選手的肖像》 1911年

《自行車輪》 1913年(1964年複製品)

《瓶架子》 1914年(1964年複製品)

《秘密的聲音》 1916年(1964年複製品)

《蒙娜麗莎》 1919年

《50cc巴黎的空氣》 1919年

《光碟與螺旋》 1923年

《旋轉半球體》 1925年

部分內容摘自:《杜尚訪談錄》 王瑞芸 譯

《杜尚》——王瑞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容藝術】全媒體獨立藝術平台,容藝術之廣,容藝術之美。關注思想者,關注用藝術表達思想的人。藝術是【容】易的,沒有那麼難懂;藝術是包【容】的,讓生活更好;藝術高於生活,給生活以指引。


推薦閱讀:

馬塞爾·杜尚,挑戰藝術底線的先鋒藝術家
人生贏家,馬塞爾-杜尚
看不懂當代藝術?來,我們去巴黎跟杜尚獎藝術家聊聊吧

TAG:生活 | 作品 | 杜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