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ON彗星告訴了我們什麼?
原文標題:Comet ISON: What We"ve Learned
作者:Emily Poore 原文來自:SkyandTelescope.com Posted: 2013. 12. 11
編譯:Melipal 審校:Linq (編譯版權所有,未經許可請勿轉載。)
在ISON彗星 最終歸於滅亡之前,科學家使用空間太陽望遠鏡發現了其中高度富集的 碳元素。
ISON彗星 沒能倖存過近日點,這讓人們最高的 期望落空,且讓北半球的 觀測者失望。但科學家沒有因為彗星 最終的 死亡而不去研究它。在上周美國地理學聯合會(AGU)的 一次新聞發布會上,一個代表多架航天器的 國際科研小組給出了對這顆業已消亡的 彗星 觀測的 初步科學結果。ISON彗星 比先前認為的 要小得多,其中的 碳含量也高得驚人。
自從俄羅斯天文愛好者在2012年最早發現這顆從太陽系 外圍遙遠的 奧爾特雲衝來的 彗星 起,科學家就開始猜測它的 大小了。直到它消亡之前,他們估計這顆彗星 的 直徑是2公里。但是來自亞利桑那大學的 阿爾弗雷德·麥克尤恩(Alfred McEwen)報告稱,根據對彗星 飛掠火星 期間火星 勘察軌道器HiRISE儀器觀測數據的 分析,彗星 直徑在100米到1000米之間。HiRISE在它所在的 位置上無法分辨出彗核,但它的 反照率測量表明,這個臟雪球的 尺度應該是這一範圍的 中值,也就是600米左右。
NASA的 STEREO-A衛星 拍下的 ISON彗星 、恩克彗星 、水星 和地球。(圖片提供:Karl Battams / NRL / NASA-CIOC)
在ISON向太陽系 內部運行期間,HiRISE並不是恰好可以觀測它的 唯一一架航天器。出於讓人高興的 巧合,當前在環繞水星 運行的 水星 地表、空間環境、地質化學與測距探測器(信使號)在ISON彗星 與恩克彗星 穿入內太陽系 時可以在恰當的 時間和地點研究這二者。信使號對ISON彗星 進行了大約9000次光譜掃描。大多數數據仍然儲存在探測器上有待下載和分析,不過目前已經下載完畢的 數據顯示,與恩克彗星 相比,ISON彗星 擁有大量的 碳元素(以CO與C+二者形式存在),這可能意味著ISON彗星 上存在有機物顆粒。它們通常很脆弱,因此在周期性彗星 (如恩克)上,科學家沒有看到太多此類物質,原因是它們在近距離掠過太陽的 時候會燃燒殆盡。
圖片提供:NASA / SOHO Consortium
科學家利用新的 數據證實,該彗星 在近日點停止了塵埃拋射,不過隨後暫時變亮。對意料之外的 增亮的 一種理論解釋是,當彗星 繞過太陽時,它像螺旋彈簧玩具一般被拉開,其各個碎片彼此分離,不過依然作為一團殘片雲一同運動。這樣的 分離會增加反射陽光的 表面面積,產生了彗核增亮的 錯覺。
雖然現在並不清楚為何有的 掠日彗星 可以通過近日點後倖存,有的 不可以,它們是如何倖存的 ,人們一致認為,ISON彗星 太小太容易揮發,而且太新了,無法在如此靠近太陽之後倖存下來。
(全文完)
推薦閱讀:
※下一個10年,帶著四軸旋翼去太空,帶著彗星標本回地球
※哈雷彗星
※前沿速報||「死裡逃生」的彗星41P
※「菲萊」著陸器登錄彗星後將展開哪些調查?以及如何通俗的理解這些調查的實際意義?
※天文史上的今天:1.4億公里之外,深度撞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