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中國精神的落後
本文是高度宏觀的概念抽象認識,是在一系列中國文化重大方面認識的基礎上進一步的概括提升,如同自然科學認識成果的代名詞是公理、概念的認識成就,人類自身精神的認識也要找出它的獨立發展邏輯,要以一系列最基本的概念去最集中的認識和去相互有機的聯繫。
如若孤單的突出中國文化中一個概念,而不去思考它周圍聯繫,不在整個文化背景下認識它的有限意義,這種割裂認識必然把人帶入極其表面膚淺的謬誤中。
中國一些最著名、最有學問的大師,精神和思想性的認識中國文化時卻表現了很大的無知淺陋和荒唐,根本原因就是封閉割裂的去偏好認識中國文化中也必然存在的一些普世價值概念,他們頑固堅持孤立的認識方法,不願睜開眼睛看看這些概念的大話者實踐中是什麼嘴臉,不願深入思考這些概念是如何的和周圍事物聯繫,即使這些概念佈道者嘴臉是無比醜陋,即使與這些概念聯繫的事物明明白白的顯現了無比黑暗。
然而這些國學大師仍然固執的以為,中國文化中所有的黑暗不過是隨機偶然的個人主觀行為,是由他們個人負責,比如正反爭議很大的孔子、秦始皇、漢武帝、王莽、隋煬帝、毛澤東。
這種膚淺感性認識的英雄史觀,從根本上排斥了對中國文化制度的懷疑,也就是從根本上不容對中國文化制度進行脫胎換骨的批判性的否定。
這就是「中學為體」的精神認識基礎,這種精神仍然停留在孤立、機械小孩一樣的思想水平,這真是中國文化莫大的悲哀!
國學大師和文化精英物質感性的精神淺薄,教育了中國民眾精神的物質平庸;反過來循環,文化精英又去迎合民眾精神空虛的物質口味。
這種文化思想生生不息的目光如豆,孤立淺薄,淺嘗輒止,感性的停留於物質表面,是中國文化幾千年沒有獨立精神而停滯不前的根本原因,也造成中國文化即使具有了表面意義的西方物質文明的繁榮,但在精神上仍然是侏儒一樣的長不大。
如若說中國人天生的沒有精神獨立,國人不同意,我也不同意!
那麼什麼原因造成中國人不能精神獨立?造成中國人精神片面?造成中國人精神鑽牛角尖?
西方文化傳入中國一百多年了,西方文化獨立精神概念論證的認識本質,它的邏輯系統的思考方式,讓中國學者紛紛的讚嘆不已,這說明中國人也具有這種精神屬性,否則中國人為什麼能夠欣賞它、欽佩它?
但可能我孤陋寡聞,為什麼我很難找到能讓我崇敬的中國思想家?而在西方文化中,我喜愛的思想家是如此群星燦爛!
魯迅先生說得好,他說中國青年要多看外國人的書,年輕時我沒有讀到魯迅的這句話,但當時我自以為比身邊的同學有思想,就是因為中國開放的最初,我就從西方的書中竊取到很多聞所未聞的新鮮思想,是大學年代圖書館西方文化的書,教了我認識獨立精神。
我反省自己:我並不對中國學者有偏見,為什麼要對自己同胞過不去?
比如我再證明:中國研究西方哲學文化的人成千上萬,但非常奇怪,他們普遍沒有專門去研究中國文化的精神,即使有也是偶然的「不務正業」;另一方面研究中國文化的人,對西方哲學的思辨興趣,也是索然無味,比如胡適。
這就足以證明,即使最高精神領域的研究,中國學者也是抱著「器」一樣的追求,也僅僅是當作糊口性的職業,中國人很少有為思考而思考的純粹精神興趣,可見一斑。
任何文化的精神獨立,首先是對自身文化精神的客觀系統認識,西方哲學崇高的精神地位,是因為它代表了西方文化最高精神認識。
西方哲學目前代表了人類最高的精神思維水平,這是學術界一般公認。
如若有純粹精神興趣,研究最高精神(西方哲學)的人怎麼會對本民族的精神不感興趣,或者說懂得西方哲學精神,卻不認識本民族文化的精神,這種事情怎麼會發生?
這就如同一個人學會理財,卻不幫自家理財;如同學會游泳,卻從不下水游泳;如同學會燒菜,卻不為自己燒菜。
這種事情符合邏輯嗎?如若沒有邏輯,那麼就要懷疑,他們是不是認識懂了西方哲學精神,是不是認識了人類最高精神,是不是如比喻的真的具有理財、游泳、燒菜的水平。
他們代表的現代中國哲學文化,是不是如同市利之徒,掛羊頭賣狗肉,出賣了中國最高精神?他們是不是在尸位素餐,畫餅充饑的玩著概念遊戲,褻瀆中國的最高精神?
其實,不僅中國哲學家不去真正信仰精神的崇高,中國的上層建築也務虛敷衍的看不起崇高的精神,中國改革開放,無足輕重的看待西方文化的精神,不一直是幾十年的習以為常?
哲學衡量一個民族文化最高思維水平,中國人精神取捨是如此輕重不分,中國人精神追求是如此心有旁騖,中國精神的哲學水平是如此徒有空名,中國文化的其它精神思維——典型的是經濟學、自然科學——怎麼能高上去?怎麼會讓人產生信心?
中國的精神為什麼如此落後,是制度物質固化的不讓人精神思考,還是精神不可救藥的去物質固化制度?這是沒有獨立精神的中國物質文化之謎! 中國精神落後最根本表現中國精神落後最根本表現,是精神徹底的依附於物質利益,因此精神奴隸性的沒有根基的孤立、片面、表面,精神沒有獨立性,精神不能追求自身的價值,失去了原則性,以致中國人普遍認為精神獨立於物質是迂腐的。
當年孔子追求精神的文化,就被譏諷是「明知不可為而為之」,毛澤東追求精神,也被今天物化文化片面的扣上「精神萬能論」的大帽。
其實孔子、毛澤東都是很務實的人,從孔子教育學生得心應手的方法來看,從毛澤東務實中國化的吸取馬克思的革命思想來看,他們都屬於很現實的思想家,但是任何現實主義的思想如若離開了精神價值,就會毫無蹤跡的在歷史中消失,只有在現實主義中創造或者批判的融入精神價值,歷史才承認他們的精神創造或者批判的意義。
在中國文化中,有精神價值思想的政治偉人,在獲取精神榮譽的同時,遭受精神和物質的雙重否定也是最多的。
因為中國專制等級壓迫文化,本質是一種動物性的物質至上主義,中國文化最稀缺精神獨立價值,因此提倡精神價值如同是給中國文化雪中送炭;但是中國文化又是狗改不了吃屎,一心一意的崇拜物質(今天我們能真切的感受),因此提倡精神獨立價值必然和物質等級發生衝突,或者這種精神價值理論被篡改成騙人的工具。
因此真正有思想的中國政治家面臨兩難選擇,或者與世俗物質文化共沉浮,但在歷史長河中將默默無聞;或者像唐吉可德一樣的提出精神挑戰,但最終寡不敵眾。
中國文化中,獨立精神的政治思想家是唐吉可德一樣的命運,因此他們必然是鳳毛麟角,稱得上的是孔子、毛澤東極少的幾個人。
即使孔子、毛澤東,同西方文化比較,他們的獨立精神也不夠徹底,他們思想還僅在於多數人和少數人利益分配超物質競爭性的精神獨立思考,他們精神沒有根本擺脫物質的主導,沒有西方文化表現的精神真正獨立於物質的精神自我生命的發展。
中國文化精神對物質絕對依賴的表現比比皆是:
比如精神價值直取「經世致用」;比如英雄崇拜非功利莫屬;比如讀書第一意義是做官;比如人生價值最榮耀的是出人頭地;比如是非標準天經地義是「勝者為王敗者為寇」;等等。
認識中國文化的精神依附物質,莫過於觀察中國文化矛盾鬥爭的主要方式,它的表現是:你代表誰的利益(物質利益、權力利益),你站在誰的立場(物質立場、權力立場),沒有客觀正義的精神是非標準,只有代表物質利益或者權力利益的立場標準。
由此中國文化喪失精神的獨立性,個人精神專註於發展人與人的社會關係學(溫情脈脈掩蓋的權力物質關係),由此導致中國人推崇精神深刻的標準,荒唐的被認識成是深不可測,這種深不可測的精神城府,實際上是言不由衷,中國精神於是分裂為「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此一時標準,彼一時標準,莫衷一是,精神隨人而定,精神隨物質而定。
被中國文化捧為最高明的中庸之道思想,和這種深不可測的精神城府文化也是互相欣賞,彼此呼應,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中國人精神不獨立是怎麼形成的? 精神獨立是指精神可以離開(不依賴)物質世界,而獨立呈現自己的自然生命,精神生命實體具由概念演繹的邏輯體系。 精神獨立性,就是精神客觀性,但是認識客觀精神要藉助主觀精神中的客觀精神屬性的途徑,主觀精神如若因依附物質而孤立、片面、表面,就喪失了精神認識的客觀屬性。主觀精神喪失了 客觀屬性,精神就失去了獨立性,精神就降低為物質意義的存在。 本人發表過《中國人思維單一的文化尋根》系列文章,中國文化思維單一的根子就是精神不獨立,由此精神沉淪為消極的物質,而中國人思維單一表現出的片面、孤立、極端、膚淺、盲目、 非理性、不寬容、暴力,這些都是精神喪失獨立後,精神無可奈何的趨向物化後的表現。 中國人精神不獨立是怎麼形成的? 是幾千年來中國唯我獨尊、贏家通吃的權力意志——「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是幾千年來中國的暴力專制——「率土之濱,莫非王臣」; 是幾千年來中國強權真理邏輯——「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 是幾千年來中國文化精神對物質功名的絕對膜拜——「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 特別要指出,中國專制政治創建的科舉制文化,以政教合一的空前文化威力,有效的實現了對全中國讀書人進行專制精神奴化的道德洗禮,中國人精神奴性的打造,被披上神聖的道德外衣, 因此跟隨著道德精神的絕對和永恆,中國文化權力意志也藉以把中國人的精神奴性在道德的美麗羽翼下絕對永恆的定格。 千年不衰的科舉制,是剝奪中國人精神獨立最直接、最廣泛、最深入精神靈魂的社會文化制度原因,科舉制唯名利的學習和讀書的思想價值,至今還深深的影響中國人的讀書學習精神,以及 潛移默化的決定著中國現行畸形的教育制度。 什麼樣的文化價值觀,決定了什麼樣的教育制度,什麼樣的教育制度,決定了出品什麼樣的人,什麼樣的人又決定了什麼樣的文化價值觀,社會文化就是這樣一環扣一環的循環。 因此中國人精神不獨立,是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僅僅精神批判和反省是不夠的;要改造這種情況,只爭朝夕雖好,但更重要的要有深刻系統的對先進精神的精闢認識,要有扎紮實實的如何 精神文化改造和建設的切實研究。拔苗助長,以急功近利的方式矯正精神不獨立,效果恰恰適得其反,甚至會造成精神的更加不獨立,毛澤東「文革」的精神激進革命,不是留下了事與願違 的深刻的政治文化教訓? 日本學者竹內好(1908-1977)有這樣的觀點:魯迅是革命領袖孫中山和毛澤東之間的媒介,魯迅呼應孫中山喚起民眾的思想,魯迅對中國人精神革命性的否定批判,又深深的影響了毛澤東。 竹內好說:「從思想史來看,魯迅的位置在於把孫文媒介給毛澤東的關係中。近代中國,由於是從自身的傳統中實行自我變革,所以也就不可避免地要經過魯迅這麼一個否定媒介者。」這一 思想,我頗是贊同。 我欽佩魯迅,是這樣邏輯:首先是魯迅思想的深刻,這種深刻是宏觀性的去分析事物的本質,中國歷史書本上,有很多道德漂亮的語言和思想,但它們是脫離實際的夸夸其談,魯迅如同是指 出皇帝新裝的小孩;但能識破皇帝新裝不足為奇,可貴的是魯迅明知皇帝新裝後面有利害關係,魯迅毅然還敢去揭穿它,這就是魯迅崇高的信仰精神,這就是中國人最缺少的超脫物質利害關 系的追求真理的精神,這種精神讓我欽佩。 反過來證明,正是魯迅具有精神的信仰,魯迅才不滯留在文化精神的表面,才不被中國物質文化權力和金錢收買,才超越了中國文化片面性、孤立性、封閉性的認識障礙,才擺脫了中國文化 的精神幼稚性,才在整體性中把握了中國文化最本質屬性,這個本質屬性就是中國文化的奴才性、非人性,即個人喪失了精神獨立性、創造性。 魯迅天才性的對中國文化奴才性的分析批判,也可能是受到日本最偉大的啟蒙思想家福澤諭吉的影響,他們精神批判的內容幾乎是如出一轍。 魯迅「橫眉冷對千夫指」;魯迅鶴立雞群;在魯迅面前,那些如過江之鯽追求名利的文化知識精英,是如此微不足道,歷史很快把他們通通遺忘。 和魯迅保存距離的中國知識精英(「橫眉冷對千夫指」的對象),紛紛醉心於缺乏生命意義知識造勢(比如搶救「國故」)。他們或者扭曲自己的精神,只圖「立言立功」物質化的曇花一現 ;他們或者為了追逐泡沫的名利,不恥於虛張聲勢;他們或者自己不相信自己,盲目的以為「識時務者為俊傑」,見風使舵,自己常常輕易的否定自己;他們思想目光偏執一隅,思想貢獻無 從談起。 上世紀二十年代,五四文化激情過後,中國文化還沒有摸到西方文化的精神,不少文化精英就浮躁的泄了氣,又鼓噪起中國傳統文化復興,這時候中國發生了著名的多讀中國書還是多讀西方 書的爭論,魯迅回答「青年必讀書」時,寫了以下的話: 「中國書雖有勸人入世的話,也多是殭屍的樂觀,外國書即使是頹唐和厭世的,但卻是活人的頹唐和厭世。我以為要少——或者竟不看中國書,多看外國書」。 魯迅依然堅持中國文化必須全面虛心學習西方文化的精神價值,為了突出這個思想,魯迅不惜用上駭人聽聞的極端語言,竟然教中國青年不看中國書,雖然當時也是否定性的針對胡適等研究 國故的文化造勢,但這種世界主義的文化價值觀其實是魯迅一貫的精神信仰。 魯迅文化批判一開始就是聚焦中國人精神,種瓜得瓜,中國人精神是中國書教育的結果,否定中國的舊書也就是一件自然而然的事情。 無論思想語言如何用心良苦,在吹毛求疵的人來看,總能使它「漏洞百出」,魯迅教導青年不看中國書,如同是魯迅送給思想對立面攻擊自己的一大把柄,一些人據此給魯迅扣上賣國主義的 大帽。而深深認同魯迅信仰的人,又以為魯迅這句話思想批判的份量是十分的給力。 魯迅就是如此深深的思想自信,就是敢於傲視平庸,一言孤行。 其實魯迅本人又何嘗少看了中國書?但魯迅在中國故紙堆中不會精神迷失,魯迅看書目的是為了獲取精神思想價值,通過比較,魯迅認為外國的書對人的精神啟發的意義更大,中國一本正經 入世的書雖然汗牛充棟,但它們千篇一律羅列的積極人生意義,是沒有實際依據和意義的孤立蒼白的概念,因此是沒有生命氣息的「殭屍的樂觀」(「理論是灰色的」);外國書道理真實, 不會虛偽,因此哪怕「頹唐和厭世」,也能取得活人真實精神的認識(「生命之樹常青」)。 就是說文化的真實性是第一意義,哪怕是醜陋厭世的「真實」,都比看起來善和美的,卻並不真實的高調入世文化更有健康意義。 魯迅的貢獻,就是真實的解剖中國文化,以自己真實獨立的精神文化信仰,為中國人追求獨立精神建立起思想標杆。推薦閱讀:
※中國節日大全,傳統節日習俗,民族節日來源41
※[貼圖]中國后妃百圖
※娛樂圈裡的外國籍的明星不在少數,卻只有兩個改回了中國國籍
※關於中國命運的30個大膽思考,越讀越震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