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黃賓虹在上海美術茶會上的講詞|紀念黃賓虹誕辰150周年系列大展
* * * * *
紀念黃賓虹
誕辰150周年系列大展
主辦單位:浙江省文化廳 中國美術學院 浙江日報報業集團
承辦單位:浙江省博物館 中國美術學院藝術人文學院 錢江晚報
展覽時間:3月25日至5月18日
展覽地點:浙江省博物館(孤山館區)西湖美術館/黃賓虹藝術館(杭州西湖區孤山路25號)
展覽內容:黃賓虹山水、花鳥和書法精品220餘件
開放情況:周二-周日 9:00-17:00
今天,當我們談論黃賓虹時,我們究竟是在談些什麼?
在展覽作品之外,特別分享一組黃賓虹的論藝文章,在這些文字里,可以讀到一個敏銳、開放、通達、堅定的黃賓虹,或許,有助於我們理解黃賓虹,並藉此審視今天的中國藝術創作。
*閱讀紀念黃賓虹誕辰150周年系列大展[全圖精賞]
回復關鍵詞 黃賓虹 /點擊頁面底部 閱讀原文
今天我便同諸位談談「國畫之民學」。所謂「民學」,乃是對「君學」以及「宗教」而言。
在最早的時候,繪畫以宗教畫居多,如漢魏六朝以及唐宋畫的聖賢仙釋,繪畫的人多少要受宗教的暗示或束縛,不能自由選擇題材。在宗教畫以前,也大都是神話圖畫。如舜目重瞳、伏羲蛇身之類。再後,君學統制一切,繪畫必須為宗廟朝廷之服務,以為政治作宣揚,又有旗幟衣冠上的繪彩,後來的朝臣院體畫之類。
君學自黃帝起,以至於三代;民學則自東周孔子時代始。在商朝的時候,君位在於傳賢,不乏仁聖之君;西周一變而為傳子,封建制度成立。自後天子諸侯叔侄兄弟之間,覬覦君位,便戰亂相尋,幾無寧日。春秋戰國時代,封建破壞,諸子百家著書之說,競相辯難,遂有了各人自己的學說,成為大觀。要之,三代而上,君相有學,道在君相;三代而下,君相失學,道在師儒,自後文氣勃興,學問便不為貴族所獨有。師儒們傳道設教,人民乃有自由學習和自由發揮言論的機會權利。這種精神,便是民學的精神,其結果遂造成中國文化史上最光輝燦爛的一頁。
中國藝術本是無不相通的。先有金石雕刻,後有絹紙筆墨。書與畫也是一本同源,理法一貫,雖音樂博弈,也有與圖畫相通之處。六朝宗少文氏,曾經遨遊五嶽,歸來即將所見山水,繪於四壁,儼如置身於山水之間,時或撫琴震弦,竟能夠使那牆壁上的山水,也自錚然有聲,所謂「撫琴動操,欲令眾山皆響」,音樂和圖畫便完全融和在一起了。宗氏自稱臥遊,後來人所說的「臥遊」便是本此。張大風論博弈:善弈者落落初布數子,而全局已定,即畫家之位置骨法。這又是博弈與繪畫相通的地方。
湖山煙雨
題跋: 湖山煙雨中,擁書萬卷,誦習餘閒,漫興寫此。癸巳,賓虹年九十。
鈐印:黃賓虹(白文)、冰上鴻飛館(朱文)
水墨山水
淺絳山水
題跋: 辛酉三月, 君達先生清鑒。賓虹。
鈐印: 黃質私印(白文)、仁和沈氏曾藏(朱文)
春秋時孔子論畫,《論語》所記「宰予晝寢」,其實為「畫寢」之誤。「晝」與「畫」本易混淆,便為宋人所誤。「宰予畫寢」,乃是宰予要在他的寢室四壁繪上圖畫,但因房子破舊,不甚相宜,孔子見到,就認為是「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牆不可污也」,勸他不必把圖畫繪在那樣不堪的地方。假如仍然照「晝寢」解釋,以宰予既為孔門弟子之賢,何至於如此不濟?或者僅僅一下午之睡而已,老夫子又何至於立即斥之為「朽木」「糞土」呢?未免太不在情理了。
又如孔子所說的「繪事後素」,也是講繪畫方法的。宋人解釋為先有素而後有繪,以為彩色還在素絹之後。這也是一種誤解。實際上那時代有色的絹居多,而且沒有純白色的絹,後來直到唐代,紙都還是淡黃色。「繪事後素」的意思,乃是先繪彩色,然後再加上一種白粉,這和西洋畫法相同,日本畫也是如此。
中國除了儒家而外,還有道家、佛家的傳說,對於繪畫自各有其影響。孔孟講現在,老子講未來,佛家講過去和未來。比較起來,中國畫受老子的影響大。老子是一個講民學的人,他反對帝王,主張無為而治,也就是讓大家自由發展的意思。他說:「聖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聖人是種聰明的人,也得法乎自然的。自然就是法。中國畫講師法造化,即是此意。歐美以自然為美,同出一理。不過,就作畫而講,有法業已低了一格,要透過法而沒有法,不可拘於法,要得無法之法,方有天趣,然後就可以出神入化了。
近代中國在科學上雖然落後,但我們向來不主張以物勝人。物質文明將來總有破產的一天,而中華民族所賴於生存、歷久不滅的,正是精神文明。藝術便是精神文明的結晶,現時世界所染的病症,也正是精神文明衰落的原因。要拯救世界,必須從此著手。所以,歐美人近來對於中國藝術漸為注意,我們也應該趁此努力才是。
1950年前後黃賓虹在杭州西湖棲霞嶺寓所。
這裡,我講一個某歐洲女士來到中國研究中國畫的故事。她研究中國畫的理論,並有著作在商務印書館出版。在她未到中國以前,曾經先到歐洲各國的博物館,看遍了各國所存的中國畫,然後來到中國,希望能夠看到更重要的東西。於是先到北京看古畫,看過故宮畫之後,經人介紹,又看了北京畫家的收藏,然後回到上海,又得機會看過一位聞人的收藏。結果,她表示並不滿意,她還沒有看到她想看的東西。原來她所要看的畫,是要能夠代表中華民族的畫,是民學的;而她所見到的,則以宮廷院體畫居多,沒有看到真正民間的畫。這些畫和她研究的中國畫的理論,不甚符合,所以,她不能表示滿意。從這個故事裡,我們可以看出歐美人努力的方向,而同時也正是我們自己應該特别致力的地方。
當我在北京的時候,一次另外一位歐美人去訪問我,曾經談起「美術」兩個字來。我問他什麼東西最美,他說不齊弧三角最美。這是很有道理的。我們知道桌子是方的,茶杯是圓的,它們很實用,但因為是人工做的,方就止於方,圓就止於圓,沒有變化,所以談不上美。凡是天生的東西,沒有絕對方和圓,拆開來看,都是由許多不齊的弧三角合成的。三角的形狀多、變化大,所以美;一個整整齊齊的三角形,也不會美。天生的東西絕不會都是整齊的,所以要不齊,要不齊之齊,齊而不齊才是美。《易》云:可觀莫如木。樹木的花葉枝幹,正合以上所說的標準,所以可觀。這在中國很早的時候,便有這種認識了。
君學重在外表,在於迎合人。民學重在精神,在於發揮自己。所以,君學的美術,只講外表整齊好看,民學則在骨子裡求精神的美,涵而不露,才有深長意味。就字來說,大篆外表不齊,而骨子裡有精神,齊在骨子裡。自秦始皇以後,一變為小篆,外表齊了,卻失掉了骨子裡的精神。西漢的無波隸,外表也是不齊,卻有一種內在美。經王莽之後,東漢改成有波隸,又講外表整齊。六朝字外表不求整齊,所以六朝字美。唐太宗以後又一變而為整齊的外表了。借著此等變化,正可以看出君學與民學的分別。
近幾十年來,我們出土的東西實在不少,這些東西都是前人所不曾見到過的,也可以說我們生在後世的人,最為幸福。有些出土的東西,如帶鉤、銅鏡之類,上面都有極美極複雜的圖案畫。日本人曾將這些圖案加以分析,著有專書,每一個圖案,都可以分析出多少層不同的幾何圖形來,歐美人見了也大為驚服。大體中國圖畫文字在六國時代最為發達,到漢朝以後就完全兩樣了,大多死守書本,即有著作,也都是東抄西抄,很少自辟蹊徑。日本人沒有什麼成就,也就是在於缺乏自己的東西,跟在人家後面跑。現在我們應該自己站起來,發揚我們民學的東西,向世界伸開臂膀,準備著和任何來者握手!
最後,還希望我們自己的精神先要一致,將來的世界,一定無所謂中畫西畫之別的。各人作品盡有不同,精神都是一致的。正如各人穿衣,雖有長短、大小、顏色、質料的不同,而其穿衣服的意義,都毫無一點差別。願大家多多研究,如果我有什麼新的消息或者新的意見,也願意隨時報告。
原刊於1948年8月22日《民報》副刊《藝風》第33期
*閱讀紀念黃賓虹誕辰150周年系列大展[全圖精賞]
推薦閱讀:
※中國美術館版畫藏品(二)
※狸大叔:聯考的這一巴掌,你該醒醒了。
※人物速寫切勿先以局部入手,這三個誤區要避開!
※幼兒園小班美術教案:一上一下畫折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