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參考】山西省教育廳副廳長張卓玉談教育改革:那些年,讓老師們手忙腳亂的課改,未觸及教育的內核
人們是否還記得,在過去若干年裡的某一段日子裡,局長、校長們出出進進,忙忙碌碌,似乎在醞釀、籌劃著什麼事情。決策者們在苦苦思索,反覆斟酌以後,終於作出最後抉擇:啟動課堂教學改革。接下來的過程大體一致:組織學校的幹部和老師到外地考察,印發相關的學習材料,制定本地、本校的改革方案,選定秋季或春季學期,全面啟動改革。雖然上上下下都做了大量的準備工作,但真正做起來以後,老師們似乎還是感覺到有些手忙腳亂。一夜之間,使用了多年的名詞術語,許多輕車熟路的教學流程,都遭到了質疑和否定,取而代之的是學案、小組、自主、展示等一套新術語、新流程。老師們帶著幾分新奇與憧憬,更帶著幾分懷疑與無奈,步入改革的潮流中。一場可能具有里程碑意義的教育變革,就這樣平平靜靜、不聲不響地開始了。從20世紀80年代起,有過教育體制改革、教育人事制度改革等制度性改革,有過經費增長、校舍建設、裝備標準化等教育事業的快速發展。然而,教育制度改革也好,教育事業發展也好,都未觸及教育的內核。教育觀念、人才標準、教育內容、教學方式、評價體系的改革,是世紀之交才拉開序幕、走到前台的。這就是我們現在所談的以課程改革、課堂改革為主要內容的教育改革。
2現在的教育改革是一場哥白尼式的革命從國家頒布新的課程標準和各地開始探索新的教育模式算起,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大概已經走過了10多年的路程。10多年來,改革者們做了些什麼?所謂里程碑性的改革體現在哪些方面?我試圖用一組新概念和一種新模式來概括已有的變革。以下是一組近年來教育領域使用頻率極高的概念。一定程度上,它已成為校長、教師的基本信念、基本追求和基本語言:學案教學、問題導學、自主學習、小組合作、體驗探究、展示交流。這組概念全部省略掉了主語。那麼,主語是什麼?所有這些行為的發出者是誰?是學生。這正是問題的關鍵所在,也是這場變革的實質所在:教育的重心從教師如何教走向學生如何學。說這是一場哥白尼式的革命,一點都不過分。概念的轉換必然帶來相關結構和秩序的變化。近年來,教育正在形成一種全新的實踐模式。新模式在重新構建教育的空間結構和時間秩序。以下概括能否表達新模式的核心內容?請讀者判斷:
學習組織,從以班為單位到以小組為單位。小組作為學習共同體,成為一種新的建制,成為最基本的學習組織。學習起點,從課堂聽講到研讀學案。這是對傳統教學秩序的顛覆。它對教育變革所產生的影響,可能剛剛開始。我想補充一句:在美國的翻轉課堂傳來之前,我國的教育工作者們已經開始了相似的改革。學習過程,從記知識、做習題到讀材料、做事情。安靜、劃一的課堂被查找資料、合作做事、交流想法等各種活動所取代。課堂形態,從教師講、學生聽的講壇走向師生共同展示、探究的論壇。學生的展示、討論、分享活動越來越成為課堂的主體。"輸出"成為與"輸入"同樣重要的學習方式。教師職業,從以傳授知識為主走向以組織引導學生學習為主。"導"的作用在增強,"講"的作用在弱化。教育評價,從以量化評價為主走向以質性評價為主,從以知識和技能評價為主走向以能力和態度評價為主。人們在積極地探索評價標準、評價工具、評價方式的變革。3未來30多年教育改革的新目標是什麼任何改革都不可能一蹴而就,何況是百年樹人的教育!改革者們會不斷遇到形形色色的問題,諸如如何設計更有驅動力的學習任務?如何選擇更能覆蓋知識要點的探究問題?小組評估標準如何更有激勵效果?如何讓課堂展示更能激起學生的參與、討論、深度探究?如何命制一份能測評學生判斷能力、推理能力的試題?等等。再往遠走,還會、還能、還要遇到些什麼?毫無疑問,該做、能做、要做的事還很多。教育的這場改革剛剛拉開序幕。也許,更精彩、更艱難、更有意義的改革,還在後頭。也許,老師、校長、局長們意識到了些什麼。當學生真的能夠在老師講授之前就開始學習的時候,當學生真的能按照學案要求開始讀教材、查資料的時候,當學生真正能當眾表達自己收穫的時候,當學生在課堂上的相互爭論、相互補充、相互接納等合作學習真的成為學習常態的時候,當學生的自主探究真的能自發地延伸到連老師都沒有想到的更深層面、更廣領域的時候,當所有這些過去不曾想、不敢想的事情真的都成為實實在在的事實以後,老師們自然會想到許多新的可能:既然需要給學生提供指導自主學習的方案(學案),那為什麼不能按照學案的思路改革教材呢?新教育是否會催生新型教材的改革?既然學生的自主探究常常要超越老師規定的章節內容,甚至學科內容,那為什麼不能依據探究主題而設定跨章節、跨學科的綜合性學習呢?新教育是否會催生國家課程標準的改革?既然學生對有挑戰性的學習內容充滿興趣,既然老師高度欣賞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表現出來的創新潛能、思維方式、組織協調能力、合作精神,那為什麼不能加大對學生基本素養的測評,減少對知識點、技能點過多過細過精的測評呢?新教育是否會催生評價標準和評價方式的更深刻、更徹底的改革?既然學生在探究問題、獲取知識等方面表現出了自主的潛能,那為什麼不去開發學生自主治理方面的潛能呢?新教育是否會催生學生管理的深度改革?也許,在未來的30多年裡,這些問題都將會成為改革的新目標,都將帶來教育更為深刻、更為重要的變化。
4經歷了借鑒、模仿以後教育發展的第一要務是什麼
讀者是否認同這樣的判斷:教育發展的一個顯著特點是學習與生活的相向而行。正規意義上的學習越來越回歸到普通的工作和生活,而普通的工作和生活又越來越有學習的性質。曾經,人們儘可能地強化學習、學生的特殊性,力圖將學習、學生從普通生活和普通人中獨立、分離。現在,文明的進程正在轉向。拆掉阻隔社會與學校聯繫的"牆",讓學生像科學家、設計師、作家、經理等成人一樣在做事中學習,是教育發展的新趨勢。與此同時,所有告別學生時代、結束學生身份的成人們,又無時無刻不在學習。今天的社會,沒有哪種職業可以在就業之前學到所需的所有知識與技能。學習成為每一個人工作、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這就是所謂的終身學習,學習化時代。從這個意義上講,此時此刻的你、我,都是學生。凡期望學生該做的,作為老師都應該率先做到。當要求學生自主探究、大膽創新的時候,首先也該自問:我們的探究勇氣和創新能力如何?經濟上有"中等收入陷阱"之說。其實,教育領域也存在類似的問題。在經歷和完成了追趕期的借鑒、模仿以後,創新將成為新時期事業發展的第一要務。我想在此提及一個人,一句話。這個人是思想家康德。康德對人類教育最重要的影響,體現在他提出的一個哲學命題:人是目的。人的成長、發展、權利、尊嚴等基本人性,就是人類社會全部進步事業的目的。康德生活在啟蒙運動時代。當時的一份學術雜誌在組織討論何為啟蒙運動。康德參與了這場討論並寫了一篇文章:《回答這個問題:什麼是啟蒙?》。此文被後世看作是詮釋啟蒙運動的經典之作。康德寫道:啟蒙運動就是人類擺脫自己所加於自己的不成熟狀態的起點。所謂不成熟狀態,就是不經別人的引導,就不能自主地運用自己的思考。其原因不在於人們缺乏思考能力,而在於人們缺乏思考的勇氣。勇在思考!即拿出勇氣,自主思考。這就是啟蒙運動的口號。拿出勇氣,自主思考!這是我們對學生的期望,是學生素養的基本體現。同時,這也是教育改革的需要,是改革能否走向深入的需要。
讀者是否認同這樣的判斷:教育發展的一個顯著特點是學習與生活的相向而行。正規意義上的學習越來越回歸到普通的工作和生活,而普通的工作和生活又越來越有學習的性質。曾經,人們儘可能地強化學習、學生的特殊性,力圖將學習、學生從普通生活和普通人中獨立、分離。現在,文明的進程正在轉向。拆掉阻隔社會與學校聯繫的"牆",讓學生像科學家、設計師、作家、經理等成人一樣在做事中學習,是教育發展的新趨勢。與此同時,所有告別學生時代、結束學生身份的成人們,又無時無刻不在學習。今天的社會,沒有哪種職業可以在就業之前學到所需的所有知識與技能。學習成為每一個人工作、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這就是所謂的終身學習,學習化時代。從這個意義上講,此時此刻的你、我,都是學生。凡期望學生該做的,作為老師都應該率先做到。當要求學生自主探究、大膽創新的時候,首先也該自問:我們的探究勇氣和創新能力如何?經濟上有"中等收入陷阱"之說。其實,教育領域也存在類似的問題。在經歷和完成了追趕期的借鑒、模仿以後,創新將成為新時期事業發展的第一要務。我想在此提及一個人,一句話。這個人是思想家康德。康德對人類教育最重要的影響,體現在他提出的一個哲學命題:人是目的。人的成長、發展、權利、尊嚴等基本人性,就是人類社會全部進步事業的目的。康德生活在啟蒙運動時代。當時的一份學術雜誌在組織討論何為啟蒙運動。康德參與了這場討論並寫了一篇文章:《回答這個問題:什麼是啟蒙?》。此文被後世看作是詮釋啟蒙運動的經典之作。康德寫道:啟蒙運動就是人類擺脫自己所加於自己的不成熟狀態的起點。所謂不成熟狀態,就是不經別人的引導,就不能自主地運用自己的思考。其原因不在於人們缺乏思考能力,而在於人們缺乏思考的勇氣。勇在思考!即拿出勇氣,自主思考。這就是啟蒙運動的口號。拿出勇氣,自主思考!這是我們對學生的期望,是學生素養的基本體現。同時,這也是教育改革的需要,是改革能否走向深入的需要。(文章來源:《新課程評論》)
推薦閱讀:
※尢彭熙和他的老師唐師傅 ——寄廬志疑·技擊零拾 (中)
※無意老師的詳批
※紫微斗數十二宮推斷法 張 玉 正 易經風水命理老師
※(原作)3意識5次覺醒之路?(宋老師首創心靈治療與潛能開發系統覺醒理論)_催眠通靈修行法創...
※慚愧學人老師批流年一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