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永年: 社會、行政體制改革與中國的經濟增長

(2012-12-18)早報導讀● 鄭永年鄭永年專欄社會體制的改革和中等經濟增長之間的關係,在很多人那裡並不是很清楚的。這裡,人們首先要把經濟領域和社會領域區分開來,從而把經濟政策和社會政策區分開來。中國早期的改革者並沒有做這種區分,他們簡單地把社會領域視為是經濟領域,把經濟政策應用到社會領域,已經導致了無窮的惡果。中國的改革開放剛好是西方新自由主義的高峰時期,不可避免受到這種國際大環境的影響。中國的經濟改革就是要從原先的計劃經濟轉型成為市場經濟。新自由主義在引導中國經濟改革方面扮演了積極的作用。但是,新自由主義進入中國之後,很快就有了中國變種。人們把新自由主義簡化成為GDP(國內生產總值)主義。在國有經濟領域,新自由主義遭到了龐大的國有企業的強有力的抵制。但在社會領域,新自由主義則長驅直入。結果,應當高度市場化的經濟領域沒有足夠的市場化,而不應當市場化的社會領域則高度市場化。1990年代中期之後,新自由主義首先進入醫療領域,使得這個領域成為暴富領域,其主體醫院、醫生、製藥商成為暴富者。直到2003年,中國一半以上的居民還沒有醫療保險。1997年亞洲發生金融危機,當時的人們把應付危機僅僅理解成為維持高GDP增長,結果導致了教育領域的產業化。在中國的傳統中,家長為了下一代,可以不顧一切投入。儘管官方從來沒有正式提倡過或者承認過教育的產業化,實際上,教育產業化成為應付危機的一個有效手段。今天,中國的教育可以說是世界上最具有產業化性質的。2008年世界金融危機之後,新自由主義又攻克了另外一個最重要的社會領域,即住房,導致了住房的產業化,房地產成為了中國的經濟主柱。民眾為應付醫療、教育、住房這三座大山, 盡量存錢, 不敢消費。客觀地說,在過去的10來年裡,中國政府在社會保障方面努力不少,也有一些制度上的建樹。但這些努力遠遠抵消不了醫療、教育和住房等重大社會領域的「新自由主義化」所帶來的惡果。儲蓄率居高下, 內需社會無法形成, 同時社會抗議活動層出不窮。在19世紀的歐洲,原始資本主義的結果就是大規模的工人階級運動的興起。今天的中國在很多方面類似於歐洲。社會抗議運動不斷,城市工人罷工和各種抗議形式(包括自殺),是對低工資和惡劣勞動條件的反應。所不同的是,中國還存在著農村農民的抗議運動。儘管中國還沒有發展到歐洲當時的程度,但如果社會改革找不到突破口,社會政策停留在低水平,中國很有可能演變成歐洲的發展道路,經濟持續穩定的增長將被打斷。東亞經驗可供參考【上一則新聞】【下一則新聞】【前七天新聞】 【回頁頂

全 球 文 萃
推薦閱讀:

行政處罰的基本原則有哪些內容_行政處罰的種類
關於移送涉嫌犯罪案件完善工商行政執法辦案制度的法律思考
香港特區前行政長官曾蔭權 獲准保釋外出等候上訴
名家指點:香港邁向行政主導
【山東】日照市行政區劃調整:規劃五蓮撤縣設區、莒縣撤縣設市

TAG:社會 | 中國 | 經濟 | 行政 | 體制 | 改革 | 經濟增長 | 行政體制 | 體制改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