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人生百字銘》之第七集 待 人

《人生百字銘》之第七集 待 人

默認分類 2008-10-10 06:30:30 閱讀103 評論4 字型大小:大中小訂閱

61要善待他人 62要尊己愛人

63要博愛眾人 64應捨己為人

65寧損己利人 66平心以容人

67寧讓而損己 68要學會忍讓

69應謙恭虛己 70待人要寬平

61要善待他人

人之為人者,善待他人也①。人善我,我亦善之;人不善我,我則引之②。與人當寬,自處當嚴③。但攻吾過,勿議人非④。不誘於譽,不恐於誹⑤。不畏強,不凌弱⑥。好事須相讓,惡事莫相推⑦。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⑧。投我以桃,報之以李⑨。若「人皆有不忍人之心」⑩,則自成理想之社會也⑾。

注 釋

①筆者語。

②引自漢朝韓嬰《韓詩外傳》。「我則引之」有的本子作「我亦愛之」。「引之」有引導教育、改進改善的意思。

③引自清朝唐甄《.潛書·取善》。與人:對待他人。寬:寬容,不苛求。自處:對待自己。

④引自清朝陳確《辰夏雜言·不亂說》。攻:此指醫治,克服。

⑤引自《荀子·非十二子》。譽:讚譽。誹:誹謗。

⑥未查明出處。

⑦引自唐朝王梵志《好事須相讓》詩。

⑧引自《論語·顏淵》。意為,成全人家的好事,而不支持別人的醜惡行為。

⑨引自《詩·大雅·抑》。投:投贈。報:報答。

⑩引自《孟子·公孫丑上》。忍:殘忍,傷害。不忍人之心,即不傷害別人之心。

⑾筆者據上意撰。

62要尊己愛人

夫惻隱之心,人皆有之;羞惡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惻隱之心,仁之端也;羞惡之心,義之端也;恭敬之心,禮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是故,倘無惻隱之心,非人也;無羞惡之心,非人也;無恭敬之心,非人也;無是非之心,非人也。

注 釋

本文系用《孟子》中的兩段話組成。「人皆有之」段引自《孟子·告子上》,「非人也」段引自《孟子·公孫丑上》。「惻隱之心……智之端也」,兩書都有。《告子上》為「仁也」「義也」……。《公孫丑上》為「仁之端也」「義之端也」……。「恭敬」二字,《公孫丑上》為「辭讓」。惻隱之心,人皆有之:憐憫同情之心,人人都具有。羞惡:羞恥,憎惡。「人皆有之」,實際上孟子強調的是「人應有之」。人人都應該具有、都必須具有,非常肯定,不容置疑。不然,孟子怎麼說無則「非人也」,說得那麼肯定,那麼斬釘截鐵?因此,不管你是否先天就具有,有則更好,無則需要培養補充。總之,人人都必須具有,否則,就不成其為人。

63要博愛眾人

仁者愛人,有禮者敬人。愛人者,人恆愛之;敬人者,人恆敬之①。人必自愛,然後人愛諸;人必自敬,然後人敬諸。自愛,仁之至也;自敬,禮之至也。未有不自愛、敬,而人愛、敬之者也②。若天下之人皆相愛,強不執弱,眾不劫寡,富不侮貧,貴不傲賤,詐不欺愚③,則天下太平也④。

注 釋

①引自《孟子·離婁下》。

②引自揚雄《法言·君子》。自愛:指自己從人格道義上愛護自己,自尊、自重。人愛諸:諸,第三人稱代詞,人愛諸即別人都愛護他。至:極至。

③引自《墨子·兼愛中》。「若」字為筆者所加。執:持也,有威懾之意。

④筆者據上意撰。

64應捨己為人

臨事肯替別人想,是第一等學問①。一個人如果只想到自己,那是可恥的;一個人如果只為自己活著,那就不如死掉②。善的定義,就是有益於人類③。苟無濟世心,獨善亦何益④?做人「莫大乎與人為善⑤」。能犧牲自己的小我來為大我謀福利的人,才配得上人的稱號⑥。

注 釋

①引自清朝《史典·願體集》。

②彭德懷語。

③英國人培根語。

④引自唐朝李白《贈韋秘書子春》。

⑤引自《孟子·公孫丑上》。

⑥俄國人屠格涅夫語。

65寧損己利人

凡作事,第一念為自己思量,第二念便替他人籌算。若彼此兩利,或於己有利,於人無損,皆可為之。若利於己者十之九,損於人者十之一,即宜躊躇。若人與己之利害正半,便宜輟手。若利全在己,害全在人,則萬不可為。若損己以利人,尤上上人事,願共同圖之。

注 釋

本篇源自清朝《史典·願體集》,後兩句原文是:「況利全在已,害全在人者乎?若損已以利人,尤

上上人事,願同志共圖之。」

66平心以容人

人情反覆,世路崎嶇。行不去處,須知退一步之法;行得去處,務加讓三分之功①。忍得一時忿,終身無惱悶②。太強必折,太張必缺③。人生何處不相逢,莫因小怨動聲色④。覺人詐而不形於言,方有餘味⑤。暫時胯下何須恥,自有蒼天鑒赤誠⑥。饒人不是痴漢,痴漢不會饒人⑦。

注 釋

①引自明朝洪應明《菜根譚》。

②引自清朝曹雪芹《紅樓夢》第九回。惱悶:煩悶,不痛快。

③引自《六韜·三疑》。折:斷。

④引自《增廣賢文》。動聲色:發怒而惡聲惡氣的樣子。

⑤引自《薛文清公讀書錄·接人》。詐:欺騙。

⑥引自唐朝韓幄《息兵》。胯下何須恥:漢初名將韓信年青時,曾因貧受欺,忍辱從一個無賴的兩腿之間鑽過去。

⑦引自《增廣賢文》。

67寧讓而損己

天地間,萬事萬物,惟善可以養性,惟善可以延壽命,避夭折①。為人寧公而貧,不私而富;寧讓而損己,不兌而損人②。人邪我正,人惡我良;人生事,我息事;人害人,我為人赤心誠意③。但行好事,莫問前程④。縱有凶災橫禍,亦心安理得⑤。「善」之一字,真生生世世受用不盡也⑥。

注 釋

①引自清朝石成金《傳家寶》。夭折:英年早逝。

②引自元朝張養浩《牧民忠告》。兌:爭逐之意,此處指搞不正當的人際關係。

③引自清朝石成金《傳家寶》。

④引自五代時期馮道《天道》。

⑤源自清朝石成金《傳家寶》:「縱有凶災夭折,亦心安理得」。

⑥引自清朝石成金《傳家寶》。

68要學會忍讓

忍讓,為居家美德、做人訣竅①。若必以相爭為勝,乃是大愚不靈,自尋煩惱②。忍欲,則不屈於物;忍劇,則不擾於事;忍撓,則不屈於勢;忍窮,則不苟於進③。莫大之禍,起於斯須之不忍④。惟寬可以容人,惟厚可以載物⑤。雪忿,不若忍恥之為高⑥。士有忍死之辱,必有就事之計⑦。

注 釋

①源自清朝吳汝綸《喻兒書》。「做人訣竅」四字為筆者所加。

②引自清朝吳汝綸《喻兒書》。

③引自明朝《薛方山紀述》。

④引自《王文公文集》。斯須:一時,很短的時間。

⑤引自明朝《薛文清公讀書錄》。

⑥引自明朝洪應明《菜根譚》。

⑦引自《後漢書》。

69應謙恭虛己

有一道,大足以守天下,中足以守國家,小足以守自身,謙之謂也①。人道惡盈而好謙②。滿招損,謙受益③。虛己者,進德之基④。常存不如人之心,則有進⑤。若自以為至足,乃是自暴、自棄⑥。一切真正有道德、有學問的人,都是純樸而謙虛的。成大事者,皆從戰戰兢兢之心來⑦。

注 釋

①引自漢朝劉向《說苑·敬慎》。

②引自《周易·謙》。惡:討厭,憎恨。盈:滿,驕傲自滿之意。好:喜愛。

③引自《尚書·大禹謨》。

④引自明朝方孝儒《侯域雜賦》。

⑤引自明朝薛宣《續讀書錄·卷五》。

⑥引自明朝黃宗羲《宋元學案》。

⑦引自清朝魏裔介《瓊琚佩語·敬畏》。戰戰兢兢:小心謹慎。

70待人要寬平

恕為德之則①。藏身以恕,終身可行也②。故君子賢而能容羆,智而能容愚,博而能容淺,粹而能容雜③。己之所無,不以責人;我之所有,不以譏彼④。尊賢而容眾,嘉善而矜不能⑤。氣血之怒不可有,理義之怒不可無⑥。以直報怨,以德報德⑦。遇方便時行方便,得饒人處且饒人⑧。

注 釋

①源自《左傳·隱公十一年》:「恕而行之,德之則也。」德之則:德的準則。恕是德的準則。

②引自《朱舜水集·雜著·恕》。藏,收藏,引申為收斂。此句意為,用恕道來收斂自身,是終身可行的。

③引自《荀子·非相》。羆:軟弱無能。賢而能容羆:君子有賢能而又能夠寬容懦弱無能的人。智而能容愚:明智而又能寬容愚昧無知的人。博而能容淺:胸懷博大而又能寬容淺薄的人。粹而能容雜:純粹而又能寬容駁雜的人。

④源自漢朝王符:《潛夫論·交際》:「己之所無,不以責下。我之所有,不以譏彼。」意為我做不到的不要求別人必須做到;也不能把我的長處拿去譏刺別人的短處。

⑤引自漢朝韓嬰《韓詩外傳》。嘉:稱讚,誇獎。矜:憐憫,同情。意思是,君子尊重賢能的人而又接納普通的人,讚許好人而又憐憫同情無能的人。

⑥引自《史典·願體集》。氣血:血氣,義氣。

⑦引自《論語·憲問》。以直報怨:直,公而無私。這句是說,對待仇怨要從原則出發,該怎樣對待就怎樣對待,不以別人對自己有仇怨還是有恩德為轉移。

⑧引自明朝吳承恩《西遊記》。


推薦閱讀:

美艷、被愛、富貴、長壽的開掛人生,成龍稱其為「永遠的女神」
我們每個人都會死亡,最終都會被完全遺忘,那我們活在世界上的意義是什麼呢?
300億美元指定繼承人,他牛上天的人生
我的短暫人生
我們一生都在與平凡為敵

TAG:人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