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脈養生修鍊法
世界著名生物遺傳學家牛滿江博士,因工作繁忙導致身心狀況日衰,中西醫治療效果不佳。故於1979年(67歲)在北京向華山派道長邊治中修學中國道家養生長壽術,短時間即恢復健康,享年95歲。他曾說:「我學練這種功法四年,受益匪淺,真誠地希望此術能在世界開花,使全人類受益。」
我與道家養生術的情緣可以追溯到1960年。1958年,我從中央機關調下來不久,由於堅持原則,冒犯了上司,從此打擊報復接踵而來,被整得暈頭轉向,嚴重失眠。於是在1960年到武漢協和醫院住院治療,恰逢該院組織專班,中西醫結合氣功、太極拳,治療神經衰弱、失眠。我從中學會了丹道「小周天」,治好了失眠症。後來研習「大周天」。從此與道家養生術結下不解之緣。
離休以後集中精力研習養生之道,自修中脈養生術,使我從「未老先衰」走向全面康復之路。老當益壯,形同再造。在自修過程中,吸收了一些對通中脈有益的功法,1990年起,發表了多篇論文,提出「通中脈是改善人體生理功能的捷徑」、「中脈通則百脈通」等觀點。我的養生宗旨是:祛病健身,延年益壽,益智開慧,提高生命質量,不追求超常功能。正如道家所云:「只可無心得,不可有心求」,順其自然,功到自成。以安全、適用、高效為準則。
大道至簡至易。中脈養生程序簡明扼要,安全、高效,適用面廣,可以自修。即「以養氣為核心;以調息、入靜、行氣、通中脈為手段;行氣路線和修鍊重點是中脈(含蓋其中的三個丹田與百會、會陰二穴)。三田同修,精氣神合練」。具體方法是:在進行呼吸鍛煉時,全神貫注於呼吸之中,採氣、養氣、行氣,以排除雜念,達到收心止念入靜的目的。在靜態中多吸收空氣中的氧氣和能量,並使之轉化為內氣(元氣、真氣),提高生命能量。進而貫通中脈,疏通經絡,使全身氣血通暢。在習練中要求神息相依,意到氣到,精氣神同修。逐漸實現從有為到無為的轉化和升華。在寂靜中,精自然化氣,氣自然化神,神自然還虛。從而達到精滿、氣旺、神全、體健的目的。
一、養氣是核心
中醫注重陰、陽、氣、血的變化和調理,強調「氣為血帥,氣行則血行,氣血通疾病不生。」氣是核心。歷代養生家和醫家都重視氣對人體健康的作用。唐朝名醫孫思邈說:「善養攝者,須知調氣焉。」明朝名醫張景岳說:「生化之道,以氣為本,天地萬物,莫不由之,人之有生,全賴此氣。」又說:「人生之氣當以補陽為主,難得而易失者唯陽,既失難復者亦唯陽。」《黃帝內經·靈樞》說「氣不得無行也,如水之流」。氣要像流水一樣在全身周流不息,不可有所阻滯。葛洪說:「長生之道在於行氣。」通過「行氣」使全身氣路(經脈)暢通,內氣在中脈內循環往複;外氣吸入連綿不斷,貫通全身,人天相應。中脈養生術亦以氣為核心,包括外氣和內氣(即呼吸之氣和先天元氣、真氣)。二者相輔相成,共同維持著人的各種生理活動和生命力。對氣的修鍊則包括:採氣、鍊氣、養氣、行氣,隨功力加深而升華,達到「積氣生精,煉精化氣,鍊氣化神,煉神還虛」的目的,使人體陰陽和合、氣血兩旺,全面改善體質,提高生命質量。
氣的學說與正在興起的「能量醫學」原理不謀而合。「能量醫學」所說的能量就是氣。現代科學認為:「氣」是能量、是動力、是生物電,是一切生命活動之源。有科學家稱之為「有感情,可以利用意識控制的能源」。通過中脈養生可以達到培養、諧調能量的目的。中醫認為氣的來源有三:先天精氣、後天呼吸之氣和水谷之氣。水谷之氣屬飲食養生,本文不涉及。食物是宇宙能量的載體,是人體主要能量來源之一。辟穀服氣就是這個道理。辟穀必須善於攝取空氣中的能量。
二、中脈是樞紐
氣的運行是以人體氣脈為通道的,而中脈則是人體諸脈的中樞,「中脈通則百脈通」。中脈有三個關鍵部位:上丹田、中丹田、下丹田。上丹田在大腦中心部位,稱泥丸宮,在腦垂體、下丘腦和松果體之間,是人體調控中心——神經和內分泌系統之所在。中丹田在兩乳之間膻中穴以內,心上肺下,在胸腺和脊骨脊髓之間,是氣血循環和免疫調節中心。下丹田在肚臍以內,腹部中心。這個部位有胰腺、腎上腺和精囊腺等重要內分泌腺體;在肝、脾、腸、胃和雙腎之間。中脈養生是疏通經絡、調和氣血、改善人體生理功能的捷徑。人體是能量的綜合體,中脈則是人體能量的大本營。中脈和丹田相當於人體的變電站和蓄電池,是人體能量採集和儲運中心。科學實驗證實:「中脈是人體生物電磁運動的軌跡,是一條具有電荷運動的導體」。中脈起於會陰,經三個丹田到百會。中脈兩極的會陰穴是陰脈之會,百會穴是陽脈之會,相當於人體的天線和地線。通中脈是人體攝取宇宙能量的最佳途徑。在一定條件下,人體與天地能量交融,攝取天地之精華。黃帝說「人與天地相參也」,就包含這個意思。
中脈的重要性為儒釋道三教所共識。但練功方法各異,有頓法、漸法之分。風行世界的印度瑜伽術也強調中脈對人體健康的重要性,修鍊重點在中脈的七個脈輪上。而其中五個主要脈輪:頂輪、眉間輪、心輪、臍輪、海底輪與中脈養生法相吻合。瑜伽術也是把調整呼吸和入靜作為修習的基礎,以促進人體氣脈暢通,從而達到強健身心之目的。中脈的位置,有不同的解釋。「中黃直透法」線路確切,練法簡明快捷。閔小艮在《泄天機》一書按語中說:「丹家理氣,原有三道,曰赤、曰黑,曰黃…黃乃黃中,徑路循赤黑中縫,而統帥二氣為開合主宰,境則極虛而寂,故所經駐只容先天。此中黃也。」(中脈)「1985年北京西郊中醫研究院以現代儀器測試後三關通氣情況,發現有赤、黑兩條上升之路,…可以證實閔小艮之說。」(《內丹養生功法指要》)
三、深呼吸、入靜和行氣是關鍵
中脈養生術的主要手段是深呼吸和入靜,核心是行氣和意識修鍊與升華。長壽之道在於行氣,開慧的關鍵在於寂靜;行氣是開慧的基礎,寂靜是長壽的前提。二者相輔相成,互為因果。中脈養生就是保養細胞,供給充足的氧氣和能量,提高生命力。在修鍊過程中,把呼吸養生、靜坐養生與運動養生、能量養生有機結合起來,以達到祛病健身,益智開慧,提高生命質量的目的。同時,針對個人不同體質,可以採用不同的方法。
1、呼吸養生法。
呼吸是養生之本,一呼一吸關聯著生命質量。古人曰:「人命在呼吸之間。」呼吸的重要性無與倫比。肺是唯一可以自主調節頻率、進行功能鍛煉的內臟器官。呼吸養生就是要在大腦的調控下進行有規律的深呼吸鍛煉,改善肺功能,祛病健身。可是多數人沒把呼吸當一回事,沒有利用好這種得天獨厚的功能。一般人均為自然呼吸,由自律神經調節,大部分肺泡不張開,使肺活量逐漸縮小。科學研究發現:許多人由於呼吸方式不良,肺的功能一生中只使用了其中的三分一,造成肺功能減退。由於氧氣和能量吸入不足,二氧化碳排除未盡,許多疾病也由此產生。呼吸的氣體交換是在肺泡中完成的。氧氣透過毛細血管進入微循環。正常人約有肺泡五億個左右,如能充分發揮這些肺泡作用,重建肺功能,就可大大提高健康水平。這就需要我們提高呼吸質量。呼吸具有吸氧、攝能、排毒等多種功能。「吸天地之精華,呼百脈之陳廢」,是生命能量的傳遞工具,是宇宙能量和人體能量交融的橋樑,是心理與生理功能溝通的鈕帶。深呼吸可提高攝能效果,加速排出毒素。
(1)深呼吸可以改善肺功能,擴大肺活量。重建已退化的吸呼功能,使人體各種組織細胞得到充足的氧氣和負離子,煥發生機。很多慢性病與供氧不足有關,通過深呼吸,提高血氧含量,可收到「氣到病除」之效。所以說深而有規律的呼吸是長壽的關鍵。
(2)深呼吸是唯一可使內臟與心理連動的方法。在橫膈膜升降和胸腹一張一弛之間,五臟六腑都能得到很好的鍛煉。從而改善內髒的生理功能。這是人體健康的源動力。
(3)全神貫注於呼吸之間,可以排除雜念,快速入靜,實現「後天」向「先天」轉化。
(4)危難時刻救命的絕招是呼吸:保持鎮靜,呼吸深長細勻,攝能、減耗;意守命門,內氣(元氣、真氣)在下丹田運行,守住這股氣,等待救援。
我採用了五種深呼吸養生方法:
(1)腹式呼吸,簡稱正呼吸。意守下丹田,吸氣時提肛鼓腹,呼氣時小腹癟下去,使內氣在肚臍和命門之間運行。可以改善消化系統和生殖系統的功能,提高免疫力。
(2)胸腹式呼吸。吸氣時鼓腹擴胸,氣聚中丹田;呼氣時收腹,氣沉下丹田。下丹田與中丹田同修。心腎相交,水火既濟。
(3)逆腹式呼吸,簡稱逆呼吸。意守中脈。這是後天向先天過渡之法。吸氣時提肛收腹擴胸,內氣從會陰生髮,經下丹田、中丹田至上丹田,抵百會。加大外氣吸入量,進而開放百會、會陰及全身氣路,采天地之精華。呼氣時,腹部鼓起,氣沉下丹田。內氣在中脈循環往複,連綿不斷,貫通中脈。三田同修,精氣神合一。重症高血壓患者不宜。
(4)全呼吸,即三吸一呼。也可四吸五吸,使肺泡全部張開,擴大肺活量,快速改善肺功能。每次吸氣後閉氣二秒鐘,吸到不能再吸時再全部呼出。也可作行功修鍊。前三步吸,第四步屏息,第五步呼。還可與前兩種呼吸法結合進行。宜在空氣新鮮處習練。此法可培養中氣,增強體質,具有防癌作用。閉氣切忌用力,重症心、肺病患者不宜。
(5)體呼吸。全身處處通氣路,全身穴道和皮膚毛孔都是可以呼吸的。這是先天具有的功能。「皮膚的吸氣量約佔總量的百分之一」,但它「吸入的負離子卻佔到負離子吸入總量的百分之八十」(《一切與呼吸有關》)。負離子被譽為空氣維生素、長壽素,可清除自由基,抗衰老。進行呼吸修鍊時強化體呼吸,開放中脈兩極和全身毛孔,同頻共振,與天地相通,採集宇宙能量,滋養中脈,培養體內能量。
各種呼吸方法各有所長,可因時、因地、因人制宜。「法無定法」,靈活運用,幾種方法可以結合進行。練慣用意不用力,重症疾病、精神疾病患者不宜。
2、入靜養生法
靜修是儒釋道各家都注重的養生方法。黃帝曰:「恬淡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在寂靜虛無狀態下才能獲得充足的真氣。靜修養神是提高機體自愈力、預防疾病的重要前提。「靜則神藏,躁則消亡」,靜是養神的基本方法。老子在《道德經》中強調「致虛極,守靜篤」為修道根本,要不為名利所困擾。孔子主張:「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靜慮益智開慧。自古以來的養生家,都強調要在靜字上做功夫。靜修是思想意識修鍊。德國醫學家弗洛伊德認為,意識有三個層次:常意識、潛意識和無意識。常意識是後天知識形成的意識,潛意識是大腦的潛在功能,在靜態中常意識被抑制,潛意識顯現,可以激發靈感。無意識即清靜無為,可以開發先天的超常意識。在中脈養生中要抑制常意識(去雜念、平和心態),啟動潛意識(入靜、改善功能),開發無意識(潛在的超常意識)。從而提升大腦控制和平衡功能,益智開慧。
中脈養生的關鍵是入靜。要由淺入深,循序漸進。首先排除雜念,保持良好心態,全神貫注於呼吸之中,採氣、鍊氣、行氣。從而收心止念,逐漸進入靜態。養生家稱為有為法。張伯端曰:「始於有作人難見,及至無為眾始知。但見無為為要妙,豈知有為是根基。」(《悟真篇》)要從有為入手,才能逐漸進入清靜無為的境界。通中脈必須以「先天」之氣,而後天之氣向先天轉化的辦法就是在「虛寂」二字上做功夫,「先天一氣從虛無中來」。靜修使思維寧靜,可提高睡眠質量,從而增強免疫功能。在寧靜狀態下改善微循環。細胞的物質交換是在毛細血管中進行的(稱內呼吸),在靜態中交感神經相對抑制,副交感神經興奮,腎上腺素分泌減少,心跳減緩,毛細血管開放增多,微循環得到改善,新陳代謝可充分進行。微循環是「生命之源」。所以說「寧靜是長壽的前提」。靜修可以使呼吸功能得到升華,多吸氧、多采能,培養體內能量,進而疏通全身經脈,逐漸進入「先天」境界,實現從「有為」向「無為」的轉化。「經絡通則百病不生。」靜修的高級境界,是清靜無為。無為不是無所作為,而是順應自然規律,進一步開發潛能(超常意識),做到「無為而無不為」。從而建立良好的健康保障機制和功能開發機制。
3、運動養生法
中脈養生術是靜修之法,但必須動靜相兼,動中求靜。運動要講求質量,量力而行。人們在運動中,往往只注重形體,而忽略內臟。然而,只有內臟健康,才是真健康。僅僅運動肢體是不夠的。中脈養生除通過深呼吸帶動內臟運動外,還進行適當的脊柱運動,以鍛煉中脈,促進全身氣血運行。脊柱與中脈相聯,是人體健康的主宰,是人體信息傳遞通道。如果脊椎扭曲、變形移位,將壓迫神經,使信息傳遞受阻,從而使相關部位產生病變。脊髓還具有造血和產生免疫細胞的功能。所以,保持脊柱健康非常重要。脊柱運動是以脊柱為軸心帶動全身的橫向運動,使人體四肢百骸、五臟六腑等各系統都得到適當的鍛煉。適當的脊柱運動和按摩,可以激發脊椎的自愈能力,使脊椎恢復自然平衡,有利於中脈的暢通。運動方法如下:
(1)俯仰法:上半身向前彎曲,前俯後仰。
(2)左右轉脊法:以脊柱為軸心,左右旋轉,腳板不動,面部轉180°。
(3)全身轉抖法:兩腳不動,全身邊抖邊轉,向左右各轉90°。
(4)頸腰旋轉法:此法有「坐轉乾坤」、「晃海」之稱。雙腿自然盤坐,上半身作360°旋轉。此法旋轉幅度大,是一種以脊椎為軸心的全身運動,對頭部、頸部和腰部病變都有很好的防治作用。對內臟也有很好的按摩作用。可以促進血液循環,特別是改善頭部血液循環。可改善消化、吸收和排泄功能。
以上各法要求配合呼吸緩慢均勻地進行,使脊椎運轉靈活。同時寓靜於動,使大腦得到休養和調理。
4、能量養生法
近年能量醫學悄然興起。能量醫學所說的能量,對人體而言就是中醫及養生家所說的「氣」。能量養生就是要採氣、補氣、行氣。增強能量,提高健康水平。人體猶如一部高度精密的自動化生物儀器,具有自主調節和修復功能,如同計算機和各種物理儀器一樣,生命活動也需要能源,這個能源就是「氣」,即生物電。能量充足才能正常運轉,能量不足會出現故障,能量衰竭就停止運轉,生命終止。人體大約由60兆細胞組成。細胞是人體基本結構和功能單位,缺氧或能量不足就不能正常運作。細胞則是由更小的陰陽電子調和結合而成。人體是能量的綜合體。美國醫學家沙飛加博士在他的著作《突破創造力》一書中說,人類本身是各種能量的綜合體,包括物理能量、生理能量和心理能量。這與中脈養生術中的精、氣、神學說不謀而合。精氣神分別控制著這三種能量。宇宙也是各種能量的綜合體,我們要善於利用這些能量。
(1)充分吸收宇宙能量,實現人天相應,陰陽和合
宇宙中富含各種能量物質,為一切生物生長、發育和繁衍提供了必要條件。其中包括人體必須的帶電子的空氣原子和氧氣。自然界的能量取之不盡、用之不竭。根據《黃帝內經》和中醫天人整體觀,我們要利用人類特有的呼吸功能,充分吸收氧氣和負離子等空氣能量,提高人體能和自愈力。進而全面啟動中脈,開放中脈兩極的天線、地線。打開全身氣路,與天地交融,采宇宙之精華,滋養中脈。實現人天相應,陰陽和合。從而使人體能量和生命質量提高和升華。老子曰:「人能常清靜,天地悉皆歸。」故在清靜無為狀態下,天地的能量會源源不斷地進入人體,使中脈養生效應升華和完滿。負離子是帶負電子的空氣分子和原子,是空氣中的重要能源,對人體健康特別重要。不僅可以補充能量,提高細胞活力,還能清除食物在氧化分解過程中產生的過氧化物——自由基。氧氣是維持人類生命的基本物質,但它在代謝過程中,約有2%的氧氣失去一個電子而成為帶正電的氧自由基,其破壞力大,是使人們提前衰老的元兇。而負離子可以中和掉人們體內的氧自由基。所以被譽為長壽素、血管清道夫。世界各地長壽村的共同特點,就是空氣負離子含量高。
(2)給人體充電、充磁,補充能量
對中脈相關穴位和部位進行理療,可起到補充人體能量、疏通經脈等保健作用。理療儀器產生的仿生電流作用於人體,可產生「共振效應」、「熱效應」、「磁效應」和「脈衝效應」,為人體充電、充磁、補充能量。中脈相關穴位和部位包括:上丹田:從大椎到玉枕(頸部),從玉枕經百會到印堂(頭部)。可以改善頭部血液循環和神經系統的功能,防治頭暈頭痛(應避開雙眼)。中丹田:膻中和夾脊穴及以上區域,是免疫中樞和氣血調控中心。可以增強免疫力、改善氣血循環(應避開心臟)。下丹田:神闕和命門周圍。可以改善消化吸收和腎功能,提升免疫力,培養能量。會陰前後:可以防治前列腺疾病,改善性功能,固本培元(高熱影響精子生成,要生育者不宜)
結語
有一定內功基礎的人,能做到放鬆入靜,心息合一,意到氣到。可以逆呼吸、體呼吸為主,進行中脈修鍊。反之,則應從築基開始。從腹式呼吸、胸腹式呼吸和全呼吸入手,放鬆入靜,祛病健身,增強氣感,意到氣到。為通中脈打下基礎。
我年逾八旬,老當益壯,雄心猶存。立志弘揚中脈養生長壽之術,積德行善,為社會做點奉獻,為丹道正名。望能與志同道合者合作,共同研習中脈養生之道,進一步推向社會。正如美藉華人科學家牛滿江博士所言:「在世界開花,使全人類受益」,為人體生命科學事業作點貢獻。
----《益生文化》2012年第一期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