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點心理學 | 強迫性人格,一定要完美……

編者按:

轉眼假期已經過去,新的一年如期到來。想到輕鬆的日子已經過去,人們馬上就會有接踵而來的各項工作和學習任務,無論是學生還是家長開始產生焦慮感,今天我們推送的這本圖書,對於受焦慮症困擾的人們以及心理學愛好者了解完美主義與強迫性人格等心理現象亦有裨益。

《感受的分析》序言--精彩試讀

文丨郭永玉

強迫性人格障礙的治療是涉及人格心理學、社會心理學、心理諮詢與治療等多個心理學方向的研究與實踐領域。這個領域,廣而言之,人格障礙的治療,在國際學術界尚處於發展的初期,有待系統的實踐經驗總結和深入的學術探究。

《感受的分析》集合了訾非博士在這個領域多年研究和實踐的成果,是國內第一部系統介紹強迫性人格障礙的心理諮詢與治療的學術著作。

這本書既是一部闡釋人格結構和人格障礙的理論著作,又是解述強迫性人格障礙的心理治療技術的工具書。作者在充分了解既往理論與方法的基礎上,發展了新的理論與方法,使著作體現出多方面的創新性。

「低頭族」現象

首先,這本書整合了心理動力學人格理論的「碎片」。心理動力學的經典精神分析、自我心理學、客體關係與自體心理學等理論分支對人格結構提出了雜然多樣的看法。作者試圖整合這些看法,並從主體間性的視角分析了不同分支的人格理論的兼容性。在此基礎上,作者把人格理論納入人與世界的關係之中,形成了自己的理解人格的架構。訾非把人格的主體看成是由自我(I)、自體(self)與他者(others,內化的他人、他物)三個成分構成的,這體現了人與世界關係的總體樣態。心理動力學的不同分支對人格的理解其實可以納入到這個總體的樣態之下,從而把動力模式、關係模式等似乎相互衝突的理解人格的理論整合起來。

其次,訾非博士對強迫性人格障礙的癥狀表現、心理動力模式和發展路徑等給予了細緻深入的分析,報告了一系列研究成果和一些典型案例,使讀者能夠對此種人格障礙產生清晰的理解。本書提出的感受分析治療模式,是作者把東方禪宗與道家的心理調節技術與精神分析法相結合而形成的;作者也把人本主義心理治療的態度和認知—行為治療的方法技術融入其中;並創造性地發展了一些諮詢技術,形成了以感受的解析、體察與轉化為核心的諮詢與治療模式。在我看來,感受分析是一種理論基礎牢固、方法新穎的治療模式,它不但能夠在強迫性人格障礙的心理諮詢與治療中運用,也可以嘗試逐步推廣到其他類型的人格障礙的治療中。

強迫性人格障礙特徵

第三,作者對因果問題、方法論問題,以及精神分析的核心概念如俄狄浦斯情結等都作了分析,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我認為這些看法視角新穎,有理有據,是作者對這些問題持之以恆地思考的結果。作者強調,因果關係是一定條件下的關係,而人們理解心理現象間的因果關係時往往忽略關係所以發生的條件(condition)和情境(context),這使得許多規律推斷淪為一些具有迷信色彩的觀念。例如人們在理解無條件積極關注與人格成長、早期的創傷經驗與成年後心理障礙、父母教養方式與子女成年後的人格發展之間的關係時,傾向於把歸納性的結論看成放諸四海皆準的真理。其實這些關係都不是確然無疑的,而是有賴於諸多內在、外在條件與具體的情境。如果把它們看成毋庸置疑的普適真理,則對於心理諮詢與治療的實踐而言大有弊害,它會使我們忽視人格發展的複雜性與彈性(resiliency),貶低個人的選擇與責任對人格發展的影響,與「人是可以改變的」這一治療理念也是相衝突的。

第四,訾非博士也在書中強調了內省和共情在臨床研究中的價值。目前我國心理學界對內省和共情方法的認可還很不夠。這使得心理諮詢與治療的臨床個案研究成果非常少見。我們知道,在心理諮詢與治療的臨床實踐和研究中,尚缺乏能夠有效探知複雜心理過程的儀器,至今仍然唯有內省和共情才是把握複雜心理過程的最直接的手段,也只有主觀表達的感受才是對這些複雜心理過程的最細緻的描繪。把內省、共情以及由此獲得的感受排除在心理學研究的主流之外,臨床心理學的研究就難免滯礙不暢。內省和共情方法的缺點當然有目共睹,它們為主觀性甚至謬誤打開了門徑。但是我相信,嚴謹的學者以內省和共情為手段,輔之以定量、實驗的方法,仍然可以得到極有價值的研究成果。

我相信讀者能夠從《感受的分析》這本著作中受益,也希望感受分析能發展成為一種有影響力的心理諮詢與治療模式。

作者簡介

推薦閱讀:

老公/男友到底需要女人管嗎?還是事事都靠自覺即可?
【日常】拿什麼拯救你——「低頭族」
連續腹瀉當心是炎性腸病,治療須結合營養和心理調整
情感揭秘:引導女人出軌的心理與理由
來者諮詢:名校名企、績效出眾、明日精英,卻深陷職場焦慮,怎麼辦?(三)

TAG:心理學 | 心理 | 人格 | 點心 | 強迫 | 強迫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