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能很快沒工作了 富士康要上線4萬台機器人

每日經濟新聞齊俊傑

你可能很快沒工作了 富士康要上線4萬台機器人

新聞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國慶期間,有國外媒體報道稱,富士康公司自動化技術發展委員會總經理戴佳鵬向CNA通訊社透露,已有超過4萬台機器人全面參與到公司的生產流程中。隨後,關於富士康將裁員6萬人的傳聞,傳的到處都是,人心惶惶。但事實真的如此嗎?對此,《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花了近兩周時間對富士康崑山工廠及部分機器人產業園區進行實地調查後發現,數萬人的裁員並不是事實,但智能機器人將在製造業中更廣泛地應用卻是一個不可逆轉的潮流。

不過這事吧要分開看,這是一個趨勢,但問題是現在談大面積裁員還早,不少地區不僅沒有裁員,反而是用工荒。

上海周邊的崑山,作為富士康在大陸第二著陸點的崑山廠區,崑山廠現產精密模具、筆記本電腦、工業電腦、液晶電視等。

但是卻少見有一線工人的蹤跡,到中午約近12點的飯點,或是傍晚六七點,穿著統一制服、三五成群的工人湧出工廠大門,這些街道才熱鬧起來。

與白天這裡幾乎看不到人影的景緻成對比的是,在廠區門口,每天在固定的三個時間點內會出現一些喧囂:

包吃住,工資大概3500元左右。這就是目前招工的待遇,但似乎招人仍然不樂觀

富士康機器換人,僅崑山地區就裁員6萬人,那我錄用後會不會被裁啊?」

包工頭一聽連忙說,「胡說,瞎講。我這裡人都招不飽呢,還裁員?」小五邊說邊打開微信,讓記者看他手頭組織管理的好幾個為富士康招工的微信群。「你看,這個群里的人,下午3點,我要帶他們進廠,你要就趕緊來,我給你介紹個好的崗位。」

此前,大陸的人力成本一直低於機器人,因此富士康在大陸一直維持著近百萬人的用工規模。不過,用工成本不斷上漲,年輕人逐漸厭惡枯燥的生產線工作等因素正在改變這一狀況,促使許多公司在生產自動化方面投入巨資。

有工廠的工程師說了,要說替代的話,1000個機器人撐死了頂多代替100個人,不會超過10%;人員其實都是自然流失的,因為產能的減少及產能的搬遷。機器人只能做一些簡單的、重複的動作,組裝方面機器人是搞不定的,要靠手工組裝,離不開人的。」

周期性缺工、人力成本攀升、產業外遷,作為台資企業的典型,富士康也面臨同樣的外部環境。記者注意到,近年來蘇南缺工率較大,富士康也時常遭遇周期性缺工,人力成本走高,規模化生產後報價降低。在眾多壓力下為就地轉型,富士康開始著手利用機器人技術,減少人力成本。

到目前為止,儘管還不清楚到底有多少台「富士康機器人」(Foxbots)被用於組裝蘋果公司的產品。但富士康自動化技術委員會總經理戴嘉鵬在最近接受台灣媒體的採訪時表示,當前富士康每年可以生產1萬台機器人,將來這些機器人都有潛力取代人類勞動力。他還表示,除了自主製造機器人,富士康也不排除收購其他機器人製造公司。另外,富士康還計劃生產醫用機器人。

隨後,《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也向崑山市委宣傳部方面求證裁員6萬人的說法,宣傳部工作人員告訴記者,這個說法是非常不準確的。崑山富士康工廠的員工數量確實從以前最高的11萬人縮減到目前的不足5萬人,但縮減了6萬人也不是一時的,而是這些年自然減員形成的。有機器人替代也是逐步替代,崑山員工縮減大部分是因為現在的產能轉移向中西部地區,崑山方面訂單在逐步減少。

業內人士預測,到2030年,中國勞動力人數將從2015年時的8.063億下滑至7.582億。然而,削減成本,提高生產效率,以及投資機器人持續縮短的投資回收期,似乎才是關鍵的決定性因素。

機器人在使用方面還是有局限的,機器人只能勝任簡單機械的比較前端的流水線操作,而給iPhone上組裝螺絲這種需要靈活度和精準度的活兒,機器人目前還很難勝任,他們欠缺靈活性與精度,本身的維護成本高,機器人替代的工序不到50%。

「高精密產品的生產需要一些穩定性更好、更尖端的設備,需要一些更高水平的自動化裝備。由於機器人穩定性很好,又是高精尖的產品,而勞動密集型產業屬於中低端的產業,因此,富士康的轉型也是往中高端的產業考慮的,富士康用 機器人換人 說明其自動化水平的提高,我認為主要是提高科技競爭力和勞動生產率兩個角度來考慮的,不僅僅是從勞動力成本上升來考慮的。」亞洲製造業協會、國際機器人及智能裝備產業聯盟首席執行官羅軍如是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

值得注意的是,與傳統人力相比,工業機器人的最大優勢在於效率和低成本。假如一家工廠需要三個成熟的焊接工人,那麼工廠每年需花費21.6萬元成本,工業機器人按十年使用壽命折舊(含維護費用)來算,每年的成本約5萬元,因此可以得出,在同樣的效益下,工業機器人成本僅為人力成本的23%。

「短期來看,換機器人的成本比傳統人力的成本高,但是長期看下來,一次性投入的成本是比較大,到後面3~5年內就能收回成本,所以,從這個角度去測算的話,一次性投入使用機器人還是合算的。」羅軍指出。

短評:其實機器人替代人工的大幕已經拉起,工廠最大的成本就是人工,人工成本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在不斷的上升,而機器人的成本在逐漸下降,智能化程度卻在大幅提高。所以只要這個趨勢開啟,就不會再逆轉,就像99年有人如果說網上購物替代實體店,你會覺得這個孫子瘋了。但實體店的房租成本和人員成本卻是不斷上升,電商的倉儲成本和物流成本反而因為網路建設持續下降,到了2014年以後,這個臨界點被打破實體店的日子越來越難。關店潮一波接著一波,未來實體店將很難生存。而現在機器替代人工就是這樣,反覆的機械的流水線操作將被機器所打敗。以後機器人入侵我們的工作,將是大概率事件。我們怎麼避免?只有那些創造性的工作,比如設計、比如策劃,還有那些跟人打交道的行業,比如市場,比如銷售,機器人尚無法勝任,感情要素突破估計還得有段時間。所以勞動技能將不再稀缺,稀缺的是人脈和創新能力。

推薦閱讀:

17年產值成長60倍,富士康工業互聯網董事長陳永正揭秘核心優勢
為什麼谷歌決定讓富士康在美國的工廠組裝 Google Glass?
富士康真實的一面
富士康巨額投資美國很可能僅僅是個故事

TAG:工作 | 機器人 | 富士康 | 富士 | 機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