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道丨篆刻,最愛鏗鏘刀下,那股濃濃金石味
打開應用保存高清大圖
打開應用保存高清大圖
篆刻藝術,是書法和鐫刻結合,用以製作印章的藝術,是漢字特有的藝術形式,迄今已有三千七百多年的歷史。
打開應用保存高清大圖
所謂「書從印入」,其中一種含義,便是指篆刻中的書法,應以篆刻藝術的特點入手。
打開應用保存高清大圖
趙之謙篆刻
因篆刻印面較小,僅在方寸之間,其印面外形或方或圓,或長或自然形,必須在有限範圍,展開無限的變化,以求生機勃勃。
打開應用保存高清大圖趙之謙篆刻
而「印從書出」,主要是指印章中的文字線條,應有書法中用筆用墨的特點,有書法家的個性。兩者是相輔相成、互為因果。
打開應用保存高清大圖趙之謙篆刻
篆刻是書法與雕刻藝術的結合,故前人稱刻刀為鐵筆。前人談刀法,名目繁多,近乎玄虛。
打開應用保存高清大圖
鄧石如篆刻
起用刀有輕有重,有沖有切,有正有偏,有剛有柔。筆處有方有圓,有藏有露,運筆有遲有速,轉折有方有圓,收筆有鈍有銳。
打開應用保存高清大圖鄧石如篆刻
這種用筆用刀的結合,表現出豐富而熟練的筆意。篆書的結構美和筆法變化之情,刀與石、書與刻的結合之趣,構成了篆刻藝術的獨特之美。
打開應用保存高清大圖
篆刻印章的工藝過程大體包括,準備過程(包括打磨印石)、印稿設計、操刀治印、修改調整、鈐印、刻邊款、拓邊款等。
打開應用保存高清大圖鄧石如篆刻
根據印上所起的稿子,先統刻一遍,把握每個字的造型和氣勢,稱為初刻。
打開應用保存高清大圖齊白石篆刻
初刻後,要用拓色蘸墨將印文上墨,使印文清晰可辨,根據要求進一步加工細刻,成為精刻,精刻是一方印成敗的關鍵,必須精心弄刀。
打開應用保存高清大圖齊白石篆刻
最後是藝術加工,對印文和印邊進行處理,這是篆刻中最後一道工序。一方印的藝術價值高低,篆刻家的藝術修養水平,都能從這藝術加工中體現出來。
打開應用保存高清大圖
印款的章法與形式,要考慮與印面搭配的效果,使其相得益彰。印款可用文字,以記事、記興、記時,也可發表藝術體會與見解,但文句要清雅有味。
打開應用保存高清大圖
拈筆古心生篆刻,引觴俠氣上雲空。
打開應用保存高清大圖齊白石篆刻
篆刻藝術用材,以石質材料為主。因石質印材,柔、脆、膩、堅適中,易於受刀,並帶有特別的金石韻味,故明清以來多為印人所喜用,同時也促進了篆刻藝術的發展。
打開應用保存高清大圖吳昌碩篆刻
印石產地很多,質地也各有差別,其中以壽山石、青田石等為好,這兩種石細膩、溫潤、不硬不燥,易於鐫刻,為印材中之佳品。
打開應用保存高清大圖吳昌碩篆刻
直觀上看,篆刻印章的形式美,就是把書法、章法、刀法加上氣韻完美有機地概括於區區方寸之間,是書法、繪畫與雕刻等藝術的縮寫,旨在表現活潑自然的情趣和氣韻生動的金石韻味,可稱為書法的姊妹藝術。
打開應用保存高清大圖吳昌碩篆刻
篆刻起初是為了實用,是達官貴人權力的象徵及人們日常交往的憑信。
打開應用保存高清大圖吳熙載篆刻
秦漢時期,作為信物的印章已普遍使用,為古代印章藝術發展史的高峰,被歷代篆刻家們所推崇並奉為典範。「印宗秦漢」即為此意。
打開應用保存高清大圖吳熙載篆刻
後來由於歷代文人墨客的介入,元、明、清篆刻家的繼承與發展,逐漸使篆刻與書畫的發展相結合,篆刻同書畫相映成輝,因此,明清流派印為篆刻藝術發展史上的第二個藝術高峰。
打開應用保存高清大圖吳熙載篆刻
古人有「精心作篆,大膽落刀,細心收拾」之說。篆刻家都把篆放在首位,素來篆佔十之七八,刻佔十之二三。
打開應用保存高清大圖吳熙載篆刻
篆刻表現的「刀味」「石趣」就如同書法上看到的「筆味」「情趣」一樣,其印面猶如紙畫,要使刀鋒得筆鋒之情趣——既表現出鏗鏘刀痕,又不失書法之筆味。
打開應用保存高清大圖
因此,印人必須有紮實的書法基礎,才能「運刀如筆」,卓然成家。
打開應用保存高清大圖張大千、錢松岩篆刻合璧山水詩文印章
寬可馳馬,密不容針,立異避同,多姿善變,以達到顧盼有情、生動活潑的藝術境界。
打開應用保存高清大圖陳巨來篆刻
篆刻藝術形成了獨特的主題和設計意境,以其篆法、刀法、章法、風格等,有如弦之音、舞之態、書之意、畫之形、詩之韻,可謂方寸之間,氣象萬千。
推薦閱讀:
※2016年中國國家畫院書法篆刻院年展-21
※篆刻邊款月份別稱,邊款中常見的農曆十二個月份
※篆刻探微(1-2)
※《世界1000位最傑出國畫、書法、篆刻大家》網路版董姓
※漢印臨摹作業第114方,說說漢印中漢字筆畫與字形的方與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