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條製作
通過長期的實踐,灸用的材料古今均以艾為主,但也常針對不同病症採用其他材料施灸。
一、艾
艾,是一種中藥,又稱醫草、灸草,自然生長於山野之中,我國各地均有生長,為菊科多年生灌木狀草本植物,葉似菊,表面深綠色,背麵灰色有茸毛。
艾葉性味苦、辛,溫,歸肝、脾、腎經。《本草備要》曰:「艾葉苦辛,生溫熟熱,純陽之性;能回垂絕之陽,通十二經,走三陰,理氣血,逐寒濕,暖子宮,上諸血,溫中開郁,調經安胎……以之艾火,能透諸經而治百病……」。《本草從新》中亦有記載:「艾葉苦辛,生溫熟熱,純陽之性,能回垂危之陽,通十二經,走三陰,理氣血,逐寒濕,暖子宮……以之灸火,能透諸經而除百病。」《名醫別錄》云:「艾味苦,微溫,無毒,主灸百病」。艾葉具有通經活絡,溫經止血,散寒止痛,生肌安胎,回陽救逆,養生保健的作用。內服能治宮寒、行經腹痛、崩漏帶下;外用則能灸治百病。尤其適用於陽虛寒勝或風寒濕邪所致的疾病。加之艾葉遍產各地,便於採集,價格低廉,因此幾千年來,一直為針灸臨床所應用.微信號:xuejiufa分享.
艾的採集有著嚴格的時間。每年陰曆的五月中旬,是艾葉生長將成熟的時間。此時葉盛花未開,正是植物生長茂盛的階段,性味完壯,藥力雄厚,做成的艾絨富有彈性,絨長而柔韌,是優良的艾絨,適於採收。植物一旦開花結果,葉肉內儲藏的營養物質就會向花、果轉移,從而降低葉類藥材的質量。
我國所產艾葉以湖北蘄州者佳,葉厚絨多,稱為蘄艾。蘄艾是名貴的中草藥,歷史悠久,譽滿全國。早在明代,藥物學家李時珍對蘄艾就推崇有加,並在《本草綱目》中記錄:「近代惟湯陽者謂之北艾,四明者謂之海艾,自成化以來,則以蘄州(蘄春舊稱)者為勝,用充方物,天下重之,謂之蘄艾。」相傳用其他地方的艾炙酒罈不能透,唯獨蘄艾炙酒則能透壇。李時珍的父親李言聞對蘄艾也頗有研究,著有《蘄艾傳》,說蘄艾「產于山陽,采以端午,治病炙疾,功非小補。」
現代研究也表明,蘄艾含17種已知化合物,並且揮髮油含量、總黃酮含量、燃燒發熱量等明顯優於其他地區所產艾葉。
二、艾絨
每年在農曆的4~5月間,當艾草葉盛花未開時,採收新鮮肥厚的艾葉,放置日光下曝晒乾燥,然後放在石臼中或其他器械中,反覆搗爛壓碎,使之細碎如棉絮狀,篩去灰塵、粗梗及雜質,留下的柔軟純艾纖維,即成柔軟如棉的艾絨,其色淡灰黃,乾燥易燃者為佳。
另一秘製法,是將艾葉與一定比例的上等黃土,用水共同攪拌,搓成艾泥圓球,放於陰涼處自然風乾,然後搗碎,用細篩反覆過篩數十次,所制之艾「柔爛如棉」即為上等精艾。
艾絨按加工(搗篩)程度不同,分粗細幾種等級,臨床根據病情的需要而選用。細艾絨柔軟、乾燥、無雜質、易燃燒、易成團,熱力溫和,存放時間久,久經日晒,火力柔和,揮髮油揮發已盡,多用於直接灸,灸時痛感較輕,感覺快適,精神振奮。粗艾絨含有較多雜質、生硬、不易團聚、揮髮油尚存於內,燃燒時火力暴躁,《本草綱目》稱其「易傷人肌脈」,灸時不時有火星爆出,多用於間接灸。
艾絨的新陳,對施灸的效果也有一定影響。新產艾絨內含揮發性油質較多、燃燒快,火力強,燃著後煙大,艾灰易脫落,易燒傷皮膚等,故臨床上應用陳艾而不宜用新艾,在《本草綱目》上有:「凡用艾葉須用陳久者,治令細軟,謂之熟艾。若生艾灸火則易傷人肌脈。」陳艾含揮髮油少,燃燒緩慢,火力溫和,燃著後煙少,艾灰不易脫落,具有溫經絡、去濕寒、補元陽、調邪氣、治百病的功效,是一種純陽性物品,是灸療的最佳材質,因此艾絨製成後須經過一段時期的乾燥貯藏再使用為好。在《孟子?離婁篇》中有:「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說明古人對艾的選擇已有相當豐富的經驗。在醫學上都是用三年的陳艾而不是新艾。施灸應選用陳年老艾,這也是歷代醫家所反覆強調的。
艾絨極易吸水受潮,保藏不善,就會霉爛或是蟲蛀,而影響燃燒。因此,平時應保藏在乾燥密閉的容器內。天氣晴朗時,應經常放日光下暴晒,梅雨季節期間更應注意。
三、艾炷
艾葉製成艾絨以後,還要經過進一步加工,即製成艾炷、艾條、艾餅等,才能用於灸療。將艾絨做成一定大小的圓錐形的艾團,稱為艾炷,艾炷以壯為計數,每燃燒一個艾炷稱為一壯。
製作艾炷的方法,一般用手指搓捻,取適量的純凈陳久的艾絨,先置於手心中,用拇指搓緊,再放在平板上,以手拇、食、中三指邊捏邊旋轉,把艾絨捏成上尖下平圓底的圓錐體形狀。這種圓錐形體小,不但放置方便平穩,而且燃燒時火力由弱至強,患者易於接受。手工製作艾炷要求搓捻緊實,上下均勻,剔除粗梗雜物,耐燃而不易爆裂。
此外,有條件的可用艾炷器製作。艾炷器中有圓錐形空洞,洞下留一小孔,將艾絨放入艾炷器的空洞之中,另用圓棒直插孔內緊壓,即成為圓錐形小體,然後用針從艾炷器背面之小孔中將製成的艾炷頂出備用。用艾炷器製作的艾炷,艾絨緊密、均勻、結實,大小一致,更便於應用。現代艾炷的製作,可用機器大規模生產,艾絨細緻而緊密。為加工方便,炷形有的改為小圓柱,但用法和功效不變。
根據臨床需要,艾炷的大小常分為3種規格。據歷代針灸醫籍的記載和臨床經驗,大者如蠶豆大小,中者為黃豆大小,小者為麥粒大小,皆為上尖下大的圓錐體,便於平放和點燃。為了便於臨床研究,準確掌握艾炷劑量的大小,故規定出標準艾炷,其艾炷底的直徑為0.8cm,艾炷高度為1cm,艾炷的重量約為0.1g,可燃燒3~5分鐘。此即為臨床常用的大型艾炷,中型艾炷為大型艾炷的一半大小,小型艾炷又為中型艾炷的一半大小。大艾炷多用於胸腹和腰背部,常用於間接灸;中艾炷多用於胸腹及背部,一般在適應了使用小艾炷灸的基礎上後再慢慢增大為中艾炷;小艾炷可用於頭部及四肢部位,直接放於穴位上燃燒,多用於直接灸,由於這種灸法較為常用,也被稱為麥粒灸。除以上三種情況外,針對小孩或女性及體弱者,也常用艾絨製成如針尖大小的特小艾炷施灸,可減輕疼痛,如使用謹慎也可不留瘢痕。
四、艾條
艾條也叫艾卷,是從太乙針、雷火針演變而來的。簡單來說是將艾絨放在紙中,搓轉成直徑1.5cm,長20cm的細長圓柱形。因為使用簡便,不起泡,不發瘡,無痛苦,病人還可以自灸,所以近年來很受醫生和患者的喜愛。
根據艾絨內是否添加其他藥物,可分為純艾條(清艾條)和葯艾條兩類。
純艾條:成分只有艾絨,不參雜其他中藥成分。其製作過程是:取30cm長、20cm寬的桑皮紙或棉紙,將24g艾絨均勻放在紙上,用手搓轉成直徑為1.5cm的圓柱形,搓的越緊越好,再用雞蛋清或膠水將其粘好,晒乾即成。具有散寒止痛,溫經止血,除濕開郁,生肌安胎,回陽救逆的作用。能灸治百病,無論虛寒實熱均可。
葯艾條:葯艾條是在艾絨中參和多種中藥成分而製作成的艾條,如在製作艾條時,除放入艾絨外,再加入內桂、乾薑、丁香、獨活、細辛、白芷、雄黃、蒼朮、沒藥、乳香、川椒等藥粉,能更好的輔助艾火起作用,在明清期間常用的實按灸的艾條如雷火神針、太乙神針等即為葯艾條。
目前一般所用的艾條多從藥店買得,此種艾條多由純艾葉乾燥後製成。從治病效果來看,葯條灸作用中透帶藥力,效果更好,主治範圍更廣。因此,對於慢性病患者及頑固性疾病患者,建議採用自製的葯條進行治療。製作葯條可以在每支的艾絨中摻入6~7g藥粉。
採用艾條灸,尤其要重視艾條的質量,因為它決定著艾灸的效果。從味道上來分辨:好的艾條味道溫和、清香,普通的艾條聞起來有點刺鼻,劣質的艾條因為其中含有不少雜質,煙比較大,有嗆的感覺;從外觀上來分辨:好的艾條中的艾絨是土黃色的,細膩、柔軟,普通的艾條,看上去粗糙,發青色;從燃燒時間上來分辨:兩條相同長度的艾條做比較,質量好的艾條要比質量較差的艾條燃燒的時間短;從艾煙上來分辨:陳艾的煙是白色的,而青艾的煙是黑色的;從灸感上來分辨艾條:好的艾條,皮膚感覺溫暖而柔和,溫熱的感覺綿綿不斷地滲入皮膚,順著身體延展,舒服,普通的艾條,很容易有燒灼感,刺痛,熱力較為猛烈;從艾條的製作工藝上來分辨:手工艾條手感質樸醇厚,鬆緊適度,燃燒火力均勻,機器艾條較為疏鬆,火力變化較大。
艾條應存放在乾燥通風之處,以避免蟲蝕及潮濕。艾灸如未使完,可在徹底滅火後收好繼續使用。
(更多中醫學習請關注微信公眾號:yigeyuexuezhenjiu(一個月學針灸),個人微信號:xuejiufa .網站:http://www.aijiuxuexi.cn/
推薦閱讀:
※艾灸治療心悸、失眠、健忘、眩暈、耳鳴
※哪一個穴位的養生效果竟然比足三里的還要好?
※艾灸為您來美容
※你一定不知道,艾灸原來這麼神奇!
※節氣灸之立冬的艾灸方法
TAG:艾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