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東莞智造丨智能化車間生產效率「坐火箭」

11月18日至21日,廣東國際機器人及智能裝備展覽會(以下簡稱「智博會」)將在東莞厚街鎮廣東現代國際展覽中心舉行,本屆智博會吸引了來自中國、德國、美國、日本等國家和地區的參展企業逾1000家。

11日,南方日報記者走進了「智博會」參展企業——東莞勁勝精密組建股份有限公司(簡稱勁勝精密)和廣東拓斯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簡稱拓斯達),探訪東莞智能裝備產業的發展,以及東莞企業機器換人的實況。

募集15億元收購上游數控機床企業勁勝精密

11日,記者走訪了位於東城的勁勝精密,企業專註於領先的精密構件製造,客戶包括三星、亞馬遜、索尼、中興、華為、TCL、魅族等知名消費電子生產商。近年來,該企業率先實現機器換人,正在推進智能化改造實現無人工廠。

在勁勝精密智能製造試點現場,記者只聽到機器「鳴啾啾」運作的聲音,並沒有一線工人作業的蹤影。原來,企業投入大批量成型智能設備、自動化生產線,並搭建了多個工作創新平台,實現智能生產遠程控制軟體系統,遙控機械手和六軸機器人代替人工作業,實現無人生產。

勁勝精密總裁辦主任曹豪傑說:「企業實現智能化改造,全面降低了人工成本提升了車間整體的產能。按照目前200台機器的廠房規模,在實現智能化車間以前,需要人力成本200人;實現智能化車間後,只需要三四十人。」

曹豪傑說:「現在,我們拿著手機就能遠程遙控機器人作業,實現全方位監測。若機器發生故障,我們的手機便能收到智能化生產機器發送的維修指令。」

「以前,人工作業一年所花費的成本是十幾萬元,還沒有算上人的休息時間。現在,我們將資金投入到機器換人,機器人可以24小時作業,實現高效、高質量生產。另外,我們還節省部分成本,投入到遠程系統的研發。」曹豪傑說。

生產線的智能化改造為企業帶來了發展契機,為了全面進軍智能化領域,勁勝精密募集15億元收購了上游數控機床企業創世紀。

勁勝精密在近日發布公告稱,收購創世紀成功過會,企業進軍3C智能製造領域。據了解,創世紀在裝備製造行業中獲得相當的市場份額,年出貨量達2萬台,在今年的第一季度凈利潤就達到了9471.65萬元,客戶包括比亞迪、長盈精密、勁勝精密等企業。

曹豪傑說:「收購案成功後,創世紀的註冊地已經遷到東莞長安,現今也在選址建廠。隨著手機金屬外殼需求量的增加,我們也意識到智能裝備產業的市場空間非常大。通過與裝備製造企業創世紀相結合,實現勁勝精密的轉型升級,這是公司的實現智能化的戰略規劃。」

另外,勁勝精密也是本土上市企業,在重大資產重組獲得通過後,勁勝精密復牌當天漲停,報價32.97元,漲幅10.01%,為沉寂頗久的股價帶來躍動。

今年三季度報顯示,公司9月單月利潤已轉正,三季度減虧,預計四季度有2000萬—3000萬元凈利潤。收購案成功,公司業績扭虧為盈,為勁勝精密轉型邁出了堅實的步伐。

在智能製造轉型中發現機遇後,勁勝精密開始變革性的發展。

2015年7月,勁勝精密成為國家工業與信息化部2015年智能製造首批示範項目的試點企業之一。公司的「移動終端金屬加工智能製造新模式」項目被工信部確定為「移動終端配件智能製造試點示範」項目。

按照勁勝精密的預想,未來,企業將著力打造智能工廠,利用新一代信息技術,將信息化和工業化相結合,將傳統製造工廠轉化成智能工廠,逐步成為傳統製造企業智能製造技術設備及解決方案服務商。

據預測,整個項目正式投入運行後,生產效率提高20%,運營成本降低20%,產品研發周期縮短30%,不良率降低30%.

一年營收超2億元機器成本一年賺回拓斯達

今年,作為一家新三板掛牌企業,廣東拓斯達科技公司在近年來業績增長迅速。2014年拓斯達的營業收入達2.14億元,凈利潤為4671萬元,營收和凈利潤同比都有超過40%的增長。而今年上半年,拓斯達的營收和凈利潤同比分別增長49.73%及44.65%.

在拓斯達的機器人體驗館內,一套機器人設備正在演示如何在無人值守的情況下,由生產線自動完成3D列印帆船的配件及組裝。

據了解,這家位於大嶺山鎮的智能裝備企業,在2014年被《福布斯》評為「中國非上市潛力企業百強」第30名,主要產品及服務包括工業機器人應用及成套裝備、注塑自動化供料及水電氣系統、輔機設備三大系列,廣泛應用於3C產品、新能源、汽車零部件、精密電子、醫療器械等眾多領域。

目前拓斯達已與美的、海爾、比亞迪、長城汽車、格蘭仕、格力、捷普綠點、TCL等知名企業建立了良好的合作關係。

拓斯達營銷部相關負責人唐波說,近年來,隨著東莞自動化需求增大,應用群體逐年增長,拓斯達按照客戶需求定製自動化設備。他希望通過自動化設備改善傳統產業工人的工作環境,降低人力成本。

為此,唐波算了一筆賬,他以製作手機金屬外殼為例子。以前一個人要3分鐘才能打磨完成一個金屬外殼,耗費18萬至20萬元購買一台機器回來之後,機器2分鐘便能完成一個金屬外殼。此外,通過機器人打磨的標準會比較統一,良品率提升10%-15%.以前原來需要5個人生產5個產品,現在則一個人看五台機器。如此一來,人工節省下來了,效率提升上去了,拓斯達用不到一年的時間,便能把機器的成本賺回來。

「自動化設備如果需要2年以上才能回本,很多企業都不能接受。」唐波說,對自動化設備的需求量最大的是民營企業家,一年回本對於他們來說是最有吸引力的。拓斯達的思路就是為企業提供「一年回本的自動化解決方案」。

作為技術型的企業,公司在研發方面加大投入,約佔凈利潤總和的1/3,約為1600萬。「這個比例是很高的。」唐波說,目前我們投入了很大的精力去做機器人控制系統,線性機器手臂的我們已經完成了,系統可自由編程和升級,現在正研發的是6軸機器人的控制系統。「

撰文:葉永茵 王寧 龔名揚

攝影:孫俊傑


推薦閱讀:

精益生產戰略的概念
龍鳳胎媽媽的懷孕生產記錄(圖)
機器人裁縫22秒生產1件T恤 上萬人恐失業
如何選擇吉利的生產時間
傢具生產中的八大浪費,還不趕緊改改!

TAG:效率 | 生產 | 東莞 | 智能化 | 火箭 | 生產效率 | 車間 | 聚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