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道?道家的道和儒家的道有什麼不同?
這個問題很有意思,試著答一下。
老子和孔子做為道家和儒家的鼻祖,並且同處春秋時期,兩人還認識,孔子特意拜訪過老子。但春秋不是華夏文明之源頭,現在比較公認的是道家學說和儒家學說都源於易經,兩家也都認可易經,也說明了這一點。因此可以說「道」不是春秋時期之首創,也就是說在此之前早就有道的說法。
那先看一看道家是怎麼說的。老子在他唯一留給後人的《道德經》中開篇就說「道可道也,非常道也。名可名也,非常名也。」老子在《道德經》二十五章中說「萬物混成,先天生地,寂兮寥兮,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強字之曰道……」這表明不是平時人們認為的道,因為老子不知「以為天下母」的本源叫什麼名字,老子免強給啟個名字叫做「道」。因此可以說道家所說的道是與前人所說的道是有區別的,道家的道是老子首創。
老子《道德經》七十七章中說:「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人道則不然,損不足奉有餘。」而從這句話中,又可以看出與儒家孔子所認為的道又有一致的地方。因為周易的《易傳》傳說是孔子寫的,即使易傳不都是孔子所寫,至少寫一部分,這點史學界是沒有爭議的。而易傳恰恰對道就有天道、地道、人道之劃分。如果孔子不認可在《易傳》中就不會存在這種說法。
應該說在記載孔子語言的儒家經典中,孔子很少提到道,在《倫語.述而》中孔子說「志於道,居於德,依於仁,游於藝。」在《中庸》中孔子倒是多處談到過道,但是,什麼是道,沒發現孔子親自定義過,但可以肯定的是孔子懂道。在《中庸》中子思在開篇倒是對儒家的道有闡發:「天命謂之性,率性謂之道,修道之謂教。」按子思的說法,人的本性中存有天命,人按其本性而不受後天影響的行為就是道。他的意思,人的天性就是道,他在《中庸》第十二章就說「夫婦之愚,可以與知焉,及其至也,雖聖人亦有所不知焉。夫婦之不肖,可以能行焉……」「君子之道,造端之夫婦;及其至也,察乎天地。」看明白了嗎?在儒家看來,小到夫婦之事是道,及至天地之變化是道。
綜上,道家之道與儒家之道沒什麼本質區別。只不過道家與儒家追求目標不同,儒家以德以仁治天下,所以儒家重點講德治和仁治,講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而道家以無為而無不為治天下,講功成名遂身退。
什麼是道?道就是老子所說的可為天下母的那個本源。它是知者不言,言者不知的,就是說知道的無法用語言來描述它,用語言所描述出來的並不是它。所以老子《道德經》也只是給人指出的一條路徑,只有你真正悟明白,你也就知道了。從這個角度講道是什麼,就是求取終極目標的那條路。
推薦閱讀:
※難怪中醫多長壽,原來這才是養生的不二法門!
※紅林悟道《韓非子-主道》 第六章:盡才
※破解法治與德治之爭|儒學辨義 論語 為政篇第二 3
※孟子是怎樣晉陞為儒家二號人物的?
※宋立民:「魯迅風」與儒家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