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吼叫養出100%的好孩子----第二章 如果你不能控制好自己,就不能當家作主
07-03
第二章 如果你不能控制好自己,就不能當家作主我們不斷把控制自己情緒的權利讓給周圍的人我們大多數的人都是用這種方式與人打交道,我們不斷地把控制自己情緒的權力讓給周圍的人。當我們需要別人照我們的要求去做某件事,來接受或認同我們的時候,就會讓他們來掌握我們的情緒。邦奇·威爾斯是一位NBA球員,曾因為對一位球迷做出猥褻的手勢被罰款。事後被問及此事,他回答說:「如果那個球迷稍微專業一點的話,我就不會那麼做了。」說得很有意思!但究竟誰是職業球員?誰應該是那個專業的人呢?拜託!當然,我們不能對邦奇·威爾斯太苛求,我們每個人都曾經給別人亂扣帽子,把自己的情緒化反應造成的過錯推得一千二凈。《舊約》里說,這一切的開始必須追溯到伊甸園裡的亞當與夏娃,在吃了禁果之後,他們便開始學會怪罪別人。首先是亞當責怪夏娃,然後他又責怪上帝創造了夏娃,然後夏娃又責怪蛇,難怪他們的一個兒子會因為一時妒火中燒而殺死兄弟。不管你相不相信這個故事,它都闡明了一個真理:人類從誕生之日起就一直在怪罪別人了。你的情緒反應取決於你。你永遠都可以有選擇承認錯誤,不抱怨環境,不怪罪別人,甚至不責難自己的成長經歷,這樣你才會感到自己是個成年人。對自己的行為負責是一種成熟的象徵,但這只是你在「控制好自己」這條道路上走出的第一步而已。學習「控制好自己」意味著無論何時你都能對自己的決定負起責任。我並不是說你要永遠都不犯錯,追求零缺點。而是說你要認清一件事,那就是任何人,哪怕是你的孩子,都不能控制你的思維和行動。事實上,你的孩子並不能把你逼到抓狂、發瘋或崩潰,他們根本沒有這個本事,你的情緒化反應取決於你,你永遠都有決定權。一、拒絕成為遙控目標你也許看過這個電視廣告,劇情是一個男人在看電視,手裡拿著遙控器,這時他的妻子走進客廳。當他問起晚餐吃什麼時,妻子便開始自顧自地說起她一直想買的那件洋裝,沒完沒了。這位惱怒的丈夫拿起遙控器,對準他的妻子按下按鈕,然後她的速度突然加快。丈夫一直按著按鈕,直到終於聽到「火雞派」這幾個字時才鬆手。這個廣告最後的結尾是丈夫拿著高爾夫球袋正要從後門溜出去,這時妻子拿著遙控器對著他按下按鈕,變換了他的頻道,一下子,他被控制,竟然放下球袋,跑去洗衣服了。這個廣告讓我們哈哈大笑,因為它反映了所有人內心深處的幻想:讓別人完全遵從我們,就像亞當·桑德勒(Adam Sandler)在《人生遙控器》里扮演的一樣。我們經常想擁有一個遙控器,能指揮我們的同事、伴侶,尤其是孩子隨便按個按鈕,管他是什麼按鈕:「乖乖上床去」『做功課」「不要打你妹妹」「我說不行,就是不行。」「長大後成為一個適應力強、獨立自主的人。」問題是,你一次只能拿一個遙控器,當你拿了別人的搖控器,就會自動把控制你自己的那個遙控器交給他。當你要女兒收拾好東西,但她卻說不時,會怎麼樣?她只要不服從你的命令,形勢就變化了,她已經開始控制你的遙控器了,於是你被拉進了一場按遙控器大賽。也許你可以提高嗓門怒斥她,但她會更挑釁,更沒有禮貌。如果你想控制別人,一定會反被別人控制。如果你依賴的是控制他人的權力,結局便註定會很令人沮喪或悲哀,他們只需要說「不」,就會讓你抓狂。你失控了,因為你試圖要控制你沒有權利控制的東西二、「當家作主」意味著什麼能夠真正當家作主,你將在「零吼叫」之路邁出關鍵的一步。真正的當家作主意味著擁有驅動孩子成長的力量,而不是靠施壓或威權來教養孩子,真正的當家作主意味著激勵你的孩子自主成長。我再強調一次,做「當家作主」的父母意味著激勵你的孩子自主成長。當家做主會讓你發生重要的轉變,從控制孩子的行為轉變為影響他們的決定。你的目標不是去控制他們,而是去影響他們。切記,你不用「為孩子負責」。你應該不斷地放手,尊重他們做選擇的能力,哪怕你並不贊同他們的選擇。只有當他們有為自己作決定的自由,他們才可能懂得選擇與後果之間的因果關係。所以,請你一定要改變你的思維模式,也就是說,無論如何,你都不能強迫孩子順從你。強迫只能在短期有效,卻給未來播下了災難的種子。當我們想強迫孩子味服從我們時,便把教養變成了戰爭。甚至我們還會真的使用戰爭術語:「戰火是你挑起的。」我希望我們能把這句話從我們的字典里刪除,因為語言能夠塑造我們和孩子的關係。如果把跟孩子的交流看成是一連串的戰火,那我們便不得不捲入戰爭。在《養出你能夠忍受的孩子》這本書中,親子關係大師傑米·萊瑟說:「教養並不是用「方法」或者「手段.去控制子女,教養是父母與孩子之間的一種特別的關係」。萊瑟在書中提到:孩子們可以把與父母間的互動變成是對抗父毋,而不是對抗由於犯錯帶來的懲罰。這樣,雙方關係就變成了一場戰爭,「比較強悍的」一方就能打贏戰爭。可是就算父母們贏得了戰爭,那也只是教會了孩子贏是最重要的目標,而武力與權力就是贏得戰爭的武器。最後孩子們學到的是,只要有足夠的權力,他們也可以打贏戰爭,而且這就是世界運轉的方式。這場戰爭可能永無止境,在人際關係的戰爭中,沒有勝利者,只有越來越多的受難者。當你要孩子看在你的份上順從你,那你就是在轉讓權力。你就是在讓他們來掌控你的情緒。在人際關係的戰爭中沒有勝利者,只有越來越多的受難者。三、父母為什麼會吼叫我們都知道,溝通不只是靠嘴,話語只佔實際達成溝通的一小部分,任何話語的內容都比不上事情的原委來得重要。當我們對孩子吼叫、反應變得情緒化時,透露的只有一個信息,那就是讓我平靜下來!無論我們說了什麼,無論我們的激烈爭吵持續了多久,無論我們的孩子多大,當我們怒吼時,唯一透露的信息都是——讓我平靜下來!任何時候,只要我們以吼叫來回應孩子的行為實際上就是在乞求他們幫忙平息我們的焦慮!我們傳達的信息就是我們沒辦法應付他們不順從、不聽話、不安靜,因為我們不能應付這種種狀況,所以就抓狂了。「我不敢相信你竟然這麼做!」「天啊!你究竟在想什麼!」「我跟你說話時請你看著我!」無論你在引號中填入什麼內容,透露的信息永遠都是相同的:「我需要你服從我,否則我就會失控,當我失控時,我需要你服從我,這樣我才能恢復平靜。我所有的情緒反應都取決於你。」一個四歲或十四歲的孩子怎麼能應付這麼大的壓力?對,壓力。當我們將情緒的控制權交給孩子時,我們就會把焦點完全都放在他們身上。我們已經開始慢慢圍著他們轉,他們在學校表現如何、是不是守規矩,他們今天做了什麼事,全都會引起我們情緒化的反應。於是,孩子們不成熟的怪念頭,自制力不足,以及他們成長的困惑,操控了整個家庭的情緒。「讓我平靜下來,孩子,因為我沒辦法讓自己冷靜下來。」這聽起來很像《綠巨人》里的布魯斯·班納的話。「不要惹我生氣,你不會喜歡我生氣的樣子」那麼該如何改變呢?你可以取回你的搖控器,首先,你必須掌控好你自己的情緒。四、讓自己平靜下來你可能會說:「你說的很有道理,可是在氣頭上,我可能會背道而馳。」這點我能理解。確實,在混亂、焦慮中,我們會著急、會驚慌,然後開始把焦點放在別人身上。我們都會有某些情緒的觸媒,特定的景象、聲音或言詞,就會引爆或緩解我們的情緒。這些觸媒的強度會因為時間、對象、地點而有所變化,但可以肯定的是,沒有人能像孩子那樣具有超強的引爆力。「我恨你!」「你很愚蠢!」『媽,我在廚房裡出了點狀況」「她打我!」「我希望你不是我的爸爸!」「你永遠不讓我做我想做的事情!太不公平了!」「為什麼你總是要去工作?」「我考試考砸了」「爸,我剛才把車撞壞了」「媽.我好像懷孕了。」夠了!幾乎喘不過氣來了,是嗎?教養專家詹姆斯·多布森(James Dobson)博士有一本相當暢銷的書,書名為《懦弱的人可教不了孩子》,真是一語中的。史蒂夫·馬丁(Steve Martin)在電影《我的野蠻網友》里有一出很精彩的戲。聽取了那個通曉世事的新朋友的建議,史蒂夫決定冷靜地和他正處於青春期的女兒好好談談。當他的女兒在外面瘋狂了一夜,搖搖晃晃地走進家門,史蒂夫·馬丁臉上露出特有的扭曲的表情。他儘力保持微笑、維持冷靜,但實際上內心怒火沸騰,氣得想殺人。最後的結局比他預期的還要好。他的女兒告訴他派對上發生的事情,巨細無遺,遠比他想知道的還多。說完之後,她實在太高興爸爸沒有大發雷霆,所以張開雙臂抱住他的脖子,嚷道:「爸爸!我真高興能夠跟你說話!我還有太多事情想要告訴你了!」當然,那只是一部電影,在現實生話里就不會那樣發展,是嗎?錯。我已經見證過數百次這樣的親子互動場景了,當然前提條件是父母們要學會控制自己的反應。試想一下,假如電影里的父親不想,也沒有能力控制自己的情緒化反應,那麼當女兒徹夜未歸剛踏進門時,事情會怎麼發展呢?我敢肯定他會完全失控,甚至會把屋頂都掀了。在這種情況下,你認為結局會如何呢?父女兩人是不是很可能以互相吼叫的方式收場?如果他跟女兒一樣無法控制自己,他的權威就蕩然無存。如果你向衝動投降,你就是在催生你想避免的結局,這個過程可以稱之為「焦慮轉移」。當父親讓自己平靜下來,結果是女兒也變得更平靜,更相信他,並向他坦承一切。她對於父親平靜的影響力有所反應,結局是父女之間更加互相信任。我們還可以想像一下.假如那位父親讓焦慮控制了自己,大發雷霆,差點把屋頂掀翻。因為他沒有能力控制女兒,擔心她的安全,產生了焦慮,然後他把這份焦慮轉移到女兒身上。於是她的反應是自我防禦,一場吼叫對戰旋即展開。最後兩人關係變得更加惡劣。可能有人會認為,是女兒有錯在先,誰讓她竟然干出這樣荒唐的事,徹夜未歸。我不是說為了加強這種平和與互信的關係,就可以讓你的孩子為所欲為。我說的是為了讓你登上一家之主的地位,為了讓你擁有夢寐以求的能對孩子產生積極影響的力量.你必須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平靜下來。你必須平息自己的焦慮.防止它轉移到孩子身上,避免讓場面變得更糟糕。為了能當家作主,你必須控制好自己。酷爸酷媽要反省的問題:l.在什麼情況下孩子最容易讓你產生情緒化反應?2.你最典型的吼叫方式是怎樣的?3.當你失控的時候,通常最喜歡責怪誰?4.有誰曾經故意迫使你失控嗎?你是怎麼應付的?5.回想一下你明明在氣頭上卻保待著冷靜的經歷,並且你對自己當時的反應感到很自豪。你當時的冷靜對最後的結具有怎樣的影響? |
推薦閱讀:
※遲遲不分床睡,會影響孩子的心理健康!
※校園欺凌,家長怎樣教孩子預防與面對?
※為什麼孩子總喜歡大聲哭鬧?真是要把媽媽逼「瘋」了
※為什麼別人都說等你有小孩了就不會討厭小孩了?
※為什麼老忍不住偷吃4歲小外甥女的餅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