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請試著放開你的手
一
那天在公園,
一位很優雅的媽媽在路旁跟人聊著天,
轉身卻突然沉下臉,怒氣沖沖走到一片沙地前,
原來是她四五歲的女兒在沙地玩得不亦樂乎,
潔白的紗裙已弄得滿是沙泥。
她把孩子從沙土裡拽起來,
「媽媽跟你說過多少次了,
不要玩這些髒兮兮的東西,
誰知道多少細菌在裡邊?
生病了可怎麼辦?」
本來正開心的小女孩不知道自己做錯了什麼,
只能低著頭任由媽媽數落著,
不時看一眼自己堆了一半的城堡。
我心中覺得惋惜,
大概經過這麼一場教訓,
小姑娘再也不會愉快地親近沙土了吧。
這個媽媽或許是個特例,
但我們每個做父母的,
應該都有過度保護的嫌疑:
孩子要去春遊,我們怕累著餓著,
孩子要學輪滑,我們擔心各種危險,
孩子跟別的小朋友鬧矛盾,
我們總要第一時間衝上去保護起來
……
很多時候對於孩子,
我們不是愛得不夠,
而是愛得太多,
恨不得在孩子周圍隔起一片真空,
殊不知,太多的愛會變得沉重,
甚至成為孩子成長路上的枷鎖。
二
以前認識一個同事,
20多歲了還什麼事都要請示爸媽。
晚上加班回家晚些,
老媽就一個個電話打過來;
跟客戶鬧了不愉快,
居然老媽跑過去跟人理論。
甚至交什麼樣的朋友,
買什麼樣的衣服,
老媽都要在旁邊做參謀。
旁人看來覺得不可思議,
這男孩卻已習慣了躲在父母的羽翼之下:
任何不想面對的問題都可以迴避,
任何棘手的事情都有人替他處理。
自然地,
工作中的他也難以承擔自己的責任,
各種太累、不公平的抱怨,
更別說做出什麼成績了。
父母不可能給孩子一生的保護,
他們總有一天要自己去面對
並不那麼友好的人生,
但當老鷹的翅膀已經在籠子里蛻化,
還如何期待它們能闖出自己的天地呢?
三
對孩子過度保護的父母,
內心都有一種善意的恐慌:
他們害怕孩子與人相處時吃虧,
獨自冒險時遭遇危險傷害,
所以想拼勁一切力量給孩子最好的人生。
殊不知,
最好的人生不等於最舒適的人生,
更不等於被閹割掉自由的人生。
台灣作家龍應台有一句話說的好
「我明白,兒子一定要『離開』,
才能開展他自己。」
這個「離開」,
對孩子來說是獨立,是自由,
對父母來說,
意味著我們要放開手,
推倒密不透風的庇護之牆。
哪怕我們要承受,
「對著背影既欣喜又悲傷、
想追回擁抱又不敢聲張」的煎熬。
克制的愛,
是對為人父母的極大考驗,
它比泛愛需要更多的耐心與勇氣。
當孩子第一次自己吃飯弄得到處都是米時,
請克制你想要代勞的心,
讓TA在一次次嘗試中進步;
當孩子把玩具弄得亂七八糟滿地都是時,
請克制你事後「保姆」的心,
讓TA學著整理自己的「戰場」;
當孩子規劃一次獨立的旅行時,
請克制你「擔憂過度」的心,
讓TA獨自去感受不同的世界。
……
愛的真諦不是面面俱到、護TA周全,
是讓TA成為更加獨立、成熟的自己。
四
很喜歡作家紀伯倫的一段話,
「你的兒女,其實不是你的兒女。
他們是生命對於自身渴望而誕生的孩子。
他們藉助你來到這世界,卻非因你而來,
他們在你身旁,卻並不屬於你。」
孩子不是附屬,不是寄託,
不是我們生命的延伸,
更不是滿足虛榮心的工具——
就像昂貴的衣服、漂亮的首飾,
嶄新的汽車一樣。
他們是獨立的個體:
有自己的想法與靈魂。
放開手,給予足夠的信任與尊重,
讓他們自己去探索自己的人生吧!
當然,不要走到另外一個「放任」的極端。
父母可以給孩子一個躲雨的屋檐,
只是不要做時時處處庇護的大傘。
這平衡的藝術,
還需要我們時時刻刻在愛中修鍊。
婷婷唱古文:
譜詞成曲,輕鬆背詩,快樂學習。
婷婷詩教:
深入淺出,啟迪心智,書香相伴。
婷婷姐姐:
現代詩教先行者,「婷婷唱古文」和《婷婷詩教》創始人,孩子們喜愛的家庭教師。
推薦閱讀:
※做個不罵孩子的媽媽-2 - Qzone日誌
※「我的媽媽是個十足的怨婦!」
※哈士奇不小心生了一群狗子,當媽媽了應該長點腦子了!
※貓媽媽帶孩子太累,貓爸爸的做法讓很多男人都自愧不如
※單親媽媽的懺悔
TAG:媽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