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講玄奘西遊記之國王鬥法
07-03
第27講國王鬥法玄奘不僅擊敗了順世外道對那爛陀寺的挑戰,還寫出了一部能夠完全戰勝小乘佛教的著作,此時的玄奘覺得應該馬上回國了。就在玄奘謝絕了那爛陀寺僧眾們的挽留打點行裝準備上路之時,聽說玄奘盛名的鳩摩羅王派來使者請玄奘到他那裡去,戒賢大法師想到玄奘如果去鳩摩羅王那裡,戒日王肯定會怪罪下來,於是,婉言拒絕了鳩摩羅王的邀請。沒想到鳩摩羅王翻了臉,揚言要踏平那爛陀寺。戒日王和鳩摩羅王是當時印度勢力最大的兩個國王,他們為了一個中國高僧,將會展開一場怎樣的爭鬥呢?我們上一講講到玄奘這一次是真正地下定決心準備回國,他非常細緻地包裝、捆紮他在印度五年期間收集的大量佛像和佛經。大家看到玄奘這次可能是真的要離開那爛陀寺,所以在寺院里的很多高僧和玄奘法師共同生活了五年之久的這些同伴,都紛紛來勸阻玄奘。這時,玄奘毫不猶豫地表達了他的使命感,和對自己的期許。他希望回歸大唐東土,戒賢法師是真正理解他使命的人。戒賢吩咐那爛陀寺所有的人,任為裝束,諸人不須苦留。玄奘正在抓緊時間收拾行裝,戒賢法師完全同意玄奘回國,支持玄奘回國,在這個當口,那個露形外道說的話,應驗了。鳩摩羅王派出的使者到了,希望戒賢大師把支那國高僧送過去。這一下,戒賢大師犯了難,他知道自己心愛的徒弟已經歸心似箭。另外,如果不走的話,玄奘首先是要等候戒日王的命令,戒日王是印度排名第一的王。再說戒日王有約在先,如果玄奘被鳩摩羅王接走,玄奘既不能啟程回國,又不能去應付般若鞠多的辯論,戒日王要是發起火來怎麼辦?戒賢大師沒有辦法,猶豫再三,只好搪塞:支那僧意欲還國,不及得赴王命。婉言拒絕鳩摩羅王的好意,這位支那國高僧已經決定回國了,來不及到您那兒去了。鳩摩羅王和戒日王是印度當時勢力最大的兩位國王,戒賢大師深受戒日王的恩惠,但也不想得罪鳩摩羅王,只能催促玄奘趕快上路,以避免兩位國王為爭奪玄奘而發生衝突。離開祖國十幾年的玄奘早就歸心似箭,卻總是被傑爾連三的發生的事情一再延誤著歸期。這一次玄奘能夠順利地登上歸程嗎?看來玄奘的行李實在太多,他並沒有利用這段時間馬上離開那爛陀寺,還在那裡整理行裝。這時,鳩摩羅王的使臣第二次來到,傳達國王的話說:師縱慾歸,暫過弟子,去亦非難,必願垂顧,勿復致遲。就演算法師決定回國,先到我這邊過一過,回國並沒有什麼難的,我可以送他,一定希望支那國高僧能夠光臨我這個地方,不要再拖延了。可是,戒賢法師實在有自己的難處,他得罪不起戒日王,所以他採取拖的辦法,我既不把玄奘給你送去,也不明確答覆你。但是,鳩摩羅王畢竟是個國王,國王有幾個有好脾氣的?何況,鳩摩羅王的禮數周到,態度謙卑殷勤,戒賢大師應付的辦法實在蒼白無力。結果可想而知,鳩摩羅王暴怒,又一次派人過來送信。這封信就有點殺氣騰騰了,信中說:弟子我是個凡夫俗子,沾染上了世界上各種好逸惡勞,我本來就不懂佛法。今天,我聽到了一個外國僧人的名字,身心歡喜,就好比綻放出了信佛樂道的萌芽。大師您一而再,再而三地不讓這個外國僧人去我那兒,這根本是想讓眾生長久地沉淪在漫漫的黑夜之中。這難道是高僧大德繼承佛法,弘揚佛法,拯救超拔眾生的道理嗎?我鳩摩羅王不勝渴望仰慕之情,所以,再次派人去請。如果還是不見人來的話,那子弟我分明成了惡人。在印度古代史上,有那麼多的國王,能夠破壞佛法,摧毀菩提樹,大師您以為弟子我沒有這個力量嗎?我一定會召集率領大軍,浩浩蕩蕩開赴前來,把那爛陀寺踏為韲(ji)粉(碎末)。我說的這些話,就好比是太陽在天上,大師您試試看?事情鬧到這個地步,大家恐怕都沒有想到。這事如果處理不當,那爛陀寺就要面臨滅頂之災,玄奘曾經做過的不祥之夢,也許就會提前變成現實。早在五年前,玄奘曾離開那爛陀寺,到印度各地遊歷,當他決定回國時,夢見那爛陀寺變成一片廢墟,所以才決定返回那爛陀寺看望。現在鳩摩羅王對那爛陀寺發出了威脅,玄奘當然應該去見鳩摩羅王。但是,戒賢大師又擔心如果戒日王來要玄奘,又如何交待呢?但再拖下去,鳩摩羅王真的來踏平那爛陀寺怎麼辦?戒賢和玄奘兩位法師真是左右為難。把玄奘送過去不就行了嘛!事情並沒有那麼簡單。到現在你才把人送過去,還能不能指望人家像一開始那樣尊崇玄奘呢?還會不會給那爛陀寺那麼大的面子呢?你敬酒不吃,等著人家給你吃罰酒。再說,和般若鞠多的那場辯論會,怎麼辦?戒日王來要人,怎麼辦?要了,鳩摩羅王不給又怎麼辦?這些難題,就像一座天大的山,壓在兩位大師的心頭。此刻,玄奘當然已經走不了。在這關鍵時刻還是戒賢大師拿主意,對玄奘說:鳩摩羅王的善心本來就很弱,在他的統治下,佛教談不上流行。自打聽到你的名字後,好像起了善心,你和他也許是前世的好朋友,你就努力去做吧!何況出家人的本分,就是去做有義有利的事情,如今可能是機緣到了。好比是砍樹,你把樹的根砍斷了,枝葉也就死了。意思是說,你能夠利用這個機會,把鳩摩羅王不信佛法的心給改變了,他人也就改變了。你到了那裡,一定要想辦法,讓鳩摩羅王發善心,那麼百姓自然而然就會跟從鳩摩羅王信仰佛教。如果抗命不去,恐怕會有禍事。戒賢大師希望馬上就要回國的弟子再辛苦一趟,再為那爛陀寺解決一次難題。玄奘當然沒辦法,只能奉命惟謹。為了那爛陀寺免遭塗炭,玄奘跟隨鳩摩羅王使者,來到了鳩摩羅王身邊。國王見到玄奘來了,他也沒怎麼計較,非常開心,他率領大臣們歡迎禮拜,把玄奘請到宮中,每天音樂,香花供養,把玄奘折騰了個把月。在《大唐西域記》里,記載鳩摩羅王跟玄奘的這次會面,到底談了哪些問題,這是一個非常珍貴的記載。鳩摩羅王開始當然講些客氣話:我雖然不學無才,但平時仰慕有大學問的人,所以,聽到了您的大名,我便大膽前來言請。他曾講過的那些威脅的話就不提了,玄奘也裝著什麼也不知道說:我的智慧偏頗而不全面,真是不值得國王您這樣啊,我的名字傳進您的耳朵,是有辱傾聽。接下來鳩摩羅王的一番話,告訴我們當時的中國,到底是什麼東西在遙遠的印度最為著名。當時印度的統治者又是通過什麼渠道,來感受和了解遙遠的唐朝的。鳩摩羅王跟玄奘說:看來,你故鄉的風氣崇尚學習,如今印度好幾個地方,都在歌頌摩訶支那國,譯成現代漢語,就是印度好多地方都在傳唱大中華的一支歌,秦王破陣樂。這是當時印度流行的一首外國歌曲。我聽了以後,覺得這個音樂很棒,摩訶支那國難道就是師傅您的故鄉嗎?印度的國王正是通過一個大唐的宮廷樂舞,來感受這個國家,來讚美這個國家。秦王破陣樂是當時唐朝的一種宮廷音樂,那時,唐朝已經建立十幾年,正是國家昌盛、威名遠揚之時,而玄奘偷渡出關,前往西天取經之時是唐朝剛剛建立疆界未穩之際,那麼玄奘是否了解秦王破陣樂?他又該如何回答鳩摩羅王的詢問呢?玄奘離開祖國西行求法,是貞觀元年。玄奘當時的地位遠遠沒有他回歸以後那麼崇高,他就是一個優秀的僧人,他應該不會知道宮廷表演的秦王破陣樂。鳩摩羅王的這句問話,玄奘也很驚訝,但也激發了玄奘對自己祖國的自豪感。玄奘自豪地回答:是,這支曲子的故鄉就是我的祖國。這曲子是讚美我的君主,他那偉大的道德和功勛。一千多年後我們讀到這樣的記載,可以知道玄奘當時所處的環境和氛圍。鳩摩羅王大為讚歎:沒想到大德您,正是這個國家的人。我時常仰慕大唐的風采啊,我向東瞭望已經很久,只是因為山川阻隔,沒有辦法前去。玄奘不卑不亢地回答:我的君主聖德遠披,殊俗異域,前來拜闕稱臣者甚多。其實那個時候,唐太宗剛剛當皇帝,玄奘也不一定能知道那麼多,但是當時的這種應酬,放在這樣一個外交場合,是非常精彩的。鳩摩羅王當即表達了希望能夠前往大中華朝貢的心愿,以後中國的正史記載,鳩摩羅王的確達成了自己的心愿。在中印文化交流史上,留下了光輝奪目的一頁。這裡,當然有玄奘的一份功勞。鳩摩羅王仰慕玄奘的學識,每日與玄奘攀談,竟毫無放玄奘回歸之意。而此時,戒賢大師擔心的事情終於發生了,戒日王征戰歸來,當他聽說玄奘法師到了鳩摩羅王那裡去了,戒日王會是一個什麼樣的態度呢?讓我們共同領略一下,這段精彩無比的歷史插曲。戒日王大約在貞觀14年,公元年,征服一個國家後回來,想起了他請過那爛陀寺的高僧,要和般若鞠多辯論一事。一打聽,玄奘居然到鳩摩羅王那裡去了,心裡很不舒服,就派使者到鳩摩羅王那裡,要他趕緊把支那僧給我送來。鳩摩羅王,不僅沒有拱手相讓,而且一開口就是一句狠話:我頭可得,法師未可及來。這一下激怒了不可一世的戒日王,戒日王心裡也納悶,鳩摩羅王到底怎麼了?今天怎麼這樣輕視我?居然為了一個僧人,說出這樣有失水準的粗話呢?戒日王覺得事情有點不太對頭,就又派出一個使者,去對鳩摩羅王說,你不是說可以把你的頭交出來嗎,好吧,就把你的腦袋讓我的使者帶回來吧!兩位印度名王,就為一個外國的高僧,大斗其法。鳩摩羅王當然不會把腦袋給你,在這個時候,鳩摩羅王也明顯底氣不足,聽到戒日王使者的話後,覺得自己失言了。他知道,話一出口,覆水難收。但是,他畢竟也是老二,就這麼認輸也不甘心。那麼怎麼來處理這個難題呢?鳩摩羅王不愧是印度古代史上的第二號人物,不僅不迴避,不逃跑,相反他下令調集兩萬象軍,分乘三萬艘船,這是史書上記載的,我也不明白這兩萬頭象是怎麼放在三萬艘船上的。沿著恆河浩浩蕩蕩直奔戒日王領地。為了爭奪一位中國的留學生玄奘法師,當時印度歷史上的兩位最著名的國王,不僅反目為仇,而且大動干戈,就憑這一點,我們的玄奘難道擔當不起空前絕後這四個字嗎?那麼,鳩摩羅王究竟想幹什麼呢?鳩摩羅王調集兩萬象軍,分乘三萬艘船,沿著恆河浩浩蕩蕩直奔戒日王領地。鳩摩羅王是不是要去打仗?是不是要去拿戒日王的頭?不過,鳩摩羅王這次前去,還把玄奘隨身帶著。看來,鳩摩羅王是經過深思熟慮的,他知道躲是躲不過去的,但是,我的面子又不能丟。所以,想出了一個進退自如的辦法。鳩摩羅王先派人在恆河北岸準備好行宮,安頓好玄奘,布置好軍隊。然後,自己帶著大臣們,到河的南岸來拜見戒日王。戒日王也很有意思,看到鳩摩羅王后,第一你把玄奘帶來了,第二你又主動來朝見我,而且戒日王也發覺鳩摩羅王確實是發自內心的敬重玄奘,也就不去計較他以前的口不擇言了。戒日王問:支那僧何在?鳩摩羅王答:在行宮。戒日王問:何不來?這一下,鳩摩羅王可逮住了戒日王的短處了。鳩摩羅王說:大王親賢愛道,豈可遣師就此參王。大王你既然那麼崇拜佛法,那麼尊敬賢者,怎麼可以讓玄奘師傅前來看你呢?這表面上好像是鳩摩羅王在為玄奘爭場面,實際上也是為自己撐面子。戒日王說:那好吧,明天我就親自過去拜見玄奘。鳩摩羅王太了解戒日王了,回去後趕緊對玄奘說:戒日王雖然說明天來,恐怕今天晚上就到。然後,就教玄奘你仍須候待,先別睡,你等著,說不定戒日王半夜就來。如果來的話,師不須動,你要端坐著。其實,這個時候玄奘成了兩個國王鬥法的工具,而玄奘此刻也顯現出一種大家風範,早就決定好了用什麼樣的態度來會見印度的最高統治者戒日王。玄奘說:佛法理至如此。根據佛法,道理上是應該他來見我的。半夜時分,果然,戒日王按捺不住迫切的心情,前來拜見玄奘。排場很大,河中有數千巨燭,照得恆河像白天一樣,並步鼓聲聲。鳩摩羅王一聽,戒日王來了。這步鼓,在整個印度,只有戒日王可以使用這種儀仗,是用幾百面銅鼓,戒日王每邁動一步,幾百個銅鼓同時敲一下。聽到這個聲音,鳩摩羅王趕緊率領自己的部下,遠遠的到河邊去等候戒日王。同時,再次囑咐玄奘法師,您就好好坐著,可別動,戒日王就要到了。中印文化史上最奪目的一頁,馬上就要展開了。這一頁是由印度權勢最為顯赫的戒日王和來自大唐的留學生玄奘共同譜寫的,表面上看來很不相稱:一面是威名赫赫的帝王,一面是一個求法僧人。但這種表面上的不相稱和反差,不正好襯托出玄奘的偉大和獨特嗎?那麼,這一場見面,是怎樣把玄奘推上西行求法的巔峰的呢?請大家聽下一講。
推薦閱讀:
推薦閱讀:
※泰國沒沙烏地阿拉伯富有,但為什麼泰國王室財富卻力壓沙特王室呢?
※最強丈母娘:英國王子和上億富豪當女婿
※世界各國王室大揭秘
※英國王儲查爾斯談繼位:年齡太大等不起
※朝鮮王朝歷代國王考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