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道輪迴(業系苦相)
引子
世有一般人,不惡又不善。
不識主人公,隨客處處轉。
因循過時光,渾是痴肉臠。
雖有一靈台,如同客作漢。
我們先來看一個「六道輪迴」的故事,宣化上人說:梁武帝在位時,中國的佛教很興盛。民間凡有婚禮或喪事,都請和尚去念經。今天時代不同了,現在只有喪事,才請和尚去念經;遇有喜事,例如結婚、產子時,卻沒有人請和尚去念經。其實這是錯誤的。無論紅白事都應該請出家人去念經、迴向、種福,一方面可以超度亡者,一方面可以為存者增福。梁武帝時,就有一位志公和尚,是位高僧,他有五眼六通,前因後果一一明了。某次,一個有錢人家有婚事,便請志公和尚去念經。他一踏進門口,便嘆息道:
古古怪,怪怪古,孫子娶祖母。豬羊炕上坐,六親鍋里煮。女吃母之肉,子打父皮鼓。眾人來賀喜,我看真是苦!志公祖師說,真是古怪得很啊!什麼事古怪呢?孫子娶祖母。當這孫子一出生的時候,他的祖母就有病了,一直到臨終時,她還挂念著孫子,恐怕沒有人照顧他,「將來誰幫助他成家立業呢?」因此當她咽下最後一口氣時,手還拉著孫兒的手,戀戀不捨地死去了。到了陰間,見到閻羅王,她就痛哭流涕地哀求,說:「閻羅王啊!請你做一點好事啦!我世間的孫兒沒有人照顧他,請你讓我回去照顧他好嗎?」
閻羅王慈悲為懷,答應她的請求,說:「好的!你可以回去照顧他。你本來是他的祖母,現在你就回去做他的太太吧!」祖母業不由己,就又投胎到陽世做個女孩子,長大後就和她的孫兒結婚。只是改頭換面,穿另一件衣服,大家就都不認識了。但是志公祖師認識,所以說:「古古怪!怪怪古!孫子娶祖母。」
志公祖師又見到一個小女孩正啃著豬蹄,他就說:「女食母之肉。」這女孩的母親造了很重的罪業,所以托生變成豬了,現在被人屠宰做了美食,所以小女孩吃她母親的肉。又看見院子里有個男孩子正高興地拍打驢皮鼓,志公祖師就說了:「子打父皮鼓。」男孩的父親也因為造罪,托生為驢,死後被人剝了皮做鼓。可是這小男孩不知是他父親的皮做成的鼓,只會歡喜地玩耍打鼓。 志公祖師又往炕上一望,全都是往昔被吃的豬牛羊,而今轉變為人,互為親戚。在鍋里所煮的肉類,卻是六親眷屬啊!所以志公祖師說:「你們大家到這裡都說大喜大喜,恭喜主人娶媳婦,其實我看這真是苦啊!」人人在輪迴里互相還報,互相殘殺,互相食啖,真是苦不可言!從古以來,你若不吃它的肉,它就不會吃你的肉。有人說:「法師你講的話,我怎麼樣也不相信。」你不相信,我也沒有辦法,那你就儘管去試一試啰!又研究這個『肉』字:『肉字裡面兩個人,裡邊連著外邊人,眾生還吃眾生肉,仔細思量人吃人。』
物質的輪迴
不眠之人夜長,疲倦之人路長;
愚者無明因果,苦海茫茫無邊。
在講「六道輪迴」之前,我們先來理解「物質的輪迴」,在這個物質的世界上有哪些「輪迴」現象呢?看看掛在牆上的「時鐘」我們就能看見「輪迴」,「時鐘」有三個指針,他們分別是「時針、分針、秒針」,其中「秒針」跑得最快,60秒就可以圍繞時鐘轉一圈,「分針」圍繞時鐘轉一圈所需要的時間是60分鐘,「時針」圍繞時鐘轉一圈則是12小時。我們知道「時針、分針、秒針」在「輪迴」。
「旭日東升、清晨來到」,我們再來看看太陽「東升西落」的「輪迴現象」。實際上太陽的「東升西落」是幻象,是由於地球的自轉,才造成了太陽「東升西落」的假象。太陽「東升西落」的假象實際上是「地球自轉」造成的。可是對於「身在地球之上的人們」來說,由於沒有找到「如如不動的參照物」,因此在「地球」看太陽就是「東升西落」的。地球自轉的同時也在圍繞「太陽」公轉,這些現象都是「輪迴」。
佛學說我們必須突破「身見」的束縛,才能徹見「實相」,從「身在地球之上的人們」確實可以看到太陽「東升西落」這一「顛倒的幻象」上,我們就能知道什麼是「顛倒見」。那麼我們如何才能消除「顛倒見」呢?簡要而言:找到「正確的參照物」就可以消除「顛倒見」,《金剛經》云:「不取於相,如如不動。」如如不動,不取於相的常住真心(性凈明體)是「正確的參照物」。
八大行星圍繞太陽旋轉(示意圖)
如實的觀察這個世界,我們就會發現一切物質現象都處於「輪迴」之中,「時針、分針、秒針」在「輪迴」,「白天、黑夜」在「輪迴」(晝夜輪迴),「星期」在「輪迴」,「月份」在「輪迴」,「四季」(春夏秋冬)在「輪迴」,「月相」(盈虛消長)在「輪迴」,大海的「潮汐」(潮起潮落)在「輪迴」……進入微觀世界,我們會發現「電子」在圍繞「原子核」不停的「旋轉」(輪迴)。
「白天、黑夜」在「輪迴」
以上說的是「物質」的「輪迴」,「物質」即是「五陰」中的「色陰」,那麼「物質」(色陰)的實質是什麼?「物質」(色陰)的實質即是「心」(心生之物象),因為一切「物質」(物相、色相)皆唯心所現、唯識所變,離開了「能見之心」,就沒有「所見之相」。《楞嚴經》佛告文殊,及諸大眾:「十方如來,及大菩薩,於其自住三摩地中,見與見緣,並所想相,如虛空華,本無所有。此見及緣,元是菩提妙凈明體。」
太空的星辰在旋轉(輪迴)
進入宏觀世界,我們又會發現宇宙的「成住壞空」還是「輪迴」。我們在了解了這麼多的「輪迴」現象之後,就能夠看得見:人生「生老病死」的歷程,實際上也是「輪迴」。「精神的輪迴」,雖非肉眼所能見,卻類比可知。「物質的輪迴」是我們肉眼能夠見到的,當年「塑造」三皇、五帝、周公、老子、孔子、孟子……的「元素」,今天仍然在「塑造」著你我,從「方便的角度」來說物質是不生不滅的。
業系苦相
往昔所造諸惡業,皆由無始貪瞋痴。
從身語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懺悔。
《大乘起信論》
以有境界緣故,復生六種相。云何為六?
一者、智相:依於境界,心起分別,愛與不愛故。
二者、相續相:依於智故,生其苦樂,覺心起念,相應不斷故。
三者、執取相:依於相續,緣念境界,住持苦樂,心起著故。
四者、計名字相:依於妄執,分別假名言相故。
五者、起業相:依於名字,尋名取著,造種種業故。
六者、業系苦相:以依業受果,不自在故。
當知:無明能生一切染法,以一切染法,皆是不覺相故。
「六道輪迴」(業系苦相)是「六粗相」中的最粗之相,《大乘起信論》六者、業系苦相:以依業受果,不自在故。每個人的人生歷程中都有「八苦」,即是1生苦、2老苦、3病苦、4死苦、5怨憎會苦、6愛別離苦、7求不得苦、8五陰熾盛苦。(《法苑珠林·八苦部》)。出自梁簡文帝《菩提樹頌序》:「悲哉六識,沉淪八苦,不有大聖,誰拯慧橋。」佛陀出世說法就是為了讓一切眾生「離苦得樂」,什麼是「慈悲」?「慈」能與樂,「悲」能拔苦。
此生與彼生,非一亦非二;
無作者受者,唯有業自流。
由於「迷惑、顛倒」人們往往「以苦為樂」即「樂顛倒」。在我們看來墮落「畜生道」的生命是很苦的,可是身為「畜生」的「小狗、小貓」卻自得其樂。《達摩大師血脈論》云:現今墮畜生雜類,誕在貧窮下賤,求生不得,求死不得。雖受是苦,直問著亦言:我今快樂,不異天堂。故知:一切眾生,生處為樂,亦不覺不知。如斯惡人,只緣業障重故,所以不能發信心者,不自由它也。
欲知過去因,今生受者是;
欲知來世果,今生作者是。
生死輪迴猶如迷夢,生從何處來?死往何處去?這是我們首先需要解決的問題。由於「隔陰之迷」,我們根本就不知道「自己」生從何處來?也就更不知道「自己」死往何處去?《楞嚴經》云:「同業相纏。合離成化。見明色發。明見想成。異見成憎。同想成愛。流愛為種。納想成胎。交遘發生。吸引同業。故有因緣生羯羅藍。遏蒲曇等。胎卵濕化。隨其所應。卵唯想生。胎因情有。濕以合感。化以離應。情想合離。更相變易。所有受業。逐其飛沉。以是因緣。眾生相續。」
死往何處去?「業系苦相」:「業」就好比是系在牛鼻子上面的繩索,「牛」往哪裡走,不是它自己的意志所能決定的,這要取決於牽繩索的人。每天清晨「牛」都要被牽出家門,或者去「耕地」,或者去「拉車」,或者去「吃草」,或者去「飲水」,或者去「牛市」,或者去「屠宰場」……同樣我們的「命運」也被「業繩」(業力)所牽引,《八識規矩頌》「動身發語獨為最,引滿能招業力牽」,每個人死後去哪裡,也不是自己的意志所能決定的(身不由己),而是由你的「業力」所決定。
精神的輪迴
世間諸有情,皆隨業力轉;
業為其眷屬,業為其伴侶;
在如實了解了「物質的輪迴」法理之後,我們再來了解「精神的輪迴」,也就是「去後來先做主公」的究竟是什麼?《佛說見正經》佛告諸弟子:「人生是世稟受身形。肉眼所見。現在之事。父母親屬。察察了了。然不能復見知前世所從來處。於是當老死。往生後世。更受身形。則亦不能復識知今世之事也。所以者何?一生一死。識神轉易。十二因緣。痴為其主。懵懵冥闇。轉不識故。」
一次又一次,沉輪不斷;
一次又一次,再生又再死;
一次又一次,眾人抬我去墳墓。
1生苦、2老苦、3病苦、4死苦是不可逃避的生命歷程,當一個人去逝的時候人們會說:「到那邊去了」,那麼我們必須搞清楚「是誰到那邊去了」,也就是「去後來先做主公」的究竟是誰?《佛說見正經》稱之為「識神」,也就是「中陰身」,「識神」到底是「八識」還是「七識」?《楞嚴經》阿難。一切世間。生死相續。生從順習。死從變流。臨命終時。未舍暖觸。一生善惡。俱時頓現。死逆生順。二習相交。
人死之時「七識」離身
《楞嚴經妙心疏》(守培法師著)一切世間者。總括十二類生而言。以此眾生。皆有生死相續不斷故。眾生所以生者。四大從順於妄習也。眾生所以死者。四大逆於妄習也。眾生本無生死。因緣和合。虛妄有生。因緣別離。虛妄有滅。隨因緣而生滅者。唯有六識。隨因緣而去來者七識。
法相雲。八識去後來先。非,八識如海。真常不動,(七識去後來先)。人之所作善惡業。(種子。)藏於八識。為七識之所守持。生時所不見者。六識之所礙。業種之未熟故耳。當六識欲滅。七識將離身時。善惡業種。頓時發現於死生相交之間。死逆生順者。人之習慣。愛生惡死。此生將滅。後生將生。故曰。二習相交。
隨業而往生,不定如輪轉;
或處天人中,或居四惡趣。
在解決了「去後來先做主公」的究竟是誰?這個問題之後,還要解決「到那邊去了」的「那邊」是哪裡?《八識規矩頌》云:「動身發語獨為最,引滿能招業力牽」。業系苦相的真實法理告訴我們,一切眾生皆「依業受報」,偈頌云:「隨業而往生,不定如輪轉;或處天人中,或居四惡趣。」簡要而言:造作善業者,往生「天道、人道」,造作惡業者,往生「阿修羅道、畜生道、餓鬼道、地獄道」。
悲哉六識,沉淪八苦;
不有大聖,誰拯慧橋。
「精神的輪迴」也就是「七識的輪迴」,人們在說:「到那邊去了」,這句話的時候應該明白:一定有個「死此生彼」的「識神」到那邊去了,「死此生彼」這四個字可以幫助我們看透生死幻象,「識神」(七識)「死於此道,生於彼道」,還能叫做「生死」嗎?《圓覺經》云:「一切眾生,於無生中,妄見生滅,是故說名,輪轉生死。」
《楞嚴經妙心疏》「人道」為「六趣」之「中心點」。可上可下。作善則升。作惡則降。人道為發生善惡之處。其上其下。皆為消耗善惡之處。所以地獄報盡。還生人道。天宮報盡。亦墮人道。人道為修行適當之處。是故佛常居人道也。《楞嚴經》「阿難。是等皆以宿債畢酬,復形人道。皆無始來業計顛倒,相生相殺。不遇如來,不聞正法,於塵勞中法爾輪轉。此輩名為可憐愍者。」
六道輪迴
世界無邊,非行可至;
眾生無量,唯覺能度。
我們再來看凡夫生死往來的「六道」(六趣)具體內容: 「六趣」眾生由「業因」之差別而趣向之處,有「六所」,謂之「六趣」,亦曰「六道」,
一、地獄趣,八寒八熱等之苦處也,此在地下,故曰地獄。
二、餓鬼趣,常求飯食之鬼類生處也。與人趣雜處而不可見。
三、畜生趣,新譯曰旁生趣,即禽獸之生所也,多以人界為依所而眼可見。
四、阿修羅趣,常懷嗔心而好戰鬥,大力神之生所也。以深山幽谷為依所而與人隔離。
五、人趣,人類之生所也,分閻浮提等四大州,但四大洲隔離,不得通力者不能到。
六、天趣,身有光明,自然受快樂之眾生,名為天,有欲界六所,謂之六欲天,色界無色界,皆為彼之生所。
雨過天晴太陽紅,藍藍天空出彩虹。
彩虹彩虹真美麗,像個彩橋跨空中。
《楞嚴經》說「七趣」,即在以上「六道」(六趣)的基礎上加「仙道」。如是「七趣」從哪裡來?我們先來了解「七色光」或者「七色的彩虹」從哪裡來。歌謠《彩虹》:雨過天晴太陽紅,藍藍天空出彩虹,彩虹彩虹真美麗!像個彩橋跨空中……在我們平時看來「白色」的太陽光中,本身就包涵(含藏)著「赤橙黃綠青藍紫」這七種顏色的光,只是它需要一定的「機緣」才能顯現出來,比如說「雨後的天空」,或者瀑布濺起的水霧,以及一個「三稜鏡」。
三點如星布,彎鉤似月牙,
披毛從茲起,作佛也由它。
「一本散為萬殊,萬殊還歸一本」的法理已經含藏其中了,「白色光」好比是「一心、一本」(一真法界),「七色光」好比是「七趣眾生」,詳細說則是:1赤(喻仙道)2橙(喻天道)3黃(喻阿修羅道)4綠(喻人道)5青(喻畜生道)6藍(喻餓鬼道)7紫(喻地獄道)《華嚴經》云:「無不從此法界流,無不還歸此法界」。關於我們的心,大德開示云:「三點如星布,彎鉤似月牙,披毛從茲起,作佛也由它。」
三世因果,高低貴賤;
六道輪迴,唯心造作。
《圓覺經》善男子,一切眾生從無始際,由有種種恩愛貪慾,故有輪迴。若諸世界一切種性,卵生、胎生、濕生、化生,皆因淫慾而正性命,當知輪迴,愛為根本。由有諸欲助發愛性,是故能令生死相續,欲因愛生,命因欲有,眾生愛命,還依欲本,愛欲為因,愛命為果,由於欲境,起諸違順,境背愛心而生憎嫉,造種種業,是故復生地獄餓鬼。知欲可厭,愛厭業道,舍惡樂善,復現天人,又知諸愛可厭惡故,棄愛樂舍,還滋愛本,便現有為增上善果,皆輪迴故,不成聖道。是故眾生欲脫生死,免諸輪迴,先斷貪慾,及除愛渴。
是故眾生,欲脫生死,免諸輪迴,
先斷貪慾,及除愛渴。
通達「識神」(七識)「死於此道,生於彼道」的法理,我們應該高興才是,《楞嚴經》:「王聞是言。信知身後,捨生趣生。與諸大眾,踴躍歡喜,得未曾有。」人們所擔心的無非是「墮落惡道」,簡要而言:不造惡業則不墮惡道,大德云:「諸業不造,自然得道。」《圓覺經》「是故眾生,欲脫生死,免諸輪迴,先斷貪慾,及除愛渴。」《楞嚴經》云:「如是乃至經微塵劫,相食相誅。猶如轉輪,互為高下,無有休息。除奢摩他及佛出世,不可停寢。」
「善業」與「惡業」
諸法意先導,意主意造作。若以染污意,或語或行業,是則苦隨彼,如輪隨獸足。
諸法意先導,意主意造作。若以清凈意,或語或行業,是則樂隨彼,如影不離形。
「業系苦相」中的「業」即是「善業」與「惡業」,「業系苦相」的前一相是「起業相」(依於名字,尋名取著,造種種業故。)《佛說四十二章經·第四章·善惡並明》佛言:「眾生以十事為善,亦以十事為惡。何等為十?身三、口四、意三。身三者,殺盜淫。口四者,兩舌、惡口、妄言、綺語。意三者,嫉、恚、痴。如是十事,不順聖道,名十惡行。是惡若止,名十善行耳。」
現世此處苦,死後他處苦,作諸惡業者,兩處俱受苦,現悲我作惡,墮惡趣更苦。
眾生之「業」有十種,即「意三(嫉、恚、痴)、身三(殺、盜、淫)、口四(兩舌、惡口、妄言、綺語)」意業(嫉、恚、痴)也就是「貪嗔痴」三毒心。「惡」者「一、業、心」三字組成。「三業」是受報之因,有因故有果。在此「十善業」與「十惡業」中,我們要看到「根本」,「根本」即是「意業」,「思想」指導「行動」,「身業」「口業」都是在「意業」的指導下產生的。
現世此處喜,死後他處喜,修諸福業者,兩處俱歡喜,現喜我修福,生善趣更喜。
簡要而言「意有貪嗔痴」則必有「身惡業」與「口惡業」;「意無貪嗔痴」則必無「身惡業」與「口惡業」。此謂之「轉煩惱成菩提」(轉生死成涅槃)。達摩大師《悟性論》云:「心中有三毒者,是名國土穢惡;心中無三毒者,是名國土清凈。經云:『若使國土不凈,穢惡充滿,諸佛世尊於中出者,無有此事。』不凈穢惡者,即無明三毒也;諸佛世尊者,即清凈覺悟心也。」
萬般帶不去,唯有業隨身。
『業』是指有情之身語意日夜所造作之善惡事。有情在行事之後,其力用並不消滅,是可招感結果的。善業招感可愛之果,惡業則獲苦果。感受人天鬼畜等總果者,名為引業;其有妍丑智愚等差別者,稱為滿業。在現在世得果報者,謂之順現業;在來生獲果報者,謂之順生業;在來生以後感受果報者,屬順後業,感果及其時不定者,即是順不定業。以此等業之複雜關係、現象為緣,而生起此差別世界的一切現象。說明緣起之始末及其循環無窮之狀態者,即為十二緣起說
善惡凈染,自作自受;
自我輪迴,自我解脫。
「業感」謂苦樂等一切果報非存乎偶然,系由善惡之業力所感而來,故稱「業感」。即由善惡之「業因」,感苦樂之「果報」。《王子復仇記》鬼魂:我是你父親的靈魂,判定要在黑夜裡出現,在白天忍受火焰的燃燒,直到我生前所犯的罪孽完全燒盡為止。《楞嚴經》阿難。是人皆以純情墜落,業火燒乾,上出為鬼。此等皆是自妄想業之所招引。若悟菩提,則妙圓明,本無所有。
夢幻空花,何勞把捉?
《楞嚴經》阿難。如是地獄、餓鬼、畜生、人及神仙、天洎修羅。精研七趣,皆是昏沉諸有為相。妄想受生。妄想隨業。於妙圓明無作本心,皆如空華,元無所著。但一虛妄,更無根緒。阿難。此等眾生,不識本心,受此輪迴,經無量劫,不得真凈,皆由隨順殺盜淫故。反此三種。又則出生無殺盜淫。有名鬼倫。無名天趣。有無相傾,起輪迴性。若得妙發三摩提者,則妙常寂。有無二無,無二亦滅。尚無不殺、不偷、不淫。云何更隨殺盜淫事。
要想擺脫「六道輪迴」必須遵從「四種決定清凈明誨」,《楞嚴經》云:阿難。云何攝心,我名為戒。(1)若諸世界六道眾生,其心不淫,則不隨其生死相續。汝修三昧,本出塵勞。淫心不除,塵不可出。……汝教世人修三摩地,先斷心淫。是名如來先佛世尊,第一決定清凈明誨。(2)阿難。又諸世界六道眾生,其心不殺,則不隨其生死相續。汝修三昧,本出塵勞。殺心不除,塵不可出。……汝教世人修三摩地,次斷殺生。是名如來先佛世尊,第二決定清凈明誨。
法身覺了無一物。本源自性天真佛。
五蘊浮雲空去來。三毒水泡虛出沒。
(3)阿難。又復世界六道眾生,其心不偷,則不隨其生死相續。汝修三昧,本出塵勞。偷心不除,塵不可出。……汝教世人修三摩地,後斷偷盜,是名如來先佛世尊,第三決定清凈明誨。(4)阿難。如是世界六道眾生,雖則身心無殺盜淫,三行已圓,若大妄語,即三摩地不得清凈,成愛見魔,失如來種。所謂未得謂得,未證言證。或求世間尊勝第一。……汝教世人修三摩地,後復斷除諸大妄語。是名如來先佛世尊,第四決定清凈明誨。
「四種決定清凈明誨」:第一是「不淫」,第二是「不殺」,第三是「不偷」(不盜),第四是「不妄語」。「殺盜淫」是身業,「妄語」是口業,前文我們說過「思想」指導「行動」,「身業」「口業」都是在「意業」的指導下產生的,因此人們要特別注意自己的「意業」。《法句經》云:「諸法意先導,意主意造作。若以清凈意,或語或行業,是則樂隨彼,如影不離形。」
華藏莊嚴妙絕倫,無邊佛剎一微塵。
若能念念光明現,便是隨緣解脫人。
觀一切業如幻
一、觀一切業如幻。
二、觀一切法如焰。
三、觀一切身如水中月。
四、觀妙色如空中花。
五、觀妙音如空谷聲。
六、觀諸佛國土如乾達婆城。
七、觀佛事如夢。
八、觀佛身如影。
九、觀報身如鏡中像。
十、觀法身如幻化。
附錄1
問:六趣三界廣大無邊,若唯觀心,何由免無窮之苦?答:三界業報,唯心所生;本若無心,於三界中,即出三界。其「三界」者,即「三毒」也;「貪」為「欲界」,「嗔」為「色界」,「痴」為「無色界」,故名「三界」。由此三毒,造業輕重,受報不同,分歸六處,故名「六趣」。
問:云何輕重分之為六?答曰:眾生不了正因,迷心修善,未免三界,生「三輕趣」。云何「三輕趣」?
所謂迷修十善,妄求快樂,未免貪界,生於「天趣」。
迷持五戒,妄起愛憎,未免嗔界,生於「人趣」。
迷執有為,信邪求福,未免痴界,生「阿修羅趣」。
如是三類,名「三輕趣」。
云何「三重」?
所謂縱三毒心,唯造惡業,墮「三重趣」。
若「貪業」重者,墮「餓鬼趣」;
「嗔業」重者,墮「地獄趣」;
「痴業」重者,墮「畜生趣」。
如是「三重」,通前「三輕」,遂成「六趣」。故知一切苦業由自心生,但能攝心,離諸邪惡,三界六趣輪迴之苦,自然消滅離苦,即得解脫。
光的三原色示意圖
附錄1
《圓覺經》:「善男子,一切如來妙圓覺心,本無菩提及與涅槃,亦無成佛及不成佛,無妄輪迴及非輪迴。」又云:「善男子,無上法王有大陀羅尼門,名為圓覺,流出一切清凈真如、菩提、涅槃及波羅蜜,教授菩薩。一切如來本起因地,皆依圓照清凈覺相,永斷無明,方成佛道。
「云何無明?善男子,一切眾生從無始來,種種顛倒,猶如迷人四方易處;妄認四大為自身相,六塵緣影為自心相,譬彼病目見空中華及第二月。善男子,空實無華,病者妄執,由妄執故,非唯惑此虛空自性,亦復迷彼實華生處,由此妄有輪轉生死,故名無明。善男子,此無明者,非實有體。如夢中人,夢時非無,及至於醒,了無所得。如眾空華,滅於虛空,不可說言有定滅處。何以故?無生處故。一切眾生於無生中,妄見生滅,是故說名輪轉生死。
「善男子,如來因地修圓覺者,知是空華,即無輪轉,亦無身心受彼生死。非作故無,本性無故。彼知覺者猶如虛空,知虛空者即空華相,亦不可說無知覺性,有、無俱遣,是則名為凈覺隨順。何以故?虛空性故,常不動故,如來藏中無起滅故、無知見故,如法界性,究竟圓滿遍十方故,是則名為因地法行。菩薩因此於大乘中發清凈心。末世眾生依此修行,不墮邪見。」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文殊汝當知:一切諸如來,從於本因地,皆以智慧覺。了達於無明,知彼如空華,即能免流轉;又如夢中人,醒時不可得。覺者如虛空,平等不動轉,覺遍十方界,即得成佛道。眾幻滅無處,成道亦無得,本性圓滿故。菩薩於此中,能發菩提心;末世諸眾生,修此免邪見。
推薦閱讀:
※輪迴個案
※終結輪迴唯依三寶
※墨色繾綣寒冬清夏,輪迴散盡紫陌煙涼
※《寂靜之道》:六道輪迴
※無我與輪迴
TAG:輪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