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可染父子美術館拼畫技

來源:人民網

上世紀八十年代李可染在寧波寫生明天起至本月20日,20世紀中國山水畫革新大師李可染的100餘幅山水畫、60餘幅寫生稿將在中國美術館展出。將李可染上世紀40年代至80年代的山水畫進行系統梳理,這是首次。李可染之子、年逾六旬的北京畫院一級美術師李小可,也將於5月11日至16日在中國美術館同時推出「水墨家園——繪畫作品展」和「藏地·不滅的記憶——攝影作品展」。可染山水:能調動觀眾各個器官見到李可染的山水,記者的第一感覺就是「潤」。這些距今少則近20年、多則已經半個多世紀的畫作,今天看來彷彿還是水墨氤氳,濕潤欲滴,湊近甚至可以感到畫中所繪煙雨江南的潮氣。特別是一幅作品描繪了白色的瀑布從高山流下,閉目側聽,似乎可以聽到水在石頭上撞擊,順著石縫流淌的聲音。李小可說,能將人的各個器官調動起來,是父親李可染畫作的一個突出特點。父親是徐州人,徐州歷史上是一個兵家必爭之地,充滿戰亂和疾苦,但他後來到了江南後,那裡濕潤的空氣讓他感到呼吸順暢,非常舒服。據悉,此次展出的李可染創作於1943年至1989年的100餘幅山水畫以及60餘幅寫生稿,大部分都是家藏,雖然只有10多幅是首次面世,但如此全面地將李可染各個創作時期的山水畫作為專題進行展出,無論對於普通觀眾還是專業研究人員,都是不可多得的機會。李小可介紹說,畫展按照不同時期被分為「上世紀40年代」、「上世紀50年代」、「上世紀60至70年代」以及「上世紀80年代」四個部分。當記者問「文革」時期的李可染在做些什麼時,李小可介紹說,「文革」前期父親因為在幹校耽誤了一段創作,後期在家開始致力於對山的研究,經常向圖書館借來一些相關書籍研究山石。另外,還開始練習一種名為「醬當體」的書法,這種書法原來主要用於一些商業招牌,特點是粗圓、醒目。父親以前的書法本來是飄逸靈秀的,後來老師白石老人認為他的山水畫筆墨應加強分量,他就尋找適合畫面的相應字體。李可染《萬山紅遍》(國畫)小可攝影:騎氂牛在阿里走11天記者獲悉,作為北京畫院一級美術師的李小可,此次推出的「水墨家園——繪畫作品展」,是他在美術館的首次個人畫展,展出45幅水墨作品;同時舉辦的攝影展則有145幅攝影作品。父親畫展在先,自己畫展相繼開幕,是巧合還是特意安排?對此,李小可坦言,1973年起自己就在父親的指導下學習山水畫,作為大師之後,如何在吸收父親畫作中的營養的基礎上,確立自己的獨立價值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李小可介紹說,自己出生在四川,在北京生活的時間最長,現在,老北京的四合院、衚衕,宮牆下的楊柳、老槐樹組成的靜謐林陰……很多自己熟悉的家園環境都在不知不覺中慢慢消失。「水墨家園」畫展正是要用水墨語言來表達對這些事物的濃烈印象與記憶。從1989年起,李小可先後14次到長江源頭、黃河源頭、西藏阿里、青海、甘肅等地藏區寫生攝影,此次「藏地·不滅的記憶——攝影作品展」展出的100餘幅攝影作品,正是從這14次進藏中的萬餘幅作品中精選出來的。一幅名為《映》作品給記者留下了深刻印象,作品表現的是一個藏民水晶般透明的雙眸,那種純凈讓人難忘。李小可回憶說:「在唐古拉山的無人區,我騎著氂牛來回整整走了11天,經歷了很多險峻;在阿里,汽車賓士,一群群的鳥兒追隨著我們,翩躚起舞……在當今繽紛物化的時代里,藏人藏地那種本源狀態給我帶來很多生命的感悟。」兒子眼中的父親:樸實而又敏感常人眼中的大師,在兒子眼中的父親又是怎樣的呢?「樸實而又敏感」是李小可對父親李可染的評價。李小可說,父親很樸素,喜歡穿那種質地比較粗糙的棉布衣服。「父親愛聽戲,有時會落淚。」李小可回憶說。「他對很多為普通人不易覺察的事物都有自己獨到的感受。在京劇《打漁殺家》漁霸即將上門,父女倆不得不深夜逃跑的那場戲中,當聽到女兒對爹爹說『家門未關』,父親感懷良久,感慨地說,此時此刻女兒還未感到生命的危機感,命且不在,何況家門?」正因為對自然和生命有著超乎常人的敏感,所以李可染的畫作自然也會別具一格。此次展出的一幅名為《麥森教堂》的畫正是如此。李小可介紹說,作品是父親1957年創作的,當時他的繪畫藝術已臻成熟。記者看到,作品描繪的是德國典型的哥特式教堂,教堂下面則是三兩行走的路人,但除此之外再看不出什麼特別之處。李小可解釋說,一般畫家寫生都要先打個底稿,計劃一下每個表現對象的位置,但父親不同,他畫此畫是先從教堂的塔尖開始,逐漸推進,一直到畫完最後一個路人,不多不少,非常準確。當時圍觀的路人都不由得喝彩、鼓掌,父親的一位外國畫家朋友的妻子甚至幽默地對丈夫說,你應該改行,中國畫實在是魅力十足。可染紙墨皆特殊:字畫換得御墨「我說的話有可能會變成錢,很多人會將這種原本是一個很學術的判斷運用到經濟中來。我承擔不了這種責任,所以正在逐漸減少為人鑒定這種工作。」作為大師之後,很多人自然免不了要李小可為自己手上的可染作品一鑒真偽。對此,李小可頗感無奈。當記者提出如何看待目前社會上家人鑒別,甚至為參展、上拍作品「保真」這一現象時,李小可笑著說很難回答。在他看來,家人如果存在一個專業環境中,甚至也是從事藝術的,對大師的作品風格也是比較熟悉的,那麼他的判斷可以參考。但即使如此,也要對具體畫作進行具體研究,因為每一個畫家不同時期往往會有不同風格作品呈現。一種比較特殊的情況就是,有些藏家也許他本人並沒有和大師本人有過直接接觸,但通過研究其畫作意境、筆墨,時間長了,也會對畫家作品的韻味有一種把握。李小可告訴記者,家裡目前基本很少拿父親的作品出來,所以應該說市場上李可染的畫作相對偏少,但很多不專業的畫冊就經常有所謂李可染的畫作。事實上,真跡還在家裡藏著呢,一個畫家怎麼可能一連創作數張結構、動態完全一樣的畫作?不過,這種完全臨摹倒好判斷,形象有了,但神韻總是欠缺的。另外,印章也是判斷畫作真偽的一個重要依據,因為一個畫家蓋印章的位置總是有規律可循的。那麼李可染作畫有哪些特殊點呢?李小可向記者透露,因為父親的畫作要表現豐富的層次感,所以用紙用墨都很講究。他所用的宣紙是精挑細選出來的,對紙的鬆緊度、紙中所含皮料的多少都有要求。如果紙太緊,畫出的畫會很澀;太松的紙又往往會洇。另外,他用的很多墨都是明清「御墨」,所謂御墨就是專供皇家使用的墨,大多是父親用畫到文物商店換來的。這種墨的特點是墨粉細膩,有光澤,非常利於表現山水的層次感,而且不易褪色。信報記者孫玉潔

李可染《萬山紅遍》(國畫)來源:《北京娛樂信報》(責任編輯:張帆)


推薦閱讀:

人物速寫切勿先以局部入手,這三個誤區要避開!
古代絲綢設計素材圖系:還原古代紋樣精緻之美
有機合成的第一種顏色是什麼?
《大魚海棠》的美術設計屌爆了!果然是醞釀了12年的神作!
Z教室:什麼是禪繞圖樣?

TAG:美術 | 美術館 | 父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