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遺失的網路

如今的科技屆和媒體共同鼓吹著十億級社交網路和智能手機應用的崛起,將其描繪成一場對普通人來說可用性和自主權上的雙重勝利。他們決口不提的是在這場轉變中我們失去了什麼,現在的年輕人甚至根本就不知道曾經的互聯網是什麼摸樣。

一起來看一眼已然凋零的網路世界吧:

五年前,大部分社交圖片都會上傳到 Flickr,在那兒人們給照片手工打上標籤,也有應用或者服務通過機器標籤的方式來實現這一過程。人們可以通過 RSS feeds 方便的發現各種圖片,這些圖片也能在共有許可(如 Creative Commons)的認證下供藝術家、商業組織或者其他個人進行再創造。

十年前,你可以使用 Technorati 對大部分網路日誌進行實時標籤搜索,就像如今在 Twitter 上利用標籤進行搜索一樣。你可以方便的找出哪些站點鏈接了你的網站,看看有誰在討論某個話題,而不用管他們到底用的是什麼工具或者平台。雖然之後 Technorati 沒能跟上博客的發展熱潮,但是在初期依然取得了斐然的成功,John Gruber 是這麼誇它的:

理論上,你可以寫個軟體來檢查上萬個博客的源代碼,做一個資料庫。如果這款軟體夠聰明的話,就能實時刷新列出的信息,這就是 Dave 做出的 Technorati。現在 Technorati 已經收錄了 375000 個博客,追蹤 3.8 億個鏈接。如果你還沒玩過 Technorati,真心 out 了。

十年前,你可以讓人們在你的站點上發布鏈接,或者展示一堆鏈接為自己的站點導入流量。但那是因為 Google 的 Adwords 和 Adsense 還沒完全鋪開,鏈接還沒有蛻變為賺錢的方式,而只是自我表達的工具。在鏈接被商業化之前,網路還是一個有趣而又不同的地方,但之後 Google 所做的事情改變了這一切。

在 2003 年,如果你想引入由一家公司主導的單一登陸服務,即使你記錄協議並鼓勵其他公司 Copy 這項服務,還是會被視為引入了追蹤系統。那時大家是如此不信任一致性身份監測服務,微軟也不得不放棄這類企圖。那時候的 TypeKey 服務不如今天無處不在的通過 Facebook 或者 Twitter 賬號登陸這麼簡單,但是在數據共享上卻有著更多的限制條款,而且幾乎每套系統都允許用戶匿名使用。

在本世紀初,如果你提供的某項服務可以供用戶創造分享內容,通常用戶都是可以輕鬆下載他們自己的全套數據,或者將這些數據導入到其他的競爭對手提供的服務中去的。如果那時候有微博,那麼你在新浪微博的所有資料和信息都能很方便的下載下來,或者導入到你的騰訊微博中去,現在呢?

社交網路剛起步時,普遍的願景是讓普通人也能有自己的網站和域名,而不是依附在某些大型站點上。這樣你就能對自己的內容有完全的掌控權,而不是某個大型網站的末梢。社交網站有起有落,所以人們需要一個更穩定的地方來保存自己的足跡,想想曾經的 Friendister 和開心網吧。

5 年前,如果你想在自己的網站或者應用中展示其他網站或者應用的內容,只需使用一套簡單的文檔格式就能做到,不需要同這些站點簽訂協議。用戶體驗不會受制於各家大公司之間的政治鬥爭,近來 Instagram 同 Twitter 間的一系列爭鬥就是明證。

這些都同如今的網路完全不一樣。我們丟掉了網路的核心特質——開放,雖然如今的網路中新多出了上億的用戶,但是只是讓少部分富了起來。而且這少部分人並沒有對網路表現出應用的敬意,雖然他們的財富完全是基於網路這個全新的媒介而獲得的。因為他們,整整一代人失掉了領略互聯網創新而又神奇的一面的機會。

現在很流行的混搭式應用數據依然在使用 Flickr 的圖片,因為 Instagram 貧乏的元數據太爛了。我們沒法搜索很久前發的推文,也不能找到自己在 Facebook 上發的相關內容,雖然之前這些都可以很輕鬆的用 Technorati 做到。我們夾在 Instagram、Twitter、Tumblr 這些大公司之間,它們互相博弈封鎖數據,最後吃虧的總是我們。這一代創業者更傾向於去做狹隘的、對互聯網不友好的產品,因為它們能讓那些已經富起來的少部分人繼續富下去,而不是讓更多的人有機會利用互聯網的開放性創造更多可能。

我相信這些都是可以扳回來的。科技行業同其他行業一樣,有自己的周期,我相信現在鐘擺正在複位到給早期社交網路定調的開放授權哲學上來。我們現在面臨的挑戰就是,重新告訴這一代人什麼是網路,就像曾經我們告訴那些從 AOL 的圍牆花園逃出來的用戶那樣,互聯網有太多你從未體驗過的東西。

這篇文章不是要爭論開放或者封閉,不是要說「那些坑爹的圍牆花園都該去死!」我知道 Facebook、Twitter 和 Pinterest 這類網站都很不錯,而且也給他們的用戶帶來了很多價值。從軟體角度看都是驚人的成就,但是他們所依賴的基礎是不一定正確的。其中一個錯誤觀點就是用戶靈活性和控制自然會導致用戶體驗的複雜性,並會影響增長。另一個更致命的謬誤則是相信最大化社交網路盈利性和可持續性的最佳方法是對用戶進行最極端的控制。

要想扳回局勢,第一步要做的讓那些做出新一代社交網路的人們能多知道一點歷史,不管是 Twitter 的商業模式還是 Google 此前在社交上的嘗試或者其他什麼東西。我們需要知道還有哪些想法是已經試過還被證明走不通的,有哪些好點子出現的過於超前,以及這個年代有哪些機會是白白失落了的。

來源:http://36kr.blog.caixin.com/archives/50164

推薦閱讀:

平史 | 為什麼朱元璋總被各種網路大V抹黑?他都幹啥了?
飛星紫微斗數飛星紫微斗數網路家族文集--梁 49
為你在網路里守候到永遠【情感美文】
《網路社會學通訊》第72期,2008年6月15號
水十網路對聯的出對句存留,附聯友的句子

TAG:網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