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富麗堂皇的宮廷畫:張若靄《高宗御筆秋花詩》軸

清 張若靄 高宗御筆秋花詩 軸 188.5x100.2公分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張若靄是清代三朝重臣張廷玉之子,皇帝親封的內閣大學士,是典型的御用文人畫家,地位極高,所作多與宮廷相關。可能是因為只活了34歲,留下的作品並不多。《高宗御筆秋花詩》作於1746(乾隆十一年)秋七月,是以皇帝的《秋花詩》為題創作的內廷台閣花園景緻。園中雞冠、秋葵、雁來紅、菊、紅蓼、鳳仙怒放,一片繽紛燦爛,百花競艷,富麗堂皇,一派皇家景象。亭台樓閣用的是傳統的界畫繪製方法,吸取了西洋畫的某些透視方法,較之傳統中國畫更具立體感。但仔細觀察卻會發現房屋與花卉的比例並不是真實的比例,既不是西洋畫的焦點透視,也不是中國畫的散點透視,應是為強調群芳爭妍的盛況而刻意做這樣的安排。作為大臣和宮廷畫家是不自由的,他們的創作必須為皇帝和宮廷服務,藝術的自由精神必須深深埋藏起來。正因為皇帝的詩是《秋花詩》,張若靄在繪製這幅畫的時候必須強調「秋花」的主題,所以在整幅畫中,居於畫面核心位置的「秋花」便被有意放大,無論是建築物還是樹石都成了「秋花」的襯景。這就是為什麼這幅富麗堂皇的畫看上去有些怪異的主要原因。從另一個角度看,張若靄這些天子近前的畫家無論是素養還是繪畫技能毫無疑問都是一流的,創作態度也必須是一絲不苟的,來不得半點文人畫的率意和張狂,所以宮廷繪畫都具有耐看的特徵。 張若靄(1713-1746),字晴嵐,號景采,又號煉雪道人、晴嵐居士、蘊真閣、梅花納、煉雪道人,室名藕得書屋、佳夢軒等。安徽桐城人。祖父張英、父親張廷玉均為雍正、乾隆朝大學士。雍正十一年(1723年)癸丑科殿試金榜中二甲一名進士,未散館特授編修,後帝親授內閣學士、禮部侍郎,入直南書房。官至禮部尚書,襲伯爵。善書,工畫花竹、禽蟲,深得王糓祥、周之冕筆意。曾參與《石渠寶笈》的編輯工作,乾隆十一年(1746年)隨帝西巡,因病回京,不久卒,年三十四。謚文僖。有《歲寒三友圖》、《圓明園四十景圖詠》、《仿王元章疏影寒香圖》傳世。著《晴嵐詩存》。著錄:石渠寶笈三編(延春閣),第五冊,頁2287;故宮書畫錄(卷八),第四冊,頁135;故宮書畫圖錄,第十四冊,頁379-380。 本文為陰山工作室原創,轉載請保留此信息。


推薦閱讀:

晚清老太監回憶宮中「怨女」:巴結太監飢不擇食
老北京宮廷級飲品
宮廷劇里這些辦法不能學 劇外專家來解讀
清代巧奪天工的宮廷玉作(二)
明代宮廷三大案

TAG:宮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