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功底不行,怎麼閱讀《資治通鑒》之類的文言文書籍?
07-02
如果題主的目的只是讀歷史,而非鍛煉文言文,那麼大可直接閱讀翻譯本或文白對照本。
推薦柏楊版《白話資治通鑒》柏楊白話資治通鑒這套的翻譯基本上靠譜,我個人很喜歡柏楊在重要篇章後面的點評。
如果題主想邊看歷史邊提高文言文水平,那麼不建議從通鑒開始。個人認為從《史記》、《漢書》讀起比較好。謝邀。
資治通鑒不是很難讀的。史書之類,現在在語文教學中叫做「淺近文言」,二十四史(尤其是舊唐書之後的)都是是高考出題的範圍。這些史書的措辭往往不會特別難懂,高中有一些積累即可讀下來大部分,不必有多深的文言功底(說實在的現在大部分高中生甚至大學漢語言文學專業的學生文言功底都不高)。
底子是積澱出來的,沒有一定的閱讀量不行,而讀的同時需要思考。建議題主選一本好的注本,然後手邊備一本詞典隨時查閱(初學者,用《古漢語常用字字典》就好,簡單易用也夠用),最好有便簽和筆記本,隨時記錄筆記,就當讀一本外語原著。
如果是出於興趣讀古書而不求甚解,這麼做也就足夠了。還有,建議最好讀繁體字本。
忽然想起來季羨林回憶說,他初學俄語時,老師只講了語音和一點基本的語法,然後馬上就讓他們讀果戈里的《鼻子》,遇到生詞就查詞典。開始確實痛苦,一學期下來卻也讀了不少。這就好比把不會游泳的人推下水,掙扎著漸漸自己就學會了。雖然殘忍,卻行之有效。季羨林也推崇過這種方法(然後就被批判了一番)。
當然了,題主不必這麼刻苦,自己有所感悟、有所收穫,就已經達到讀古書的目的了。
謝邀。
首先亮明態度,這個問題不建議迴避,而是面對。那麼功底不行怎麼辦,我個人開兩個方子。一是循序漸進,逐步提高古文基礎,先挑些淺近的看,《古文觀止》什麼的,通鑒里的名篇,像《孫權勸學》《名將吳起》這一類,慢慢來,然後再試著看通鑒大部頭文本。二是硬攻,坐好板凳,配好工具書,買個好版本書局的文本。硬啃幾卷下來,後面越來越快。
這麼啃不光提升古文能力,會有各方面收穫。貼兩張還不算啃,只是幫助別人啃史記的文檔,做個不太恰當的參考性例子吧這樣做,光《五帝本紀》A4文檔要20餘頁。打算下功夫了,就這麼干。實際上很多大家當年學東西都是笨方法硬拼下來的,我也只是見賢思齊而已,並不是我自己怎樣怎樣琢磨的。不建議買什麼三小時讀完資治通鑒,白話資治通鑒一類的,那不是讀資治通鑒,就是讀普及讀物,質量還不一定高,或許還不如讀個賈志剛說春秋、李亞平帝國政界往事以及當年明月那一類的東西呢。工夫沒有白下的。以上。
謝邀。就用我高中最尊敬的語文老師給我說的話來回答一下。英語還是不同的語言你們都學得會,這文言文是不是中文,我就不相信這能比外文還難懂。買一本文言文翻譯字典,一個字一個字的查,自己慢慢翻譯,時間久了看起來就簡單了。
瀉藥。盡量直接理解文言文本身的含義,亂七八糟的字對字的翻譯很害人,直接看句對句的翻譯。把字詞放在語境下理解,理解為一個模糊的意思,只有在具體情境中才理解為有意義的詞。因為很多詞含義古今不變,剩下的那些用這個方法是完全可以理解的。當然,你至少初中語文基礎是紮實的,要求背誦的背熟了。否則不要用我的方法。英語同理。禁止轉載。有注釋。
資治通鑒算好懂的了,有注釋我覺得應該不成問題。左傳這種對我來說真的是不看注釋完全看不懂,看了注釋多讀幾遍有一點可能可以看懂。。。
對了,看了前面答主的答案想起來字典這個問題。我的看法不同,最好買一個全面的字典,我用過商務印書館的《古代漢語詞典》感覺確實不錯,可以試一試。
推薦閱讀:
※「將作大匠留起陵廟」,這句話是什麼意思?
※請問這段文字的出自哪裡?:「先民勤耜,秋稼在望,屢因八足雙螯之水蟲為患,盤禾傷人,皆畏…」
※中文裡面有哪些詞源細思極恐的辭彙?
※「芻狗」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