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茶延續千年,可最愛喝茶的國家卻不是中國——【茶系列01】

中國茶延續千年,可最愛喝茶的國家卻不是中國——【茶系列01】

來自專欄技術型吃貨

一、從煮茶到泡茶

大家都知道,茶葉是起源自中國的。但中國古代人類最早是如何發現茶葉的呢?

很多人普遍認為,是神農氏在嘗百草的過程中偶遇了茶葉,據《神農本草經》記載,當時神農氏誤服了 72 種毒草,腸子都變黑了。還好他最後服用了茶葉,才得以解毒。

傳說中的《神農本草經》與神農氏本人

當然,這只是神話傳說罷了。茶葉雖然有一些保健作用,但讓它來「解毒」根本不靠譜。何況還是 72 種毒呢。但是,茶葉在中國的上古時期,確實是被當做一種「葯」而不是一種「飲料」來使用的。

也就是說,最早的人們不是在「喝茶」,而是直接「吃茶」,將茶樹的葉子當成藥來食用。

關於中國人「喝茶」,最早的實物證據是位於西安的漢景帝陵墓。在那裡出土了迄今為止最古老的茶葉。也就是說,在距今 2200 多年的西漢,人們終於開始有「喝茶」的習慣了。

西安漢景帝墓出土的茶葉

當時,茶的喝法跟現在很不同,是用鮮茶和米漿做成茶餅,再用茶餅煮出來的。在煮的時候,還要加上各種調料,比如蔥、姜、橘子、棗、茱萸之類,做成茶羹來飲用。

到了隋唐時期,人們發現鮮制茶葉難以保存,於是發明了把茶葉晒乾的方法。但是在這個時代,茶的飲用方式還是差不多,也是加一大堆調料之後放火上煮出來的。

隋唐時期的煮茶法

但唐代的陸羽就很討厭這一套「煮茶法」,他認為這樣搞,茶原本的味道就完全被蓋住了嘛!他提倡採用「煎茶法」,不加那些調味料,只用鹽來調味。很快,「煎茶法」獲得大家的認可,成為了主流的喝茶方法。

茶聖陸羽

時間推後到宋朝。這時又有一種新的喝茶方法被發明出來,迅速取代了「煎茶法」,成為時代新寵。這就是「點茶法」。

點茶法工藝繁瑣,與其說是喝茶,不如說是在執行某種禮節。簡單來說是這樣:首先要將茶葉磨成粉末,放到茶碗里,先加少量沸水調成糊狀,接著再注入大量沸水,同時用茶筅迅速攪動茶湯,形成粥面。

點茶

聽著好像不難?其實,這其中每一步,都是有著嚴格的禮法、動作要求的。而最後用來評判茶品質高低,也是有一套標準的。比如,茶沫和水紋露出的時間,就能判斷點茶技術水平好壞。

為啥要這樣搞?因為宋太祖趙匡胤喜歡喝茶啊。這套東西在當時迅速被發展成了一套禮制。從皇帝到百姓,全都熱衷於研究茶道,向國外使節表示友好,也用茶道伺候。比較極端的,甚至玩起了拉花——在點茶時,有意讓茶湯和泡沫形成某種圖案。這可比咖啡拉花早了一千多年。

在唐宋時期,中國與韓國、日本之間的宗教交流也是非常頻繁的。這些國家經常派遣使節來中國取經,而他們也把茶文化帶到了自己的國家,現代日本、韓國的茶文化,都是在這個階段從中國傳過去的。直到今天,日本的茶道中還延續著中國宋朝流行的「點茶法」。

但步入明清之後,中國人的主流玩法又變了。明太祖朱元璋在位期間,為減去當時社會上關於茶的「奢靡之風」,下令進行「茶制改革」。之前進貢得用團餅茶,現在直接用干制的散茶就可以;之前飲茶的那些繁瑣程序都可以不要,只要茶的「自然本味」就可以。

沖泡法

這樣一來,在民間也開始「一切從簡」,茶終於變成了如今這樣的「沖泡法」,只需要拿熱水泡一下就可以直接喝。

比較有趣的是,在明清時期,不僅茶葉飲用方式發生了變化,茶葉的生產工藝也有很大的改進。首先是干制方法,之前只有「晒乾」一種方法,但明清時出現了「炒制」。像西湖龍井、六安瓜片等著名的炒制茶,都是那個時候出現的。

炒制茶的代表——西湖龍井

還有一點就是,我們之前介紹的所有制茶、飲茶方法,都是綠茶。綠茶一般會有一道「殺青」工序,這樣才能防止褐變發生,保持茶葉的鮮綠。

但明清時期,出現了有意加速酶促反應過程,引起氧化褐變的茶葉種類。這些褐變的茶,按照氧化程度不同,可以分為烏龍茶、紅茶、黃茶等。這些新種類茶的出現,進一步豐富了茶的口味。

不同發酵程度的茶

其中,紅茶的出現,甚至改變了世界。


二、茶葉改變世界

茶葉不僅僅只在東亞地區發揮影響。作為世界四大飲料之一,茶葉其實深刻改變了整個世界的歷史進程。

大家有沒有注意過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在某些語言中,茶葉的發音是「Tea」,比如英語、法語、德語、西班牙語等。而在另一些語言中,茶葉的發音是「Chai」,比如阿拉伯語、葡萄牙語、俄語等。為什麼會造成這個現象呢?這就要從茶葉的傳播開始說起了。

不同語言中茶葉的讀音統計圖

中國茶一直是分成兩路來進行傳播的。

早在宋朝,中國的中原地區,特別是晉商,和中亞地區的國家一直有著茶葉貿易往來。到了 16 世紀,葡萄牙商人也不遠萬里來到中國,也是與中原和廣東一帶的商人進行貿易,並把茶葉帶回到葡萄牙。因為中原、廣東一帶都把茶葉稱作「Cha」,所以這個讀音也就在這些國家流傳了下來。

茶葉陸路傳播的「萬里茶道」

而到了 16 世紀末,荷蘭和西班牙的殖民者也到達中國,開始跟中國展開貿易。那時他們主要是跟福建人進行貿易往來的,而閩南語中「茶」的發音是「Te」。這個發音就被荷蘭和西班牙商人流傳了下來,並且在跟別的國家的海上貿易往來中,傳入了義大利,英國,法國,德國等國家。

荷蘭當時進行貿易的船隻

17 世紀,超級愛喝茶的葡萄牙公主凱瑟琳,嫁給了英國國王查理二世,飲茶的文化從此傳入了英國,從此前的貴族飲料搖身變為社會風尚。凱瑟琳和查理二世在英國大力推廣紅茶,英國興起了用喝茶來代替喝酒的流行文化。從此,英國對於茶葉的需求量暴增。

凱瑟琳的畫像

到了 18 世紀的時候,中國的茶葉成了全球貿易網上不可或缺的一環。此時,英國對於中國的貿易逆差已經非常大了。

那時,美洲殖民地是英國銀子的最大來源,從殖民地采來的銀子,有一半都入了中國人的腰包。但中國人對英國的貨物似乎並無所求——中國人習慣自給自足嘛——所以,整個18世紀,英國東印度公司對華輸出貨值的90%,都是白銀。

英國東印度公司倫敦總部大樓

問題是,英國人民對於茶葉需求量還越來越大。到了 18 世紀 70 年代左右,英國已經面臨非常大的財政負擔了。當然,這還有很重要的一方面是英法七年戰爭的巨額軍費支出。

這時,恰逢美洲的白銀出現大規模減產,英國的銀子終於不夠用了。

這下怎麼辦呢?英國人首先動的是殖民地的心思。當時,英國政府試圖通過一系列徵稅法案去給北美殖民地課重稅,同時又讓東印度公司去壟斷北美茶葉貿易。

北美人民當然要奮起反抗。為了表明態度,1773 年,波士頓茶黨成員秘密登上東印度公司的茶葉貨船,將從中國運來的成箱茶葉,直接倒入海中。

波士頓傾茶事件(1773)

以這件事為導火索,兩年以後,美國獨立戰爭爆發。1776 年,美國宣布獨立。英國從此失去了對北美殖民地的控制權,白銀的來源徹底中斷了。

可是,英國人還是要喝茶啊。

既然英國對中國貿易逆差那麼大,那麼,是不是可以扭轉這個逆差呢?是不是也可以有一樣中國人迫切需要的東西,就像英國人對於茶葉的需求一樣,可以讓中國人乖乖送上銀子呢?

沒有?沒有需求,可以創造需求啊。

英國人想到了鴉片。隨後發生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到 19 世紀初,中國每年需要的鴉片量已經接近千噸。

林則徐虎門銷煙

與此同時,英國人還在進行另外一項計劃,這項計劃能夠永久消除國際貿易對中國的依賴。那就是——將中國茶葉的種植、加工技術偷學到手。

1842 年,植物學家羅伯特·福瓊從當時被英國控制的印度來到中國,對中國的各種茶葉的品種、加工工藝進行了細緻的考察,帶走了最高端的茶葉種子,到印度大吉嶺地區引種成功。這就是現在印度大吉嶺紅茶的最早來歷。

印度大吉嶺地區的茶園

從此,英國不需要再從中國進口茶葉,也可以滿足自己需求了。而中國,則徹底淪為了列強們的殖民地。

直到今天,印度還是世界產茶大國,目前年產量僅次於中國,位居第二位。


三、現代茶的發展

時過境遷,滄海桑田。圍繞茶發生的這些國際紛爭,都已變成了往事,封存在了我們的歷史課本中。但是,人類文明對於茶的喜愛,一點都沒有減少,反而越來越深了。

現在,最愛喝茶的國家是哪個國家?大家可能猜不到,是土耳其。土耳其人均茶葉消費量達到了每年 3.16 千克,每人年均喝茶差不多有 1250 杯,遠遠把其他國家甩在了後面。

可是,「嗜茶如命」的土耳其人似乎不是特別注重品茶——他們國家最常喝的茶,甚至只有一個品種!他們只是習慣把茶葉當水喝而已。

土耳其式紅茶

人均茶消費量的第二名和第三名分別是愛爾蘭和英國。這個一點都不意外。從歷史上看,人家為了茶葉可是拼盡了全力呢。

而中國目前的人均茶消費量,只能排在第十幾位,甚至比德國,阿拉伯,澳大利亞還要稍微少一些。這也說明,中國人對於茶的消費,其實還是有挺大提升空間的。

說起現代茶葉,不能不提的就是工業化。

茶的工業化生產線

在 19 世紀末,英國以立頓和川寧為代表的茶業巨頭已經開始了工業化制茶之路。 20 世紀時,日本等發達國家的茶產業基本實現工業化了,目前,中國也有越來越多的茶園從手工業走向機械化大生產。而機械化生產,使得茶葉品質更加均一,食品安全也更有保證。

除此之外,茶葉的沖泡方法也在不斷進化。20世紀初在德國出現了袋泡茶。20世紀40年代,速溶茶也出現在了市場里。到了80年代,日本出現了茶飲料,並迅速擠佔了很大一部分飲料市場。茶飲料直到今天,依然非常流行。也正是在這個時間段,發酵茶飲料(康普茶)也開始流行起來,並佔據了一定的市場份額。

袋泡茶

現在,在街頭的飲品店裡,從珍珠奶茶到奶蓋茶,再到冷萃茶和果茶。各種各樣的茶類型繁多,而且各有各的花樣,各有各的風味。有人覺得喝這樣的茶,已經和傳統茗茶之道徹底分道揚鑣了。甚至還生出了關於喝茶的鄙視鏈。

珍珠奶茶

但我始終覺得,時代在發展,「傳統」也一直在變化。從遠古時期的「煮茶」,到開水泡茶,再到工業化生產的茶飲料,再到這些新型茶飲,其實,這都是茶文化一路延伸過來的自然產物。而新式茶飲的繁榮,又何嘗不是對於傳統茶文化的另一種延伸呢?

中國茶道精神講究「怡、清、和、真」。以開放、包容和樂觀的心態看待世界,看待茶葉本身的發展,其實,也是蠻符合中國傳統茶道精神的嘛。


歡迎關注微信公眾號「技術型吃貨」

推薦閱讀:

排行榜 | 世界8大變態米其林大廚
吃板栗有什么好处?
不過一盤蛋炒飯,行人又上廣陵船
【搞定川菜】芭夯兔——與香神結緣的美食(附做法)入標題
我就是帶魚,帶你裝X,帶你飛!

TAG:美食 | | 食品科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