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讀博過程中利用好導師的時間?
寫在前面
最近和一些Msc同學聊天,總是聽到關於導師的各種煩惱。
而說得最多的就是「導師不回復郵件怎麼辦」「寫論文不回復我沒法把實驗設計進行下去」「約不到導師 導師沒有時間給我怎麼辦」「這個圖怎麼畫 網上教程我看不懂 我該找誰呢」「經費怎麼申請啊 導師不管這些」 ..這樣的對話讓我瞬間回到自己寫Msc論文的那個夏天。是同樣無處安放的不安和焦慮。所以就誕生了這樣一篇文章 - 寫給即將開始讀博的同學(有助於導師的選擇)和已經開始讀博的同學們。希望對大家有用~
讀博是種修鍊。這句話到哪個專業都沒錯。勞其筋骨,也苦其心志。
更多的,是一種換位思考,和學會和專業上的同僚合作的能力。
很多同學從碩士畢業出來,還是一種等著被喂的狀態。
沒有導師的要求便有一些不知所措,或者在大方向上沒有自己的判斷。
這並不是批評任何人,是教育系統使然。哪怕在國外,70%以上的碩士學位也都是授課制的。到真正開始做學術的時候,遇到困難不知道如何下手,只想要抓住一個救生圈是特別正常的現象。
不管是碩士還是博士,導師選擇的重要性不用我多說。
那麼我們來看看導師到底是做什麼的?你們的關係是什麼?要如何最大化利用好你們之間的交流時間?
1. 導師的角色
你希望導師為你帶來什麼? 研究方向? 發表經驗? 關注度? 好的導師都又具備哪些特質呢?
這裡想提兩個問題:
第一,你對自己的定位是什麼,對未來有何規劃?
第二,導師有哪些經驗和優勢,在你研究當中扮演什麼角色?
我的導師每隔一段時間在小組例會上就會向大家強調在學術界對未來規劃的重要性。比如說,在5年後,你希望自己的簡歷上都有什麼經歷可以向聘用者展示?那麼現在就要一點點朝著這個方向努力。從教學經驗到期刊發表,積累自己的優勢。
導師的經驗各不相同,但我一直很不喜歡「跟導師做課題」這樣一個描述。在博士階段做的任何研究,根本上主導都應該是自己。導師的角色,應該是慢慢向合作者的方向轉變的。PPLS心理系負責人(恰好是我的external)前兩個月在我的博士第三年review結束時提到了一點,就是大學在招納人才和批准資金的時候,在幾百份簡歷中,如何挑出最優秀的那些人。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點,就是研究者從何時起開始脫離導師的課題開始發展自己的研究方向。這是作為研究者的主動性的一個重大指標。當然,不能否認大家讀博資金的來源不同。很多時候課題的選擇有很大局限性,但在這個基礎上,如何創新,是衡量研究者水平的一個重要標杆。
不可否認的是,讀博是一個漫長的學習過程。哪怕之前有再深厚的功底,也要根據需要補足一些基本能力。這裡不單指專業學術能力。在初級階段,博士生和導師需要在磨合中找到一個彼此都舒服的交流方式。需要了解導師的優勢,他/她對學生的輔導方式是怎樣的。然後就是做大量閱讀,細化研究方向,列出一個詳細的計劃表。在這個計劃表中,你需要導師引導或建議的部分有哪些,自己能夠完成的部分又是哪些?前面說過研究中的主動性——在和導師交流前,儘可能把自己的需求細化,導師才能更好地幫你解決實際的問題。
這裡需要探討如何對待不同風格的導師。先說說自己的經歷,我的二導是在PhD開始四個月之後一導推薦給我的。事實上,在實驗設計方面,二導在過去的兩年里對我的實際幫助更大。一導有大師級的期刊發表經驗,但對一些新晉技術和實驗細節並不如二導熟練貫通。對於我這個博士小白來說,在博士起步階段需要非常詳細的指導。而一導也承認,我做的課題有很多技術上的問題並不是她的專長。有另外一個研究者加入,使得研究進度發展得更高效。在尋求幫助時,根據導師的特點,把自己的需求根據性質分成不同的部分呈上,就是對自己最大的幫助。
下面聊聊時間規劃。
2. 導師的To do list
你有沒有想過, 你的導師的to do list上面都有什麼?
Funding application?
Meetings?Teaching?
Conference?...Reply to emails?Your request?(開玩笑了- -)
這裡要說一個老生常談的話題——時間規劃。
如果你遇到的是一個對學生比較上心的導師,他/她一定會有固定的時間分給自己的學生。但是要知道,任何一個學生都不是導師學術生活的中心。有很大可能,指導學生只是導師很多很多的工作之一。因此,不要指望導師的priority一直在你這裡。對於開篇的那些問題,很多時候是學生不知道從何處尋求幫助,還有就是想得不夠遠,沒有和導師溝通好自己的需求。只有每次遇到問題才知道,哦,我需要導師馬上來幫我,可惜導師很忙啊。其實我自己的導師經常在周例會時露出一副有負罪感的表情,因為自己的事情實在是太多了。對於自己學生的許多要求,是有心而時間精力不夠。和學生一樣,導師的時間分配有時很大程度上受學校的影響,不是燃眉之急的事情真的會被漸漸遺忘。這個時候需要禮貌地提個醒,我真的需要你的幫助。如果導師不能馬上給出你需要的答案,想想我是不是可以做一些其他獨立性較高的工作,比如閱讀,或者想一想具體實驗操作可能比較花時間的步驟,做好充足準備,節省之後的麻煩。在做計劃表時,了解導師未來一段時間的規劃與安排(比如出差,學術會議,教學,度假 等等),有助於安排自己的時間,以免出現開篇的那些問題。
換位思考,彼此理解,是合作的第一要素。
3. 和導師的會議
1個小時能做什麼? 討論什麼最好?
被導師指導過的經驗的同學都會知道。導師的時間十分寶貴。有時只能開遠程按網上會議。但面對面確實是最高效的交流方式。一個小時如何安排才能最大程度上推進研究進度,這是個簡單,卻又很容易被忽略的問題。還是要回到主動性;約見導師,要有一個會議綱要。會議要解決的問題有哪些?會議過後,我的下一步是什麼?最忌諱的,就是只有一個「討論進度」的框架。沒有具體細化的主題,會議結束後,該存在的問題依然存在。很不幸地浪費了彼此的時間。
有學妹問我,導師會議是談大問題還是小問題比較好?以個人的經驗,我比較傾向於先解決一些操作上的,需要和其他人打交道的,和一些 yes or no的小問題。我自己會盡量避免開放性的「what should I do ...」這類問題。一方面導師或許真的無法一下子給出最好的答案,另一方面也留下了沒有主動性的印象。小問題解決後再進入比較有專業性的大問題,比如實驗結構,數據處理 或者 寫作框架。如果被要求閱讀,要一些閱讀推薦;如果被要求修改文章,儘可能要求細緻的修改意見。每次會議結束後,本子上應該有很多可以馬上付諸實施的要點。
之後郵件溝通最好是跟進會議里討論的問題,而不是重新打鼓另開張。
換個角度想,什麼樣的郵件最能得到最快最有效的回復?問題清晰,要求明確。如果導師需要作大量思考才可以和你在同一緯度上,得到的回復很可能不是你想要的。有複雜的新問題,當面交流效率最高。
一定要記住,自己是研究的主導。問題或許無法一下子自己解決, 但導師擔當的應該是一個引導和輔助的角色。
4. 你的計劃表
What next?
這是個從剛開始讀博的到快畢業的同學都會有的大問題。對未來的迷茫人人都有,而且並沒有一個標準答案。每個人的目標不同,前進的速度也不一樣。作為名氣比較大的導師的學生,身邊高人云集,很多時候會有一種能力被碾壓的感覺。但裹足不前是不行的。長期目標和短期目標都要有。實驗性質的PhD,對自己的博士研究做出細緻的計劃。長遠上講,你想要成為一名怎樣的研究者,想要具備什麼樣的能力。導師的角色不只限於專業上的指導。任何一位有經驗的導師都在學術界摸爬滾打很多年,積累的人生經驗對你十分有利。他們曾經一度也是博士小白,在多年的努力下才有了現在的成就。導師自己本身就是一項難得的資源。許多能力,需要自己主動去觀察,思考,方能有收穫。
如果想在學術這條路走下去,PhD只是一個起步。給自己養好習慣,和處理問題的方法,還要一定的交際人脈,熟悉身邊人的專長。在未來的某一天,這些儲備會成為你腳下的基石。
可能寫著寫著離題了..
最後用一句導師的名言結束:
Everyone says that they are lucky, but luck is opportunity meets preparation.
【圖片來自 http://www.phdcomics.com】
推薦閱讀:
※如何制定一份合理的時間表?
※不嵌格子會死星人
※2019年秋季留學時間規劃(美加英澳)
※為什麼你那麼忙那麼累,卻........廖道軍專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