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節氣養生與習俗,立春,雨水,驚蟄,春分,清明,穀雨,
07-02
名人傳記大全二十四節氣養生與習俗,立春2013年"立春"到來的精確時間為:2013年02月04日00時13分25秒立春概況:2013年立春【the Beginning of Spring】(本年度第1個節氣)。時間範圍:2月3~5日 【2013年02月04日00時13分25秒】小雪情況:東風解凍、蟄蟲始振、魚上冰。小雪說明:斗指東北。太陽黃經為315度。是二十四個節氣的頭一個節氣。其含意是開始進入春天,"陽和起蟄,品物皆春",過了立春,萬物復甦生機勃勃,一年四季從此開始了。基本介紹:每年的公曆2月4日左右為立春,此時太陽達到黃經315度,是農曆二十四節氣的第一個節氣。立春表示春季開始,萬物有了勃勃生機,一年四季從此開始了。我國古代將立春分為三候:「一候東風解凍,二候蟄蟲始振,三候魚陟負冰。」說的是東風送暖,大地開始解凍。立春五日後,蟄居的蟲類慢慢在洞中蘇醒,再過五日,河裡的冰開始融化,魚開始到水面上遊動,此時水面上還有沒完全融解的碎冰片,如同被魚負著一般浮在水面。春天已經到來,然而冬天的寒冷還未消失殆盡,它需要經過很長的時間才能慢慢消融,大地解凍才能使萬物復甦,才能有萬物生長的土壤,所以三候的說法十分準確地把立春這個階段的特徵和預兆形象地表現出來。俗語說:「立春一年端,種地早盤算。」立春後,隨著氣溫的回升,春耕大忙季節將在全國大部分地區陸續開始。立春習俗:立春」不僅是個重要節氣,也是一個重大節日,中國民間將其稱為立春節,並有吃春餅、鞭春牛等趣味習俗。立春作為春季的開始,「律回歲晚冰霜少,春到人間草木知」,形象地反映了立春時節的自然景象。時至立春,人們會明顯感覺到白天變長了,太陽也暖和多了,氣溫、日照、降水趨於上升或增多。立春這天,一項重要習俗就是「咬春」。北方吃的食品是春餅,而南方則流行吃春卷。吃春餅和春卷,是人們對「一年之計在於春」的美好祝福。因此,這一習俗一直延續至今。值得一提的是,立春這一日,我國民間「咬春」的另外一種食品是蘿蔔。比較普遍的說法是可以解春困。其實其意義並不限於此,除解困外,蘿蔔還可以解酒、通氣,具有營養、健身、祛病等功效。除「咬春」外,民間還有「打春」習俗,又叫「鞭春牛」「鞭土牛」,起源較早,這種方式體現了人們對五穀豐登的美好期盼。因為,春牛在塑制時,往往要在肚子里塞上五穀,當牛被打爛時,五穀就流了出來。人們歡笑著拾起穀粒放回自己的倉中,預示倉滿糧足。現在,一些農村仍有「鞭春牛」的風俗。有意思的是,立春時節,民間藝人還製作許多小泥牛,稱為「春牛」,送往各家,謂之「送春」。也有的地方在牆上貼一幅畫有春牛的黃紙。黃色代表土地,春牛代表農事,俗稱「春牛圖」。除了「吃春餅」和「鞭春牛」習俗之外,我國民間百姓在立春之日還有喝春酒、貼春帖、迎春、報春、踏青等習俗。立春養生:立春節氣至,天氣乍暖還寒,忽冷忽熱。此時節公眾在生活起居上要防「病」保「健」,飲食調理上宜少「酸」多「甜」。立春期間是由冬寒向春暖過渡的時節,正處於陰退陽長、寒去熱來的轉折期。此時陽氣漸生,而陰寒未盡。有時早晨還是旭日東升、春風送暖,傍晚卻可能寒流突至、冷氣逼人。同時,人的機體經過一個冬天的「蟄伏」,免疫力和抗病力均有明顯的下降,再加上立春時節,天氣剛剛由寒轉暖,各種致病的細菌病毒開始生長繁殖。因此,在立春時節,公眾在生活起居上要格外注意防「病」保「健」。有資料表明,春季是流感、腦炎、呼吸道疾病、肺結核等病症的多發季節,而這些疾病的發生與細菌、病毒感染有關,但染病後是否發病很大程度上決定於個人的體質和起居調理。為了預防這些疾病的發生,立春時節的養生保健要注意搞好居室內的環境衛生,經常開窗通風,以保持室內空氣的新鮮,減少病菌孳生的條件;堅持晨練,起床後散步、慢跑、打拳、做操對身體健康均大有益處,能提高機體適應氣候變化及抵抗疾病的能力;注意口鼻衛生保健,阻斷溫邪上升,斷其犯肺之路。立春時節乍暖還涼,多風乾燥。在這個時候,公眾在飲食上要合理地調整,有目的地選擇食物,根據時令變化和自身需求,進行合理的調配和養護,以提高身體對氣候變化的適應性。傳統中醫認為,「春日宜省酸增甘,以養脾氣」。春季肝氣最旺,如果再吃酸性食物,就容易導致肝氣過於旺盛,肝旺則容易損傷脾胃,引起脾胃虛弱病症。立春時節,應當有目的地選擇一些柔肝養肝、疏肝理氣的中草藥和食品,中草藥可選用枸杞、丹參、元胡等,食品選擇辛溫發散的蔥、香菜、花生等,多吃些升發陽氣的韭菜、菠菜、薺菜等,靈活地進行配方選膳可以達到很好的養生保健效果。此外,護肝養脾還可選擇大棗、鍋巴、山藥等甜食,可做成大棗粥、山藥粥食用。除了飲食調理之外,公眾還要重視精神調養,應戒暴怒,更忌情懷憂鬱,要做到心胸開闊,保持恬靜的心態。平時應積极參与戶外活動,活動時動作宜舒展、緩慢,還可進行郊遊、踏青,以暢達胸懷、陶冶性情、活動筋骨。雨水2013年"雨水"到來的精確時間為:2013年02月18日20時01分35秒雨水概況:2013年雨水【Rain Water】(本年度第2個節氣)。時間範圍:2月18~20日 【2013年02月18日20時01分35秒】小雪情況:獺祭魚、鴻雁來、草木萌動。小雪說明:斗指壬。太陽黃經為330°。這時春風遍吹,冰雪融化,空氣濕潤,雨水增多,所以叫雨水。人們常說:"立春天漸暖,雨水送肥忙"。基本介紹:每年公曆2月18日前後為雨水,它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二個節氣。雨水不僅表示降雨的開始,而且表示雨量開始增多。《曆書》中說:「斗指壬為雨水,東風解凍,冰雪皆散而為水,化而為雨,故名雨水。」我國古代將雨水分為三候:「一候獺祭魚,二候鴻雁來,三候草木萌動。」說明雨水節氣中,水獺開始捕魚了;五天過後,大雁開始從南方飛回北方;再過五天,草木在綿綿春雨中悄悄吐出嫩芽。從此,氣溫回升,大地漸漸開始呈現出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杜甫有詩云:「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雨水習俗:民間到了雨水節,出嫁的女兒紛紛帶上禮物回娘家拜望父母。生育了孩子的婦女,須帶上罐罐肉、椅子等禮物,感謝父母的養育之恩。久不懷孕的婦女,則由母親為其縫製一條紅褲子,穿到貼身處,據說,這樣可使其儘快懷孕生子。此項風俗現仍在農村流行。雨水這天在民間還有一項特具風趣的活動叫「拉保保」。(保保則是乾爹)。而雨水節拉乾爹,意取「雨露滋潤易生長」之意。<以前人們都有一個為自己兒女求神問卦的習慣,看看自己兒女命相如何,需不需要找個乾爹。而找乾爹的目的,則是為了讓兒子或女兒順利,健康的成長。於是便有了雨水節拉保保的活動。此舉一年復一年,久而成為一方之俗。雨水養生:雨水時節,乍暖還寒,忽冷忽熱,天氣變化無常,很容易引起人的情緒波動,乃至心神不寧,影響身心健康。此時節,公眾要學會調控和駕馭好自己的情緒,科學應對來自生活及工作方面的壓力,保持心情愉快舒暢,情緒穩定,並注意避免過度精神疲勞。雨水時節,空氣濕潤,又不燥熱,是養生的好時機。此時節,早晚較冷,常見口乾舌燥現象,宜多吃新鮮蔬菜、水果,以補充人體水分。在飲食調理上,建議公眾少吃酸味,多吃甜味,以養脾臟之氣。可食韭菜、香椿、百合、茼蒿、薺菜、山藥、藕、芋頭、蘿蔔、荸薺、甘蔗、蜂蜜、大棗等。另外,春季為萬物生髮之始,陽氣發越之季,應少食辛辣、油膩之物,以免助陽外泄而傷肝損脾。雨水時節,天氣變化不定,冷空氣活動仍十分頻繁,是全年寒潮過程出現最多的時節之一,俗話說的「倒春寒」現象仍經常發生,而這種忽冷忽熱、乍暖還寒的天氣除了對已經萌動和返青的作物、林、果等的生長產生影響外,對人體的健康危害也很大。雨水時節,人體皮膚腠理已經變得相對疏鬆,對風寒之邪的抵抗力有所減弱,易感風寒而致病,所以此時穿衣著裝要注意「春捂」。當然,「春捂」指的是不要突然減衣的意思,而是要根據天氣變化增減衣服,嬰幼兒、老人、孕產婦尤其如此。「捂」要適宜,否則太過,對身體也是有害的。如果「捂」得過度,會使人體體溫調節紊亂,導致一些疾病的發生。春季里人體的下部血液循環要比上部差,易受風寒侵襲,因此,「春捂」的重點是下身,要加強下身的鍛煉,以促進血液循環。當然,要使身體能夠適應早春的氣候變化,減少感冒等疾病的發生,「春捂」只是一個方面,公眾還應注意加強鍛煉身體,增強自身抵抗力。驚蟄2013年"驚蟄"到來的精確時間為:2013年03月05日18時14分51秒驚蟄概況:2013年驚蟄【the Waking of Insects】(本年度第3個節氣)。時間範圍:3月5~7日 【2013年03月05日18時14分51秒】小雪情況:桃始花、倉庚鳴、鷹化為鳩。小雪說明:斗指丁。太陽黃經為345°。這個節氣表示"立春"以後天氣轉暖,春雷開始震響,蟄伏在泥土裡的各種冬眠動物將蘇醒過來開始活動起來,所以叫驚蟄。這個時期過冬的蟲排卵也要開始孵化。我國部分地區過入了春耕季節。諺語云:"驚蟄過,暖和和,蛤蟆老角唱山歌。""驚蟄一犁土,春分地氣通。""驚蟄沒到雷先鳴,大雨似蛟龍。"基本介紹:每年公曆3月5日左右為驚蟄。驚蟄的意思是天氣回暖,春雷始鳴,驚醒蟄伏於地下冬眠的昆蟲。驚蟄時節,氣溫和地溫都逐漸升高,土壤開始解凍,我國大部分地區都已進入春耕季節。我國古代將驚蟄分為三候:「一候桃始華;二候倉庚(黃鸝)鳴;三候鷹化為鳩。」意思是說桃花已紅,如霞似錦;黃鸝鳥開始鳴叫;天空中已看不到雄鷹的蹤跡,只能聽見斑鳩在鳴叫。「春雷響,萬物長」,驚蟄時節正是大好的「九九」艷陽天,氣溫回升,雨水增多。除東北、西北地區仍是冬日景象外,我國大部分地區平均氣溫已經升到0℃以上。驚蟄習俗:祭白虎化解是非,中國的民間傳說白虎是口舌、是非之神,每年都會在這天出來覓食,開口噬人,犯之則在這年之內,常遭邪惡小人對你興波作浪,阻撓你的前程發展,引致百般不順。大家為了自保,便在驚蟄那天祭白虎。所謂祭白虎,是指拜祭用紙繪製的白老虎,紙老虎一般為黃色黑斑紋,口角畫有一對獠牙。拜祭時,需以肥豬血喂之,使其吃飽後不再出口傷人,繼而以生豬肉抹在紙老虎的嘴上,使之充滿油水,不能張口說人是非。「打小人」驅趕霉運,驚蟄象徵二月份的開始,會平地一聲雷,喚醒所有冬眠中的蛇蟲鼠蟻,家中的爬蟲走蟻又會應聲而起,四處覓食。所以古時驚蟄當日,人們會手持清香、艾草,熏家中四角,以香味驅趕蛇、蟲、蚊、鼠和霉味,久而久之,漸漸演變成不順心者拍打對頭人和驅趕霉運的習慣,亦即「打小人」的前身。驚蟄養生:驚蟄時節,天氣漸暖,春雷乍響,此時節肝氣旺盛,人易動怒。隨著驚蟄的到來,溫暖的氣候將會使人的活動量不斷增加,新陳代謝日漸旺盛。人體的血液循環加快,而人體所需要的營養物質也隨之增多,以適應人體各種生理活動的需要。血液循環的加快主要在於血量的調節,營養供給的增加則重在消化、吸收。這些生理功能的變化在中醫看來,均與肝臟有密切的聯繫。因此,驚蟄時節養生的重點要放在對肝臟的保養上,使肝臟機能正常,以適應驚蟄氣候的變化,從而減少疾病的發生。首先要重視精神調養,應戒暴怒,更忌情懷憂鬱,要做到心胸開闊,樂觀向上,保持恬靜、愉悅的心態。尤其是老年人,要注意情緒神志的調攝,心情愉快,不妄動肝火,否則肝氣升騰太快,易患眩暈,中風之病。飲食上,宜多吃富含植物蛋白質、維生素的清淡食物,少食動物脂肪類食物。建議公眾可多食鴨血、菠菜、韭菜、綠豆芽、芹菜、油菜、山藥、蓮子、銀耳等食物春分2013年"春分"到來的精確時間為:2013年03月20日19時01分55秒春分概況:2013年春分【the Spring Equinox】(本年度第4個節氣)。時間範圍:3月20~21日 【2013年03月20日19時01分55秒】小雪情況:玄鳥至、雷乃發聲、始電。小雪說明:斗指壬。太陽黃經為0°。春分日太陽在赤道上方。這是春季90天的中分點,這一天南北兩半球晝夜相等,所以叫春分。這天以後太陽直射位置便向北移,北半球晝長夜短。所以春分是北半球春季開始。我國大部分地區越冬作物進入春季生長階段。各地農諺有:"春分在前,斗米斗錢"(廣東)、"春分甲子雨綿綿,夏分甲子火燒天"(四川)、"春分有雨家家忙,先種瓜豆後插秧"(湖北)、"春分種菜,大暑摘瓜"(湖南)、"春分種麻種豆,秋分種麥種蒜"(安徽)。基本介紹:春分在每年陽曆的3月20日或21日。從這一天開始,太陽直射的位置逐漸向北方移動,南北半球的晝夜長短也隨之發生相應的變化,北半球晝長夜短,南半球夜長晝短。春分節氣一到,雨水明顯增多,氣溫相對來說比較穩定,是莊稼生長的好時節。「春分」是反映季節和氣候的一個節氣。「春分」一是表示晝夜平分的意思,二是表示春天一半的意思。按二十四節氣講,立春為春季的開始,穀雨為春季的結束,春分恰為其半。春分時氣溫升高,北方的天氣已經變暖,在全國各地流行的九九歌中,「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指的就是春分。古人認為這個時節,「地氣已貫通」,也就是凍土層已完全融化,土壤透氣性良好,是適合播種的時節,在民間還流傳著「驚蟄到春分,下種莫放鬆」「春分種子普遍搶,有田種在春分前」「春分麥起身,一刻值千金」等類似的諺語。另外,現在的農業研究也證明,農作物適合在日平均氣溫0攝氏度以上的日子種植,並且它們需要在10攝氏度以上的氣溫下才能積極生長。春分時節,除了高寒的特殊地區外,我國大部分地區日平均氣溫普遍穩定在0攝氏度以上,所以這個時節全國各地都在積極備耕。春分習俗:「春分至,蛋兒俏」。這一天,我國很多地方都會舉行豎蛋比賽,用以慶祝這個節氣的到來。「春分豎蛋」是我國民間的一個傳統習俗。據史料記載,「春分立蛋」的傳統起源於4000年前的中國。根據有關資料表述,春分這一天雞蛋之所以容易豎起來,除了技巧問題外,其中有很多科學道理。首先,春分是南北半球晝夜等長的日子,呈66.5度傾斜的地球地軸與地球繞太陽公轉的軌道平面處於一種力的相對平衡狀態,有利於豎蛋。其次,春分正值春季的中間,不冷不熱,花紅草綠,人心舒暢,思維敏捷,動作利索,易於豎蛋成功。更重要的是,雞蛋的表面高低不平,有許多突起的「小山」。根據三點構成一個三角形和決定一個平面的道理,只要找到三個「小山」和由這三個「小山」構成的三角形,並使雞蛋的重心線通過這個三角形,那麼這個雞蛋就能豎立起來了。此外,最好選擇生下後4至5天的雞蛋,這是因為此時雞蛋的蛋黃素帶鬆弛,蛋黃下沉,雞蛋重心下降,有利於雞蛋的豎立。「春分豎蛋」這一傳統習俗既讓公眾在實踐中了解了相關科學知識,也增加了生活情趣,有興趣的公眾不妨在春分這一天試著「豎蛋」,看自己能立起來幾個。據了解,除了豎蛋這一習俗外,我國民間還有吃春菜、送春牛、拜神、春祭等趣味迎春習俗。春分養生:俗話說,「春困、秋乏、夏打盹」。春分期間,春光明媚,氣候回暖,人們容易感到睏倦、疲乏,無精打采、昏昏欲睡,民間稱之為「春困」。保證充足睡眠,作息規律和多食含維生素B族食物可驅「春困」。「春困」不是病。冬季氣溫低,人體血液循環慢,大腦的血液和氧氣供應相對增多,而春季則正好相反,氣溫回升,血液循環加快,大腦的血液和氧氣供應相對減少,因而人們就會產生懶洋洋的感覺,無精打采,昏昏欲睡。另外,春季人體的新陳代謝增強,耗氧量增多,而植物在此時光合作用所產生的氧氣很少,也是導致人睏倦的因素之一。此外,缺乏維生素B族與飲食過量也是誘發「春困」的重要原因。「春困」雖然不是病,但也會影響人們日常的學習和工作,因此,李艷玲提示說,「春困」不能單純依靠多睡覺來解決,過度睡眠反而會使大腦皮層處於抑制狀態,從而「越睡越困」。要積极參加鍛煉和戶外活動,促進或改善機體血液循環,舒展肢體,使淤積在體內的物質循行,陽氣生髮。在飲食調理上要多吃含有維生素B族的食品,如大豆、花生、火腿、黑米、雞肝、堅果類、菠菜、乳酪等,同時,飯量不宜過飽。對健康養生而言,春分的重要性僅次於夏至和冬至。由於春分節氣平分了晝夜、寒暑,人們在保健養生時應注意保持人體的陰陽平衡狀態。春分時節,氣候變化劇烈,忽冷忽熱,這種氣候變化易導致人體的平衡失調,體弱者容易生病,有舊病的人容易複發,諸如高血壓、月經失調、失眠、痔瘡等。因此,在注意保暖的同時,還要多喝水勤鍛煉。在此節氣的飲食調養,應當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選擇能夠保持機體功能協調平衡的膳食,禁忌偏熱、偏寒、偏升、偏降的飲食誤區。在吃寒性食物時應佐以溫熱之品,服益陽之品時則應配以滋陰之物,以保持陰陽平衡。春分這段時間還宜食用具有滋陰益血、化痰、消食、利尿功效的春筍、芝麻、花生、萵筍、蘋果、橘子等食物。清明2013年"清明"到來的精確時間為:2013年04月04日23時02分27秒清明概況:2013年清明【Pure Brightness】(本年度第5個節氣)。時間範圍:4月4~6日 【2013年04月04日23時02分27秒】小雪情況:桐始華、鼠化為鴽、虹始見。小雪說明:斗指丁。太陽黃經為15°。此時氣候清爽溫暖,草木始發新枝芽,萬物開始生長,農民忙於春耕春種。從前,在清明節這一天,有些人家都在門口插上楊柳條,還到郊外踏青,祭掃墳墓,這是古老的習俗。基本介紹:每年4月5日前後,太陽到達黃經15度時為清明節氣開始。清明是表徵物候的節氣,含有天氣晴朗,草木繁茂的意思。常言道:「清明斷雪,穀雨斷霜。」據《淮南子·天文訓》載:「斗指乙,則清明風至。」因此時正是萬物滋長,天氣晴朗,故稱「清明」。與其他節氣不同的是,清明還是我國重要的傳統節日。我國古代將清明分為三候:「一候桐始華;二候田鼠化為鵪;三候虹始見。」意即在這個時節先是白桐花開放,接著喜陰的田鼠不見了,全回到了地下的洞中,然後是雨後的天空可以見到彩虹了。作為農曆二十四節氣之一,清明在陽曆中的日期並不固定在某一天。民間有「四五清明」的說法,公眾千萬不要因此就認為清明節就固定在4月5日這一天。事實上,與其他23個節氣一樣,清明在陽曆中的日期會在幾個日子中變動。清明習俗:清明除了講究禁火寒食、掃墓外,還有踏青、盪鞦韆、蹴鞠、打馬球、插柳等一系列風俗活動。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祭奠祖先,為先人掃墓。據了解,掃墓習俗起源於周代,當時並無固定的祭期。到戰國時代,祭墓已普遍。但到秦漢時代,才有祭墓的禮俗。當時提倡孝道,為祖先掃墓成為傳統習俗。到了唐代,掃墓日期固定在清明節,從此,清明掃墓便成為一種風俗傳統。清明也是郊遊踏青的大好時光。我國民間一直有著清明踏青的習俗,古詩「踏青結伴過南塘,二月春風夾路香。蜂蝶緊隨衣袖舞,田野十里菜花黃。」描述的就是清明節親近自然、踏青春遊的民俗風情。在清明節期間,還有放風箏、盪鞦韆、打球、拔河、吃春餅等習俗活動。民俗專家認為,清明節時,桃李初綻,鳥語花香,人們在祭奠已逝先人,表達哀思之外,也會走向郊野,參與一系列的民俗活動,使清明節不只是哀思之日,也成為一個富於生活情趣,裨益身心健康的良好節日。清明放風箏是中國古代普遍流行的習俗。我國是最早發明風箏的國家。風箏別稱紙鳶,也稱風禽、紙鷂等,據古籍記載,放風箏一開始就和原始的宗教有關,因當時生產力低下,科技水平極不發達,人們還沒有能力抵抗疾病和各種自然災害的侵襲,因此產生了崇拜神靈、祈求天賜好運的心理,在風箏上予以寄託便是一例。古人認為,清明節放飛風箏可以消除災難、放飛晦氣。因此,古人在放飛風箏時,通常會把自己知道的所有災禍疾病都寫在風箏上面,然後等風箏升到天空時就剪斷風箏線,任憑清風把它送到天涯海角,據說這樣能除病消災,給自己帶來好運,一年平安吉祥。這種習俗,在我國民間又叫「放斷鷂」。所以,別人放走的風箏,是不能撿拾的,否則會沾上霉運,給自己帶來晦氣。清明時節,人們不僅白天放風箏,夜間也放。夜裡在風箏下或風箏拉線上掛上一串串彩色的小燈籠,像閃爍的明星,被稱為「神燈」。民俗專家表示,清明放風箏可消災難、除晦氣的習俗到今天已經淡化,放風箏成為今人一項有益身心健康的體育、娛樂活動。醫學科學研究表明,春日裡放風箏,沐浴著春天的陽光,呼吸著新鮮空氣,奔走仰望,不僅令人心曠神怡,而且對治療抑鬱症、神經衰弱、視力減退、腰椎病、頸椎病等都有療效。清明插柳可以追溯到遠古時代,當時是為了紀念「教民稼穡」的農事祖師神農氏的。有的地方,人們把柳枝插在屋檐下,以預報天氣,古諺有「柳條青,雨蒙蒙;柳條幹,晴了天」的說法。而用柳驅鬼的習俗,則出現在魏晉、南北朝時期,民間有「插柳戶上,百鬼不入」之說。這是因為,柳在中國人心目中是具有驅邪功能的吉祥物。清明節祭祖掃墓,事涉鬼魂,為了防止鬼魂邪氣侵擾,必須禳災、驅邪,辦法就是插柳於戶,戴柳於首,因此,清明節又稱「插柳節」。據史料記載,五代時,清明節家家門楣上插柳之風已興。宋時,插柳避鬼之俗已十分盛行。到了明、清時代,插柳之風依然盛行,並被賦予了更多的文化內涵。如以插柳來占年成好壞、預測當年豐歉,插柳還可明目等。除了插柳習俗外,清明時節還有戴柳的習俗。所謂戴柳就是將柳枝編成環戴在頭上,或者將嫩柳枝結成花朵插在頭上。清明戴柳,除了辟邪禳災、祈福迎祥之用外,還有紀年華之義。民間有「清明不戴柳,紅顏變皓首」之說。這是因為青青春柳,有象徵青春之意,特別是婦女戴柳,有對青春年華的珍惜與留戀。清明養生:清明時節,天氣雖然已日漸暖和,但晝夜溫差較大,晴雨多變。這種天氣變化容易使人受涼感冒,患上扁桃體炎、支氣管炎、肺炎。這時,還是各種呼吸道疾病的高發期,因此,公眾要注意防寒保暖,少出入公共場所,注意個人衛生,勤洗手,防止「病從口入」。此外,清明時節,也是多種慢性疾病,如關節炎、哮喘、精神病等病症易複發的時候,有這些病史的人要忌食「發物」。所謂「發物」,從中醫角度上講就是指易生痰、發毒助火助邪的食品,如海魚、海蝦、鹹菜、羊肉等。在此節氣的飲食調攝方面,要定時定量,不暴飲暴食。肥胖者要限制熱量攝入,多食瓜果蔬菜。老年高血壓患者應特別注意低鹽飲食,在降低攝鹽量的同時,還應增加鉀的攝入。清明這段時間還應多吃柔肝養肺的食品,如益肝中和的薺菜、利臟通血的菠菜、健脾補肺的山藥等。穀雨2013年"穀雨"到來的精確時間為:2013年04月20日06時03分18秒穀雨概況:2013年穀雨【Grain Rain】(本年度第6個節氣)。時間範圍:4月19~21日 【2013年04月20日06時03分18秒】小雪情況:萍始生、鳴鳩拂其羽、戴勝降於桑。小雪說明:斗指癸。太陽黃經為30°。就是雨水生五穀的意思,由於雨水滋潤大地五穀得以生長,所以,穀雨就是"雨生百穀"。諺雲"穀雨前後,種瓜種豆"。基本介紹:穀雨是「雨生百穀」的意思,每年4月20日或21日太陽到達黃經30°時為穀雨。《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說,「三月中,自雨水後,土膏脈動,今又雨其谷於水也……蓋谷以此時播種,自下而上也」,故此得名。穀雨時節,南方地區「楊花落盡子規啼」,柳絮飛落,杜鵑夜啼,牡丹吐蕊,櫻桃紅熟,自然景物告示人們:時至暮春了。這時,南方的氣溫升高較快,一般4月下旬平均氣溫,除了華南北部和西部部分地區外,已達20℃至22℃,比中旬增高2℃以上。華南東部常會有一、二天出現30℃以上的高溫,使人開始有炎熱之感。低海拔河谷地帶業以進入夏季。我國古代將穀雨分為三候:「第一候萍始生;第二候嗚鳩拂其羽;第三候為戴任降於桑。」是說穀雨後降雨量增多,浮萍開始生長,接著布谷鳥便開始提醒人們播種了,然後是桑樹上開始見到戴勝鳥。穀雨節氣,東亞高空西風急流會再一次發生明顯減弱和北移,華南暖濕氣團比較活躍,西風帶自西向東環流波動比較頻繁,低氣壓和江淮氣旋活動逐漸增多。受其影響,江淮地區會出現連續陰雨或大風暴雨。穀雨是春季的最後一個節氣,這時田中的秧苗初插、作物新種,最需要雨水的滋潤,所以說「春雨貴如油」。這時,我國南方大部分地區東部這時雨水較豐,常年4月下旬雨量約30至50毫米,每年第一場大雨一般出現在這段時間,對水稻栽插和玉米、棉花苗期生長有利。但是華南其餘地區雨水大多不到30毫米,需要採取灌溉措施,減輕乾旱影響。西北高原山地,仍處於乾季,降水量一般僅5至20毫米。華南穀雨前後的降雨,常常「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這是因為「巴山夜雨」以4、5月份出現機會最多。「蜀天常夜雨,江檻已朝清」,這種夜雨晝晴天氣,對大春作物生長和小春作物收穫是頗為適宜的。穀雨節的天氣諺語大部分圍繞有雨無雨這個中心,如「穀雨陰沉沉,立夏雨淋淋」、「穀雨下雨,四十五日無干土」等等。還有穀雨節氣如氣溫偏高,陰雨頻繁,會使三麥病蟲害發生和流行。廣大農村要根據天氣變化,搞好三麥病蟲害防治。穀雨習俗:對於漁家而言,穀雨節流行祭海習俗。穀雨時節正是春海水暖之時,百魚行至淺海地帶,是下海捕魚的好日子。俗話說「騎著穀雨上網場」。為了能夠出海平安、滿載而歸,穀雨這天漁民要舉行海祭,祈禱海神保佑。因此,穀雨節也叫做漁民出海捕魚的「壯行節」。這一習俗在今天膠東榮成一帶仍然流行。過去,漁家由漁行統一管理,海祭活動一般由漁行組織。祭品為去毛烙皮的肥豬一頭,用腔血抹紅,白面大餑餑十個,另外,還準備鞭炮、香紙等。漁民合夥組織的海祭沒有整豬的,則用豬頭或蒸制的豬形餑餑代替。舊時村村都有海神廟或娘娘廟,祭祀時刻一到,漁民便抬著供品到海神廟、娘娘廟前擺供祭祀,有的則將供品抬至海邊,敲鑼打鼓,燃放鞭炮,面海祭祀,場面十分隆重。舊時,山西臨汾一帶穀雨日畫張天師符貼在門上,名曰「禁蠍」。陝西風翔一帶的禁蠍咒符,以木刻印製,可見需求量是很大的。其上印有:「穀雨三月中,蠍子逞威風。神雞叼一嘴,毒蟲化為水……」畫面中央雄雞銜蟲,爪下還有一隻大蠍子。畫上印有咒符。雄雞治蠍的說法早在民間流傳。神魔小說《西遊記》第五十五回,孫悟空豬八戒敵不過蠍子精,觀音也自知近他不得。只好讓孫悟空去請昴日星官,結果馬到成功。昴日星官本是一隻雙冠子大公雞。書中描寫,昴日星官現出本相--大公雞,大公雞對著蠍子精叫一聲,蠍子精即時現了原形,是個琵琶大小的蠍子。大公雞再叫一聲,蠍子精渾身酥軟,死在山坡。山東民俗也禁蠍。清乾隆六年《夏津縣誌》記:"穀雨,硃砂書符禁蠍。""禁蠍"的民俗反應了人們驅除害蟲及渴望豐收平安的心情。古時有「走穀雨」的風俗,穀雨這天青年婦女走村串親,有的到野外走一圈就回來。南方穀雨摘茶習俗,傳說穀雨這天的茶喝了會清火,辟邪,明目等。所以穀雨這天不管是什麼天氣,人們都會去茶山摘一些新茶回來喝。北方穀雨食香椿習俗,穀雨前後是香椿上市的時節,這時的香椿醇香爽口營養價值高,有「雨前香椿嫩如絲」之說。香椿具有提高機體免疫力,健胃、理氣、止瀉、潤膚、抗菌、消炎、殺蟲之功效。陝西白水縣穀雨祭祀文祖倉頡習俗,「穀雨祭倉頡」,是自漢代以來流傳千年的民間傳統。穀雨的河水也非常珍貴。在西北地區,舊時,人們將穀雨的河水稱為「桃花水」,傳說以它洗浴,可消災避禍。穀雨節人們以「桃花水」洗浴,舉行射獵、跳舞等活動慶祝。穀雨節流行禁殺五毒的習俗。穀雨以後氣溫升高,病蟲害進入高繁衍期,為了減輕蟲害對作物及人的傷害,農家一邊進田滅蟲,一邊張貼穀雨貼,進行驅凶納吉的祈禱。這一習俗在山東、山西、陝西一帶十分流行。穀雨貼,屬於年畫的一種,上面刻繪神雞捉蠍、天師除五毒形象或道教神符,有的還附有諸如「太上老君如律令,穀雨三月中,蛇蠍永不生」、「穀雨三月中,老君下天空,手遲七星劍,單斬蠍子精」等文字說明。山東的穀雨貼,一般採用黃表紙製作,以硃砂畫出禁蠍符,貼於牆壁或蠍穴處,寄託人們查殺害蟲、盼望豐收、安寧的心理。穀雨前後也是牡丹花開的重要時段,因此,牡丹花也被稱為「穀雨花」。「穀雨三朝看牡丹」,賞牡丹成為人們閑暇重要的娛樂活動。至今,山東菏澤、河南洛陽、四川彭州多於穀雨時節舉行牡丹花會,供人們遊樂聚會。穀雨養生:春天由於天氣多變,因此在飲食和養生方面很講究,穀雨到時,已是暮春,我們該如何健康飲食、吃適合這一季節的食物呢?【晨起喝杯水】暮春氣候複雜,不過絕大多數地區都多大風天氣,此時人體就容易流失水分,抵抗力就會隨之下降,容易誘發、加重感冒與很多慢性病。這個時候,"補"水就顯得特別重要。一夜春眠之後,人體內水分消耗較多,晨起喝水不僅可補充因身體代謝失去的水分、洗滌已排空的腸胃,還可有效預防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生。喝水量以250毫升為宜。【少吃燥熱物】春季應選擇吃些低脂肪、高維生素、高礦物質的食物,比如新鮮蔬菜,包括薺菜、菠菜、馬蘭頭、香椿頭、蒲公英等,這些可起到清熱解毒、涼血明目,通利二便、醒脾開胃的作用。春夏要少食酸性食物和辛辣刺激的食物,否則會使肝火更旺,傷及脾胃。暮春時節,在適當進食優質蛋白類食物及蔬果之外,可飲用綠豆湯、赤豆湯、酸梅湯以及綠茶,防止體內積熱。不宜進食羊肉、狗肉、麻辣火鍋以及辣椒、花椒、胡椒等大辛大熱之品,以防邪熱化火、誘發瘡癰癤腫等疾病。【飲食應「五低」】暮春飲食,應注意考慮低鹽、低脂、低糖、低膽固醇和低刺激等5個方面。低鹽就是少食鈉鹽,因為鈉鹽太多會誘發高血壓病,因此每天食鹽不超過6克;低脂也就是少食油脂,油脂每天攝取總量不超過膳食總量的30%;低糖也就是少吃遊離糖,食糖過量也會影響人體的健康;低膽固醇是少吃含膽固醇高的動物食品,因為膽固醇過高會導致動脈硬化和心臟及腦血管等多種疾病,每天食肉類食品不能超過300克;低刺激即少吃辛辣食品。穀雨節氣的三種膳食調養食譜穀雨節氣的膳食調養應體現天人相應,食葯一體的營養觀,在選擇食療時不可錯用食譜。現列舉常用藥膳幾款:【參蒸鱔段】 配料:鱔魚1000克,党參10克,當歸5克,熟火腿150克,食鹽、紹酒、胡椒粉、生薑、大蔥、味精各適量,清雞湯500克。做法:党參、當歸洗凈浸潤後切片備用;鱔魚剖後除去內臟,清水洗凈再用開水稍燙一下撈出,颳去粘液,剁去頭尾,再把肉剁成6厘米長的段;熟火腿切成大片,姜、蔥洗凈切片、段備用。鍋內入清水,下入一半的姜、蔥、紹酒燒沸後,把鱔魚段倒入鍋內燙一下撈出,裝入湯缽內,將火腿、党參、當歸、放於面上,加入蔥、姜、紹酒、胡椒粉、食鹽,再灌入雞湯,用綿紙濕浸封口,上蒸籠蒸約1小時至蒸熟為止,取出啟封挑出姜、蔥加入味精,調味即成。功效:溫補氣血,強健筋骨,活血通絡。多用於風寒濕痹引發的腰膝酸痛。【菊花鱔魚】配料:粗活鱔魚1斤(兩條),白糖2兩,番茄醬1兩,干澱粉1兩,黃酒、白醋、食鹽、蔥、姜、濕澱粉、麻油、蒜泥各適量,花生油2斤。做法:鱔魚宰殺、剖腹去內臟,去骨去皮,切成2寸5分長片塊,用刀頂頭斜批成兩片(末端不批短),再直切成條狀(一頭不切斷)加黃酒、鹽、蔥、姜浸漬起來,然後再逐個排上干澱粉;將番茄醬、白糖、白醋、濕澱粉一起放入碗內,加適量水調成芡汁。燒鍋置旺火上燒熱,鍋內倒油1斤,燒至八成熱,將鱔魚抖散入鍋炸至金黃色,撈出裝盤,鍋內留少余油,投入蒜泥煸炒出香味,倒入調好的芡汁燒沸後淋入麻油,起鍋澆在菊花魚上即成。功效:補虛損,除風濕,強筋骨。對體虛乏力,風寒濕痹,痔瘡等患者尤為適宜。【三色湯】配料:黃豆芽2兩,薑絲20克,紅大椒1個,植物油、白醋、濕澱粉、雞湯、食鹽、麻油、味精各適量。做法:將油鍋燒熱,下黃豆芽煸炒幾下,放入白醋炒至八分熟,出鍋備用;將鍋內放入雞湯,薑絲,燒開後把紅大椒入鍋再次滾開後,將黃豆芽、鹽、入鍋,再用濕澱粉勾芡,淋上麻油出鍋即成。功效:祛風除濕,活血通絡。對筋骨拘攣,腰膝疼痛者更為適宜。注意:風寒濕痹之人忌食柿子、柿餅、西瓜、芹菜、生黃瓜、螃蟹、田螺、蚌肉、海帶等生冷性涼的食物;熱痹患者忌食胡椒、肉桂、辣椒、花椒、生薑、蔥
推薦閱讀:
推薦閱讀:
※節氣讀詩丨這九場春雨,哪一場滴在你的眉間心上?
※標緻308 1.6L更換空氣濾芯及清洗節氣門
※古話二十四節氣(精美圖文詳解)
※二十四節氣之白露
※24節氣養生月曆,一年的養生重點都在這!